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管法治疗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透视下经鼻漏腔引流管置入联合空肠营养管置入治疗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例经上消化道造影和CT明确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的患者,在禁食水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透视下经鼻经漏口将引流管置入于漏腔内进行冲洗并持续负压引流,如无空肠营养管则经鼻在透视下一并置入空肠营养管,如已有空肠营养管则进行调管,将其尽可能深置。结果:12例患者全部成功置入经鼻漏腔引流管,并完成空肠营养管置入或调管,透视下经鼻漏腔引流管置管的时间为(22.0±6.4)min,透视下营养管置入或调管的时间为(20.0±7.9)min,未出现与置管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置管术后经过肠内营养及漏腔冲洗、持续负压吸引后平均17(10~31)d后,影像学检查示食管空肠吻合口漏愈合。结论:透视下经鼻漏腔引流管联合营养管置入,治疗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漏,安全、微创而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K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规范及技术标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外科治疗领域,腹腔镜胃癌手术指征也在不断扩展。基于CLASS-01的研究结果,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已作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推荐手术方式之一。随着胃上部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的比例逐渐上升。但是,由于肿瘤复发风险高和术后严重胃酸反流症状,近端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越来越严格。考虑到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众所周知,淋巴结清扫是标准胃癌根治术的关键步骤,根据日本胃癌协会(JGCA)胃癌治疗指南,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近端胃切除术联合D 1(第1、2、3a、4sa、4sb、7组淋巴结)或D 1+(D 1淋巴结+第8a、9、11p组淋巴结)淋巴结清扫。笔者就近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进行阐述,并对腹腔镜近端胃癌淋巴结清扫技术标准进行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段食管鳞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附2 766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 76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 256例,女510例;年龄为(62±8)岁。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生存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1)治疗情况。2 766例患者中,新辅助治疗52例;1 444例行开放手术(其中44例中转开胸手术),1 322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手术方式为McKeown、Ivor-Lewis、Sweet分别为1 991、729、46例;术后辅助治疗1 271例。2 766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为2.1(0,3.0)枚,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12)枚,R 0切除率为94.722%(2 620/2 766),手术时间为(237±66)min。(2)术后并发症情况。2 766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50%(715/2 766),术后肺炎和吻合口瘘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04%(238/2 766)和7.484%(207/2 766)。同一例患者可合并≥2种术后并发症。(3)术后生存情况。2 766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57.5%、46.8%。进一步分析,510例女性患者和2 256例男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0%和4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94, P<0.05)。693例胸上段、1 479例胸中段、594例胸下段食管鳞癌患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5%、46.7%、44.1%,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3.21, P>0.05)。68例0期、259例Ⅰ期、885例Ⅱ期、1 222例Ⅲ期、332例Ⅳ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6%、76.4%、61.4%、35.6%、14.5%,5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00.40, P<0.05)。1 444例行开放手术和1 322例行微创食管切除术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2.5%和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31.29, P<0.05)。1 991例行McKeown、729例行Ivor-Lewis、46例行Sweet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5%、41.2%、32.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19.19, P<0.05)。 结论: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McKeown方式与Ivor-Lewis和Sweet手术方式比较,均可为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腹腔镜全胃切除腔内消化道重建术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改进及外科腔镜下技术的提高,腹部微创手术得到快速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也正逐渐走向成熟。对于胃上部癌、胃体癌、皮革胃患者来说,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作为一种微创术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更小的手术创伤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明显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胃癌,特别是早期可切除胃癌的主要方式之一。TLTG的技术要点和难点是如何在全腹腔镜视野下完成消化道重建,全腔镜下食管空肠吻合是TLTG消化道重建的难点,因此探讨TLTG消化道重建方式成为临床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文就TLTG消化道常见术式作一综述,以期更好地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镂空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73例,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采用"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710、12.841, 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3.775, Z=-1.936, P值均>0.05)。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40,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 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LTE术式与CTLE术式治疗Ⅰ~Ⅲ期颈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无气腹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游离食管的颈段食管癌切除术(LTE)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CTLE)治疗Ⅰ~Ⅲ期颈段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Ⅰ~Ⅲ期颈段食管癌行微创CTLE或LTE术式的连续15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匹配40对病例(CTLE和LTE术式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51~81(62.5±7.0)岁,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以及术后肺炎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结果:LTE组的手术时间[(148.0±31.3)min比(201.3±48.3)min)]、术中出血量[(192.6±77.9)ml比(387.8±112.4)ml]、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0 d比1 d)以及术后肺炎(0比15%)和心律失常(2.5%比20%)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TLE组(均 P<0.05);CTLE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LTE组[(21.2±6.1)枚比(12.9±4.3)枚, P<0.001]。LTE组3、5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OS:53.53%和34.27%,DFS:43.62%和24.89%)与CTLE组(OS:59.48%和37.29%,DFS:49.12%和28.82%)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LTE在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时间和降低术后肺炎、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有优势,其远期预后与CTLE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外科治疗的几个主要问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外科治疗尚存诸多争议与问题。当前,临床常用Siewert分型和TNM分期辅助临床决策和预后判断。经胸入路更适用于Siewert Ⅰ型及食管侵犯较长的患者,而经腹食管裂孔入路适用于Siewert Ⅲ型患者。AEG最优淋巴结清扫范围应基于肿瘤位置和食管侵犯程度等合理决策。手术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应以肿瘤根治和保障手术安全为原则,并充分考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胃切除术后,Roux-en-Y吻合是最常见且高效的吻合方式;近端胃切除术后,双通道吻合获得较多专家推荐。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推进,经验丰富的中心和团队可开展全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未来,期待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为AEG的外科治疗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69例接受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IVMTE组)或胸腹腔镜联合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MIME组)的患者资料。IVMTE组47例,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68.6±7.5)岁(范围:54~87岁);MIME组222例,男性159例,女性63例,年龄(66.8±8.8)岁(范围:42~93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后MIME组38例,IVMTE组38例。采用 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IVMT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96.0±39.2)ml比(123.8±49.3)ml, t=-2.627, P=0.011],手术时间较短[(239.1±47.3)min比(264.2±57.2)min, t=-2.086, P=0.040],术后3 d引流量较少[85(89)ml比675(573)ml, Z=-7.57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组数和枚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IVMTE组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1~2级肺部感染[7.9%(3/38)比31.6%(12/38), χ2=6.728, P=0.009]、总体并发症[21.1%(8/38)比47.4%(18/38), χ2=5.846, P=0.016]和肺部总并发症[13.2%(5/38)比42.1%(16/38), χ2=7.962, P=0.005]的发生率低于MIME组。 结论: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安全可行,可达到与胸腔镜手术相同的肿瘤学切除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视纵隔镜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发病率仍逐年上升。早中期食管癌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如何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又尽量减少创伤,外科医师一直在探索。近年来,微创手术和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已引领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潮流。目前主流的微创术式是经胸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切除术,而经胸食管癌切除术需要开胸手术和麻醉塌肺,手术创伤大,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多。避免开胸的电视纵隔镜辅助下食管切除术(mediastinoscopy-assisted esophagectomy,MAE)也是MIE的重要一部分。国外MAE应用起步早,国内开展相对滞缓。本文综述国内不同MAE术式经验,为其在国内的推广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微创手术对早期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及复发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手术对早期食管癌术后免疫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接受治疗的11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观察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免疫功能(CD3+、CD4+、CD8+)、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5.36%)明显较对照组(19.64%)低(P<0.05);术后12个月复发率比较,观察组(5.36%)明显低于对照组(17.86%)(P<0.05).结论 对早期食管癌患者开展ESD治疗,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更短,不仅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风险,还能减轻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