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次屏气左心室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T 2加权黑血成像序列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辅助压缩感知(ACS)的单次激发心脏T 2加权黑血序列(T 2W-DB)在临床心脏MR检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8至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8例因临床需要行心脏MR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左心室连续短轴面常规T 2W-DB序列和单次激发ACS T 2W-DB序列扫描,记录采集时间,分别对这两组序列的图像质量采用客观定量和主观评分两种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图像质量客观定量评价分别计算两组序列图像的中间段室间隔心肌信噪比(SNR)、室间隔与血池的对比噪声比(CNR)和锐利度。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分别对两组序列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抑制效果及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可视性进行Likert量表评分。分别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和Kendall W系数评价测量者间图像质量的客观定量指标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并采用配对 t检验或Wilcoxon检验比较常规T 2W-DB和单次激发ACS T 2W-DB的图像质量客观定量指标、主观评分以及采集时间。 结果:单次激发ACS T 2W-DB和常规T 2W-DB在测量者间图像质量客观定量指标和观察者间主观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值均<0.05)。相较于常规T 2W-DB[(85.8±14.7)s],单次激发ACS T 2W-DB[(16.9±3.0)s]缩短了采集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42, P?0.001)。相较于常规T 2W-DB的SNR(66.4±29.0)和CNR(61.8±28.6),单次激发ACS T 2W-DB具有更高的SNR(110.8±36.8)和CNR(88.2±3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8.13、-5.89, P?0.001)。相较于常规T 2W-DB[(4.6±0.6)分],单次激发ACS T 2W-DB[(4.7±0.5)分]具有更好的血池抑制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64, P=0.008)。在总体图像质量及右心室游离壁、左心室游离壁、室间隔的可视性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常规T 2W-DB序列相比,左心室单次激发ACS-T 2W-DB序列可以显著缩短采集时间并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深度学习结合压缩感知技术改善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L)结合压缩感知(CS)技术在屏气三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3D MRCP)图像质量改善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3年3至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腹部3D MRCP检查的患者68例,3D MRCP序列包括CS组,加速因子为24(CS-24);DL-CS组,加速因子分别为24(DL-CS-24)、33(DL-CS-33)。测量3组图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度(C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背景抑制、伪影、各级胆管及胰管可见性进行主观评价。采用卡方检验和Friedman检验分别对3组序列图像中不满足诊断图像数量与主客观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L-CS-33组的扫描时间为9 s,较CS-24组和DL-CS-24组的扫描时间13 s缩短约31%。DL-CS-33组68例患者的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S-24组7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DL-CS-24组4例患者的图像不满足诊断要求,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L-CS-33组和CS-24组的SNR、CR、CNR,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各级胆管和胰管的可见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DL-CS-24组的SNR、CR、CNR,肝内胆管、主胰管以及整体图像质量均好于CS-2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当加速因子均为24时,与CS技术相比,应用DL-CS技术在不改变图像扫描时间的情况下,改善了屏气3D MRCP图像质量。DL-CS技术结合高加速因子33,在确保整体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扫描时间,可提供快速的屏气扫描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MR压缩感知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比传统分段采集电影序列(Seg),探讨心脏MR(CMR)压缩感知(CS)超快速电影序列评价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阜外医院进行CMR检查的心脏疾病患者27例。随机顺序进行Seg、屏气下CS(bhCS)和自由呼吸下CS(fbCS)覆盖左右心室的多层短轴电影扫描。采用Friedman检验评价3种方法的总体图像质量、血池心肌信号比(BMC)和边缘锐度。分别测量3种方法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博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心肌质量(mass)及右心室EDV、ESV、SV、EF,并用Bland-Altman分析bhCS与Seg、fbCS与Seg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做相关性检验。结果:24例患者3种方法所有总体图像质量≥2分,有诊断意义,纳入后续分析。Seg、bhCS和fbCS的成像时间不同且依次降低,分别为375.0(332.0,405.6)、50.0(47.8,53.7)和20.0(17.8,23.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00, P<0.001)。总体图像质量fbCS略低于Seg( Z=-2.67, P=0.023),Seg和bhCS( Z=-1.44, P=0.447)、bhCS和fbCS( Z=1.23, P=0.66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eg、bhCS和fbCS的边缘锐度(χ 2=0.58, P=0.747)和BMC(χ 2=1.08, P=0.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分析表明bhCS和Seg、fbCS和Seg之间左右心室各参数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hCS和Seg、fbCS和Seg的各心功能参数均呈高度相关( r>0.96, P<0.001)。 结论:CS超快速电影序列比传统序列节省了扫描时间且提供了相似的图像质量,且无论是否屏气,CS序列心功能结果与传统电影序列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高度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同期双侧乳腺癌对皮肤毒性和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 ?)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 ± 550.8)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 ± 514.3)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 ± 428.6)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 ± 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右肺 = 0.001, P左肺 = 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 ~ 28(12.5 ± 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 ~ 18.3(6.6 ± 1.0)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P < 0.01);在12 ~ 33(28.6 ± 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ET-CT屏气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4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了600 s自由呼吸(FB)全身PET扫描及20 s屏气(BH)肺PET扫描检查。根据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与胸膜的距离进一步分层。对2次采集的图像行定量分析及图像质量比较,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背景比(TBR)以及BH PET与FB PET的SUVmax和TBR的百分比差值(%ΔSUVmax、%ΔTBR),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以Spearman分析2次采集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BH下薄层CT测量的肿瘤体积(TV)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H PET与FB PET的SUVmax和T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下肺组结节%ΔSUVmax及%ΔTBR显著高于上肺组结节( P<0.05),且BH PET的MTV与TV相关性更高,更能准确反映病灶真实体积。BH PET是一种可以降低PET-CT受呼吸运动影响的实用方法。与FB PET相比,BH PET扫描使孤立性肺结节的SUV max、TBR和MTV定量分析更准确。此外,呼吸运动对下肺病灶的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肛门括约肌重叠成形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为一例59岁女性,体质指数为17.35 kg/m 2。因"发现肿物脱出阴道口2年余,加重6个月"就诊。2年前开始发现阴道口有肿物脱出,排尿时加重,平卧时加重,伴排粪失禁,固体粪便、液体粪便和排气无法自控,Parks评分D级,Cleveland评分19分。患者既往于30岁时有分娩产伤史。专科检查示:外阴已婚式,嘱患者屏气增加腹压后,阴道前壁全部脱出阴道口外,阴道后壁达处女膜缘,但仍在阴道内,子宫Ⅱ度脱垂,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子宫体萎缩,位于阴道内。阴道与直肠下段相通,肛门外括约肌离断100%,肛门内括约肌离断100%,直肠黏膜失去完整性;触诊:肛门完全松弛,括约肌张力明显下降。盆底功能超声:老年性子宫,慢性膀胱炎声像。前盆腔:膀胱颈移动度明显增加,膀胱后壁明显膨出;中盆腔:子宫脱垂(Ⅱ度);后盆腔:考虑直肠膨出声像。考虑肛门内外括肌断裂声像。肛提肌裂孔明显扩张。建议盆底康复治疗;盆腔MR平扫+增强扫描:阴道下段壁稍厚、毛糙,建议结合临床及专科检查。诊断为:(1)Ⅱ度子宫脱垂;(2)Ⅱ度阴道前壁脱垂;(3)Ⅰ度阴道后壁脱垂;(4)Ⅳ度陈旧性会阴撕裂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与CBCT确定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误差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本单位应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门控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放疗的基本流程,比较应用OSMS与CBCT确定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摆位误差的一致性。方法: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用DIBH方法治疗,OSMS与模拟定位DIBH体表外轮廓配准,CBCT扫描与模拟定位CT配准各记录得到误差数据,数据包括左右( x)、上下( y)、前后( 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 Rx、 Ry、 Rz。采用 Pearson法分析两者相关性, Bland- Altman法检验两者一致性。 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 x、 y、 z方向平移误差以及 Rx、 Ry、R z方向旋转误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4、0.84、0.65、0.41、0.54( P<0.01),95% CI值分别为-0.37~0.42 cm、-0.39~0.41 cm、-0.29~0.49cm和-2.9°~1.4°、-2.6°~1.4°、-2.4°~2.5°,均<5mm和3°。20例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患者系统误差<0.18cm,随机误差<0.24cm。 结论: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中应用OSMS与CBCT两种方式确定与模拟定位状态误差具有一致性,CBCT图像引导基础上使用无辐射的OSMS验证位置信息是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屏气梯度-自旋回波序列在MR胰胆管成像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三维屏气梯度-自旋回波(3D BH-GRASE)序列在MR胰胆管成像(M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59名临床疑有胰胆管疾病患者,采用3D BH-GRASE和三维呼吸触发快速自旋回波(3D RT-TSE)两个序列进行MRCP成像。所得图像由3名医师对图像整体质量及胰胆管不同解剖部位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记录扫描时间,并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率(CR)及对比噪声比(CNR)。采用配对 t检验比较两个序列的扫描时间,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主观评分和SNR、CR和CNR。 结果:3D BH-GRASE序列扫描时间为16.4 s,3D RT-TSE为(258.6±4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073, P<0.001),扫描时间缩短94%。图像整体质量评分3D BH-GRASE优于3D RT-TSE( Z=-6.595, P<0.001);两个序列显示胆总管上、中、下段和左、右肝管的1、2级分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D BH-GRASE序列图像显示胆囊底、体、颈、管各部评分均高于3D RT-TSE( P<0.001);而3D RT-TSE显示主胰管近、中、远段各部评分均高于3D BH-GRASE序列( P<0.05)。两个序列图像SN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Z=0.403, P=0.687),3D RT-TSE序列的CR和CNR均优于3D BH-GRASE序列( Z=6.215, P<0.001; Z=3.046, P=0.002)。 结论:在MRCP检查中合理应用3D BH-GRASE序列,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缩短扫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次屏气3D-SPACE序列MR胰胆管成像技术的可行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在MR胰胆管水成像(MRCP)的技术优势。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MRCP检查的7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需采用单次屏气法(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3D-SPACE MRCP序列)和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自由呼吸膈肌导航的3D-SPACE MRCP序列)进行扫描。比较2种方法扫描时间,以及图像胆总管信噪比(SNR)、胆总管与其周围组织对比度(CR)及胆总管和肝脏之间对比噪声比(CNR),并以4分制分别对整体图像质量、伪影和胆总管、左右肝管、右前支、后支、第2及3段分支、主胰管和胆囊管的可见度进行评分。采用配对 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单次屏气法的扫描时间(18 s)明显短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264(226,313)s],2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7.520, P<0.001)。单次屏气法中SNR、CR及CNR(8.31±4.23、0.92±0.30、11.46±5.77)均小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11.23±5.70、0.93±0.38、15.06±7.37),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78、3.429、4.063, P均<0.05)。单次屏气法的整体图像质量、伪影、以及胆总管、左右肝管、右前支、后支、第2及3段分支、主胰管和胆囊管的可见度评分均高于自由呼吸膈肌导航法,2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 结论:相比自由呼吸膈肌导航门控3D-SPACE MRCP序列,单次屏气高并行采集因子3D-SPACE MRCP序列扫描出图像伪影小,胰胆管树可视性高,并缩短了检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深吸气后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的技术特点和放疗临床要求,设计一种基于视频引导辅助的腹式DIBH(Video Assisted Abdomen DIBH,VAA-DIBH)呼吸训练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入组条件随机分为常规组(16例)和VAA-DIBH组(14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及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下CT图像中双侧肺脏、心脏和切线内心脏V tan的体积基值。再次定位CT扫描前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VAA-DIBH方法进行干预,比较在FB和DIBH下常规组和VAA-DIBH组各指标体积的在CT图像上的变化。采用 t检验比较组间各体积指标均值差异。 结果:常规组与VAA-DIBH组共30例患者,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0.81±12.51)和(51.14±9.2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FB模式下左肺、右肺、心脏及心脏V tan体积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DIBH模式下除右肺体积值常规组低于VAA-DIB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比较体积变化及变化百分比,除心脏外( P=0.959、0.782),常规组的左肺、右肺及心脏V tan各值变化均小于VAA-DIB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VAA-DIBH呼吸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心脏的预受照体积,提高患者DIBH幅度控制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