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RMS-qPCR技术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方法的建立及临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建立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的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方法(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ARMS-qPCR)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并验证其诊断性能。根据ARMS-qPCR引物设计原则,针对 SLC25A13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人工合成纯合突变型质粒及200份已测序验证的人外周血核酸样本建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ARMS-qPCR检测体系及其Sanger测序体系,并应用提取自另外其他200份人外周血的核酸样本验证此体系的诊断效能,所获结果与作为金标准的Sanger测序结果对比,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ARMS-qPCR体系可准确区分 SLC25A13基因野生型及携带c.2T>C突变型;利用该方法检测人外周血中 SLC25A13 c.2T>C突变状态,其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性为100%。200份外周血样本中,携带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8份(4%),非携带者192份(96%)。综上,本研究建立的ARMS-qPCR测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 SLC25A13基因c.2T>C突变,有助于希特林蛋白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的诊断。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qPCR法 外周血 希特林蛋白缺陷病 Amplification-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遗传代谢相关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高通量测序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遗传代谢相关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为指导该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ICH的住院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转归。80例患儿中,女27例,男53例;发病年龄(39±18) d。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明确病因的患儿为遗传代谢组(44例),未能明确病因的36例特发性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INC)患儿为INC组。采用 t检验或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生化指标;采用 χ2检验比较巨细胞病毒感染率。 结果:1.共纳入80例,通过高通量测序明确诊断44例,阳性率为55.0%,其中希特林蛋白缺陷病(CD)23例,Alagille综合征(ALGS)10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 6例,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2例,尼曼匹克病2例,囊性纤维化1例。2.遗传代谢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180.6(115.5,271.6) μmol/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0.6(37.1,45.2) s]较INC组[123.3(98.8,163.4) μmol/L、34.8(31.7,40.1) 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巨细胞病毒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遗传代谢组的肝组织病理异常较INC组重,可见点灶样、融合灶样坏死,且5例(4例ALGS、1例CD)汇管区小胆管数量减少,管腔狭窄。 结论:遗传代谢相关ICH常见的病因为CD、ALGS、PFIC。对于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亦应继续积极完善检查,明确胆汁淤积病因。高通量测序对不明原因IC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检测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的疾病谱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有机酸水平诊断的遗传代谢病患儿的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2 461例患儿的疾病谱,患儿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尿有机酸谱检测,并结合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检测结果及基因变异检测结果诊断。结果:2 461例患儿中男1 446例,女1 051例,共有32种遗传代谢病,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0种662例(26.9%),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枫糖尿病、尿黑酸尿症及酪氨酸血症-Ⅰ型;有机酸血症17种1 683例(68.4%),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戊二酸血症-Ⅰ型、异戊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及多种羧化酶缺乏症;脂肪酸β氧化代谢病5种116例(4.7%),常见的前2种疾病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尿有机酸谱检测诊断的疾病中有机酸血症最常见,然后为氨基酸代谢病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脊髓性肌萎缩症合并希特林蛋白缺乏症患儿的基因变异检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合并希特林蛋白缺乏症的患儿及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应用目标序列捕获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该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在确定先证者的致病基因型后,应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同时检测患儿直系亲属的变异情况;通过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杂交技术运用探针P060检测患儿的 SMN基因。 结果:患儿检测出 SMN1基因第7和8外显子纯合缺失,其父母为携带者;患儿 SLA25A13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1737G>A和IVS16ins3kb。此外,患儿还检测出 POLG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c.948G>A和c.2693T>C,父母均为携带者。 结论:SLC25A13基因变异导致患儿希特林蛋白质缺陷,进而引起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且患儿同时患有SMA。此外, POLG基因c.948G>A和c.2693T>C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4A型,但不排除其他线粒体疾病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尿素循环障碍患儿慢性期治疗和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4/2/3
尿素循环障碍(UCD)是一组致死、致残率较高的遗传代谢病,需要长期饮食和药物治疗及管理.除希特林蛋白缺乏症和行肝移植治疗的患儿,其他慢性期患儿均需要终身低蛋白饮食,保证其相应年龄的安全蛋白质摄入量以及充足的碳水和脂肪的供能比,必要时补充必需氨基酸及无蛋白奶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氮清除剂(苯甲酸钠、苯丁酸钠、苯丁酸甘油酯)、尿素循环激活/底物补充剂(N-氨基甲酰谷氨酸、精氨酸、瓜氨酸)等.规范饮食及药物治疗后未达预期效果、出现严重进展性肝病或出现反复发作的患儿建议行肝移植.基因疗法、干细胞疗法和酶替代疗法等新技术可能是UCD患儿治疗的新选择.UCD患儿需要定期检测血氨、肝功能和血氨基酸等生化指标,并评估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和营养摄入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双胞胎同患Citrin缺乏症一家系临床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一对临床拟诊希特林蛋白(Citrin)缺乏症的双胞胎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和SLC25A13基因基因突变分析,为临床治疗及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结合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同时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SLC25A13基因测序.结果 双胞胎患儿血瓜氨酸明显增高,尿4-羟基苯乳酸及4-羟基苯丙酮酸均显著增高,Sanger测序对SLC25A13基因分析,双胞胎患儿均检出已知致病突变c.851-854delGTAT(纯合),突变来自父母双方.结论 Citrin缺陷导致的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至今没有公认的临床或生化诊断标准.需要综合分析临床、生化、代谢组学等多种结果,而SLC25A13基因分析是本病确诊的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希特林蛋白缺陷病(citrin deficiency,CD)是一种因SLC25A 13基因表达异常导致的Citrin功能缺陷,进而造成一系列生化代谢紊乱,导致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性疾病[1].该病最先见于日本,由Ohura等人命名,近年来在中国、韩国、越南、以色列、捷克、英国和泰国等亚洲及欧洲国家均有报道[2-3].目前,全世界已发现100余种SLC25A13基因突变,其中以851 del4、IVS6+ 5G>A、1638ins23和IVS16ins3kb 4种突变最为常见,占80%以上[4-5].CD可分为3种类型:(1)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其发病率为1/34000~1/17000,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4,6-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希特林蛋白 (Citrin) 缺陷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希特林蛋白 (Citrin) 缺陷病是由于SLC25A13基因突变, 导致其编码的Citrin蛋白缺乏或功能缺陷, 造成机体生化代谢紊乱, 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的疾病.本病主要有两种表型, 成人起病的Ⅱ型瓜氨酸血症 (CTLN2) 和Citrin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NICCD) .随着串联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病筛查中的应用, 以及对致病基因SLC25A13的变异分析, 通过CTLN 2和NICCD的临床表现特点和特异性的生化学改变的研究, 从不同角度提供了Citrin缺陷病的诊断线索, 发现了更多的CTLN2和NICCD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遗传代谢病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5 590例,其中高危新生儿340例,对高危患儿以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并对确诊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确诊遗传代谢病15例,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5例,枫糖尿症2例,高苯丙氨酸血症2例,希特林蛋白缺乏症2例,丙酸血症1例,戊二酸血症1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陷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66.7%(10/15例)患儿在出生后1周内发病,且病情危重.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涉及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如反应差、昏迷、嗜睡、肌张力异常、惊厥、气促、呼吸困难、拒乳、腹泻、黄疸等.首发症状以纳差、嗜睡、抽搐及呼吸困难为主,无特异性.结论 新生儿期起病的遗传代谢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早者病情重,及早行串联质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可早期诊断,并指导临床早期干预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基因诊断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是婴儿肝病中常见疾病,若在新生儿时期发病称之为"新生儿胆汁淤积症". 美国儿科学会推荐若健康足月儿血总胆红素 <85μmol/L时,结合胆红素>17μmol/L,或总胆红素>85μmol/L,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20%,应考虑胆汁淤积症的可能[1]. 发生在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伴有黄疸,粪便颜色变浅而尿色加深,血总胆汁酸值增加(在先天性肝细胞合成或分泌胆汁酸缺陷者常正常)及瘙痒(婴儿少见),同时合并有病理性肝脏体征(质地变硬或伴有肝大>2 cm),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等肝功能异常称之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2]. 该病病因非常复杂,包括感染、先天性肝胆发育异常和遗传代谢异常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各种基因缺陷所致的遗传代谢性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和认识,如希特林蛋白缺乏症、Alagille 综合征、尼曼匹克病以及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