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造口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分析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1日。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含2 9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0.51,95% CI:0.28~0.92)、居住地( OR=3.08,95% CI:1.87~5.06)、造口漏味频率( OR=5.81,95% CI:3.53~9.55)、自我护理程度( OR=0.60,95% CI :0.41~0.90)、造口接受程度( OR=0.12,95% CI:0.07~0.22)、与医护人员交流程度( OR=0.33,95% CI :0.20~0.55)、参加造口人活动( OR=0.25,95% CI:0.10~0.63)、造口类型( OR=4.04,95% CI:2.33~7.02)、配偶接受造口程度( OR=0.19,95% CI:0.06~0.58)、护理隐私( OR=0.13,95% CI:0.05~0.32)、家庭关系( OR=0.09,95% CI:0.04~0.19)、粪便渗漏( OR=8.20,95% CI:4.60~14.63)自我隐瞒( OR=0.81,95% CI:0.76~0.85)、屈服( OR=0.57,95% CI:0.27~0.77)、对专业人士及亲友的依赖( OR=0.26,95% CI:0.14~0.39)、抑郁( OR=0.65,95% CI:0.52~0.75)、自尊( OR=0.44,95% CI:0.37~0.51)、社会支持( OR=-0.63,95% CI:-0.67 ~-0.59)、面对( OR=-0.46,95% CI:-0.66~-0.22)、自我效能( OR=-0.57,95% CI:-0.71~-0.39)是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P<0.05);而性别、学历、家庭月均收入、造口并发症、对性生活影响程度、身体形象是否改变、除配偶外其他家属对造口的接受程度以及回避对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众多,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尽早识别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措施以降低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模型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是模拟血管内皮缺血再灌注(I/R)损伤及相关疾病的经典细胞模型,具有操作便捷、直观形象、稳定性好等优势,可准确反映疾病细胞水平的病理改变,广泛应用于药物与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H/R模型与I/R模型在机制与形成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I/R模型更为复杂,因此,近些年多位学者利用H/R模型模拟I/R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认为H/R模型也是研究I/R的理想模型。通过对建立完成的血管内皮细胞的H/R模型实施干预措施,以达到验证该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可能产生的效应,从而对于临床上的I/R损伤如何预防、治疗,以及何种方式会导致损伤加重起着指导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近些年相关学者采用培养基除氧法、混合气体培养法等方式,利用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构建H/R模型来模拟I/R模型,研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相同方法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同时,由于现阶段构建H/R模型方法较为单一,怎样在科学合理实验的基础上,寻找到新的更高效且廉价的方法,也成为了研究关注的焦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恶性骨肿瘤青少年患者截肢后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恶性骨肿瘤青少年患者截肢后的真实体验,为其心理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于2019年2—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深度访谈12例因恶性骨肿瘤截肢的青少年患者。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取出5个主题,分别为负性心理感受、失去生命意义感、渴望回归社会、创伤后成长和信息需求。结论:恶性骨肿瘤青少年患者截肢后表现出负向情绪心理感受,也获得了创伤后成长。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重视青少年患者截肢后面临的诸多问题,帮助患者找回生命意义,协助患者做好截肢后的心理社会调适,从而提高患者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癌保肛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保肛手术是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热点。尽管保肛手术保留了肠道的解剖连续性,但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显示,保肛患者术后1个月多项功能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恶化,而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并接近术前水平,在1年左右基本稳定。患者术后功能变化情况与患者相关因素、肿瘤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1)在患者相关因素中,年龄<70岁患者的角色功能、性功能相对较差,而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则相对较好;男性患者在性功能、社会功能下降相对明显。(2)在肿瘤相关因素中,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排粪功能较差,进展期较早期肿瘤患者额外增加化疗治疗及副作用影响。(3)在治疗相关因素中,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排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下降相对明显;预防性造口使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形象、性兴趣恶化;放化疗治疗使患者味觉改变、胸闷等化疗相关症状评分恶化。(4)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漏患者术后排粪功能、心理状态在近期明显下降;重度直肠前切综合征及泌尿生殖系统障碍患者的总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交功能下降。总体来说,保肛手术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改变是可接受的。在该阶段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解读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具体及全面的评价工具来评价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病耻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造口门诊300例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索病耻感危险因素,应用R 4.2.2软件构建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性能。结果: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84份,其中男161例,女123例;年龄20~40岁21例,41~60岁117例,60岁以上146例。284例患者病耻感发生率为69.37%(197/284)。造口排泄物情况( OR=0.63,95% CI 0.42~0.95)、配偶接受造口程度( OR=0.56,95% CI 0.34~0.94)、身体形象改变( OR=0.51,95% CI 0.28~0.91)、微信平台是否有效( OR=0.31,95% CI 0.13~0.78)、朋友支持水平( OR=0.34,95% CI 0.14~0.82)、正常饮食信心( OR=0.37,95% CI 0.19~0.71)6个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敏感度0.923,特异度0.649。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1,敏感度0.846,特异度0.740。 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医护人员快速识别肠造口患者病耻感发生风险,采取预防性管理措施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聚焦取向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去乳术后自我形象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聚焦取向模式对去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自我形象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海安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去乳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聚焦取向模式进行干预。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自我形象水平、焦虑抑郁程度、应对方式的改变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早期(1 d、1个月)的自我形象水平、应对方式和焦虑抑郁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聚焦取向模式可有效提升去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的自我形象水平,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的创伤后体验,为后期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法,对2020年1—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7例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体验主要包括5个主题:颌面功能急性受损、舒适的改变、自我形象紊乱、负性心理体验向正性心理体验转变、应对资源缺乏。结论:医护人员应当注重单纯性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功能恢复、躯体形象及心理干预,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身体形象障碍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身体形象障碍的真实感受,为其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宁夏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RA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身体外观改变的感知;身体外观改变的负性体验;对未来的担忧;适应接受并心存希望.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RA患者的身体形象障碍问题,并针对其身体外观、肢体功能及遗传担忧等方面进行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冷冻疗法治疗低位直肠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对于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患者36例,在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对其主要症状、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存活率、复发率、转移率、生命质量评分、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等方面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治疗后6个月患者梗阻症状、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及腹胀腹痛症状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肛门功能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6个月后躯体形象、未来期望、胃肠症状、排便问题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发现生存率为100%,有2例出现复发,没有1例发生新的转移灶.结论 超低温冷冻消融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备"消瘤、减瘤、抑瘤"的三大特点,能使人体原有的消化道直肠肛门保持通畅,避免了既往腹会阴联合切除造成的直肠肛门被切除、腹壁造瘘、排便方式改变的痛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