-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2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随访问卷、运动益处/障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目的抽样法选取量性研究中依从性低的 14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13.11±4.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40.8%.质性研究共提炼出 3 个主题,7个亚主题:个人特质和经验(体能欠佳与既有疾病交互影响、运动兴趣不足与运动时间缺乏、认知误区);行为特定的认知(运动自我效能不足、安全体验感知欠佳);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不足、专业支持缺乏).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处于低等水平,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体能欠佳与运动兴趣不足、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局限以及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支持均是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因素,给予针对性个案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推拿治疗疼痛的疗效影响因素框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德尔菲法,结合前期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果,进行2轮专家咨询,从均数、重要性评价、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等角度评价专家咨询结果,并通过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推拿治疗疼痛疗效影响因素框架。本研究第1轮发放专家调查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积极系数为92.5%;第2轮发放专家调查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6份,积极系数为80.0%。第2轮整体协调系数为0.68,根据各条目的均数及重要性评价,2轮专家咨询重要性评价≥80%的条目进入专家共识会议,最终确定22项条目,概括为诊断因素、治疗因素、预后因素、患者因素和医患沟通5个影响因素,形成推拿治疗疼痛疗效影响因素框架。该框架模型可指导青年推拿医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还明确提出推拿治疗疼痛疗效不仅与疾病诊断和手法操作有关,还与功能锻炼、居家康养、医患沟通等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伊沙佐米全口服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观察伊沙佐米为主的全口服方案居家治疗多药耐药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并接受伊沙佐米为主的全口服方案化疗的复发/难治MM患者38例,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多药耐药的复发难治MM患者中,伊沙佐米联合全口服方案的总体反应率(ORR)为36.8%,其中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以上23.7%,完全缓解(CR)5.3%。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及地塞米松(IRD)方案组ORR为41.7%。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 5个月,中位总生存(OS)期为 7.5个月。伊沙佐米联合全口服方案二线治疗有效缓解率为50%,三线治疗有效缓解率为40%;四线及以上有效缓解率仅为12.5%。硼替佐米耐药组的有效缓解率达29.0%,来那度胺耐药组的有效率较高38.0%,而双重耐药组的缓解率仍达到了21.4%。伊沙佐米治疗中发生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8例),主要血液学毒性为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降低,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和腹泻。在多药耐药复发/难治MM患者治疗上,以伊沙佐米为主的全口服方案居家治疗具有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首次复发和二次复发使用明显优于4线以上治疗的晚期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癌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是癌痛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种常用形式,PCIA具有起效迅速、血药浓度稳定、按需给药的特点,适用于不能口服或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癌痛患者。PCIA首选用药为强阿片类药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适当联合镇静药物。在使用PCIA之前需要进行剂量滴定,使用过程中应进行疼痛动态评估,随时调整剂量,并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疼痛控制稳定后可转为居家治疗。PCIA因具有操作简单、护理相对容易、风险可控等优势,在癌痛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腹膜透析管理现状白皮书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我国终末期肾病(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增幅加快,每年约有2%的患者进入ESKD。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以其简便、安全、有效和居家治疗,在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ESKD患者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自197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率先将持续性不卧床PD(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的概念和技术引入中国后,我国肾科专业医护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共同努力,PD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客观了解现阶段我国PD中心关键质量指标现状、中心建设情况、PD处方及调整、并发症诊疗、充分性评估、患者长期随访现状以及疾病负担和慢性肾脏病风险认知情况,《中国PD管理现状白皮书》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轮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并组织专家编写形成了这部《中国PD管理现状白皮书》。该白皮书清晰地回顾了目前中国PD的建设及管理现状,并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PD中心的人员配备,加强对PD专业人员的培养,扩大专职医护人员队伍,注重质量管理,降低P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提高P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据调查,肺移植患者出院后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高达33.3%~45.4% [1,2,3],与术后生存率下降相关 [4]。完善的出院准备服务能够促进患者从医院顺利转介到另一个治疗环境(社区医院、家中等),降低再入院和病死风险 [5]。国外有一项关于肺移植患者出院准备服务集束包的研究报道,但该集束包仅涉及沟通、出院安排、用药管理及随访等主题,并未从全周期角度进行干预 [6]。过渡期管理是出院准备服务的衍生,时间和地域跨度更为广泛,主要囊括医院到家庭的转移、院内转移、医院向社区的转移及全生命周期的过渡。其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过程中的断点有效连接,协调贯穿整个过渡期,以确保患者在不同机构或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之间安全转移 [7]。科学合理的过渡期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准备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 [8]。肺移植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其术前需要等待移植器官,术前的生理、心理状态度对术后结局影响重大。考虑此特殊性,本研究提出"超前过渡期管理",以扩大转移的范畴,即在患者进入移植等待列表时便启动过渡期管理;据此构建肺移植患者超前过渡期管理方案,涵盖器官等待阶段、住院阶段和居家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岛素注射远程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远程服务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出院后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居家随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胰岛素注射远程服务管理,管理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血糖指标、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和胰岛素注射相关负性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管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观察组管理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较管理前降低,SDSCA得分较管理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85, P=0.013);观察组负性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胰岛素注射远程服务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期间血糖控制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胰岛素注射依从性,减少胰岛素注射相关负性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社区脑卒中患者远程康复网络建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物联网的远程康复模式势必推动以社区康复为核心的三级康复网络建设。某市级康复医院与市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网络,并用于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双方就项目管理制定合作方案,设计并构建了远程社区康复管理模型。在远程监控及设备数据物联下,市级康复医院的治疗团队可根据即时获取的相关功能评定数据制定治疗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团队则负责方案实施。53名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基于物联网的远程下肢智能反馈系统训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功能评定数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05),但实验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康复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后期康复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今后建设基于物联网的三级远程康复网络及推行居家远程康复治疗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专家共识(基层医生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老年人群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有较高的重症、住院和死亡风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基于近三年来国内外对老年COVID-19诊断治疗指南、共识和所积累的经验,我们组织国内老年医学、公共卫生、中医学专家和基层全科医学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对老年人COVID-19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指标监测、居家及基层治疗、合理用药、中医药治疗、恢复期康复和疫苗接种等问题进行了介绍,对老年COVID-19重症化的危险因素以及转诊指征进行了清晰界定,就应对老年人COVID-19的基层分级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路径。本共识旨在帮助基层医务工作者具备科学、规范管理老年人COVID-19的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老年人COVID-19的重症率和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