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在川崎病儿童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3.0 T无对比剂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技术评估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瘤(CAA)的诊断准确度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5月2日至2022年1月1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为KD的75例患儿,所有患儿在1周内均同时进行无对比剂CMR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其中26例患儿在两周内同时进行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或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以CCTA或ICA为金标准,分别统计MRCA和TTE在每例患儿、每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近段和中远段显示CA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对比。比较MRCA和TTE对KD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所有患儿成功完成CMRA。其中同时做了CCTA或ICA的26例患儿中,按每支冠状动脉为单位,MRCA显示CAA的灵敏度高于TTE[MRCA组97.7%(43/44)、TTE组84.1%(37/44);χ2=4.17, P<0.05],且CMRA在近段[MRCA组96.2%(50/52)、TTE组71.2%(37/52);χ2=10.08, P<0.05]和中远段[MRCA组100%(21/21)、TTE组52.4%(11/21);χ2=7.11, P<0.05]显示CAA的灵敏度均高于TTE。在75例患儿中,总共有115个CAA被CMRA发现,但其中只有75.7%(87/115)的CAA被TTE观察到。TTE未观察到的CAA中,在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左冠状脉前降支(LAD)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占比分别为57.1%(16/28)、7.1%(2/28)、25.0%(7/28)和10.7%(3/28);与CMRA对比,TTE在LMCA、RCA、LAD和LCX近段未观察到的CAA占比39.3%(11/28),在LAD、RCA和LCX中远段未观察到的CAA占比60.7%(17/28)。在75例KD患儿中,CMRA总共发现8例患儿有血栓形成,但其中62.5%(5/8)未被TTE观察到。 结论:3.0 T 无对比剂CMRA无创、无辐射,对CAA诊断性能高,适用于KD患儿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尤其是对KD患儿RCA和冠状动脉中远段的病灶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CI后高危患者的常规功能测试或标准治疗: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由于目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极少,学者们尚无法制定出一套针对心肌血运重建后的特定随访监测方案。比如包括常规功能测试在内的后续策略是否能改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高危患者的临床结果尚不确定。为此,有学者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将1 706名接受过PCI的具有高风险解剖或临床特征的患者随机分组,分别在PCI后1年进行常规功能测试(核负荷试验、运动心电图或负荷超声心动图)的随访策略或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结局是2年时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结局发生率;关键的次要结局包括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和重复血运重建。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4.7岁,21.0%有左主干病变,43.5%有分叉病变,69.8%有多支病变,70.1%有弥漫长病变,38.7%有糖尿病,96.4%使用了药物洗脱支架。2年时,功能测试组849例患者中的4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5.5%)和标准治疗组857例患者中的51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6.0%)发生了主要结果事件〔风险比为0.90,95%可信区间(95% CI)为0.61~1.35, P=0.62〕;主要结果的组成部分没有组间差异。2年时,功能测试组12.3%的患者和标准治疗组9.3%的患者接受了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差异为2.99%,95% CI为-0.01~5.99),两组分别有8.1%和5.8%的患者接受了重复血运重建(差异为2.23%,95% CI为-0.22~4.68)。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接受PCI的高危患者中,与单独的标准治疗相比,常规功能测试的随访策略并没有改善患者2年的临床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有或无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登记的22 780例(取部分有效信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排除3 432例患者后,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为对照组(2 840例),有心血管风险因素为观察组(16 508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特点、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间年龄、症状、血压、心率、入院时血糖、入院时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酸酯、HDL-C、L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单支病变、左主干或多支血管、左前降枝、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院期间死亡率(2.6% vs 3.1%, P=0.450)和并发症(20.6% vs 20.0%, P=0.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临床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为2.0%(57/2 840),观察组为1.3%(21/16 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1)。 结论:即使在无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下老年患者也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无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仍需给予全方面的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白蛋白、血沉、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川崎病患儿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血沉(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川崎病(KD)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21年11月确诊的12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冠脉病变分为观察组(KD合并冠脉病变)、对照组(KD病变患儿),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血清ALB、ESR、PLR、NLR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诊断KD患儿并发冠脉病变的价值,并分析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的KD患儿血清ALB、ESR、PLR、NLR水平。结果:60例KD合并冠脉病变患儿的冠脉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增宽[56.67%(34/60)]、左右冠脉主干及左前降支增宽[20.00%(12/60)]、左前降支增宽[16.67%(10/60)]、左冠脉主干增宽[11.67%(7/60)]。观察组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ES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LR、NL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清ALB诊断KD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73.61%、特异度为78.42%、AUC值为0.813;ESR诊断KD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88.36%、特异度为83.14%、AUC值为0.892;ESR联合ALB诊断KD患儿发生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90.67%、特异度为97.54%、AUC值为0.953。60例KD合并冠脉病变的患儿,其中39例诊断为冠脉扩张、21例出现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组患儿的血清ALB水平显著低于冠脉扩张组( P<0.05),ESR值显著高于冠脉扩张组( P<0.05),冠状动脉瘤组和冠脉扩张组的血清PLR、NL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KD合并冠脉病变患儿的血清ALB水平较低,ESR值更高,上述两项指标对于诊断KD合并冠脉病变患儿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ABG术前颈动脉重度狭窄亚满意血管成形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CABG术前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介入科连续3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左主干或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合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行小球囊亚满意扩张及小直径支架置入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和影像资料等。30例中冠心病左主干病变6例,三支病变24例。既往同侧颈动脉狭窄伴脑梗塞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技术成功定义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前向血流mTICI3级,且残余狭窄<50%。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CABG术后30天内出现急性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全因性死亡。亚满意成形定义为球囊扩张和支架成形至靶血管管腔直径的80%。结果:全组手术成功29例(96.7%,29/30)。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术后随访30天,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各1例,无心脏相关并发症。结论:CABG术前接受亚满意球囊扩张和小直径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可减少颈动脉狭窄介入术中迷走反射所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和CABG围手术期低灌注致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干血栓合并肝脾梗死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男,10个月。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病变包绕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及其分支血管(图1),于我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首日丙氨酸转氨酶2 51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7 254.9 U/L。超声检查: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部分左内叶(Ⅳ段)边缘实质回声不均匀减低(图2),脾实质呈"网格样"回声减低(图3),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腔内无明显胆泥沉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肝脾门均未测及动脉样血流信号(图3,4),进一步探测腹腔干分叉处,肝总动脉始段1.0 cm、脾动脉起始段1.1 cm腔内条状稍低回声充填(图5),相应节段血管腔内血流充盈缺损(图6),另探测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充盈良好,门静脉主干血流通畅,流速约28 cm/s(图4)。考虑:腹腔干分叉处肝总动脉及脾动脉起始段血栓形成,肝脏部分、脾脏梗死。术后多次复查超声:肝尾叶(Ⅰ段)、部分左外叶(Ⅱ、Ⅲ段)逐渐坏死液化,左外叶(Ⅱ、Ⅲ段)坏死液化区内多发条索分隔结构(图7),术后1个月行肝坏死液化区穿刺引流,肝左内叶(Ⅳ段)边缘回声减低逐渐恢复、无坏死液化,病程中未出现胆汁淤积、胆瘘等胆道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肝脾门测及动脉血流(图8),肝尾叶(Ⅰ段)、左外叶(Ⅱ、Ⅲ段)坏死液化缩小(图9),脾脏缩小,无明显液化坏死(图10)。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SHERLLM2022019)。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注册登记研究:13家中心4 66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江苏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整体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的患者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史、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EuroSCOREⅡ)评分,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是否使用动脉旁路、旁路血管支数及流量,术后主要严重心脑血管事件(MACCE)等进行分析。采用 t检验、χ 2检验比较体外循环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截至2019年12月,该数据库共收录7 138例患者资料,其中单纯CABG 4 661例,来自13个医疗中心。男性3 486例,女性1 175例,年龄(64.6±8.1)岁(范围:31~87岁)。左主干病变960例,三支病变3 934例,左主干合并三支病变837例;射血分数>50%者3 841例,心功能Ⅲ~Ⅳ级1 664例,EuroSCOREⅡ评分为(2.3±0.7)%(范围:0.5%~35.8%)。ONCABG占58.59%(2 731/4 661),OPCAB占41.41%(1 930/4 661)。使用左胸廓内动脉者占88.91%(4 144/4 661)。7家中心(其中2家常规)使用左桡动脉,5家中心(其中3家常规)进行术中瞬时流量测定。旁路血管支数为(3.4±0.7)支(范围:1~7支),主动脉阻断时间为(65.0±20.4)min(范围:21~196 min),体外循环时间为(90.0±24.2)min(范围:33~227 min)。院内病死率为1.80%(84/4 661),再次手术率为2.00%(93/4 66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心肌梗死为1.52%(71/4 661),脑卒中0.71%(33/4 661),新发肾功能不全需血液滤过治疗1.20%(56/4 661)。出院进行药物二级预防患者占62.99%(2 936/4 661)。较OPCAB组,ONCABG组年龄偏小,女性比例高,合并糖尿病、有心肌梗死史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史的比例高,心功能差,冠状动脉病变重,EuroSCORE Ⅱ评分高( P值均<0.05)。术后ONCABG组MACCE发生率较高(135/2 731比71/1 930,χ 2=4.280, P=0.039);旁路血管支数、输注红细胞比例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均增高( P值均 <0.05)。 结论:江苏省CABG注册登记数据库总体运行良好,部分参数仍需完善。较OPCAB组,ONCABG组术前总体病情偏重,但术后MACCE控制率尚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站式"颈动脉支架置入加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重度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早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比"一站式"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和分期序贯CAS+OPCABG两种术式围手术期情况及早期随访资料,评估"一站式"同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因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行CAS+OPCABG杂交手术的患者共26例,其中12例采用了"一站式"同期CAS+OPCABG、14例采用了分期序贯CAS+OPCABG,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连续变量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结果:两组的累计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呼吸机辅助、ICU滞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同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分期组,但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止血发生。术后住院天数同期组显著少于分期组。分期组围手术期发生脑梗塞、心肌梗死各1例,同期组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脑梗塞发生,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均无新发脑梗塞,颈动脉超声支架均通畅,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一站式"同期CAS+OPCABG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心肌缺血症状重或重度左主干病变的患者推荐首选同期手术。优化抗凝方案和减轻颈动脉窦反射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主要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结局,探讨联合应用器械循环支持(MCS)装置在复杂PCI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在MCS下行择期PCI的患者,根据术中MCS方式分为ECMO+IABP组和单纯IABP组.收集患者临床特征、造影特征、术中结果及并发症等资料,观察患者术后院内结果和1个月及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218例行择期PCI的患者,其中ECMO+IABP组66例,单纯IABP组15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基本相当,ECMO+IABP组患者的病变特征更加复杂,合并心房颤动(6.1%比0.7%,P=0.030)、左主干病变(43.9%比27.0%,P=0.018)、三支病变(90.9%比75.7%,P=0.009)、右冠状动脉(RCA)病变(98.5%比86.8%,P=0.005)及RCA慢性完全闭塞病变(60.6%比35.5%,P<0.001)的比例均高于单纯IABP组,单纯IABP组既往行PCI的比例更高(32.9%比16.7%,P=0.014).两组患者院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但是ECMO+IABP组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更高(19.7%比9.2%,P=0.031).两组患者术后 1 个月MACE(4.5%比2.6%,P=0.435)和 1年MACE(7.6%比7.9%,P=0.936)的发生率相当.Firth修正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院内发生心肺复苏(OR 7.17,95%CI 1.27~40.38,P=0.025)和术后低血压(OR 3.60,95%CI 1.10~11.83,P=0.035)是发生术后1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联合应用ECMO+IABP支持可使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获得通过PCI完成血运重建的机会并获得临床获益,远期预后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