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激酶Cβ2在高糖与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β2 (protein kinase Cβ2, PKCβ2)在高糖与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诱导的心肌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孔):低糖组(LG组)、低糖缺氧/复氧组(LG+HR组)、高糖组(HG组)、高糖缺氧/复氧组(HG+HR组)、高糖缺氧/复氧+PKCβ2抑制剂CGP53353 (1 μmol/L)治疗组(HG+HR+CGP组)。采用三气培养箱(5%CO 2、94%N 2、1%O 2)缺氧4 h,正常氧浓度复氧2 h构建细胞HR模型,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KCβ2及焦亡相关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 (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 NLRP3)、IL-1β、半胱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表达水平,JC-1染色评估H9c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 结果:与LG组比较,HG组、LG+HR组、HG+HR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LDH释放水平明显增加( P<0.05),同时伴随PKCβ2活化及NLRP3、IL-1β、caspase-1表达上调( P<0.05);与HG组比较,HG+HR组LDH释放水平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P<0.05),JC-1单体细胞百分比及磷酸化PKCβ2 [phospho-PKCβ2 (Ser660), P-PKCβ2]蛋白、NLRP3、IL-1β、caspase-1表达上调( P<0.05);与LG+HR组比较,HG+HR组LDH释放水平增加,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P<0.05),P-PKCβ2表达明显增加,NLRP3、IL-1β、caspase-1表达上调( P<0.05)。与HG+HR组比较,HG+HR+ CGP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LDH释放水平、JC-1单体细胞百分比、P-PKCβ2、NLRP3、IL-1β、caspase-1表达下调( P<0.05)。 结论:选择性抑制PKCβ2过度活化可减轻心肌细胞高糖HR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焦亡水平及减轻线粒体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后3级难治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抗B细胞成熟抗原(BCMA)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CAR-T治疗后3级难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1例CAR-T治疗后3级难治MM接受人源抗BCMA 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复发难治MM输注鼠源抗BCMA CAR-T,持续完全缓解23个月后复发,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抗CD38单克隆抗体3级治疗,病情继续进展。用人源抗BCMA 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后28 d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维持sCR 4个月余。结论:人源抗BCMA CAR-T联合来那度胺治疗CAR-T治疗后3级难治MM是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浆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浆细胞性白血病(PCL)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原发性PCL(pPCL)和继发性PCL(sPCL)。PCL患者的预后较差,总体生存(OS)期仅为6~11个月,确诊后1个月内病死率较高。目前PCL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采取多发性骨髓瘤(MM)的传统化疗方案治疗。但是,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疗效差。随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以来那度胺为代表的免疫调节剂(IMiD),以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I),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等新治疗方法的应用,PCL患者的生存获得一定改善。笔者通过对传统化疗方案治疗PCL的现状,以及上述PCL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改善PC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卡尼汀对心肌细胞纤维化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心肌细胞纤维化增殖、凋亡及迁移的影响作用机制。方法:2022年6-12月,采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过表达载体及siRNA-TIMP1转染大鼠心肌细胞H9c2(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并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RT-qPCR)检测转染效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H9c2细胞后,通过RT-qPCR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TIMP-1基因的表达情况。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TIMP-1过表达和敲低后,检测左卡尼汀干预对心肌细胞纤维化增殖的影响。通过流式凋亡检测和Transwell检测左卡尼汀对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凋亡及迁移影响。结果:RT-qPCR结果表明AngⅡ处理24 h的心肌细胞中MMP3基因表达水平为(1.38±0.05),呈升高趋势( P<0.01),TIMP-1基因表达水平为(0.71±0.03),呈下调趋势( P<0.01);同时TIMP-1过表达为(905.98±24.17),敲低(0.18±0.01)%的H9c2细胞构建成功。CCK-8检测结果表明,TIMP-1敲低后表达量为(86.56±7.98)%可促进左卡尼汀诱导H9c2细胞增殖( P<0.01)。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抑制TIMP-1表达为(23.22±2.69),抑制了左卡尼汀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水平( P<0.01)。迁移实验结果表明,抑制TIMP-1表达为(217.67±23.44)可促进左卡尼汀诱导的H9c2细胞迁移能力( P<0.01)。 结论:通过干预降低TIMP-1表达后,左卡尼汀可促进纤维化心肌细胞增殖,抑制纤维化心肌细胞凋亡,促进纤维化心肌细胞迁移,可能从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白藜芦醇对UVB辐射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白藜芦醇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30 J/cm 2的UVB照射后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01、0.05 mmol/L)干预处理,同时设置空白及UVB对照组,在细胞继续培养24、48、72 h后,三个时间点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mRNA水平。 结果:与UVB对照组比较,在干预72 h后,0.05 mmol/L白藜芦醇组有明显抑制UVB照射后细胞增殖率降低作用( P<0.05)。0.01、0.05 mmol/L白藜芦醇组均有抑制成纤维细胞中MMP-1、-3、-9 mRNA的高表达作用,与UVB对照组比较,0.05 mmol/L白藜芦醇组48 h时间点即可观察到明显抑制作用( P<0.05),而0.01 mmol/L白藜芦醇组干预72 h后才显示明显抑制作用( P<0.05)。0.05 mmol/L白藜芦醇组干预48、72 h后,明显抑制细胞中TIMP-1 mRNA低表达作用( P<0.05)。 结论:0.05 mmol/L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UVB照射后MMP-1、-3、-9和TIMP-1 mRNA的表达从而对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以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为特征。国际骨髓瘤工作组将可检测的MM定义为血M蛋白≥1 g/dl和(或)尿M蛋白≥200 mg/24 h,如不满足上述标准,则需血清游离轻链(sFLC)≥100 mg/L(10 mg/dl)且sFLC比值异常 [1]。血清和尿液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阴性,但骨髓穿刺浆细胞比例≥10%则称为不分泌型MM,血、尿M蛋白阳性但M蛋白量小于可测定范围称为寡分泌型MM。关于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与可检测的MM患者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目前报道尚少。近年来,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等新药的出现使MM患者的总体预后得到极大改善 [2],本研究旨在评估新药时代我国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微小RNA-96通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调控七氟醚诱导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96如何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调控七氟醚诱导新生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方法:将大鼠(购自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大鼠吸入浓度为40%的O 2,实验组小鼠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烷麻醉(购自上海雅培上海有限公司),包括1%七氟醚组,2%七氟醚组,4%七氟醚组,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和4%七氟醚+miR-96抑制组。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七氟醚(1%、2%和4%)联合miR-96激动或抑制剂,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IGF1R、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测定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测定荧光素酶活性,验证miR-96是否靶向作用于IGF1R。采用Morris水迷宫测验评价学习记忆能力。测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 Mean± SD)表示,采用 t检验对正态分布和均方差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双因素相关分析中,则采用Spearman秩相关。 结果:对照组、4%七氟醚组、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和4%七氟醚+miR-96抑制组miR-96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7±0.01、2.09±0.06、2.84±0.12、1.71±0.03,IGF1R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4±0.08、0.51±0.06、0.29±0.02、1.25±0.03,吸入七氟醚后miR-96表达显著增加( t=63.230、45.870、94.750, P<0.05),IGF1R表达显著降低( t=47.630、63.720、36.38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4%七氟醚组比较,4%七氟醚+miR-96过表达组miR-96表达增强( t=12.500, P<0.05),IGF1R表达降低( t=7.780, P<0.05);而在4%七氟醚+miR-96抑制剂组中则相反( t=12.670、24.67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新生大鼠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与miR-96通过抑制IGF1R调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治疗胰腺癌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泌的外泌体对胰腺癌(PC)细胞调节控制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PANC-1和AsPC-1细胞系建立胰腺癌裸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每细胞系各自分为3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鼠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治疗组(经尾静脉进行注射外泌体PBS悬液),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靶向抑制剂LY294002,随后尾静脉注射含外泌体的PBS悬液),8周后处死裸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以及蛋白激酶B(Akt)的蛋白、生存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以及CD31的表达表达。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B7-H4和CA199的表达进行检测。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提取BMSC分泌的外泌体成功。给予外泌体治疗后,两细胞系中治疗组磷酸化PI3K(p-PI3K)以及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ANC-1(p-PI3K:8.5±2.7比17.9±5.6, F=19.645,p-Akt:9.3±2.9比19.4±6.2, F=26.813),AsPC-1(p-PI3K:9.7±3.2比19.7±6.4, F=18.578,p-Akt:8.4±2.6比18.7±6.3, F=19.817), P<0.05],而抑制剂组p-PI3K以及p-Akt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给予外泌体治疗后,两细胞系中治疗组胰腺癌标志物的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同时CD31水平降低[PANC-1(B7-H4:15.9±4.8比6.8±2.3, F=23.467,CA199:17.5±5.8比5.8±1.7, F=29.284,Survivin:12.4±4.0比4.7±1.4, F=28.714,MMP-9:10.3±3.4比3.9±1.3, F=28.927,CD31:16.9±5.6比6.1±1.9, F=30.168),AsPC-1(B7-H4:14.7±4.8比3.1±0.9, F=18.736,CA199:16.2±5.7比3.9±1.2, F=26.948,Survivin:14.4±4.7比4.8±1.5, F=29.841,MMP-9:11.3±3.8比4.7±1.5, F=29.798,CD31:17.1±5.7比5.7±1.8, F=32.864), P<0.05],而抑制剂组两细胞系中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MSC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PC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同时抑制PC血管形成,达到抑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巨灶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巨灶型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巨灶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1岁男性,因头痛半月,加重伴右侧面部麻木、左眼突出7 d就诊,结合骨髓、CT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巨灶型多发性骨髓瘤。给予放疗联合VTD(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化疗6个疗程,疗效评估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随访1年无进展生存。结论:巨灶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为经典型多发性骨髓瘤,以溶骨性骨质破坏及浆细胞瘤相关症状为首发表现,预后相对良好,以蛋白酶体抑制剂为基础的方案化疗是改善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髓外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80例累及髓外的NDMM患者中伴EM-B者51例,伴EM-E者29例。与EM-B组相比,EM-E组β 2-微球蛋白水平(5.82 mg/L对3.99 mg/L, P=0.030)、乳酸脱氢酶水平(256 U/L对184 U/L, P=0.003)、1q21扩增发生率(78.6%对53.1%, P=0.035)、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50%对25%, P=0.002)升高,CD56阳性率(14.3%对66.7%, P=0.057)和治疗总有效率(60.0%对82.3%, P=0.034)降低。EM-E组和EM-B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5、4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9.0、18.0个月。与EM-B组患者相比,EM-E组患者的OS、PFS时间均明显缩短( P值分别为0.035和<0.001)。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两组PFS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部分缓解(PR)是EM-E组患者OS、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P值分别为0.031、0.005);ISS-Ⅲ期、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PR为EM-B组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P值分别为0.009、0.044)。 结论:伴EM-E的NDMM患者与伴EM-B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前者的预后明显较后者差,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改善EM-E组患者的PF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