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学习生成的磁共振图像的临床验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该研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生成算法,从磁共振图像的矢状位T1WI和T2WI序列生成伪矢状位STIR序列.以真实采集的STIR序列为金标准,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评价生成序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效果.主观方面,由两位医师对图像进行评分.客观方面,选取5种组织的感兴趣区域,计算信噪比和对比度噪声比来衡量图像质量.此外,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和相关系数来分析生成的STIR与金标准图像的相关性;使用Bland-Altman图分析像素值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生成的STIR序列在图像质量和临床诊断上与金标准一致甚至超越金标准,且能够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影像扫描效率,因此具有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河南沿黄区"以水定地"耕地空间重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科学评估我国典型粮食主产区耕地的潜在水分条件状况,继而"以水定地"实现耕地空间重构布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河南沿黄的原阳县等6个产粮大县为研究区,从作物种植视角出发,基于耕地及作物分布数据、MODIS数据和长时间序列气象数据,通过构建区域遥感蒸散模型和水分平衡评价模型,精准揭示当地水分平衡状况及耕地利用下水分平衡效应,进而构建多智能体空间优化配置模型来实现耕地作物种植的空间重构.结果表明:(1)沿黄6县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持续下降,其中2020年冬小麦和夏玉米播种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4.75%和48.91%,种植模式以玉米小麦轮作为主,夏玉米单一型耕地分布零散且对应田块规模偏小;(2)地表蒸散量与有效降水量的时空错位引致当地水分平衡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全境缺水且水分亏缺量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规律,应依据作物水分平衡态势的空间差异进行差别化灌溉管理;(3)耕地空间重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性效应,且县域尺度的优化结果优于单一整体尺度,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重构后的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亏缺情势均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田块的空间积聚性和连片性更加有利于作物日常灌溉管理.河南沿黄区需大力推行"以水定地"耕地空间重构战略,以缓解耕地用水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流行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为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沙门菌的风险识别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 使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对2021-2023年甘肃省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零售加工店采集的样品分离的沙门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数据导入BioNumerics 7.6软件进行血清型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聚类分析和毒力基因筛查.结果 采集683份肉与肉制品样品,分离出的44株沙门菌分为16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共鉴定出17种序列型(ST),其中ST11为优势型.44株沙门菌分成3个不同进化分支,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菌株分散在不同进化分支中.共筛查出157种毒力基因,其中98种毒力基因在44株沙门菌中均存在,其他59种毒力基因呈不同比例分布在44株沙门菌中.结论 2021-2023年甘肃省肉与肉制品中的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ST11)为主,血清型和ST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份和地区菌株之间有一定的同源性.主要携带沙门菌毒力岛毒力基因和结构性毒力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通量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及优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类基因组计划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对基因多样性以及疾病基因分子水平的理解.从第一个序列草案到个人基因组测序,都在测序技术的非凡进步下变为可能.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其技术也不断地成熟与稳定.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样本病原体鉴定、肿瘤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广泛,从而为精准医疗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分析检测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TaqMan探针非洲猪瘟病毒E301R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E301R基因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应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ASFVE301R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选择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PCR扩增E301R基因片段,克隆至pCAGGS载体,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92份临床样本,并与商品化ASFV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另采用建立的方法对E301R基因转录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 质粒标准品在1.6×(101~108)拷贝/μL范围内,与C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3.239 x+40.774,R2=0.994;重复性及中间精密性验证CV均<2%;除 ASFV外,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均未出现扩增曲线;最低可稳定检出1.6× 101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6× 102和1.6× 101拷贝/μL质粒标准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建立的方法与商品化ASFV荧光PCR试剂盒对92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7%(Kappa=0.932,P=1.000).E301R基因可能为ASFV感染的中期转录基因.结论 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可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文电子病历数据元抽取方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意义 提出基于国家标准的电子病历数据元抽取方法,以实现电子病历数据的细粒度共享.方法/过程 利用ALBERT、BiLSTM和CRF模型对电子病历进行序列标注,并根据标注结果生成一组候选数据元;针对每个候选数据元,采集其上下文信息并形成一个增强的键向量;计算该向量与标准向量之间的相似度,据此判断候选数据元是否有效.结果/结论 该方法F1值为90.32%,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常见传染病预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评价广东省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对目标人群常见传染病的预警效果.方法 分析2017-2022年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数据,与同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中深圳市中小学生常见传染病数据作比较,采用错位相关分析,对监测症状及病种时间序列数据相关性进行研究,探索利用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及时预警中小学生常见校园传染病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结果 2017-2022年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的上呼吸道症状、呕吐/腹泻症状、发热症状以及皮疹症状数据与其对应的校园常见传染病病例数据在以周为单位的水平下均具有相关性(r=0.24、r=0.45、r=0.39、r=0.58,均P<0.05);与2019-2020年相比,2020-2022年发热症状、皮疹症状与其对应的校医常见传染病病例数关联性分别由r=0.70、r=0.79减弱至r=0.17、r=0.30(均P<0.05);错位相关分析发现,上呼吸道症状、发热症状和皮疹症状可提前2~3周发现目标传染病的波动.结论 广东省深圳市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收集的中小学生因病缺勤症状数据能较好反映相应常见传染病病种的发生和流行态势,对于上呼吸道症状、发热症状和皮疹症状的监测数据可以提前起到预警及流行趋势预测作用;后续应扩大监测范围,更好的发挥预警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猪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非洲猪瘟病毒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猪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2种病原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根据NCBI中收录的BVDV 5'UTR和ASFV VP7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BVDV和ASFV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密性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分别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活疫苗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活疫苗(76批次)以及添加 BVDV 和重组质粒pMD-VP72的猪PRV活疫苗(各5瓶)中的BVDV和ASFV,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2020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72号规定的方法分别对BVDV和ASFV进行复核检测.结果 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法最低可检测浓度为4.2拷贝/μL的BVDV重组质粒和浓度为8.7拷贝/μL的ASFV重组质粒;不与其他常见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和试验间精密性检测的变异系数(CV)均不高于2%.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性好,可用于猪用疫苗中外源病毒的快速检测及猪用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真核细胞延长因子2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真核细胞延长因子2(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 2,eEF2)基因的RNA干扰(RNAi)慢病毒质粒及稳定转染的乳腺癌细胞模型,为后续研究eEF2在乳腺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根据eEF2的基因序列和短发夹RNA序列的设计原则设计合成3对shRNA序列,将shRNA序列复性后插入慢病毒载体LV-U6-shR-NA-ZSgreen-Puro,构建3种不同eEF2基因敲低靶点的重组质粒sh1、sh2、sh3,以空载体作为阴性对照组(shNC).采用慢病毒三质粒包装系统共分别转染人肾上皮细胞HEK293T,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经酶切及测序验证正确后,将重组慢病毒感染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细胞MCF-7,7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eEF2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E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EF2 shRNA载体测序与原设计序列完全一致.重组慢病毒感染的MCF-7中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与shNC组相比,eEF2敲低的sh2和sh3组MCF-7细胞中eEF2 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降低(t分别为9.244和5.938,P分别为0.001和0.004);sh1、sh2和sh3组细胞中eEF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分别为3.552、9.614和4.432,P分别为0.024、0.001和0.011).结论 成功构建了eEF2基因低表达的慢病毒质粒及稳定转染的乳腺癌细胞模型,有望为临床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基于翻译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海南省2010~2020年乙型肝炎流行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海南省2010年~2020年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探讨SARIMA模型在预测乙型肝炎发病趋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海南省乙型肝炎病例报告数据,并进行季节性分解,建立季节性自动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并预测2021年~2030年乙型肝炎发病趋势。结果:2010年~2020年乙型肝炎整体呈上升趋势,每年3~5月和7~8月是发病高峰期,2月为发病低谷,SARIMA模型预测2021年~2030年乙型肝炎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2030年乙型肝炎新发病例为10991(95%CI:208~68500)例。结论:海南省乙型肝炎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SARIMA模型在预测乙型肝炎发病趋势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