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模型建构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教学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利用中药药丸球、汤圆承托板、不同材质的颗粒、磁铁等材料,构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诱导细胞融合、第一次筛选、第二次筛选的物理模型,从微观到宏观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单克隆抗体概念模型,并应用模型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概念模型的渗透与信息化建模思维的培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概念是高中生物学的基础和关键,以"特异性免疫"为例,借助经典电影材料,创设沉浸式场景,引导学生构建单元概念模型、大概念模型,并运用概念模型构建现实免疫问题的过程模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处理概念、构建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信息化建模思维作为设计主线,贯穿于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形成从教师到学生的全维度信息化建模语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录》: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生物学概念建构可优化单元结构,对整体概念教学全面把控;建设场域课堂,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感知概念、理解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持续深化概念,最后在认知结构中形成新概念的图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感知、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教学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学术论文的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一篇关于植物激素调控葡萄果实发育的学术论文,将新知识的学习转换成小课题,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重新"发现植物激素、研究生理作用以及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建构知识体系,改变了陈述性知识教学的单调性,提升教学的探究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读片会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读片会教学的反馈意见,探讨住院医师读片会的教学效果和提升方向。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计40人。每周一次的读片会上,由2名住院医师分别针对一个病例或一个临床问题进行汇报,督导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全体住院医师进行自由讨论。采用问卷调查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问卷结果并比较不同年级住院医师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40名住院医师参加调查,其中一年级14人、二年级13人、三年级13人。对于读片会教学整体满意率为95%(38/40);对读片会举办频率、举办时间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认同率高(分别为85%、85%、100%)。随年级增高,读片会参会频率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5,P=0.00215)。病例选择方面,相比于肿瘤性疾病和多系统/脏器受累综合征,选择急诊来源病例(95%)、罕见/疑难病例(82.5%)和常见/基础病例(75%)的比例更高。具体地,一年级更倾向于急诊和常见病(26/44,59.1%),二年级对于急诊和疑难罕见病例更感兴趣(24/43,55.8%),三年级对急诊、罕见病、常见基础病、肿瘤性病变和多系统综合征等各类疾病均有学习需求。在各系统性疾病中,相比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5%),更多学员认为读片会教学在妇产科病例(57.5%)和浅表器官病例(37.5%)两方面帮助更大。结论: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读片会对于住院医师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分级教学等方面作出改进,适应住院医师培训需求,帮助其提高职业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建构主义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虚实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探究生物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工具,探究有效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必将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为载体,以构建系统的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基本要求,建立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实验的教学平台。整合优化实体实验项目,增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虚实结合,提高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建立了线上教学平台,有效地引导和提高了学生预习实验的效果,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体实验项目整合优化和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建立了基于建构主义的分子生物学虚实结合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提高学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学生为中心的诊断学在线混合式见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背景下,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八年制诊断学见习课程为实例,阐明如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组织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临床见习教学。该课程包括:基于数字课程云平台(ICC)的自主学习;基于"引导性反馈"的在线讨论学习;基于"案例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的在线讨论课;以及基于"练习视频反馈"的"在线实操"诊断技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混合式诊断学见习课整体满意度高,理论考试成绩优异,临床操作技能提高显著。如何运用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必将成为医学教育同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和核心问题就是立德树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人教育的共通点,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通过在课程体系中系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学情分析中关注学生特点,在教学内容中汲取典型案例,在教学方法中注重引发思考,在教学评价中增加育德维度,在教学实施中强化教学基本规范、系统设计教学规范教学策略,全过程引导推进,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美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及其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医务工作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死亡和临终问题,医学院校的死亡教育愈加重要。本文聚焦死亡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回顾美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其教学形式和效果。美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发展受到大众传媒、学术研究、社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大众传媒的引导作用、医学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学术研究的支持作用,促进我国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