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bileNet对床旁胸部X线平片分类研究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MobileNet的深度学习对床边胸部X线平片(胸片)分类诊断及提高工作效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床旁胸部X检查患者的胸片6 320张,正常组885张、肺炎组1 927张、胸腔积液组373张、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组3 135张。选择其中350幅图像作为验证集,其剩余图像按照8∶2比例使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4 775张和测试集1 195张。采用两种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MobileNetV1和MobileNetV2构建床旁胸片分类模型,并基于此设计了两种微调策略,共生成了4个模型,分别是MobileNetV1_False(V1_False)、MobileNetV1_True(V1_True)、MobileNetV2_False(V2_False)、MobileNetV2_True(V2_True)。4个模型分别对所有胸片进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类,第一阶段建立二分类模型,即将所有胸片分为正常组和病变组,第二阶段建立四分类模型,即将所有胸片分为正常组、肺炎组、胸腔积液组和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组。采用准确度(Ac)、精确度(Pr)、召回率(Rc)、F1评分(F1)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性能。结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V1_True和V2_True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c、Pr、Rc、F1均高于V1_False和V2_False模型;且V1_True模型的分类效果优于其他模型。验证集中V1_True模型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分类Ac[分别为95.71%(335/350)和93.43%(327/350)],均高于放射科主治医师的分类Ac[第一阶段:90.29%(316/350);第二阶段:87.14%(305/350)]。V1_True模型对验证集350张床边胸片的识别时间(平均17 s)明显少于放射科主治医师(平均300 min)。结论:V1_True模型是对床边胸片分类的最优MobileNet模型,其应用于临床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准确地从床边胸片识别患者的肺部病变信息,亦有利于提高放射科的工作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的程序化诊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程序化诊治H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H-type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H-TE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例采取程序化诊治的H-TEF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6例,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喂养后呛咳;婴幼儿4例,主要表现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胸椎半椎体畸形1例。程序化诊治流程:经食管造影和(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置入鼻胃管喂养;待炎症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胸片肺部无炎性改变后,于术前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在食管气管瘘管内留置导管;经床边X线检查确认瘘管位置,如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则采取经颈部手术、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则采取经胸腔镜手术。结果:10例中,经食管造影确诊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3例。患儿术前均成功放置食管气管瘘管内导管。7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上,采取经右颈开放下食管气管瘘修补术;3例瘘管位于第2胸椎水平以下,采取胸腔镜手术。均于术后次日即经鼻胃管喂养,术后1周予食管造影检查,无一例出现吻合口漏或食管气管瘘复发。随访8个月至5年,3例经颈部开放手术患儿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1~6个月恢复;无一例出现吞咽困难、食管气管瘘复发表现。结论:程序化诊治H-TEF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H-TEF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整体化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床边胸部X线平片(简称胸片)表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广东省4家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29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床边胸片影像学资料。重型12例,危重型17例。29例患者中27例进行了床边胸片复查,复查间隔时间为1~8 d,复查次数范围为1~15次。分析所有患者床边胸片的影像学表现及随访中的影像学改变。结果:29例COVID-19患者床边照片显示病灶分布范围均在3个肺野以上。胸片示实变影19例,多发斑片影23例,网格状影12例,条索状影14例,病情严重形成“白肺”者4例,伴有水平裂增厚18例。复查胸片显示病灶增多15例,表现为原病灶范围较前增大,新增病灶5例,密度增高6例,两者均有4例;病灶减少9例,表现为病灶范围缩小,密度减低,8例由斑片、实变影为条索影或细网格状影;无明显变化3例,均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并发症有胸腔积液4例,气胸2例,纵隔及皮下气肿1例。结论:床边胸片在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诊断及随访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医师的病情评估提供较大的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典型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教学查房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57岁,主因"间断喘憋2日,加重1 h"由家属轮椅送至急诊,家属代诉患者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憋、胸闷,伴咳嗽、咯痰,痰色白,大汗出,无发热恶寒,无心慌胸闷,持续2 h后自行缓解,故未至医院就诊及详查。就诊本院急诊当天晨起再次出现喘憋、胸闷,1 h前症状明显加重,喘憋、呼吸困难、大汗出,胸闷,面色发绀,遂就诊于本院急诊科。就诊时症见:患者喘憋明显,呼吸困难,喘促,气短,胸闷,伴咳嗽、咯痰,痰色白,大汗出,无发热恶寒,无心慌胸闷。心电监护示BP 118/89 mmHg,HR 147次/min,R 32~36次/min,SPO 2 70%(鼻导管吸氧状态下);查体:神志清,精神差,营养中等,端坐呼吸,面色及口唇发绀,双肺满布湿啰音,未闻及明显干鸣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阴性,墨菲征阴性。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检查不配合。双下肢无水肿。既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否认药敏史。急诊接诊后给予紧急处置:立即给予储氧面罩吸氧、心电监护,急查血气分析、心电图、血常规、生化、血凝、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完善床边胸片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气分析示pH 6.999、PaCO 2 108.1 mmHg、PaO 2 129 mmHg、Lac 3.7 mmol/L、BE -9.7mmol/L、HCO 3- 26.0 mmol/L;血常规示WBC 14.06×10 9/L、HB 168 g/L、PLT 299×10 9/L、NE% 61.9%、CRP 1.69 mg/L;生化GLU 23.15 mmol/L、K 3.40 mmol/L、Na 137.6 mmol/L、Cl 104.98 mmol/L、UREA 6.33 mmol/L、CREA 102.0 umol/L、ALT 41.2 U/L、AST 41.0 U/L、ALB 40.4 g/L、TBIL 8.2 umol/L、DBIL 1.6 μmol/L;血凝示PT 9.8 s、APTT 26.4 s、TT 14.6 S、D-D 285 μg/L、INR 0.89、FIB 3.46 g/L、FDP 1.88 mg/L;心肌损伤标志物示cTnI <0.01 ng/mL、Myo <56.5 ng/mL、CK-MB <11.75 ng/mL;心衰示NT-proBNP 359.0 pg/mL;床边胸片示两肺间质性改变并感染可能、主动脉硬化、心影增大;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尿常规:潜血+,蛋白质3+,葡萄糖3+。患者仍觉喘憋、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持续低氧状态,给予储氧面罩15 L/min吸氧仍未见明显改善,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FiO 2 100%),患者SpO 2始终未改善,波动于70%左右,患者病情迅速加重转为昏迷,紧急给予气管插管术连接"840"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过程顺利,术中吸出大量痰液,夹有淡红色血液,患者SPO 2上升至100%,心率为96次/min,自行恢复窦性心律。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重症肺炎等可能。同时请示上级医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电图早期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早期心电图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表现,予常规心电图、胸片、超声心动图、CT、MRI、主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电图早期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发生率为88.57%),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伴传导阻滞(发生率为82.86%),ST-T段改变(发生率为74.29%),心房颤动(发生率为65.71%),高于窦性停搏(发生率为31.43%)、左心室肥厚伴劳损(发生率为37.14%)、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2.86%)、心电图正常(发生率为25.7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分型、剥离内膜片,不能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诊断符合率为8.57%,费用最低,适用性最广泛,可床边检查.胸部X线片诊断符合率为31.43%,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为88.57%,能显示分型,大部分能显示剥离内膜片、能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而CT、MRI、主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且能明确临床分型,能明确显示剥离内膜片,能明确观察内膜片活动和区别真假腔血流,但费用高昂,操作复杂,适用受限.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在临床诊治中要加强对该病的鉴别,早期应用心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膈疝围产期诊疗一体化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的产前诊断、围产期精细化管理、产后手术治疗的围产期诊疗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8例CDH,经产前诊断、围产期精细化管理、产后手术治疗并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孕22~32周筛查发现CDH,随后行MRI检查,同时排除染色体异常.8例出生胎龄37~40周,出生体重2.50~3.55 kg,男6例,女2例,均在产房或手术室,在维持胎儿胎盘循环状态下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放置胃管及胃肠减压,后断脐行进一步处理及转入小儿心胸外科ICU,床边胸片、血气分析结合生命体征监测,待病情稳定后手术治疗,8例均存活.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20 h~10 d,3例左肺发育不良患儿反复气管插管;4例术后胸腔积液,其中1例为乳糜胸引流2周后痊愈;1例合并漏斗胸在3岁时行漏斗胸微创矫正术(NUSS术),还有1例漏斗胸随访中;1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在10个月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胆总管囊肿在6个月时因胆道梗阻行胆管引流术.随访中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应用先天性膈疝围产期诊疗一体化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医疗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头端位置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 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 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人法洛三联症矫正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法洛三联症矫正术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1例成人法洛三联症矫正术后第5天发生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术后第5天突发胸前疼痛,进行性加重,呼吸心率增快,血压指脉氧进行性降低,立即查动脉血气分析、床边X线胸片、床边心电图辅助诊断,呼吸机辅助呼吸,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症状缓解后查CT肺动脉造影示右下肺基底干动脉栓塞,明确诊断后予强心利尿稳定心功能、抗凝、改善微循环、脏器支持等对症处理后最终痊愈出院.结论 成人法洛三联症作为一类发绀型心脏病术后发生肺栓塞危险因素多,其临床表现与原有心脏疾病有较多共同点,易漏诊、误诊,快速明确诊断及早期对症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开业护士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的发展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3/8/6
开业护士(nurse practitioner,NP)指具有硕士学位和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注册护士,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作为医疗照护团队的一员工作,能够诊断和处理常见病和多数慢性病,依法具有药物处方权,给患者开具实验室检查单和胸片检查单等, NP临床实践的特点是由实践的具体内容所决定的[1-3].N P角色的发展反映出护理专业的进步与大众社会的需求,在欧美国家已行之多年,其提升服务品质与降低医疗成本的效益备受肯定[4-5].能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处理,是NP有别于床边护士的重要特征.我国大陆地区尚未有NP岗位设置的实践探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国家或地区NP的教育培训、资格认证、岗位职责等发展现状,并借鉴NP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展望我国NP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期为我国NP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先天性膈疝合并先天性短食管所致胸腔胃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婴 男,出生30 min,体质量1.76 kg.其母孕25周B超提示胎儿先天性左侧膈疝,胸腔内肝脏回声范围约32mm×24 mm,LHR:0.73,O/E LHR:31%(图1);孕28周复查评估为轻度膈疝(孕28周B超提示:胸腔内肝脏回声范围约23 mm×23 mm.LHR:1.69,O/E LHR=60%)(图2).经我院评估为中度膈疝患婴出生后呼吸困难,予气管插管复苏囊加压给氧转入我科.入院后插胃管较困难,行床边X线胸片示先天性左侧膈疝,心影、纵隔右偏移(图3).诊断:左侧先天性隔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