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河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的演变特征及其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8/10
使用淮河流域1981年至2020年的14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分析了流域暖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事件(Compound Drought and Heat Events,CDHEs)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 CDHEs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①CDHEs的发生日数在年代际尺度上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并且范围扩大,频发区逐渐向淮河流域中西部移动;②在年际尺度上,CDHEs随时间序列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以西北部为中心向四周递减.连续CDHEs事件呈年际变化,最大2至4天的连续事件存在波动,2019年达到高峰,并且在流域内零散或成片出现;③在月际尺度上,CDHEs的发生日数在6月最多,其次是5月、7月、9月和8月.淮河流域入汛前的旱情和入汛后的旱涝急转都容易导致CDHEs发生,而且随着月际变化向南移动;④CDHEs对水热条件和大气环流具有特别的敏感性.在850hPa反气旋和500hPa显著高压异常的控制下,高温、低湿、高蒸发和降水少的气候背景有利于淮河地区CDHEs的形成,尤其是在淮河中西部地区.因此,CDHEs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⑤CDHEs与植被生长也存在显著关系.CDHEs与GPP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NDVI呈显著的正相关,显著地区的土地类型以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为主.GPP和NDVI的不同步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影响.此外,对于GPP和NDVI来说,土壤含水量至关重要.总之,本文对淮河流域CDHEs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与气候和植被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该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荒漠草原异常降水对不同载畜率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放牧和异常降水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因降水和载畜率的改变而变化.然而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对异常降水的响应尚不明晰.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r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不同载畜率(绵羊,CK:不放牧、LG:0.93、MG:1.82和HG:2.71羊单位hm-2半年-1)放牧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增加对群落数量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促进作用显著,但对群落物种优势度指数有显著抑制作用;降水增加使得不同功能属性物种数目增多,引起建群种物种综合优势度降低,从而改变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不同功能属性物种对载畜率的响应存在差异,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响应异常降水变化时,降水与载畜率之间协同变化和相互制约,但直根系C3植物和群落总密度的变化主要受载畜率影响.异常降水可影响长期过度放牧引起的生态系统过程,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渭河流域秋雨异常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秋雨极端变化对渭河流域生态环境影响巨大.本研究根据2015-2021年在渭河流域腹地杨凌区采集的117个秋季降水样本和同期相关气象资料,开展秋雨异常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水汽来源的研究.结果表明:1)近年来研究区秋雨极端变化频繁,根据秋雨指数(ARI)可分为秋季极端多雨年(HAP,2021年)、普通降雨年(GAP,2015-2017,2019-2020年)和极端少雨年(LAP,2018年);2)不同类型秋雨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明显,其中,δ2H、δ18O值呈现出LAP年>GAP年>HAP年的变化趋势,而d-excess值和秋雨降水线斜率、截距值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秋雨同位素的影响因素和水汽来源发现,出现秋雨异常的主要原因并非当地气象要素,而可能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和印度洋偶极子事件,其分别解释了99%和93%的秋雨同位素异常变化.这些海气耦合现象影响海洋性气团水汽向西北内陆的输送强度,进而决定了秋雨雨量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华西秋雨异常的认识,为区域水文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理论支撑,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水资源管理决策和防灾减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异常降水对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2
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及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荒漠草原对降水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本研究基于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多年放牧试验平台,通过调查不同载畜率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分析异常降水对不同载畜率下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地共发现物种50种,其中,丰水年出现48种,干旱年出现29种.丰水年群落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干旱年,丰水年短花针茅综合优势度显著低于干旱年.群落数量特征随载畜率的增加而降低,物种丰富度与载畜率呈线性负相关,与降水量呈非线性正相关.短花针茅综合优势度与载畜率呈线性正相关,与降水量呈非线性负相关,物种丰富度与短花针茅综合优势度呈线性负相关.异常降水和放牧均对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及优势度产生显著影响,轻度放牧有利于维持荒漠草原物种丰富度.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荒漠草原科学管理及合理放牧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墒情诊断模型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对6个模型进行系统评价的目的是为模型优选提供理论、方法和参数依据.采用优选模型比例、验证方法指标、验证方式指标和异常值指标4项指标对6个独立墒情诊断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是:模型优先顺序为差减统计模型、间隔天数统计模型>移动统计模型>比值统计模型>统计模型>平衡模型;逐日模型好于时段模型.合格率高的模型包括4个特征,即自变量数量不超过3个、自变量相对独立、模型能处理不固定监测天数、人为不决定参数.按监测点建模的6个独立模型都可以单独使用,解决了模型不通用的问题;可以实现逐日诊断和预测,方便与遥感信息、作物长势信息等实时匹配;差减统计模型和间隔天数统计模型精度最高,前者是基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统计模型,后者有效地解决了间隔天数不固定所带来的预测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水饮论治头痛
编辑人员丨2023/8/6
水饮既是人体水液代谢异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亦是导致头痛的病因.对于水饮头痛,散见于诸医家论述之中,本文试论述水饮头痛的成因及治疗,从"温脾肾而化水饮""开太阳以祛水饮""温肝经而降水饮""祛瘀血以逐水饮"四个方面分析论治水饮头痛,冀有助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macrolide-resistant myeoplasma pneumoniae, MRMPP)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60例MRMPP患儿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鱼腥草合剂.2组均治疗21 d.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P-IgM、IL-6、IL-10、IL-17水平,观察患儿治疗期间体温异常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6.7%(26/30),对照组为 56.7%(17/3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3,P=0.022).治疗组体温异常时间[(1.2± 0.3)d 比(3.7±2.2)d,t=6.293]、咳嗽持续时间[(7.5±2.3)d 比(14.9±3.7)d,t=9.232]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6[(14.69±8.26)pg/ml比(8.41±5.26)pg/ml,t=3.512]、IL-17[(5.61± 2.77) pg/ml 比(2.09±1.53)pg/ml,t=6.093]差值下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10[(6.23± 1.79)pg/ml 比(3.47±2.18)pg/ml,t=5.359]差值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10.0%(3/30)比36.7%(11/30),χ2=4.565]和肝功异常发生率[6.7%(2/30)比30.0%(9/30),χ2=4.007]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鱼腥草合剂联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可明显改善MRMPP患儿症状、体征,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树轮异常结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树轮作为反映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介质,在年代学、古气候学和古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树轮是形成层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一般形成层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树木形成层活动和细胞分化受阻,导致树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异常轮结构就是树木为适应环境突变产生的特殊痕迹,伪年轮或多层轮、霜轮、缺轮、浅轮、断轮、火疤、应力木、创伤性树脂道等异常轮的发生与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分析这些树轮异常结构可探讨其产生的气候背景并用于重建森林干扰的历史以及预测未来森林变化动态,也是对基于树轮资料探究各类极端事件和自然灾害发生史等内容的补充.文章综述了异常轮的主要类型、成因、特征及其在极端事件中的应用和相关研究进展,以探讨其在重建过去气候变化中的潜在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东亚夏季风进退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探明东亚季风对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为中短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00-2016年中国稻纵卷叶螟赶蛾量数据,结合NECP气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夏季风进退与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关系,结果表明:(1)稻纵卷叶螟的初始迁入与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密切相关,除华南稻区稻纵卷叶螟迁入始期提前于东亚夏季风北界经过该区的时间外,在其他稻区两者基本同步;东亚夏季风北边界在不同稻区首次和二次出现的早晚对该稻区稻纵卷叶螟的向北迁入的始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各稻区北迁的高峰期一般都发生在东亚夏季风控制范围内,其中6月中旬-8月上旬东亚夏季风活动范围到达30°N以北地区,此时是我国南方稻区稻纵卷叶螟北迁峰次最多、迁入量最集中的时期;东亚夏季风北界在本30°N以北地区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稻纵卷叶螟年发生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8月中下旬是东亚冬、夏季风的转换期,也是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混合迁”发生期,此时,西南稻区和江淮稻区北部迎来初次南迁峰;9月后东亚夏季风开始南撤,东北冬季风快速南下,稻纵卷叶螟种群也随之不断向南迁飞.(4)2007年稻纵卷叶螟在江淮稻区特大爆发的大气背景是:6月末-7月的强西南季风使沿江稻区迁入虫量比常年显著增加,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稻纵卷叶螟大规模向江淮稻区迁入奠定了虫源基础;7月份江南、华南地区的降水异常偏少使喜湿的稻纵卷叶螟种群进一步向沿江和江淮地区聚集;8月份东亚夏季风的回撤偏晚以及9月份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北部的相对偏暖,使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在当地滞留时间偏长、南迁起始期和高峰期异常偏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短时暴雨对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异常变化对诸多生态过程和功能均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关于极端降水事件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非常有限.2018年7月24-25日,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生以大到暴雨为主的连续降雨,日降雨量达到50-100 mm,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属于极端降水事件(短时暴雨)级别.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内,分别于暴雨发生前期(7月19日-24日)、暴雨结束初期(7月29日-8月3日)和后期(8月4日-8月14日),采用陷阱法捕获地表甲虫,阐明短时暴雨对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此次实验共捕获650只、35种,地表甲虫群落、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量在暴雨发生前期、暴雨结束初期和后期并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短时暴雨对上述群落个体数量没有显著影响,而葬甲科的个体数量在暴雨结束初期显著少于暴雨发生前期和暴雨结束后期.因土壤动物群落不同类群生活习性不同,短时暴雨对地表甲虫群落不同类群与优势种的影响各不相同.例如:优势种Pterostichus maoershanensis、Pterostichus adstrictus 和Aulonocarabus canaliculatus暴雨结束初期的个体数量均显著少于暴雨发生前期的个体数量,优势种P.maoershanensis暴雨结束后期的个体数量极显著少于暴雨结束初期和暴雨发生前期,优势种Nicrophorus tenuipes暴雨结束初期的个体数量极显著少于暴雨发生前期.地表甲虫群落和步甲科在暴雨发生前期、暴雨结束初期和后期的的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步甲科暴雨结束后期的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少于暴雨发生前期(P<0.05).地表甲虫群落在暴雨结束初期和后期的beta多样性均显著高于暴雨发生前期,说明地表甲虫群落在暴雨结束初期和后期存在较高的群落物种替换,即暴雨导致地表甲虫群落较大的物种组成差异.本文表明,短时暴雨对小兴安岭凉水阔叶红松林的地表甲虫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群落不同类群及优势物种产生不同的影响,并导致地表甲虫群落在暴雨后较大的物种替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