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均整器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深吸气屏气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比较非均整器(FFF)模式和均整器(FF)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动态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DIBH放疗的16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7~61 (43.5±5.7)岁。对同一患者分别设计FFF和FF模式的VMAT计划,给予计划靶区(PTV)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25次,在达到相同的剂量归一条件下,比较靶区剂量学、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执行效率的差异。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2种模式下靶区PTV的D 2%、D 50%、D 98%(D x%表示x%靶体积的受照剂量)、适形指数、平均指数及梯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19~1.644,均 P>0.05);FFF模式的心脏V 5 Gy、V 30 Gy(V x Gy表示≥x Gy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平均剂量(D mean ),患侧肺V 5 Gy、V 10 Gy及D mean,全肺V 5 Gy、V 10 Gy、V 20 Gy及D mean,患者受照剂量的V 5 Gy均优于FF模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741~-2.156,均 P<0.05);FFF模式机器跳数是FF模式的1.32倍[(1073.41±143.79)MU对(815.70±87.69) MU],但执行时间却减少为FF模式的88.9%[(128.00± 11.64) s对(144.75±11.45) 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65、-4.373,均 P<0.05)。 结论:2种模式下靶区剂量相似,FFF模式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更低,并且可显著缩短DIBH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ABC与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动态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对比自主呼吸门控系统(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女性患者48例,分成ABC和Catalyst组,设计动态调强放疗(IMRT)计划。分析2组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2组呼吸门控IMRT计划在胸壁靶区的 D90%、 D98%、 Dmax、 Dmean、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及机器跳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种呼吸门控深吸气屏气(DIBH)模式IMRT计划在患侧肺、心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C组和Catalyst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Dmean、 Dmax、 D2%依次为(1 047.72±1 401.84) vs.(454.48±206.26)、(1 619.28±809.05) vs.(1 068.53±419.63)、(1 405.85±798.30) vs.(1 016.54±592.00)cGy,Catalyst优于ABC呼吸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2.07、-3.18、-2.07, P<0.05)。 结论:ABC和Catalyst呼吸门控系统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Catalyst较ABC呼吸门控可进一步降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受照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光学表面监测系统与CBCT确定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误差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建立本单位应用光学表面监测系统(OSMS)门控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放疗的基本流程,比较应用OSMS与CBCT确定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摆位误差的一致性。方法:2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采用DIBH方法治疗,OSMS与模拟定位DIBH体表外轮廓配准,CBCT扫描与模拟定位CT配准各记录得到误差数据,数据包括左右( x)、上下( y)、前后( z)方向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 Rx、 Ry、 Rz。采用 Pearson法分析两者相关性, Bland- Altman法检验两者一致性。 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 x、 y、 z方向平移误差以及 Rx、 Ry、R z方向旋转误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4、0.84、0.65、0.41、0.54( P<0.01),95% CI值分别为-0.37~0.42 cm、-0.39~0.41 cm、-0.29~0.49cm和-2.9°~1.4°、-2.6°~1.4°、-2.4°~2.5°,均<5mm和3°。20例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患者系统误差<0.18cm,随机误差<0.24cm。 结论: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中应用OSMS与CBCT两种方式确定与模拟定位状态误差具有一致性,CBCT图像引导基础上使用无辐射的OSMS验证位置信息是安全可靠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乳腺癌术后放疗适用深吸气屏气技术患者筛选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术后放疗引起的心脏不良反应可增加乳腺癌患者特别是左乳腺癌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的风险与心脏受照射剂量成正比。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已被证明能明显降低左乳腺癌患者的心脏剂量,但不同患者从该技术获益程度差异较大,且该技术的实施需要额外的设备、时间及人力等,所以需要提前筛选出适用该技术的患者。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DIBH筛选的定位前一般因素,侧重于系统性总结了CT模拟定位图像相关指标,即CT模拟定位时测量心脏接触距离(CCD ps)、心胸距离(HCD)、最大心脏宽度(HW max)和最大心脏深度(HD max)的乘积,及CT模拟定位后测量最大心脏距离、照射野内心脏体积(HVIF)及自由呼吸(FB)与DIBH状态下肺体积差值及心脏体积差值等解剖学指标。这些指标对评估以切线野为主放疗计划是否采用DIBH技术有指导意义。治疗计划系统中快速计划(RP)功能可快速预测DIBH获益程度。本文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筛选出适合采用DIBH技术的患者,使DIBH技术资源能够被合理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无均整器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深吸气屏气调强放疗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无均整器(FFF)模式在左侧乳腺癌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调强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年2022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改良根治术后行DIBH调强放疗的21例左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用6 MV FFF模式下制订的计划(FFF组)和6 MV有均整器(FF)模式下制订的计划(FF组)在每例患者的DIBH模式CT上设计7野调强计划。比较两种计划下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和生物学参数以及剂量验证结果。结果:2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 M( Q1, Q3)]47岁(32岁,61岁)。FF组和FFF组靶区接受95%处方剂量的靶区占比(V 95%)分别为(95.9±0.8)%和(95.7 ±1.9)%( t=2.98, P=0.089),最大剂量分别为(5 401±251)cGy、(5 424±201)cGy ( t=2.85, P=0.181),适形指数分别为0.88±0.05、0.87±0.06( t=0.32, P=0.562),均匀指数分别为1.06±0.01、1.07±0.02( t=2.91, P=0.009),等效均匀剂量(EUD)分别为(51.81±0.21)Gy、(51.97±0.20)Gy ( t=0.51, P=0.309),肿瘤控制率(TCP)分别为(99.68±0.01)%、(99.61±0.02)%( t=0.81, P=0.560)。FFF组和FF组计划均符合要求,所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FFF组在左肺[5 Gy照射体积(V 5 Gy)、平均剂量(D mean)、EUD、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右肺(V 5 Gy、D mean)、心脏(V 10 Gy、D mean、EUD、NTCP)和右侧乳腺(V 5 Gy、D mean、EUD)的辐射剂量均不同程度低于F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FFF组和FF组机器跳数分别为(984±132)MU、(751±145)MU( t=-1.25, P<0.001),总出束时间分别为(1.4±0.3)min和(2.2±0.4)min( t=0.68, P<0.001);单个射野出束时间分别为(12±7)s、(16±10)s( t=2.68, P=0.001),FFF组患者每个射野出束时间均25 s以下;γ通过率分别为(97.1±2.8)%、(97.6±2.1)%( t=0.59, P=0.484)。 结论:在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中,FFF模式对危及器官的辐射剂量较低,并具有更高的剂量率和更短的治疗时间。FFF联合DIBH技术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基于视觉反馈的呼吸训练模块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评价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模块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全乳放疗患者经宣教培训后全部符合深吸气屏气要求,使用主动呼吸控制设备控制屏气状态行CT定位。将其随机分为使用(A组)和未使用(B组)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方法两组各15例。A组使用光学体表监测系统的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模块实现,B组使用音频互动方法指导患者屏气。通过分析光学体表实时治疗数据,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分次间呼吸的可重复性以及一个分次内多次屏气的稳定性,两组患者完成治疗所需屏气次数以及治疗时间。使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均值分析和正态性检验。结果:视觉反馈呼吸训练方法使患者的可重复性从1.5 mm降至0.7 mm ( P<0.05),稳定性从1.1 mm降至0.8 mm ( P<0.05),治疗所需屏气次数平均从4.6次降至2.4次( P<0.05),平均出束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分别从336 s和847 s降至235 s和602 s ( P<0.05)。 结论:基于视觉反馈的呼吸训练模块可以提高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放疗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憋气次数和治疗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同期双侧乳腺癌对皮肤毒性和肺纤维化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究行保守手术治疗的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对患者急性期和晚期皮肤毒性和放射诱发的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236例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容积调制弧光(VMAT/RapidArc ?)治疗,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进行临床检查以检测放疗相关的皮肤毒性,同时在随访阶段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结果:220例患者进行了深吸气屏气技术(DIBH)扫描,剩余16例因依从性差(无法耐受屏住呼吸至少20 s)行自由呼吸(FB)扫描,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右肺体积为(2 416.3 ± 550.8)cc,FB扫描患者右肺体积为(1 278.6 ± 514.3)cc;采用DIBH扫描的患者左肺体积为(2 125.4 ± 428.6)cc,FB扫描患者左肺体积为(1 058.9 ± 520.5)cc,DIBH和FB的肺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右肺 = 0.001, P左肺 = 0.001)。169例(71.6%)出现1级皮肤毒性,56例(23.7%)为2级,2例(0.8%)为3级,9例(3.8%)无任何皮肤毒性反应。在放疗期间、放疗结束6个月均无症状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晚期皮肤毒性评价显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皮肤毒性反应,皮肤毒性反应中主要以毛细血管扩张症、乳房水肿和皮肤萎缩为主;12例出现肺纤维化表现,检测到肺纤维化的随访时间为12 ~ 28(12.5 ± 0.6)个月。肺部纤维化病变的体积为1.5 ~ 18.3(6.6 ± 1.0)cc。部分体积(V20、V30、V40及V50)与肺纤维化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P < 0.01);在12 ~ 33(28.6 ± 1.2)个月的随访时间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为100.0%。 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治疗保守手术后同期双侧乳腺癌患者是较为安全和有效的,值得临床上参考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四维CT引导下联合深吸气屏气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四维CT(4 D CT)引导下联合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10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资料,其中男26例,女80例,年龄21~83(47.4±14.2)岁。按照定位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53例,采用平静呼吸下CT引导注射吲哚菁绿定位肺结节;试验组53例,采用4 D CT引导联合DIBH技术注射吲哚菁绿定位肺结节。比较两组患者肺结节与吲哚菁绿注射点的三维方向距离偏差,得到肺结节定位的精确度;采用计时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定位时间差异。结果:106例患者中,有46例纯磨玻璃结节,32例亚实性结节,28例实性结节;术前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对照组肺结节大小为(9.1±2.3)mm;吲哚菁绿注射点与肺结节的三维方向偏差[ M( Q1, Q3)]为 X轴[7.0(3.7,12.6)mm]、 Y轴[6.6(2.9,11.2)mm]、 Z轴[3.0(2.0,6.0)mm];术前定位手术时间为(11.4±3.8)min。试验组肺结节大小为(8.9±2.1)mm;三维方向偏差为 X轴[4.8(3.0,7.9)]mm、 Y轴[3.8(1.3,7.5)]mm、 Z轴[4.0(2.0,6.0)]mm;术前定位手术时间为(9.3±3.0)min。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定位时间以及三维方向中 X、 Y轴偏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Z轴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4 D CT引导下联合DIBH技术能够提高肺结节术前定位的精确度,节省时间,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在乳腺癌深吸气后屏气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深吸气后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的技术特点和放疗临床要求,设计一种基于视频引导辅助的腹式DIBH(Video Assisted Abdomen DIBH,VAA-DIBH)呼吸训练方法。对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行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入组条件随机分为常规组(16例)和VAA-DIBH组(14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及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下CT图像中双侧肺脏、心脏和切线内心脏V tan的体积基值。再次定位CT扫描前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VAA-DIBH方法进行干预,比较在FB和DIBH下常规组和VAA-DIBH组各指标体积的在CT图像上的变化。采用 t检验比较组间各体积指标均值差异。 结果:常规组与VAA-DIBH组共30例患者,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50.81±12.51)和(51.14±9.2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FB模式下左肺、右肺、心脏及心脏V tan体积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DIBH模式下除右肺体积值常规组低于VAA-DIB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比较体积变化及变化百分比,除心脏外( P=0.959、0.782),常规组的左肺、右肺及心脏V tan各值变化均小于VAA-DIB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VAA-DIBH呼吸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乳腺癌患者心脏的预受照体积,提高患者DIBH幅度控制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深吸气屏气和自由呼吸状态在乳腺托架固定下全乳调强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深吸气屏气(DIBH)与自由呼吸(FB)状态下放疗的摆位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的左侧乳腺患者30例,并选取30例自由呼吸状态下接受全乳放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放疗计划系统CT图像与放射治疗期间锥形束CT的位移,确定摆位误差,并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至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摆位误差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全组患者共拍摄锥形束CT图像318套,平均每人(5.1±1.1)套。FB患者摆位误差在 x轴、 y轴和 z轴的位移分别为(2.2±1.7) mm,(3.1±2.5) mm,(3.3±2.3) mm。DIBH患者摆位误差在 x轴、 y轴和 z轴的位移分别为(2.1±1.6) mm,(2.6±1.7) mm,(2.5±2.1) mm。在 y轴和 z轴方向,DIBH患者的位移显著小于FB患者( P=0.015、0.004),两组患者在 x轴方向位移无明显差别( P=0.294)。DIBH患者CTV至PTV在 x轴、 y轴和 z轴方向外扩边界分别为6.2、7.3、7.8 mm。DIBH组放疗第一周与后续放疗、不同体重指数(BMI)的摆位误差无差别。 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时,DIBH技术摆位误差小于FB,推荐DIBH放疗的CTV至PTV的外扩边界为6~8 m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