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5G技术核应急医学救援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我国对核能的不断开发和探索,核技术在国民经济等各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另一方面,避免采取可能危及核设施安全运行和危及核物质安全的行动,是国家安全的底线。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把核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整体工作当中,是党和国家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而核应急工作是确保核安全的重要保障 [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航空医学救援衔接应急技术包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航空医学救援(air ambulance)又称航空医疗救援、空中医学救援和空中医疗救援,是指利用航空飞行器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包括伤病员的生命支持、监护、救治和转运,特殊血液和移植器官的运输,以及急救人员、医疗装备和药品的快速运达等,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少等优点,是地面120急救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一项对医务人员身心素质、操作技能和医疗装备等要求严格、专业性强的特殊医疗急救 [1,2,3,4]。根据航空飞行器类型,航空医学救援主要分为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HEMS)和固定翼航空医学救援(fixed wing air ambulance, FWAA) [5]。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机动性强,但飞行半径小,机身空间小,所携的医疗装备和药品有限;固定翼航空医学救援飞行半径长,机身空间较大,必要的医疗装备可改装固定于机舱内部,但需要机降场等地面基础设施和指挥系统的支持,易受航空流量管制。目前,国内外航空医学救援以直升机为主,固定翼飞机和其他飞行器为辅 [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广州市某飞机维修库化学毒物及应急救援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飞机维修库化学毒物现状与应急救援设施状况,提出改进建议,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事故发生.方法 2022年9月在企业正常生产阶段,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现场实验法等方法对广州市某飞机维修库化学毒物现状与应急救援设施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该飞机维修库各生产车间甲苯浓度为<0.16~1.20 mg/m3,二甲苯浓度为0.26~1.20 mg/m3,乙苯为0.09~1.60 mg/m3,异丙醇浓度为<0.13~18.00 mg/m3,其余化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10%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刺激性物质、硫酸、磷酸、氢氧化钾、硫化氢、氨.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有眼部与皮肤刺激、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部灼伤、急性硫化氢中毒、急性氨气中毒.结论 广州市某飞机维修库化学毒物及应急救援现状不容乐观,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危害事故,企业应继续完善与维护应急救援设施,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地避免员工发生职业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某动力型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某动力型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工程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炭黑粉尘、石墨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N-甲基吡咯烷酮、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氟化氢、臭氧、二氧化氮、丁酮、噪声、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温等.激光焊接岗位臭氧超标,最高浓度达0.54 mg/m3,岗位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装配车间卷绕岗位、入壳岗位、组装点焊和注液机岗位的噪声超标,其中卷绕岗位、组装点焊和注液机岗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入壳岗位8 h等效声级(LEX,8h)达90.8 dB(A),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声级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及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论 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需关注产生臭氧、氟化氢及噪声危害的岗位,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加强个体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层次分析法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分析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体系指标,筛选重点评估要素,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和用人单位主体防治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2020年8-12月分别对湖南省职业病防治医务人员、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及重点接害作业劳动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层次结构,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分解为9个一级指标,59个二级指标,各层次指标权重系数均满足一致性检验.一级指标权重系数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职业病防治医务人员最重视职业健康监护(0.196 9)、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0.169 6)、化学毒物自身特性(0.165 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最关注职业健康监护(0.198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0.152 5)、应急救援措施(0.135 0),接害劳动者最关心应急救援措施(0.167 3)、职业健康监护(0.1549)、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0.148 1).结论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科学可行,可为筛选关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指标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与预防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云南省某艾萨炉铜冶炼项目职业病危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评估云南省某艾萨炉铜冶炼项目的职业病危害,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对项目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方法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对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识别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检测.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地点中,粉尘合格率为88.9%,铅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47.1%,铜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88.9%,砷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为17.6%,砷化氢合格率为0,二氧化硫合格率为61.5%,氨、盐酸合格率为100.0%,噪声等效声级合格率83.3%,高温合格率75.0%.结论 该项目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应配套完善相关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加强个人防护管理,完善应急救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军民融合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建立的问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应急救援保障中基于军民融合的信息系统建立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包括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获取、信息汇总分类、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发布在内的6个方面的现状,探索提出应急救援保障信息系统建立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淄博市某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某农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对易发生急慢性职业病中毒与突发事故的岗位提出合理建议,使劳动者职业健康得到保障.方法 根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调查,并对该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进行现场调查评价.结果 对工作场所毒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一氧化氮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为0.01 mg/m3,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01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15 mg/m3,均不超标;6个检测点的二氯丙烷的CSEL值均<0.6 mg/m3,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3个检测点一氧化碳的CSTEL分别为1.1~1.5、<0.6、0.02~0.04 mg/m3,CTWA分别为1.2~1.6、<0.6、0.02~0.04 mg/m3,均未超标.煤尘及煤渣尘的CSTEL在0.4~1.2 mg/m3之间,CTWA在0.1~0.2 mg/m3之间,未超标;工作场所个体噪声测量结果显示,车间各岗位噪声强度范围在71.0~76.0 dB(A)之间,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 dB(A).另外,对于高温控制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在24.5~30.5℃之间,未超过相应的接触限值.结论 该公司在工人工作环境方面符合国家规定,给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在职业健康监护项目中未对新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有毒物质的警戒标志和警戒线设置不全,在应急救援设施上未设置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设施,相应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因此,应进一步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加大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石油化工企业应急救援设施设置要求与常见问题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苏州市某连接器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与分析评价苏州市某连接器有限公司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连接器有限公司建设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等设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该连接器公司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噪声、粉尘、二氧化锡、可溶性镍化合物、氢氧化钾、氰化物、氰化氢、硫酸、氯化氢、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氨、甲醇、高温、微小气候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部分岗位粉尘作业危害达到I级,噪声作业危害达到Ⅱ级.结论 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