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30例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大陵、中渚、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直刺,百会向后斜刺,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大都、太白当患者吸气时按照经脉循行的方向针刺进针,呼气时起针;针刺操作时间选巳时(9:00-11:00),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宁腿严重程度量表(IRL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Ⅰ部分(MDS-UPDRS Ⅰ)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RLSS评分、PSQI评分、PDQ-39评分、MDS-UPDRS 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睡眠障碍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黑磷纳米片在帕金森病中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为多基因遗传.因中脑多巴胺代谢失调而引起运动障碍等症状.目前,尽管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是针对该疾病发病机制开发的,但是由于在血脑屏障渗透性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这些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纳米材料为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解决方案,能够将药物靶向到特定区域,解决药物缺乏特定部位的递送问题.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穿越血脑屏障.最新研究表明,携带纳米载体和合适配体的治疗药物,有助于改善亲、疏水性药物在大脑中的分布,实现特定部位的药物递送.黑磷是近5年备受关注的新型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结构赋予的性能,包括优越的光热/光动力特性、还原性、高载药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介绍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以及黑磷纳米片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适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小鼠纹状体脑区空间转录组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通过空间转录组技术探索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转录组的变化,揭示其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CSDS实验范式建立抑郁样小鼠模型,通过悬尾、强迫游泳、糖水偏爱和社会交互实验分别检测行为绝望、快感缺乏和社交障碍抑郁样指标.选取正常对照小鼠和抑郁样行为明显的CSDS模型小鼠进行纹状体脑区的空间转录组测序,筛选高表达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 CSDS模型小鼠行为绝望、快感缺乏和社交回避行为显著增加(P<0.05,P<0.01).纹状体空间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正常小鼠筛选得到193个纹状体高表达基因;KEGG和GO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基因与纹状体发育、运动行为和药物成瘾行为调节相关,并与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信号通路、钙信号、Ras相关蛋白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高度相关,同时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相关.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抑郁样行为明显的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差异基因298个,高度富集于亨廷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结论 空间转录组技术能够在空间水平揭示正常小鼠和CSDS模型小鼠纹状体脑区的转录组特征,纹状体可能与抑郁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宁Ⅰ号方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介导的铁死亡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研究帕宁Ⅰ号方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介导的铁死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帕宁Ⅰ号方治疗PD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60只,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PD模型.将5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化钠溶液(9 g/L)]、美多芭组(97.5 mg/kg多巴丝肼溶液)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9.05 g/kg、18.10 g/kg、36.20 g/kg帕宁Ⅰ号方),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干预,连续干预14 d.采用爬杆实验、步态实验、旷场实验分析评价小鼠运动功能.采用尼氏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神经元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HVA)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小鼠黑质Fe3+沉积情况,比色法检测小鼠黑质Fe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黑质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运载蛋白7家族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结果 ①运动功能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步长缩短,行动总距离缩短,爬杆时间延长(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运动功能障碍随灌胃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轻,到灌胃后第12天时各项运动功能改善最为明显(P<0.05).②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神经元平均光密度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高剂量组与美多芭组神经元平均光密度表达增加(P<0.01,P<0.001).③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纹状体DA、DOPAC、HVA含量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DA含量增加(P<0.001),美多芭组与中药中、高剂量组DOPAC、HVA含量增加(P<0.05,P<0.001).④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TH表达减少(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TH表达增多(P<0.01,P<0.001).⑤普鲁士蓝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铁沉积增多,铁死亡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铁沉积减少,铁死亡减轻.⑥比色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e2+含量增加(P<0.001),CAT、GSH-PX、SOD活性降低(P<0.001),GSH水平降低(P<0.001),MD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及中药中、高剂量组Fe2+含量减少(P<0.05,P<0.001)、GSH-PX活性与GSH水平升高(P<0.05,P<0.001),美多芭组CAT活性升高(P<0.05)、MDA水平降低(P<0.05),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SOD活性升高(P<0.05).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ROS水平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美多芭组与中药高剂量组ROS水平降低(P<0.01).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黑质ACSL4蛋白表达升高(P<0.001),GPX4、SLC7A11蛋白表达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ACSL4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01),GPX4、SLC7A1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01).结论 帕宁Ⅰ号方可减轻MPTP诱导的PD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铁代谢、改善氧化应激、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 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5 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 102 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 1 周内(管理前)和 6 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 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 管理 6 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 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 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 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 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 11.769 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睡眠障碍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90例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5例)予以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n=45例)进行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康复情况、运动功能及睡眠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评分为(28.25±5.47)分,低于对照组(31.14±7.14)分(P<0.05).Fugl-Meyer肢体功能评估量表(assessment,FMA)评分为(68.65±7.13)分,高于对照组(62.17±6.34)分(均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为(8.84±2.02)分,低于对照组的(11.25±2.19)分(均P<0.05).结论 经颅磁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在PD具有较好应用效果,可促进病情康复,改善运动功能,减轻睡眠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目前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外泌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液中的微小囊泡,携带了包括RNA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参与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外泌体非编码RNA在帕金森病诊断与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尽管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基于外泌体非编码RNA的疗法将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靶点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震颤型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的原发性PD患者,依据主要运动障碍临床特征选择震颤型(TD)82例入组,受试者按1∶1∶1比例根据试验随机编码的序列分为3组,即初级运动皮质区(M1)组26例、小脑组26例和双靶点(M1、小脑)组30例,每组均给予相应靶点1 Hz低频刺激,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 d,持续治疗2周,共10次;所有组的常规药物治疗期间剂量保持不变。治疗前、治疗后2周在患者未服药状态下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PD生活质量问卷-39(PDQ-39)评定,并测量皮质兴奋性即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包括静息运动阈值(rMT)和活动运动阈值(aMT)检查]、“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及肌电图震颤分析检查。结果:82例患者,男39例,女43例,年龄(67±8)岁。治疗前,3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双靶点组的UPDRS-Ⅲ评分[(38.9±2.5)分 比(29.2±3.6)分]、UPDRS-震颤子评分[(23.7±2.1)分比(14.6±3.1)分]、TUG时间[(44.8±3.1)s比(33.7±4.1)s]、震颤波幅(480±126)μV比(276±94)μV、PDQ-39评分[(51±13)分比(45±13)分]、rMT[(36±17)%比(43±13)%]、aMT[(26±16)%比(31±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而M1组和小脑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震颤峰频率3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双靶点低频rTMS能改善PD震颤,而M1或小脑低频rTMS对PD震颤改善不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皮质兴奋性从而改善PD震颤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帕金森病异动高热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对于病程较长的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突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肌酸激酶升高、运动障碍,应考虑帕金森病相关的急性高热综合征,尤其是异动高热综合征,应与其他类型的恶性综合征鉴别。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重视病史的重要性,应考虑抗帕金森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方案调整带来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目前PD脑功能研究采用的非侵入技术,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图等,难以实现运动状态或磁电治疗下的脑功能评定。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成像技术可实时监测PD患者真实运动相关的皮层反应,为直接监测大脑活动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高生态效度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NIRS技术在P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PD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PD步态和平衡障碍与大脑皮质的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涉及皮层认知资源对基底节功能障碍的代偿策略。药物、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其他干预措施可应用fNIRS技术评价神经康复效果、揭示干预作用的神经基础。目前这一研究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所提供的证据支持fNIRS可在临床实践中转化。未来研究应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对大脑皮质广泛区域开展深入研究,以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