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方案选择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一线采用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采用不同二线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22年10月以北京协和医院为主的北方地区3家医院的经BCD方案诱导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根据二线化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免疫治疗组(包含达雷妥尤单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方案)、1种新药治疗组[包含蛋白酶体抑制剂(PI)或免疫调节剂(IMiD)之一,PI或IMiD组]、2种新药联合治疗组(同时应用PI和IMiD,PI+IMiD组)、传统化疗或姑息组。比较4组患者疗效、二线治疗无进展生存(2ndPFS)期和总生存(OS)期,并分析2ndPFS的影响因素。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217例MM患者,中位年龄62岁(范围31~83岁),男性占56.2%(122/217),二线化疗方案比率分别为免疫治疗8.8%(19例)、PI或IMiD治疗48.4%(105例)、PI+IMiD治疗29.9%(65例)、传统化疗或姑息支持12.9%(28例)。免疫治疗组、PI或IMiD组、PI+IMiD组及传统化疗或姑息组的二线化疗后总反应率(ORR)分别为94.7%(18/19)、56.2%(59/105)、73.8%(48/65)、32.1%(9/28)( χ2=24.55, P<0.001),中位2ndPFS期分别为17.7、9.0、9.2、4.6个月( χ2=22.74, P<0.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PI或IMiD组与PI+IMiD组2ndPFS相似( χ2=1.76, P=0.923)。亚组分析显示,诊断时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首次复发时采用免疫治疗的2ndPFS最长(22.0个月)( χ2=15.03, 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 HR=0.11,95% CI 0.05~0.27)、最佳疗效达部分缓解及以上( HR=0.47,95% CI 0.34~0.66)、非侵袭性复发( HR=0.25,95% CI 0.17~0.37)为影响2ndPFS的独立因素。 结论:真实世界数据显示,一线BCD方案治疗后首次复发的MM患者,二线方案选择免疫治疗可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对基线具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亦是如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新型生物制剂等已应用于SLE的治疗。但以上的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治愈SLE,甚至有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差,成为难治性SLE。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是一种精准的靶向疗法,近期的临床研究表明,CAR-T对于难治性SLE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伴髓外病变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伴髓外病变(EMD)MM,是MM的超高危亚型之一,患者生存期短,预后极差。随着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深入,伴EMD MM的治疗方法从传统的联合化疗发展至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上述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伴EMD MM患者的生存期。但是目前对伴EMD MM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笔者拟就放射治疗(RT)、蛋白酶体抑制剂(PI)、免疫调节剂(IMiD)、HSCT、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及CAR-T免疫疗法等,对伴EMD MM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伴EMD MM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3级难治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CAR-T治疗后3级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例CAR-T治疗后3级难治MM接受人源抗BCMA 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复发难治MM输注鼠源抗BCMA CAR-T,持续完全缓解23个月后复发,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抗CD38单克隆抗体3级治疗,病情继续进展。用人源抗BCMA 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后28 d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维持sCR 4个月余。结论:人源抗BCMA 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CAR-T治疗后3级难治MM是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来那度胺联合抗B细胞成熟抗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联合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中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接受来那度胺联合抗BCMA CAR-T治疗的RR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1岁男性,2015年10月确诊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MM),接受包括免疫调节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方案化疗10个疗程后缓解,随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14个月MM复发,采用多种化疗方案及鼠源和人源抗BCMA CAR-T治疗,病情持续进展。用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预处理后,-1天服用来那度胺,次日输注人源抗BCMA CAR-T,输注后发生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对症治疗后缓解。抗BCMA CAR-T治疗后14 d原发病评估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至截稿前已维持VGPR 3个多月。结论:来那度胺联合抗BCMA CAR-T治疗RRMM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浆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浆细胞性白血病(PCL)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原发性PCL(pPCL)和继发性PCL(sPCL)。PCL患者的预后较差,总体生存(OS)期仅为6~11个月,确诊后1个月内病死率较高。目前PC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采取多发性骨髓瘤(MM)的传统化疗方案治疗。但是,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疗效差。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以来那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IMiD),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I),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法的应用,PCL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改善。笔者通过对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的现状,以及上述PCL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改善PC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联合治疗策略在淋巴瘤中的研究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在治疗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具有显著优势,自2017年Yescarta首次获批以来,已有6款可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CAR-T产品上市。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CAR-T治疗后,仍然出现耐药、复发的情况,其与用于制备的T细胞状态不良、抑制性免疫微环境、输注后炎症反应、患者治疗前存在高肿瘤负荷等导致的CAR-T细胞体内扩增困难和加速耗竭相关。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放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抗肿瘤治疗的一部分,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免疫微环境,特别是T细胞的活性、增殖、表型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本文我们将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与CAR-T细胞联合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进展综述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身免疫病(AIDs)是指在某些内因和外因诱发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持续迁延的自身免疫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造成自身细胞破坏、组织损伤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病症。常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病情能缓解,但仍有患者对传统治疗无效或效果差,且易复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免疫治疗技术。近年来,研究证实CAR-T疗法可有效治疗多种难治、复发恶性血液病及部分实体肿瘤,CAR-T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艾滋病防治、免疫疾病治疗等领域最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之一。本文拟就CAR-T免疫疗法在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检查点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占血液肿瘤的13%。随着新型免疫调节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新型MM治疗手段的开展,MM患者的生存期与生活质量等均获得显著提高,但是该病目前仍无法治愈。因此,寻找准确、有效的免疫治疗靶点,可能是治愈MM的关键。MM细胞与其所处肿瘤微环境(TME)之间存在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进而促进MM细胞的生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热门的免疫新疗法,可激活免疫系统以抗肿瘤。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多作用于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抗促进MM细胞生长的TME,可使MM细胞凋亡。为了寻找有效的MM免疫治疗靶点,以抑制MM细胞的生长、增殖,改善MM患者预后,笔者拟就MM TME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泊马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好发于老年患者的恶性浆细胞疾病。近10余年靶向新药(包括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使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取得了革命性进步 [1],但MM至今仍无法治愈,患者终将面临疾病复发进展,进而难治 [2]。如何为复发/难治性MM(RRMM)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泊马度胺是第三代免疫调节剂,具有多重抗骨髓瘤机制,通过与Cereblon结合激活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活性,促进底物蛋白Ikaros和Aiolos泛素化和蛋白水解,抑制MM细胞增殖 [3-5],并发挥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作用,对既往硼替佐米及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耐药的MM患者有显著疗效。2013年泊马度胺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RRMM,2020年11月泊马度胺在我国获批上市。目前泊马度胺在国内应用时间较短,其治疗RRMM的疗效、安全性数据较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0例应用泊马度胺治疗的RR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旨在为RRMM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