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及复合组,每组25例。4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行PVB。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2%盐酸利多卡因1.5 mg/kg,10 min内输注完毕,后分别以0.4 μg·kg -1·h -1和1.5 mg·kg -1·h -1的剂量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复合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2%盐酸利多卡因,方法剂量同前;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4组患者诱导前(T 1)、手术完成时(T 2)、术后2 h(T 3)、术后24 h(T 4)血清IL-6和TNF-α水平,观察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 P<0.05),复合组的改变幅度更大。T 1时4组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2~T 4时,4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T 1时升高( P<0.05)。T 3~T 4时,利多卡因组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T 2~T 4时,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 P<0.05),复合组的改变幅度更大。4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减轻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镂空法"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镂空法"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178例T1~T3期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5例、女73例,年龄41~78岁。178例患者均采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传统方法100例纳入传统组,采用"镂空法"78例纳入镂空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术后胸腔引流量、食管吻合口瘘及肺部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灶部位及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镂空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5.28±1.77)枚、右侧为(3.33±1.36)枚,传统组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左侧为(1.79±0.96)枚、右侧为(1.05±0.88)枚;同侧组间比较,镂空组均多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5.710、12.841, P值均<0.01)。镂空组78例中,喉返神经损伤共3例(3.85%),其中轻度损伤2例(2.56%)、中度损伤1例(1.28%);传统组100例中,喉返神经损伤12例(12.00%),其中轻度损伤8例(8.00%)、中度损伤4例(4.00%);镂空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低于传统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 2=3.775, Z=-1.936, P值均>0.05)。镂空组肺部感染7例(8.97%)、传统组为20例(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40,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食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 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镂空法"清扫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在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术在中下段食管癌和Siewert Ⅰ型食管胃结合部癌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行单孔胸腔镜下食管癌Ivor-Lewis手术(单孔组),45例接受胸部4孔胸腔镜McKeown手术(4孔组),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5 ± 110)min对(235±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0±57)ml对(105±60)ml]、平均清理淋巴结数量[(19.3±2.9)枚对(18.6±2.7)枚]、平均住院时间[(7.5±3.5)天对(8.3±2.7)天]、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患者术后第1、3、7天和术后1个月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4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单孔胸腔镜下Ivor-Lewis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势,对于中下段食管癌和Siewert Ⅰ型的食管胃结合部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视纵隔镜在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应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发病率仍逐年上升。早中期食管癌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如何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又尽量减少创伤,外科医师一直在探索。近年来,微创手术和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已引领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潮流。目前主流的微创术式是经胸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切除术,而经胸食管癌切除术需要开胸手术和麻醉塌肺,手术创伤大,术后循环呼吸系统并发症多。避免开胸的电视纵隔镜辅助下食管切除术(mediastinoscopy-assisted esophagectomy,MAE)也是MIE的重要一部分。国外MAE应用起步早,国内开展相对滞缓。本文综述国内不同MAE术式经验,为其在国内的推广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对胸段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为胸段食管癌并住院治疗的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60例)和对照组(49例)。微创组在胸腔镜、腹腔镜辅助条件下进行手术,而对照组予以传统食管癌手术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及病灶内侵袭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术后3 d,两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VC)较治疗前均下降( P<0.01),但微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9.90±7.07)vs (48.62±5.09),(75.12±7.93)vs(42.99±4.81),(74.57±7.30)vs(41.37±4.69)( P<0.01)];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1(TRAP1)mRNA较治疗前均下降( P<0.01),而微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0.54±0.09)vs(0.42±0.06),(0.52±0.08)vs (0.41±0.06)( P<0.01)];两组Krüppel样因子4(KLF4)、钙粘附蛋白E(E-cad-herin)mRNA较治疗前均升高( P<0.01),而微创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87±0.30)vs(3.17±0.36),(2.92±0.32)vs(3.19±0.38)( P<0.01)]。手术结束微创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较手术前1 d数值均有所升高( P<0.01),且术后1 d逐渐下降,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手术结束微创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较手术前1 d数值均下降( P<0.01),且术后1 d逐渐升高,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除术前1 d外,微创组其余时间点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30.29±4.80)vs(34.68±5.47),(16.02±1.58)vs(12.03±1.17),(17.50±2.86)vs(12.59±2.26);术后1 d:(29.13±4.19)vs(35.01±5.29),(20.98±2.86)vs(16.23±2.40),(22.50±2.56)vs(17.39±2.34);术后3 d:(26.01±3.80)vs(31.50±5.01),(23.30±3.37)vs(18.02±2.79),(25.80±2.10)vs(21.19±2.60)( P<0.01)]。 结论:在行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其肺功能、红细胞免疫、肿瘤微转移的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麻醉的优化策略: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66~78岁,性别不限,体重46~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0):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SG组)。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维持BIS 45~60。麻醉诱导后,TS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待胸腔操作结束转平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均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G组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 -1·h -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TSG组背景输注速率0.03 μg·kg -1·h -1,PCA剂量0.025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T 0)、麻醉诱导前即刻(T 1)、麻醉苏醒后1 h(T 2)、术后4、8、12、24和48 h(T 3~7)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感染、局麻药中毒等)和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G组比较,TSG组T 2~7时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减少,补救镇痛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术中心血管事件和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率降低( P<0.05)。 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痛敏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探讨单孔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108接受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的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接受单孔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67例接受三孔胸腔腹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肿瘤位置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T分期、N分期、总手术时间[(197.3±21.3)min对(188.6±25.8)min, t=1.820, P=0.072]、胸部手术时间[(110.2±13.6)min对(105.1±13.2)min, t=1.956, P=0.053]、胸腔出血量[(117.6±65.7)ml对(110.9±64.2)ml, t=0.519, P=0.605]、胸腔淋巴结清扫数量[(11.2±5.0)枚对(11.5±5.0)枚, t=-0.236, P=0.814]、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3.2±2.8)枚对(3.3±3.0)枚, t=-0.100, P=0.921]、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数量[(2.5±1.1)枚对(2.4±1.2)枚, t=0.068, P=0.946]和术后住院时间[(10.3±4.7)天对(12.1±4.8)天, t=-1.937, P=0.0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三孔组[(5.5±1.7)对(6.4±1.6), t=-2.804, P=0.006],单孔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亦低于三孔组[(3.6±1.8)对(4.1±2.3), t=-1.125, P=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孔胸腔镜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可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近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至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4例用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 例,女10例,年龄43~75(62±4)岁。胸腔操作部分:左侧俯卧体位,常规四孔胸腔镜方法完成食管游离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腹腔操作部分:单孔腹腔镜逆向胃游离三步法,首先游离小网膜,荷包针线外拉提吊肝左叶,清扫小弯侧淋巴结,离断胃左血管;其次,分离食管裂孔,切断贲门,最后逆向游离脾胃韧带,完成胃游离及腹腔淋巴结清扫。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液总量、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出院时间并进行随访。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行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胸,无中转开腹或扩大切口;手术时间194~285(240±21)min,其中胸腔部分时间53~105(60±13)min,腹腔部分时间40~73(49±7)min。术中出血量15~110(60±20)ml。纵隔清扫淋巴结数目10~25(13±3)枚,腹腔清扫淋巴结数目6~16(9±3)枚。34例患者术后第2~3天下床活动。患者术后2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及左颈引流管,术后5 d拔除胸腔艾贝尔引流管。术后胸腔引流总量100~500(300±100)ml。全组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胃排空障碍发生;8例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4例出现肺部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后,均治愈后出院。术后住院时间8(6,8)d,常规进半流质饮食后出院。全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鳞癌,术后病理学分期为T1~3N0~1M0期。34例患者术后随访60(40,75)d,随访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单孔腹腔镜联合胸腔镜行食管癌McKeown术安全可行,近期疗效较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食管癌微创术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满意度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满意度。方法:选取2018年1~8月在湖北省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食管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施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施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护理效果、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手术用时、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增强临床护理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术后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是一种具有普及价值的重要护理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前营养不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与术前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收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信息,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基于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标准下的营养状况、泰罗尼亚外科患者呼吸风险评估(ARISCAT)评分、肿瘤病理分期和手术有关因素等;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PPCs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各变量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RISCAT评分及其联合营养不良预测PPCs发生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256例,PPCs发生率为23.8%。与未发生PPCs组比较,PPCs组患者FEV 1/FVC、年龄、ASA分级比率、COPD比率、营养不良比率和高ARISCAT评分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COPD、营养不良和高ARISCAT评分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ARISCAT评分及其联合营养不良预测PPC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和0.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术前营养不良是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PP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提高ARISCAT评分预测PPCs发生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