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诊治的1例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以"Cat scratch disease" "Bartonella infection" "Acute liver failure" "猫抓病" "肝脓肿" "巴尔通体感染"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10月报道的儿童巴尔通体肝脓肿病例,总结其资料。结果:患儿,男,11岁,否认猫抓史及饲养宠物史。反复高热20余天,伴脐周痛,颈部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脾大;病程中伴血生化转氨酶轻中度升高,磁共振示肝内多发小占位,并提示脓肿可能,血二代宏基因病原体检测提示汉氏巴尔通体感染,发病后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阿奇霉素、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治疗,淋巴结缩小,但仍高热。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肝内占位逐渐消失。文献检索共检索到28例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其中男13例,女15例,11例患儿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14例发热伴腹痛为主要表现,3例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淋巴结肿大11例,肝脏肿大9例,腹部压痛8例,猫抓皮损3例。有明确实验室检测,12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8例C-反应蛋白升高,18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例肝功能异常。影像学检查,13例行超声检查示肝脏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构,14例行CT检查示肝脏内多发低密度病变,5例行MRI检查示肝脏多发脓肿病变。23例患儿检测血巴尔通体抗体阳性,2例猫抓病皮肤实验阳性,3例进行肝或淋巴结组织活检示坏死性肉芽肿及多发星形微脓肿,3例进行血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巴尔通体DNA阳性。有明确治疗方案及预后的20例,均治愈。结论:缺少猫抓病史及血巴尔通体抗体检测,巴尔通体肝脓肿诊断较困难,巴尔通体病原体宏基因高通量测序及肝脏影像学可辅助明确诊断;及早诊断,及时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巴尔通体肝脓肿患儿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猫抓病致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13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0 d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史及手术病史。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1.0,左眼矫正视力0.12。双眼眼压正常。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眼底检查,左眼视盘边界欠清,下方视盘隆起,黄斑区星芒状渗出(图1A )。眼部彩色超声检查,左眼视盘前方球壁稍隆起。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左眼颞侧视盘明显水肿隆起,黄斑区渗出部位可见强反射信号(图1B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早期左眼视盘及其周边毛细血管扩张,视盘颞下方荧光素渗漏,随造影时间延长,荧光素渗漏明显增加,黄斑周围毛细血管未见渗漏(图1C )。右眼上述各项检查均未见异常。疑诊:左眼视神经视网膜炎。为明确病因,进一步询问病史。患者表示平时喜欢和猫狗玩耍,2周前曾被猫抓伤过右手;1周前曾有低热、咳嗽等感冒症状,就诊时均已消失,因此并未引起重视。进一步查体可见患者耳前及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四肢及躯干皮肤可见红斑性有痂丘疹,直径2~ 6 mm。血清学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得巴尔通体免疫球蛋白(Ig)G样本滴度为1∶256,提示患者近期有巴尔通体感染。结合患者病史、全身及眼部典型临床表现,诊断:猫抓病、左眼急性视神经视网膜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实验室检验确诊的猫抓病眼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侧颌下淋巴结受累猫抓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表现为双侧颌下淋巴结先后受累的猫抓病患者的诊治过程,通过淋巴结活检组织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确诊,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球蝙蝠巴尔通体流行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巴尔通体是一群全球广泛分布的细菌,部分种类能引起多种人兽共患病,宿主包括食肉类、反刍类、啮齿类、灵长类以及海洋中鲸类等哺乳动物.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续报道蝙蝠能够携带巴尔通体.为了解全球蝙蝠巴尔通体流行情况,本文系统检索汇总了自2005年以来世界各地对蝙蝠巴尔通体的研究,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巴尔通体在蝙蝠这一大类群中的感染状况、宿主分布及遗传进化关系等信息.分析发现,在31个国家和地区的106种蝙蝠体内检测到巴尔通体,表明蝙蝠是巴尔通体重要的动物宿主.通过对蝙蝠巴尔通体柠檬酸合酶基因(citrate synthase gene,glt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绝大多数蝙蝠巴尔通体与其他宿主来源的巴尔通体亲缘关系较远,构成蝙蝠巴尔通体独立的类群,初步揭示这一类巴尔通体具有宿主特异性特征,提示巴尔通体可能与宿主蝙蝠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多方法组合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6种常见鼠传致病菌流行状况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背景]鼠传疾病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全球化使得鼠传疾病流行区域不断扩大,出现了多种新发鼠传疾病的发生及旧传染病的复燃.[目的]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常见的鼠传致病菌在啮齿动物中的流行状况,为当地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捕获啮齿动物,无菌收集其脾脏和肾脏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Man探针法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p.)、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6 种常见的鼠传致病菌.采用 16S rRNA 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常规 PCR 扩增后,应用Illumina测序和Nanopore测序进一步检测致病菌,同时对脾脏组织进行巴尔通体体外分离培养.比较qPCR、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离培养的结果.[结果]共捕获啮齿动物 8 种 66 只,其中,乌拉尔姬鼠(Apodemus uralensis)31 只,占捕获总数的 46.97%,其余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等.qPCR检测常见的鼠传致病菌感染率为巴尔通体 31.80%(21/66)、问号钩端螺旋体 1.50%(1/66)、恙虫病东方体 1.50%(2/66)、莫氏立克次体 3.00%(1/66)和土拉弗朗西斯菌13.60%(9/66),未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Illumina测序分析通过质控的 23 份样品检测出致病菌,以巴尔通体为主;16S rRNA基因Nanopore测序分析通过质控的 11 份样品检测出巴尔通体,其他 5 种常见的鼠传致病菌未检出.有 11 份脾脏组织分离培养出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6.67%(11/66).[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啮齿动物可携带巴尔通体等多种鼠传致病菌,应关注并加强该地区相关传染病的防治工作.qPCR、细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测序 3 种检测方法可互相补充,更全面地了解当地啮齿动物携带致病菌的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首发而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性,43岁,3个月前出现发作性头痛,为左侧枕部尖锐、针刺样疼痛,可自行缓解,伴言语不清,右侧上肢麻木.头颅CT示左侧颞叶出血合并左侧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可能性大.1个月前患者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20天前再次出现头痛,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均较前相似.内科系统查体: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2/6级吹风样杂音.神经系统查体:右侧Babins-ki症(+).住院第4天超声心动图发现二尖瓣前叶赘生物,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菌栓脱落导致脑栓塞,立即给予万古霉素治疗.住院期间3次血培养均阴性,采血标本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行间接免疫荧光法IgG抗体检测,结果提示汉赛巴尔通体IgG抗体阳性,因此,临床诊断考虑汉赛巴尔通体感染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巴尔通体是一种需要复杂营养的细胞内革兰氏阴性杆菌,1993年首次作为导致心内膜炎的原因被记载,此后作为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个重要病原体日益得到公认.对于明确的巴尔通体心内膜炎,美国传染病协会指南建议2周的庆大霉素联合6周的强力霉素治疗,以获得更高的治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部分地区实验猕猴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及其遗传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五日热巴尔通体(Bartonella quintana)由体虱在人群中传播,可引起多种人类疾病包括战壕热.为进一步搜集猕猴是五日热巴尔通体自然宿主的证据,本研究调查了国内4个地区实验用猕猴五日热巴尔通体的感染状况,对菌株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方法]采集猕猴全血和血清样品各550份,用于菌株分离、核酸和血清IgG抗体检测.应用6个管家基因扩增及测序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系统发育及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不同宿主来源菌株RAPD指纹图谱差异;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血清中抗五日热巴尔通体IgG抗体水平.[结果]从550只猕猴中分离到8株五日热巴尔通体菌株,带菌率为1.5%;直接PCR检测550份全血核酸的总感染率为8.2%.普通猕猴血清阳性率为19.0%,感染水平明显高于食蟹猕猴(5.6%).五日热巴尔通体与汉赛巴尔通体RAPD指纹图谱的带型完全不同,猴源和人源五日热巴尔通体菌株Fuller带型基本一致.不同宿主来源菌株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显示,猴源菌株之间差异小,其与人源菌株差异较大.[结论]中国猕猴五日热巴尔通体感染水平较高,普通猕猴自然感染率及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食蟹猕猴,猴源与人源菌株的基因型有明显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汉塞巴尔通体感染致猫抓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31岁,既往体健.主因“左手食指被猫咬伤48d,发热5d”于2016年11月17日入院.入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猫抓病?患者于2016年10月1日在给流浪猫(月龄:1月左右,皮毛内可见小寄生虫)洗澡时不慎被其咬伤,致左手食指出血,当时即进行了彻底的肥皂水清洗,并注射狂犬病疫苗.于10月8日发现手指咬伤局部出现红肿(图1),伴痒痛,未予重视.11月7日发现同侧上肢肘部内侧一枚大小2 cm×3 cm包块.11月9日出现食欲不振,11月10日同侧腋窝再次发现一包块,大小同肘部,质地硬,触痛阳性,活动性好,表面皮肤肤色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鼠传巴尔通体流行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8/6
巴尔通体病是由巴尔通体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大类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巴尔通体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中,特别是在啮齿动物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可导致全身多器官疾病,呈全球性分布,威胁人类健康.啮齿动物作为其最大宿主群在全球广泛分布,是致病菌株来源的潜在风险源.为了解全球鼠传巴尔通体的流行现状和特点,以鼠传巴尔通体在世界范围内的感染流行情况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全球鼠传巴尔通体的流行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