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的患儿,作为病例组;在未合并脑脓肿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中的1∶3最邻近匹配法选出对照组,匹配因素包括发病日龄≤7 d或>7 d、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儿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转归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例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4.0~35.0(18.5±7.5)d;对照组63例,男26例,女37例,年龄5.0~41.0(19.4±9.4)d。病例组和对照组患儿血液和脑脊液病原体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13/21)比47.6%(30/63), P=0.257]。病例组的治愈或好转的比例低于对照组[33.3%(7/21)比88.9%(56/63), P<0.001]。病例组的多重耐药细菌感染[47.6%(10/21)比12.7%(8/63), P<0.001]、惊厥[52.4%(11/21)比27.0%(17/63), P=0.033]、呼吸衰竭[57.1%(12/21)比14.3%(9/63), P<0.001]、感染性休克[52.4%(11/21)比3.2%(2/63), 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C反应蛋白(CRP)、脑脊液白细胞计数[ M( Q1, Q3)]分别为[70.4(52.1,86.4)]mg/L、[1 234(788,1 606)]×10 6/L,均高于对照组的[45.0(25.7,57.8)]mg/L、[688(256,1 089)]×10 6/L(均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OR=7.094,95% CI:1.335~37.705, P=0.022)、感染性休克( OR=30.102,95% CI:3.101~292.224, P=0.003)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的相关因素。 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患儿感染症状重,预后差,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脑脓肿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33例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分析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21年8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所收治的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患儿,作为病例组;另外,在同期病原菌培养阳性但无脑积水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与病例组按2 ∶1的比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病原菌分布特点、颅脑影像学检查和治疗转归等,并预测发生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 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病例组33例,对照组66例。33例病例组患儿中,27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其中革兰阴性菌20例(74.1%),革兰阳性菌7例(25.9%)。33例病例组患儿确诊脑积水的时间为起病后13.0(5.5,28.5) d,其中非手术治疗26例,手术治疗7例。病例组的治愈率为42.4%(14/33),低于对照组的72.7%(4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63, P=0.003)。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的脑脊液蛋白质>3 g/L、脑脊液葡萄糖<2 mmol/L、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颅内出血、脑软化发生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9.72、12.04、19.04、5.73、11.85、17.48,均 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惊厥[比值比(odds ratio, OR)=4.4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91~18.363, P=0.037]、颅内出血( OR=8.031, 95% CI 1.894~34.059, P=0.005)、脑软化( OR=35.189, 95% CI 2.954~419.150, P=0.005)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危险因素。 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常见,合并惊厥、颅内出血、脑软化是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脑积水的重要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血流感染三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为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常定植于咽部、胃肠道、尿道和女性生殖道,可导致败血症、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坏死性筋膜炎、脑膜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现回顾性分析3例SDS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3例患者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SDSE,既往有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史,主要症状为发热。2例患者伴有下肢皮肤红肿,1例伴有脑梗死与眼内炎。抗菌药物治疗后好转。SDSE血流感染好发于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发热、皮肤软组织炎症为主要表现,治疗应首选青霉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猪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男性,长期从事养猪工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结合头颅磁共振成像、脑脊液检查结果考虑为猪链球菌2型导致的化脓性脑膜炎。经青霉素抗感染、地塞米松抑制免疫反应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发病3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经6个月随访,仍遗留严重听力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脓毒症发生概况及其不良预后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晚发型脓毒症(LOS)的发生概况及其不良预后。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北方新生儿协作网(SNN),收集并分析2018至2021年3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 639例VLBWI的一般资料、围生期情况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LOS,分为LOS组和无LOS组,LOS组根据是否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化脓性脑膜炎分为3个亚组。采用χ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OS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结果:6 639例VLBWI中男3 402例(51.2%),发生LOS 1 511例(22.8%),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及超早产儿LOS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92/1 176)和34.2%(378/1 105);LOS组死亡157例(10.4%),其中LOS并发NEC组死亡48例(2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S并发NEC组与病死率和3~4级脑室内出血(IVH)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的增加均相关( OR=5.27、2.59、3.04、2.04,95% CI 3.60~7.73、1.49~4.50、2.11~4.37、1.50~2.79,均 P<0.01);LOS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组与病死率和3~4级IVH或PVL、中重度BPD发生率的增加均相关( OR=2.22、8.13、3.69,95% CI 1.30~3.77、5.22~12.67、2.49~5.48,均 P<0.01),而LOS不并发NEC或化脓性脑膜炎组仅与中重度BPD发生率的增加相关( OR=2.20,95% CI 1.83~2.65, P<0.001)。排除污染菌后,血培养阳性共456例,其中革兰阴性菌265例(58.1%),革兰阳性菌126例(27.6%),真菌65例(14.3%);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47例(32.2%),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2例(15.8%),再次为大肠埃希菌39例(8.6%)。 结论:VLBWI的LOS的发生率较高,常见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LOS与中重度BPD不良预后相关,并发NEC时预后差,病死率最高,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时增加脑损伤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新生儿阴沟肠杆菌性脑膜炎合并弥漫性气脑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脑膜炎、气脑或颅内积气"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meningitis) AND (pneumocephalus)"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12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结果:患儿,男,6日龄,因"发热伴吃奶差1 d"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娩出,生后5日龄出现发热伴吃奶差,6日龄入院时哭声尖直,前囟张力高,血C-反应蛋白85.13 mg/L,脑脊液白细胞数77 485×10 6/L,多核为主,给予抗感染、呼吸支持,但患儿病情持续恶化,7日龄出现频繁抽搐,前囟膨隆,双侧瞳孔不等大。头颅CT:双侧大脑半球脑水肿、脑疝、颅内积气。9日龄血和脑脊液培养回报阴沟肠杆菌,13日龄头围增大至37 cm,无自主活动,复查头颅CT示弥漫性颅内积气,家长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经文献检索发现中文病例报道1篇,英文9篇,加上本例共纳入11例患儿。胎龄范围32~39周,足月儿6例。5例患儿入院时年龄<7 d。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为吃奶量减少或拒乳、体温异常,均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头围增大、脑疝或多器官功能衰竭,CT平扫均有弥漫性颅内积气。10例患儿死亡,仅1例存活,随访至9月龄,存在严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10例患儿血和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5例为柯氏柠檬酸肠杆菌,4例阴沟肠杆菌,1例奇异变形杆菌。 结论:因细菌感染导致的颅内积气在新生儿期罕见,一旦发生,病死率极高。临床医生需早期识别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身免疫炎症系数、预后营养指数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系数(SII)及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产儿早发型败血症(EOS)的预测能力。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出生,并于1 h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符合EOS诊断标准的28~32周早产儿作为EOS组,1∶1匹配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血常规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水平(ALB)及SII、PNI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II及PNI预测EOS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OS组患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更低,剖宫产娩出及气管插管的比例更高,化脓性脑膜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更高;EOS组血常规WBC、ALB、SII和PNI水平较对照组降低,CR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CRP、SII及PNI是EO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I、PNI、CRP、SII联合PN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95% CI 0.730~0.886)、0.792(95% CI 0.718~0.865)、0.633(95% CI 0.541~0.725)、0.866(95% CI 0.803~0.929),灵敏度分别为74.3%、64.3%、42.9%、78.6%,特异度分别为88.6%、82.9%、81.4%、90.0%,SII、PNI、CRP的临界值分别为221.36、38.65、0.80 mg/L。 结论:SII、PNI对早产儿EOS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预测效能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结果: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男女各5例,胎龄27 +2~35 +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肤色发灰8例,发热7例,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存活6例中治愈3例,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 结论: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高,即使存活,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几率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特征的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方法:采用描述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不同地区18家三级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液和脑脊液检查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早产儿和足月儿、早发型和晚发型、浙江省和浙江省外其他地区、温州地区和浙江省其他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原菌分布。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21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1.4%(87/210)]、无乳链球菌[27.1%(57/210)]。革兰阴性菌在早产儿中的构成比[77.6%(45/58)]高于足月儿[47.4%(72/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54, P=0.001)。大肠埃希菌[36.5%(31/85)比44.8%(56/125)]和无乳链球菌[24.7%(21/85)比28.8%(36/125)]在早发型和晚发型病例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其中浙江省为46.7%(64/137),浙江省外其他地区为31.5%(23/73)。浙江省无乳链球菌感染比例[35.8%(49/137)]高于浙江省外其他地区[11.0%(8/73)],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浙江省外其他地区的构成比[17.8%(13/73)和16.4%(12/73)]均高于浙江省[2.9%(4/137)和5.1%(7/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82、12.26、7.43,均 P<0.05)。革兰阳性球菌在温州地区的构成比[60.8%(31/51)]高于浙江省其他地区[38.4%(3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6, P=0.011)。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0/45),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4.4%(32/43),对其他常见的头孢菌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41.8%(23/55)],其次为头孢曲松,耐药率为32.4%(23/71)。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 结论:中国不同地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分布不同,但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敏感,对头孢菌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A族链球菌感染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肝功能损伤6例,急性肾损伤4例,感染相关脑病4例,呼吸衰竭2例,横纹肌溶解2例。3例入院时血白细胞数降低,余7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7例血小板降低,恢复后均血小板升高。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患儿均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培养阳性的10例菌株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8例患儿入院后采取了联合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STSS进展迅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识别、感染源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及外科治疗是管理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