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104例AB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52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胰管支架植入术治疗。应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肝功能变化情况、炎症因子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的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和脂肪酶、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8%)低于对照组(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ABP可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血尿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改善肝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ERCP在胆胰合流异常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胰合流异常(PB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行ERCP诊治的83例PB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44例;平均年龄(30±1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PBM分型、ERCP治疗情况、ERCP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同期行ERCP患者4 769例,PBM检出率1.74%(83/4 769)。ERCP术中明确PBM分型Ⅰ型胆管汇入胰管型(B-P)39例(47%);Ⅱ型胰管汇入胆管型(P-B)27例(33%);Ⅲ型复杂型17例(20%);PBM同时合并胰腺分裂症25例(30%)。83例患者行ERCP治疗175例次,插管成功率98.9%(173/175)。其中26例为单次,其余57例行2~5次。79例患者术后腹痛症状缓解;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TB、ALT、AST、GGT较术前明显下降;11例发热患者术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较术前明显下降。13例次发生术后并发症,8例次为高淀粉酶血症,2例次为术后胰腺炎,2例次为术后出血,1例次为ERCP术后胆囊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8±2.3)d。结论:ERCP治疗PBM有效性高、并发症少,且可控性强,临床诊疗相对安全,相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性好、患者住院天数少等优点,可作为PBM患者治疗的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CG荧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引导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83例行LC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G组(n=42例)与常规组(n=41例)。常规组采用LC治疗,ICG组采用ICG荧光显像引导下的LC治疗。数据采用SPSS27.0分析,围手术期指标等计量数据用()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CG组第一次探查到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均高于常规组[(69.1% vs. 26.8%,59.5% vs. 31.7%),P<0.05];ICG组完全解剖后探查到胆总管、肝总管高于常规组[(90.5% vs. 68.3%,90.5% vs. 85.4%),P<0.05];ICG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胆囊三角完全解剖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胆管损伤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显像引导下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轻免疫损伤,提高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探查率,减少术中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合并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诊治及疗效。方法:回顾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肝PECom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表现及诊治经过,并文献综述。患者女,46岁,主诉"间断性腹胀1个月"于2022年1月19日入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肝功能无异常,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2.43×1012/L,示贫血。肝脏CT检查考虑肝内多发富血供占位,部分囊变,不除外恶性肿瘤。肾脏和肺CT平扫检查发现双肾有多发混杂密度,双肺有多发囊性病变。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结果:血液内科、风湿免疫科会诊,初步诊断贫血与肝PEComa有关。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PET-CT检查示肝脏部分病灶内有血肿存在。于2022年1月25日患者行肝左外叶切除、肝右叶部分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发热、腹痛,于术后5 d出院。病理诊断为肝PEComa,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少见,局部可见坏死;免疫组化检测HMB-45(+),MelanA(弱+),SMA(灶+),Ki-67 5%(+),CD34(血管+),CD68(弱+)。截止至投稿日期,术后18个月无复发。结论:肝PEComa是一罕见病,临床无典型特征,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手术治疗作为治疗首选,术后应重视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种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LBEPS)及LC+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2 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 64 例采用LC+LBEPS及LC+LTCBDE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35 例行LC+LBEPS,29 例行LC+LTCBDE,比较 2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手术成功率、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 2 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BEPS组手术时间[160.00(150.00,167.50)]min vs[114.00(95.00,126.00)]min、术中出血量[30.00(27.40,40.00)]mL vs[22.00(20.00,25.00)]mL、腹腔引流时间[5.00(5.00,6.00)]d vs[3.00(3.00,4.00)]d、总住院时间(8.31±1.98)d vs(6.14±2.07)d及总住院费用[2.82(2.32,3.44)]万元 vs[1.68(1.61,1.86)]万元均高于LC+LTCB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BEPS及LC+LTCBDE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 2 种免T管有效治疗方式,但LC+LTCBDE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更低,临床治疗效果更优,在满足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消炎化瘀膏外敷在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是由于胆管阻塞、化学刺激和感染等引起的急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引发胰腺坏死、全身性炎症,病死率高,预后差[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我国AC发病率持续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LCBDE)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CCWC)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肝脏功能、炎症应激反应变化.方法 选取老年CCWC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直径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C)联合LC.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结石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血清TBil、AST、ALT水平降低,血清TNF-α、CRP、IL-6、Cor、NE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3 d比较,观察组同期血清TNF-α、CRP、IL-6、Cor、NE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LC联合LCBDE清除老年CCWC患者胆管结石及改善肝脏功能的效果与ERCP/ESC联合LC方式相当;但LC+LCBDE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急性胆石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研究基于损伤控制理念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对高龄患者急性胆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指标表征患者PTGD治疗前后的差异,探讨其与传统标准治疗相比较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纳入46 名65 岁以上急性胆石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实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24h 内完成PTGD操作,对照组仅接受标准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每日NRS疼痛评分、死亡率、每日SOFA评分、住院时间及基础原因、检验指标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TGD术后3d内,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等关键指标相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而淀粉酶、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活动度和凝血酶原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温、快速C反应蛋白与术后症状缓解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TGD结合标准治疗为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结果,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Rouviere沟顶部和肝Ⅳ段的底部连接线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一种改进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该技术以Rouviere沟顶部和肝Ⅳ段底部的假想连接线为参照,指导在急性胆囊炎情况下的胆囊切除,旨在为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提供更高精度和安全性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 例患者接受改良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结果 58 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7~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2.2±18.7)min,出血量24~160 mL,平均出血量为(81.8±32.0)mL,术后住院时间为(2~6)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3.6±0.9)d.术后2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 例出现胆总管结石伴胆管炎,1 例患者出现胆漏,2 例均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1 周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随访3~9 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急性胆囊炎,在Rouviere沟顶部和肝Ⅳ段底部的假想连接线上方切断胆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有效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减少残余胆囊炎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LC联合ERCP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肝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中国贵航集团三 0 二医院收治的 82 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1 例.对照组行LC+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ED),观察组行LC+ERCP,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肝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AM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d,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C联合ERCP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其具有更小的创伤、更少的并发症,能够更有效地减轻炎症反应,且对患者肝功能无明显损伤,有利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快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