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2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随访问卷、运动益处/障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目的抽样法选取量性研究中依从性低的 14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13.11±4.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40.8%.质性研究共提炼出 3 个主题,7个亚主题:个人特质和经验(体能欠佳与既有疾病交互影响、运动兴趣不足与运动时间缺乏、认知误区);行为特定的认知(运动自我效能不足、安全体验感知欠佳);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不足、专业支持缺乏).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处于低等水平,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体能欠佳与运动兴趣不足、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局限以及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支持均是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因素,给予针对性个案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雾化吸入多肽抗菌液结合居家管理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首发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雾化吸入多肽抗菌液联合居家管理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首发脑卒中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居家管理,使用等渗0.9%氯化钠溶液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开展雾化吸入多肽抗菌液联合居家管理,比较2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口腔菌落计数、口腔情况、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27.27%(P<0.05),干预2周观察组口腔菌落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首发患者在居家管理中雾化吸入多肽抗菌液,能够有效抑制口腔菌落数,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运动训练指导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中开展互联网平台下的运动训练对其肢体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在居家康复中加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MA)评分、上肢功能指数量表(UEFT)评分、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与照顾者满意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FMA、UEFT、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观察组患者FMA、UEFT评分及SS-QOL中的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8.87 ± 6.64)、(72.38 ± 7.33)、(35.28 ± 4.13)、(36.55 ± 4.23)、(37.22 ± 3.84)、(38.23 ± 3.4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25 ± 6.20)、(61.24 ± 6.47)、(28.72 ± 4.56)、(30.85 ± 5.30)、(31.28 ± 4.63)、(31.02 ± 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5.316~9.482, P<0.01)。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及照顾者总满意度分别为92.50%(37/40)、87.50%(35/40),均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541、4.588,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指导有助于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蹲伏步态多学科团队治疗的初步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多学科团队联合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蹲伏步态的初步经验。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诊治的29例存在蹲伏步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9例;平均年龄14.3岁(12~16.5岁)。患儿均行三维步态分析,由骨科医生、康复治疗师及步态研究员共同分析步态检查报告,并商定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前予康复宣教及康复训练3~4周(其中家庭康复1~3周),包括体位摆放、体位转移、轮椅训练、肌力训练等。采取单次多平面手术,包括髋关节重建术、髌韧带推进术、股骨远端短缩伸展截骨术等,如患儿存在扁平外翻足则行Mosca术。术后2周开始院内康复训练,时间8周;予居家康复训练+线上指导10个月。术后每3个月门诊复查,12个月以后行三维步态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9例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患儿均完成多学科团队治疗方案,医院康复训练及康复指导时间0.5~2周,家庭康复训练2~3周,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经互联网完成;均行单次多平面手术,其中髌韧带推进术29例,股骨远端短缩伸展术20例,内收肌切断术10例,股直肌延长术1例,髂腰肌松解术15例,Dega骨盆截骨+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3例,腘绳肌延长术14例,距舟关节复位+距下关节融合术5例,Mosca手术13例。术后复查三维步态分析时间平均为术后13.5个月(12~15个月)。结果显示,患儿术后髋关节在支撑相中末期最大伸展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12.29°,术后膝关节在支撑相中期屈曲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26.84°,术后踝关节在支撑相中期背屈角度较术前平均改善了7.05°。康复评定发现,患儿髋外展、伸髋、伸膝及踝跖屈肌群的肌力均明显提升,平衡稳定性较术前增强,但步行过程中躯干横向位移问题未能改善。结论:本研究已经验证了多学科团队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的僵直状态,提升各关节运动肌群的肌力,明显改善异常的步态外观。儿童痉挛型脑瘫蹲伏步态骨科和康复科联合治疗模式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2组患者均接受连续6周的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连续6周的核心肌群训练,包括悬吊运动训练(每周周2和周5在门诊各训练1次)和居家锻炼。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和治疗8周后(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数字评定量表(NR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疼痛程度。结果:治疗2、4、6周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ODI评分和NR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治疗组治疗2、4、6周后和随访时的ODI评分和NR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部功能和疼痛程度,其疗效优于常规药物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微信的居家运动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实施居家运动干预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8月—2020年1月进行为期24周的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海淀区6个社区,以社区为单位使用信封法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个社区。干预组患者( n=46)给予基于微信的居家运动干预(包括知识讲解、运动技能传授、行为激励),对照组患者( n=43)给予基于微信的知识讲解。收集两组患者第0、8、24周客观膝关节功能(包括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和主观KOA症状(包括疼痛、僵硬、日常活动难度)指标。 结果:干预24周内,两组老年KOA患者双侧下肢肌力均随时间变化而增强,干预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第8、24周,干预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24周内,两组老年KOA患者平衡功能均随时间变化而增强,干预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24周内,两组老年KOA患者移动能力均随时间变化而增强,但干预组只有第8周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第24周两组进行日常活动难度维度得分外,干预期间两组患者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分、疼痛维度、僵硬维度、日常活动难度维度得分在第8、2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微信的居家运动干预能改善老年KOA患者下肢肌力、膝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和移动能力等客观膝关节功能,但对患者的主观症状影响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六周的居家远程康复锻炼与面对面康复锻炼效果相当的随机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锻炼对于烧伤康复至关重要,但患者往往难以获得相关治疗。该研究旨在探讨居家远程康复(HBT)锻炼与面对面康复锻炼在治疗效果及患者和治疗师满意度方面是否相近。该单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盲法试验纳入45例烧伤面积≤25%TBSA的成年患者,患者随机接受为期6周的HBT锻炼或面对面康复锻炼。作者观察到,第12周时,进行面对面康复锻炼的患者关节活动度(ROM)明显优于进行HBT锻炼的患者,采用2种康复锻炼的患者烧伤特异性生活质量、烧伤瘢痕特异性结果、运动自我效能、疼痛程度、肌肉力量均无明显差异。进行HBT锻炼后,患者满意度、治疗师满意度均较高,与进行面对面康复锻炼相近,且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该研究表明,HBT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其临床结果与面对面康复锻炼相当,但还需进行持续的研究以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对ROM的影响及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卒中居家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脑卒中居家患者连续康复护理现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360例脑卒中居家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运动功能评分表、生活功能评分表及患者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对360例脑卒中居家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表明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收入、家人是否支持、脑卒中发作次数、住所周边是否有康复站、对康复训练的认知程度、是否定期进行康复治疗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经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发现,上述7个因素与患者连续康复护理效能呈正相关性( P<0.05)。 结论:脑卒中居家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护人员可以加强对患者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宣教,定期组织脑卒中康复治疗讲座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连续康复护理,尽快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PCI的2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疾病感知及行为问卷、社会支持量表、运动依从性随访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73%(215/220)。215例PCI术后患者运动依从性随访问卷得分为(11.35±3.85)分。运动自我效能在患者社会支持与运动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50(95% CI:0.055~0.167, P<0.01),PCI术后疾病认知在患者社会支持与运动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065(95% CI:0.016~0.090, P<0.05)。社会支持对运动依从性的直接效应为0.238(95% CI:0.064~0.278, P<0.01),间接效应为0.215(95% CI:0.083~0.233, 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46%。 结论:社会支持可以直接或通过运动自我效能、PCI术后疾病认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医护人员可通过构建基于社会支持的干预策略,提高患者运动自我效能与疾病认知水平,进而提高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建立基于医院和居家协同管理的心脏康复管理路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心脏康复对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后运动治疗有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慢性冠心病诊治指南》推荐心脏康复(Ⅰ类A级)作为慢性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内,首选心脏康复干预以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复发,改善预后 [1]。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多次组织心血管专家和全科医学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我国首部《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 [2],内容涵盖心脏康复定义、分期、康复目标、评估与危险分层、运动处方、康复管理路径、健康教育及随访等,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脏康复的认识和心脏康复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冠心病心脏康复在基层医院的管理路径,探讨建立基于医院与家庭协同管理的心脏康复新模式,推动冠心病心脏康复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