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优势血清型与VP1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衢州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埃可病毒(Echovirus, ECHOV)优势血清型与变迁并分析ECHOV VP1基因分子特征。方法:采集53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荧光RT-PCR和PCR分别检测脑脊液标本中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包括ECHOV、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CV)和新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和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HEV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法扩增HEV-B组全长VP1基因序列,测序后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ECHOV VP1基因型、基因重组和遗传进化特征。结果:RD细胞分离培养出6株毒株,但Hep-2细胞分离培养结果均阴性。11份标本HEV通用荧光RT-PCR结果阳性,但其他病毒检测结果均阴性。11份HEV阳性标本中6份检出ECHOV,与分离培养结果一致,分别为4株ECHO6、1株为ECHO7和1株ECHO30血清型,柯萨奇病毒和EV检测结果均阴性。4株ECHO6病毒属于ECHO6-C2基因亚型,但分为ECHO6-41/46和ECHO6-45/48两个流行克隆,ECHO7和ECHO30分别属于ECHO7-C和ECHO30-C基因型。ECHO6与ECHO30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存在VP1基因重组。结论:ECHOV是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主要病原体,且可能存在局部暴发流行。ECHO6与ECHO30病毒VP1基因存在重组可能性,ECHO6有成为ECHOV优势血清型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胎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尸检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文报道1例产前诊断中心送检死胎,尸体解剖发现左、右侧脑室明显扩张,多个脏器组织切片内见巨细胞包涵体,脑实质呈明显病毒性脑炎改变,病理解剖诊断:播散性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合并脑室扩张畸形。尸检提示:(1)临床上对于巨细胞病毒抗体IgM阳性孕母,应更积极地进行产前辅助检查,明显发育异常胎儿可选择终止妊娠。(2)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巨细胞病毒晚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作为诊断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2002-2018年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02-2018年浙江省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设立的监测点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样本2 173份,其中脑脊液1 718份、粪便455份,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人类肠道病毒(HEV)、腮腺炎病毒(MuV)、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脑炎病毒(JEV)核酸,粪便样本只检测HEV;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上述5种病毒IgM抗体;对HEV核酸阳性样本扩增病毒VP1基因和测序,确定病毒型别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在2002-2018年2 173份样本中检出HEV核酸阳性871份(40.1 %),其中脑脊液1 718份、阳性654份(38.1 %),粪便455份、阳性217份(47.7 %);871份HEV核酸阳性样本,VP1扩增测序阳性670份,其中HEV-A 5份、HEV-B 665份,涉及23个病毒血清型,分别为柯萨奇病毒(CV)A组CVA4、CVA6、CVA9、CVA10,CVB组1~5,埃可病毒(EchoV;E)E3、E4、E6、E7、E9、E11、E14、E16、E18、E21、E25、E30、E33和肠道病毒(EV)-71,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E30、E6和CVB5,该3个血清型间隔若干年呈现病毒活动性增强的趋势。从2012-2015和2018年795份脑脊液中检出HEV核酸阳性374份、MuV 6份、HSV和CMV均为5份,对其中的368份脑脊液同时检测5种病毒IgM抗体,HEV抗体阳性2份、JEV 6份、MuV 1份。670份HEV中除1份EV-71外,EchoV 517份、CV 152份,两者之比为3.4∶1,两类病毒间隔3~5年存在优势株交替变化的趋势。VP1进化树显示,浙江省HEV位于HEV-A和HEV-B分支上,E30存在h和i基因亚型。 结论:浙江省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为HEV-B;EchoV检出率明显高于CV,两类病毒存在交替变化的趋势;优势血清型E30、CVB5和E6间隔若干年呈现病毒活动性增强的趋势;监测点HEV活动强度与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疫情的发生两者之间在时间上有较好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的常见并发症。allo-HSCT后CMV感染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肺部感染,胃、肠道炎症,脑炎,肝炎,视网膜炎及无症状CMV血症等。CMV感染还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加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感染风险,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骨髓衰竭的发生风险。近年来,由于对allo-HSCT后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其CMV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然而,多药耐药的出现及复发/难治性CMV感染,仍然严重影响allo-HSCT患者预后。笔者拟就allo-HSCT后CMV感染的危险因素、检测与诊断方法、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allo-HSCT后CMV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儿童肠道及疱疹病毒脑炎病原学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肠道病毒(EV)、疱疹病毒(HHV)检测阳性率。方法: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365份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清、痰、大便、尿标本于-80 ℃冻存,采用一步法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E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PCR)检测HHV,分析这两类病毒在临床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感染率。其中132例患儿确诊为EV脑炎或HHV脑炎,比较分析病毒在各种标本中的检出时间。结果:365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中20.5%(75/365)的患儿诊断为EV脑炎,15.6%(57/365)患儿诊断为HHV脑炎。75例EV脑炎患儿以埃可病毒6型(echo 6)感染为主,占52.0%(39/75);其次为EV71感染(30.7%,23/75),echo11(6.7%,5/75),柯萨奇病毒A组6型(CA6,4%,3/75)及echo30、echo9、echo4、柯萨奇病毒B组1型(CB1)、脊髓灰质炎病毒各1例(1.3%,1/75)。57例HHV脑炎主要以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最多见,占35.1% (20/57)。其次为巨细胞病毒(CMV,31.6%,18/57),EB病毒(12.3%,7/57),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10.5%,6/57),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8.8%,5/5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8%,1/57)。患儿入院后病毒在脑脊液中的检出时间明显早于血清,脑脊液在发病后2~7 d可检出病毒,血清为7~26 d。结论:采用一步法巢式RT-PCR技术及实时荧光qPCR技术检测脑脊液病毒核酸极大程度提高了不明原因脑炎患儿病原体的检出率。肠道病毒Echo 6、EV71、疱疹病毒HHV6、CMV是导致本院病毒性脑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临床可根据发病时间合理选择标本类型进行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产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化脓性脑膜炎并发巨细胞病毒脑炎早产儿,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水平反复,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检出巨细胞病毒序列数,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司库奇尤单抗联合抗病毒药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带状疱疹性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41岁,因全身反复发生鳞屑性红斑、丘疹、斑块16年,泛发加重伴发热7 d就诊。16年前患者全身出现皮疹,初发4年未行治疗。12年前,患者因皮疹反复发作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甲氨蝶呤,用药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予停药并对症处理,后逐渐好转。8年前劳累后皮疹复发加重,当地医院给予环孢素口服,用药后血压持续升高,环孢素逐渐减量,继续治疗,最终病情好转。此后患者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药膏封包,皮疹时轻时重,无明显季节性。7 d前,受凉后全身皮肤出现潮红肿胀、脱屑,局部发生脓疱伴发热,最高达40 ℃。无关节疼痛。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入院体检:体温38.2 ℃,血压150/75 mmHg(1 mmHg = 0.133 kPa),体重110 kg,向心性肥胖;双下肢、足背重度凹陷性水肿,余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局限性脓疱、脓湖形成;指(趾)甲角化过度性增厚、浑浊、变形,局部呈不同程度顶针样改变;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67.1,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评分95%(图1A ~ 1C)。四肢近心端和腹部、前胸多发紫红色膨胀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 × 10 9/L[参考值:(3.5 ~ 9.5) × 10 9/L,下同],中性粒细胞比例0.812(0.40 ~ 0.75),C反应蛋白234.81 mg/L(0 ~ 10 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 440.46 mg/L(0 ~ 10 mg/L);血尿酸722 μmol/L(135 ~ 425 μmol/L),甘油三酯2.39 mmol/L(0.56 ~ 1.71 mmol/L),动脉粥样硬化指数4.288(<4),血钾3.25 mmol/L(3.50 ~ 5.30 mmol/L),IgE 1 370.00 IU/ml(<100 IU/ml),降钙素原0.326 ng/ml(<0.046 ng/ml),红细胞沉降率67.0 mm/1 h(0 ~ 15.0 mm/1 h);乙肝病毒抗原抗体、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铁蛋白)、结核感染T细胞实验、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等检查结果均阴性。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双肺尖小叶间隔增厚,双肺轻度间质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并肺组织膨胀不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早产儿生后获得性巨细胞病毒脑膜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报道1例超早产儿生后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脑炎,临床表现为类脓毒症样症状和多器官受累,通过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测序检出巨细胞病毒确诊,予积极抗病毒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至1岁,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8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结果、脑电图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分析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结果、脑电图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6 月我院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80 例,分析其病原学结果、脑电图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8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检出20 例(25.00%)病毒学检测阳性,包括8 例(10.00%)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3 例(3.75%)人类疱疹病毒6 型(human herpesvirus type 6,HHV6)、2 例(2.50%)腺病毒(ad-enovirus,ADV)、2 例(2.50%)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3 例(3.75%)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2 例(2.50%)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8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脑电图检查异常者64 例(80.00%),以δ慢波为主(23 例,28.75%),尖波(10 例,12.50%)、尖-棘波(2 例,2.50%)、纺锤波(3 例,3.75%)相对少见.80 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11 例(13.75%)异常,包括 1 例(2.5%)单侧局限病灶、2 例(3.75%)双侧病灶、8 例(15.00%)3 个及以上部位病灶;累及基底核区 9 例(11.25%)、脑干 3 例(3.75%)、大脑 1 例(1.25%).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病原学快速可行,EV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体;脑电图、头颅MRI检查在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以幻觉为突出表现的巨细胞病毒性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疱疹病毒感染[1].巨细胞病毒(CMV)是机会性感染的疱疹病毒,普通人群中血清阳性率为83%,在血液或器官移植者中为86%[2],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炎,大多数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患者以精神症状为唯一临床表现[3].近期,我们收治了 1例以幻觉为突出表现就诊的巨细胞病毒性脑炎患者,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