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内服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药内服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有关中药内服方治疗PHN的有效验案与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用药频次、药物属性,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与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33篇,涉及处方243首,包括中药191味,使用频次>40的中药有20味,以活血化瘀药为主,亦较多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之药,用药药性以温、平、微寒、寒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归肝、脾、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中药组合15组,常用中药可聚为4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用药处方为当归、甘草、延胡索、柴胡、红花、白芍、桃仁、川芎、生地黄。结论:中药内服治疗PHN重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兼顾清解瘀热、调和气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司徒仪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规律的数据挖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个性化知识图谱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广东省名中医司徒仪教授辨治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规律,为EMs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基于EMs诊治的文献研究基础,采用人机结合方法建立名医理法方药本体知识树;采集司徒仪教授于2013年至2019年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诊治的EMs患者的病历,对采集的病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形成知识集,构建EMs的中医药诊疗知识图谱,分析疾病特征与用药规律.[结果]EMs患者的核心症状群为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证候以血瘀为核心,气滞、肾虚、气虚为主要病机.频繁项集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有"延胡索-香附-白芍""枸杞子-桑寄生-茯苓-山药""枳壳-益母草"等.基于知识元聚类和神经网络算法而构建的EMs词云图显示,丹参-赤芍、延胡索-郁金、桂枝-牡丹皮-赤芍-茯苓、丹参-赤芍-三棱-莪术、川芎-延胡索、桑寄生-菟丝子等为司徒仪教授治疗EMs的常用药物组合.有关中药、症状、证型之间的层次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构建结果显示,证型、症状、用药间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结论]司徒仪教授治疗EMs以活血化瘀、补肾为主要治疗方法,同时顺应月经周期,攻补兼施.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图谱分析与数据挖掘有助于将司徒仪教授的临床诊治经验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为EMs的中医辨治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专家意见及数据挖掘分析继发性痛经中成药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专家意见,通过数据挖掘的方式,分析疗效确切的中成药治疗继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2017版医保目录、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痛经的药物,合并同一方剂不同剂型中成药,运用德尔菲法,对妇科专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筛选出最常用、最推荐的治疗继发性痛经的中成药,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治疗继发性痛经的中成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及关联规则,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推演出新方.结果:共筛选出中成药处方25个,涉及中药75味,常用药物为延胡索、当归、香附、川芎、白芍、丹参、五灵脂、红花、肉桂、熟地黄;主要归肝、脾经;通过关联规则得出常用药对以延胡索、当归、川芎相互组合为主;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到潜在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首.结论:临床常用治疗继发性痛经中成药处方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兼补血、温阳、益气,标本兼治,聚类分析得出的潜在药物组合和新方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及代表性,可为临床探索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王济华运用角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王济华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多因外感风、寒、湿三邪,三者之间相互促进、互相转化,风寒表邪入里日久或郁而化热;病程日久多虚实夹杂,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同时兼有寒湿痹阻、痰瘀互结.故王教授治疗痹证早期以祛邪散寒为主,兼顾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中晚期则偏于滋养气血、补益肝肾.王济华教授运用角药治疗痹证颇有心得,组方精妙、配伍严谨,常用角药川芎-延胡索-白芍行气活血、柔筋止痛;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半夏-陈皮-竹茹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白术-薏苡仁-茯苓益气健脾、利湿消肿;桑寄生-续断-杜仲滋补肝肾、强筋壮骨;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宁心安神、解郁除烦.王教授临证时,追求阴阳调和平衡、气机升降有度,临床用药有药简力专、增效减负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数据挖掘的痛经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痛经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痛经的方剂,对其进行方药名称规范,运用Excel、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6.0等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共纳入151首治疗痛经的方剂,涉及中药191味;其中出现频次≥10的中药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甘草等共36味,药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为主,药性偏温、寒、平,药味则偏辛、苦、甘,多入肝、脾、心经.选取出现频次≥25的13味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当归-川芎""当归-香附-川芎""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等常用药对21组,并通过提升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得到"当归-川芎-白芍"核心组合.进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出4类药物组合,C1:白芍、熟地黄、川芎、当归;C2:牡丹皮、茯苓;C3:香附、甘草;C4:桃仁、红花,因子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痛经以补血活血、化瘀散结、疏肝理气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归纳总结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搜集近20年中药复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相关文献,提取出具有完整中药组成的方药及其具体剂量,统计其药物频率、药量、性味归经、类别,并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1篇文献,包含61个处方,102味中药.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及其剂量分别是甘草6g、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5 g、葛根20 g.药物主要归于肝经,性味以辛温为主,功效以活血调经,缓急止痛为主.支持度>0.50、置信度>0.85的关联项集产生的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白芍-葛根,当归-川芎,葛根-甘草.支持度>0.10、置信度>0.60的关联项集产生的关联度较高的药物剂量组合为川芎15 g与当归15 g,川芎15 g与红花15 g,葛根30 g与甘草6 g.中药及中药剂量聚类分析显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该聚类中药物组合特点,其中葛根、伸筋草、丹参、当归、白芍、延胡索、桂枝、黄芪用量较大(≥15 g).方剂及方剂剂量聚类分析显示,方剂多为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白芍-甘草等为核心的药对组合,以"桃红四物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经方应用较多.结论 本研究初步总结了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用药规律,用药重在疏肝气、调气血、化瘀滞,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行气止痛为基本大法,辅以通络、止痛、解筋舒肌,为临床运用中药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参考与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分析首都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医案,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思想.方法 收集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住院病历资料,提取医案,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2.5)集成的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药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提取有效医案 87个.证候要素统计中,属于邪实的有血瘀(87.36% ),痰浊(49.43% ),气滞(34.48% )等,其中血瘀是普遍存在的主要证候要素;属于正虚的有气虚(45.98% ),阴虚(27.59% ),阳虚(3.45% ),以气虚为主.益气常用党参、黄芪,活血常用赤芍、丹参、川芎、当归、益母草、三棱、延胡索、红花、桃仁,化痰常用半夏、瓜蒌,理气常用郁金、枳壳、薤白、柴胡、川楝子,养阴常用麦冬、白芍、生地黄、五味子,清热常用黄芩.药物组合分析得到的配伍模式有益气-活血、化痰-活血、理气-活血、清热-活血及理气-化痰.结论 廖家桢教授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法,重用补气药,兼以化痰、理气、养阴等法.廖家桢教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通补兼施、兼顾阴阳、既病防变等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含延胡索治疗痛经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合延胡索治疗痛经中成药的组方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探寻《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延胡索治疗痛经的中成药用药规律.结果提取含延胡索治疗痛经方剂42首,其中2味药核心组合延胡索-当归、3味药核心组合延胡索-当归-香附、4味药核心组合熟地黄-延胡索-当归-白芍、5味药的核心组合熟地黄-延胡索-川芎-当归-白芍的频度最高.结论 治疗病经中成药中妇科调经片,女宝胶囊、七制香附丸、种子三达丸、参茸鹿胎膏、女胜金丹、妇舒丸、女金糖浆、妇宝金丸等是合理使用核心药物组合的方剂,是以核心药物延胡索、当归、香附、川芎、白芍等之间的关联为基础而不断丰富扩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中医方剂大词典》活血化瘀方治疗心系疾病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活血化瘀方剂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其规律,以期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心系疾病进一步完善补充.方法:利用《中医方剂大辞典》系统搜集用于治疗心系疾病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数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熵方法分析等,分析药物频数、关联规则、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新方组合等用药及组方规律.结果:最终纳入方剂327首,涉及药物275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当归(158次,48.31%)、川芎(100次,30.58%)、赤芍(89次,27.21%);最常见的对药为川芎-当归(120次,50.84%),其次为赤芍-当归(104次,44.06%);最常见的角药为赤芍-当归-肉桂(49次,20.76%),赤芍-川芎-当归(49次,20.76%);基于关联规则发现的常见药物组合:赤芍→当归(置信度1),川芎+白芍→当归(置信度1),延胡索+川芎→当归(置信度1),基于复杂网络发现的核心药物有当归、川芎、赤芍、人参、肉桂、生地黄;通过熵方法提取出来的新方组合12个.结论:本研究进一步的挖掘了活血化瘀方在历史过程中治疗心系疾病的核心用药及组方规律,其中当归、川芎、赤芍等核心药物常配伍温阳药、益气药、理气药等,其治法多为活血化瘀,益气温阳,行气止痛,进而为活血化瘀方在心系疾病治疗上提供补充借鉴,以及为下一阶段活血化瘀方干预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研发方面提供补充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郝万山治疗情志病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郝万山教授治疗情志病用药规律,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8年3月郝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治疗的情志病医案数据.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剂量等描述性统计,采用Liquorice软件分层网络、加权点式互信息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核心药物组合、配伍规律等,采用Cytoscape3.6.0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纳入病例316例、340诊次,剔除水丸处方1诊次,共纳入处方339首.高频药物有陈皮(303次)、柴胡(302次)、炙甘草(297次)、法半夏(296次)、制远志(290次);核心处方有小柴胡汤、桂枝甘草汤、温胆汤、定志小丸等,组成药物包括法半夏、陈皮、制远志、炙甘草、柴胡、党参片、茯苓、炒酸枣仁、炒白芍、石菖蒲、桂枝、黄芩片、茯神、合欢皮、麸炒枳壳、竹茹等;加减用药组合有9组:炒栀子-淡豆豉、麦冬-五味子、生姜-延胡索、焦三仙、制巴戟天-酒萸肉、知母-川芎、黄连片-海螵蛸-紫苏叶-高良姜、枸杞子-女贞子,熟地黄-当归.配伍强度前5位的药物组合是龙骨-牡蛎、焦麦芽-焦山楂、炒酸枣仁-合欢皮、茯神-龙骨、茯神-牡蛎.结论 郝教授治疗情志病重视病证结合,以疏肝解郁、温少阳、化痰、宁神定志为核心治法,在核心处方基础上加减以调和五脏寒热与气血阴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