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室心腔造影对心脏占位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左室心腔造影技术提高心肌与心腔之间的对比度,在怀疑心脏占位时进行进一步诊断。方法:选取二维超声心动图怀疑心脏占位的患者25例纳入观察组,均受近场伪影和声窗限制、气体干扰或因患者肥胖等原因而导致二维超声图像显示不清。患者行左室心腔造影检查后,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10例无心脏疾病的受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常规二维心动图、心腔造影左心功能测量值。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造影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表现,心腔超声造影均成功。其中7例排除心脏占位的诊断,3例判断为近场伪像所致,3例判断为心内自发显影,1例判断为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18例患者提示为心内血栓,其中诊断的最小血栓为心梗后心尖部7 mm×8 mm低回声新鲜血栓;观察组二维图像与心腔造影射血分数(EF)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心腔造影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均较二维图像增大(均 P<0.05)。同时25例患者中6例造影后能清晰观察到心腔内的涡流现象,提示心腔高凝状态。对照组10例均成功显影,且患者造影过程中无任何不适表现。 结论:左室心腔造影技术可以提高心脏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准确地判断有无心脏占位,并且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心腔大小的改变,为心脏占位提供诊断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造影评价心尖双腔形态改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4岁。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显示室间隔疑似中断,当地医院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体格检查正常;X线胸片示心影未见增大,两肺清晰,无肺充血及肺动脉高压相应的表现;心电图及其他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院就诊。二维图像显示室间隔肌部似可见中断( 图1, 图2),彩色多普勒显示该处低速双向血流信号( 图3),余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采用SonoVue造影剂(Bracco公司),经左上肢静脉团注2 ml后,右房、右室顺序显影,此段时间内,疑似室间隔中断处的右侧心尖心腔内,左心腔内均无造影剂显影,亦无充盈缺损( 图4);4个心动周期后,左房、左室顺序显影,并可见造影剂自左室心腔经疑似室间隔中断处进入右侧小腔内,与左室同步显影( 图5),右侧小腔实则为左室心尖腔的一部分,表现为心尖双腔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心腔声学造影在诊断冠心病伴室壁瘤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左心腔声学造影(LVO)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伴室壁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的TIE和LVO检查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伴室壁瘤的检出率、大小及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01例冠心病患者中,TT[E检出伴室壁瘤者12例(共12个),检出率为11.9%,其中心尖部7个,基底部宽度为(16.8±3.6)mm;其他部位5个,基底部宽度为(25.4±5.2)mm;LVO检出伴室壁瘤者43例(共48个),检出率为42.6%,其中心尖部35个,基底部宽度为(11.7±1.1)mm;其他部位13个,基底部宽度为(14.3±6.1)mm,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基底部宽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壁瘤的主要TIE特征为:①室壁局部变薄,呈瘤样膨出,其开口的内径大于瘤体内径,瘤体壁与心室壁互为延续;②瘤体收缩期基本无运动或呈反向运动,部分瘤体内可有附壁血栓.室壁瘤的主要LVO特征为:造影剂充填于整个左室心腔,能够清晰识别左心系统心内膜边界,局部室壁变薄和瘤样膨出,瘤体内充满造影剂,在收缩期呈反向运动或运动明显减弱.其中,功能性室壁瘤的局部室壁可在舒张期恢复正常形态,而解剖性室壁瘤的局部室壁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见瘤样膨出.结论 TTE和LVO均可无创检测室壁瘤,对于心尖部室壁瘤和小室壁瘤的诊断,LVO优于TTE,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左心超声造影诊断无冠窦窦瘤破裂并累及二尖瓣前叶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 47岁,因"活动后气短2个月"入院.查体:心率 64 次/min ,血压 159/77 mmHg (1 mm Hg = 0 .133 kPa)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心浊音界左侧最远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0 .5 cm 处,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及舒张期泼水样杂音.超声检查:左房、左室增大,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无冠窦呈囊袋样向下延续至二尖瓣前叶近瓣尖部,并与二尖瓣前叶粘连,囊袋大小约61 mm × 33 mm ,破口位于左室流出道侧,宽约 9 mm ;彩色多普勒示舒张期可见囊腔内血流分流入左室流出道,并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瓣口见大量反流(图1).左室心腔造影显示:右房、右室、左房、左室依次显影后,造影剂自升主动脉进入囊袋,再经破口进入左室流出道,囊袋内可见充盈缺损(图2) .左室心肌造影所见:左心室各节段未见造影剂充盈延缓及减低(图3).冠状动脉CTA检查所见:冠状动脉管腔未见狭窄及扩张.主动脉无冠窦见不规则囊袋状向下突出影,大小约 3.6cm×5.7cm×4.1cm,升主动脉管腔扩张,宽约5.4cm (图4).确诊后立即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主动脉无冠窦形成窦瘤,向后累及二尖瓣前叶,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N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治疗指导的有效性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DCM患者60例作为DCM组,另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期行NMPI和核素心室造影显像(GBPI),DCM组治疗后行心功能核素显像复查.对比分析NMPI、GBPI图像特征,比较DCM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变化.结果 对照组NMPI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大小正常,左室壁心肌显影清晰,且各节段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匀;GBPI图像特征表现为位相图、直方图及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左室舒缩功能参数处于正常范围.DCM组NMPI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心腔明显扩大,室壁明显变薄,负荷状态下各壁放射性分布弥漫性减低,可见放射性分布呈花斑样改变,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GBPI图像特征表现为左室增大,左室收缩,相位分布不均,相角程>60°,舒张运动明显减弱,心功能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60例DCM患者中,NMPI异常包括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5例(8.33%),不均匀减低7例(11.67%),均匀减低34例(56.67%),花斑样改变14例(23.33%).经治疗后,DCM患者射血分数(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NMPI技术是DCM临床诊断、疗效评价的一种可靠方法,关注核素在心肌中的分布特征,对DCM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左心声学造影诊断左室双腔心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患者男,56岁,因出现无明显诱因头晕头痛,伴活动后心慌胸闷,血压控制欠佳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血压185/110 mm Hg (1 mm Hg=0.133 kPa),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各瓣膜听诊未闻及杂音.冠状动脉CTA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管腔轻度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稍大,左室腔心尖部变窄,心尖部室壁相对较厚,心腔中部似可见异常膜样结构(图1);CDFI示左室中部舒张期血流二次加速,峰值流速达2.0 m/s,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0.9 m/s.考虑:左室异常改变(流入道梗阻?异常肌束或隔膜?左室双腔心?).左心声学造影检查:左室腔心尖部变窄,心尖部室壁相对较厚,约7 mm,心腔中部可见异常膜样结构,左室中部乳头肌明显增厚,该处左室内径明显变窄;CDFI于狭窄处可探及花色高速血流信号,该处交通口内径约9 mm,左室心腔呈"葫芦"状(图2),近心尖腔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心率113次/min,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示E、A峰融合,左室中部舒张期血流二次加速,峰值流速达2.4 m/s,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1.4 m/s.左心声学造影提示:左室异常改变(考虑左室双腔心).MRI检查:左心腔见一条状等T1、T2信号,与左室壁相连(图3).MRI诊断:左室双腔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肌分层应变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远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应用心肌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fic strain,LSS)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远期左室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上海市胸科医院行冠脉造影并同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54例为PCI组,冠脉造影阴性者4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PCI术前及术后(21.04±2.27)个月采集左室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应用LSS获取左室心内膜下、中层、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并计算左室心肌纵向应变的跨壁梯度(AGLS).结果:术前PCI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GLSendo、GLSmid、GLSepi均明显减低(均P<0.05).随访(21.04±2.27)个月后,术后PCI组GLSendo、GLSmid、GLSepi均较术前PCI组明显升高(均P<0.05),但仍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间比较,术前PCI组AGLS最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PCI组△GLS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PCI术后远期左室各层心肌纵向应变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心内膜下心肌收缩功能较心外膜下心肌恢复好.LSS能更敏感、准确地评估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远期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种超声诊断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应用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2DE)、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E-STE)、左心腔超声造影(LVO)三种方法评价冠心病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RWM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50例患者的2DE、2DE-STE、LVO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数据分别与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三种模式下评估节段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一致性,对比分析2DE和LVO两种模式下左心室节段显示率以及在2DE和LVO两种模式下不同医师应用双平面法测量LVEF的一致性.结果:LVO模式下左室心肌节段显示率(99.88%)较常规2DE(88.1%)显著增高,左室内膜及心腔内结构显示更清晰;LVO评价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的准确性较常规2DE及2DE-STE高、一致性更好;LVO较2DE测量LVEF的一致性更好.结论:LVO能更好地显示左室心内膜边界及心肌节段,因此能更加准确地诊断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并且测量左室射血功能的可重复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左束支广泛分布于左室心内膜下,较His束起搏容易定位.除传统的多导仪标测His束电位协助电极定位外,国内学者创新性地采用经胸及心腔内超声和右室造影等方法协助电极植入.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阈值低,感知良好,起搏QRS波窄,短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导线相关并发症少,心室机械收缩同步性良好.但目前LBBAP相关临床研究样本数量小,随访时间短,其远期疗效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微循环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心肌微循环功能.方法 选择HCM患者22例,其中梗阻性(HOCM)患者10例、非梗阻性(NHCM)患者12例及健康对照组10例.通过常规超声心动图、左室心腔造影(LVO)获取常规超声参数,MCE获取心肌节段峰值强度(A)、上升斜率(k)、相邻心腔峰值强度(A1)、A*k、A/A1 及(A/A1)*k值.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及LVO提示HCM患者心脏收缩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减低;MCE提示HOCM及NHCM组肥厚与非肥厚节段A、A*k、A/A1、(A/A1)*k值及HOCM组肥厚节段k值均较对照组减低,而NHCM组肥厚与非肥厚节段k值增高(P<0.05);HOCM及NHCM组肥厚节段A、A*k、A/A1、(A/A1)* k值及HOCM组肥厚节段k值均较非肥厚节段减低(P<0.05);HOCM组肥厚节段及非肥厚节段A、k、A*k、(A/A1)* k值均分别低于NHCM组(P<0.05);HOCM及NHCM组肥厚节段A、A*k、A/A1、(A/A1)*k值与肥厚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MCE可定量评估HCM患者心肌微循环功能,肥厚及左室流出道梗阻可进一步加重心肌微循环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