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IN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20例INP病人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为(42 ±9)岁。20例病人均行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术后脓腔持续灌注引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及胰腺周围残余组织感染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情况:2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4例手术入路为腹上区+左侧腹膜后入路,1例为腹上区+右侧腹膜后入路,5例为腹上区+双侧腹膜后入路。20例病人中,14例行附加手术,其中10例行空肠造瘘术、2例行胃造瘘及空肠造瘘术、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空肠造瘘术、1例行胆囊造瘘术。2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28±41)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mL(50~700 mL)。(2)术后情况:20例病人术后开始行0.9%氯化钠溶液脓腔持续灌注引流时间为2 d(1~14 d)。20例病人中,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术后胃瘘合并腹腔出血(于术后13 d行剖腹探查止血+胃造瘘术)、1例为术后十二指肠瘘(于术后111 d行胃肠吻合+空肠造瘘术)、1例为术后腹膜后残余组织坏死感染(于术后11 d再次行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1例为术后胆囊瘘(于术后71 d行胆囊切除术)、2例为术后胰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20例病人第1次手术后住院时间为42 d(20~178 d)。(3)随访情况:20例病人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0~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随访期间,1例病人继发糖尿病;无病人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20例病人胰腺周围残余组织吸收良好,无病人死亡。结论:双入路小切口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持续灌注引流治疗INP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开腹胆囊造瘘引流成功救治致命鹅膏中毒致肝衰竭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致命鹅膏中毒引起的肝衰竭致死率高,国内尚无有效解毒药物。2020年7月30日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科收治1例67岁女性致命鹅膏中毒致肝衰竭患者。患者因"进食鹅膏蕈350~400 g后腹痛、呕吐、腹泻2 d伴乏力1 d"于急诊科就诊。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指标显示丙氨酸转氨酶(ALT)4 79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0 030 U/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7.5 s,凝血酶原时间(PT)72.1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8.66,凝血酶原活动度(PA)10%。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鹅膏毒肽类蕈中毒、急性肝衰竭。依据鹅膏毒肽中毒机制为肠肝循环,拟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超声引导下胆囊穿刺术引流胆汁排出毒素,以中断毒素的肠肝循环,但尝试两种方法后均失败,故行开腹胆囊造瘘术。由于患者凝血功能极差,故先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改善凝血功能后再行开腹胆囊造瘘术,最终成功引流出胆汁。经过综合内科治疗19 d后患者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后遗症。对于该类患者需早期识别病情,针对毒素的特点及毒理机制尽早阻断毒素的肠肝循环,可能是抢救含鹅膏毒肽类蕈中毒致肝衰竭患者的关键,同时需结合积极补液、血液净化等综合治疗进一步提高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囊十二指肠瘘伴胆石性肠梗阻11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中医院2000年1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1例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行单纯小肠切开取石术(4例开放手术,2例腹腔镜辅助手术),2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十二指肠瘘口修补术(1例开放手术,1例腹腔镜辅助手术),1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开取石+胆囊造瘘术,1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胆囊切除+胆囊十二指肠瘘切除修补+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行小肠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总体疗效满意。术后2例出现切口感染,其余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发生。本研究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手术风险较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后内镜下胆囊取石术的动物实验(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动物活体实验探索内镜超声引导下哑铃样金属支架(LAMS)置入后胆囊取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体重30~35 kg小型猪6头,静脉麻醉下经腹部开放手术于胆囊内分别置入直径0.8~2.0 cm无菌人结石2~4枚,缝合胆囊及腹腔。造模成功后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LAMS。超细内镜经胃越过支架进入胆囊后寻找结石并取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预防胆漏。再以普通内镜拔出LAMS,金属夹封闭胃壁创面。观察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头猪在内镜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LAMS,超细内镜顺利进入胆囊,取石网篮取出直径小于1 cm结石,大结石经激光碎石后完全取出。操作总时间为87~128 min。术后观察无出血、穿孔、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另1头猪置入LAMS失败,由于先行EST加ERBD,造成胆囊体积缩小并远离胃腔,穿刺困难。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胆囊置入LAMS后超细内镜取出胆囊结石技术安全可行,可为行胆囊切除术困难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腹症患者急诊手术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腹症患者急诊手术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18日至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0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57岁,年龄范围为25~82岁。所有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行肺部CT检查,必要时完善咽拭子核酸检测。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后按常规选择麻醉方式;疑似和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可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选择麻醉方式。患者排除新冠肺炎后,按常规程序行急诊手术。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三级防护进行急诊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0例急腹症患者中,16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4例无法排除新冠肺炎。20例急腹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急诊腹部手术,其中硬膜外麻醉手术2例(开腹阑尾切除术1例、开腹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1例),全身麻醉手术18例(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9例、开腹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胆囊造瘘术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2~194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m;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8 mL。(2)术后情况:16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于普通单间病房治疗,其中1例术后5 d出现发热,急诊复查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及时转至隔离病房治疗,同时完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双阳性;追问患者病史,患者及家属均为武汉居民,疫情期间未居家隔离,无法确认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参与该例患者治疗的医护人员在14 d医学观察期内未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其余15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4例术前结合病史及肺部CT检查结果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直接转入隔离病房治疗,术后连续2次咽拭子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患者原发病术后恢复顺利。20例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手术切口感染1例,敞开伤口消毒换药后行二次缝合,愈合良好;肠液漏1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保守治疗后好转。20例急腹症患者中,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外科急腹症患者采用急诊关口前移的方式进行筛查。排除新冠肺炎的患者,按常规程序行急诊手术;对于不能排除新冠肺炎患者,采用三级防护行急诊手术。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复查肺部CT及咽拭子核酸检测。术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于单间病房治疗;术后确诊新冠肺炎须及时转至隔离病房治疗;术前结合病史不排除新冠肺炎患者,术后直接转入隔离病房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1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CBDE组)32例,腹腔镜下经胆总管切开路径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LTDCBDE组)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切开取石术(LC+ERCP+EST组)42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ALT、TBil、DBil、IBil、WBC、CRP水平,术后血清淀粉酶(AMY)、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评分的差异.结果 LTCCBDE组手术成功32例,术中转行LTDCBDE 4例,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手术成功.LTCCBDE组术前WBC、ALT、TBil、IBil及术后CRP、ALT水平与LTDCBD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WBC及术后ALT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TCCBDE组手术时间低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LTDCBDE组(均P<0.05),与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 LTCCBDE组住院费用及术后6周GIQLI评分与LTDCBDE组及LC+ERCP+ES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术中胆道造影经胆囊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较好疗效,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及改善生活质量,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腹腔镜下利用胆囊壁遮盖封闭胆囊十二指肠瘘口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利用胆囊壁遮盖封闭胆囊十二指肠瘘口的手术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 年10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15 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均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利用胆囊壁遮盖封闭瘘口.结果:15 例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胆囊炎8 例,慢性胆囊炎3 例,亚急性胆囊炎2 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 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胆囊瘘口位于底部4 例、体部10 例、壶腹部1 例;十二指肠瘘口位于球部6 例、降部9 例.瘘口直径0.5~2.0 cm,其中0.5~1.0 cm 10例,1.0~2.0 cm5例.手术时间45~135 min,平均(84.4±26.9)min;术中出血量15~60 mL,平均(29.8±11.5)mL.术后腹腔引流液淡血性,术后第1 天、第2 天、第3 天引流量分别为(47.6±14.3)mL、(25.1±8.9)mL、(12.2±5.6)mL.患者均未放置空肠腔内营养管,全胃肠外营养3d左右恢复饮食,术后未发生肠瘘、胆漏等并发症.3~4d拔除腹腔引流管,患者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住院7~10 d,平均(8.6±1.2)d.3 个月后复查B超,肝下胆囊床区域未见包裹性积液,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瘘口愈合良好,未见龛影或狭窄.结论:腹腔镜术中利用胆囊壁遮盖封闭胆囊十二指肠瘘口,组织材料充裕,缝(钉)合方式灵活,是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安全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取石后I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大结石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ENB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后I期缝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大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大结石ENBD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并I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患者均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胆瘘及胆道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7d出院.结论 腹腔镜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大结石胆总管切开I期缝合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胆囊引流管辅助下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患者在鼻胆囊引流管(ENGBD)引导下施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的经验.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肝胆外科、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和重庆市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124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括约肌切开后取石,术中置入ENGBD者分配入试验组(A组,n=47)、置入鼻胆引流管(ENBD)者分配入对照组(B组,n=77).2组均于ERCP后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困难病例则中转开腹实施胆囊切除术.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组在ENGBD的引导下,较B组更易完成LSC术(53.2% vs 20.8%),中转开腹实施胆囊切除术的比例也大为降低(4.3% vs 35.1%).B组可能因胆囊与周围器官之间形成内瘘(包括Mirizzi综合征)、意外胆囊癌、胆囊管汇合异常等复杂情况,NEGBD难以成功置入,使得手术中发生肝动脉/肝静脉损伤,又因担心胆管损伤而被迫中转开腹.结论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时,于ERCP后置入ENGBD有助于LSC的顺利实施,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比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洽疗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息者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5月-2017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江宁医院普外科应用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为发病后1周内,手术持续时间60~130 min,平均(75.5 ± 10.5)min,术中出血量40~200 ml,平均(70 ± 11.2)ml;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 1.5)d.86例患者中急性单纯性胆囊炎40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5例,3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有6例中转为开腹胆囊切除术,其余80例均成功完成LC,包含1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加行十二指肠一期修补术.术中行胆道造影20例,1例发现合并有胆总管结石,遂行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另有2例经造影确定存在胆道损伤,均在术中予以修补,1例放置T管引流,1例行一期缝合.1例患者术后胆漏,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患者均无胆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遵守严格的适应证和掌握充分的腹腔镜技术,创伤较小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