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间该院联合使用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进行止血的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35例.结果35例患者经联合使用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喷洒止血后全部止血成功,全部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过敏、炎症加重、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联合使用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快速止血,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及生物安全性,为临床实验研究提供有效性依据.方法:采用巴马小型猪建立肝脏出血创面模型,分别用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进行止血;对SD大鼠经腹腔和肌肉注射1.2%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悬浊液.评价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的止血效果、组织吸收以及生物安全性.结果: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和AristaTM止血微球均能在3 min内有效止血,前者最短止血时间为10s,后者最短止血时间为30s.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悬浊液在SD大鼠腹腔和肌肉内5h降解所剩原物质浓度分别为(0.0009±0.0004)和(0.0009±0.0005)mg/ml.术后24h、7d、14d、21d解剖小型猪未发现腹腔内有积液、血块以及组织粘连情况;小型猪术后24 h血性(纤维素性)荚膜形成,术后7 d创面表面血性荚膜消失,术后14 d肝组织恢复正常形态.结论:微孔真空多聚糖止血粉止血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安全的可吸收止血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创伤急救止血贴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利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粉与藻酸盐混合,制备一种新型多聚糖藻酸盐创伤急救止血贴的方法.方法 将制备好的微孔多聚糖粉末均匀喷洒在海藻酸盐纤维片的表面,质量比为1:1~1.5,制备成3~5 cm宽、1~1.5 mm厚、50~100 m长的微孔多聚糖海藻酸盐纤维卷.按照设定的规格进行切割,固定于带医用压敏胶的无纺布上,表面覆盖离型纸,包装灭菌.应用于各种软组织创伤渗出创面、外科手术缝合后创面,观察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敷料贴微孔多聚糖含量为45%~55%,含钙量为5%~10%;吸水倍率为20倍,pH值为5.0~7.5;敷料在365 nm紫光下,无强蓝光荧光;对皮肤无刺激反应、无迟发型过敏反应.应用于创面,止血时间为(1.97±2.37)min,止血总有效率为100%,安全性综合评价为一级.结论 微孔多聚糖藻酸盐创伤急救止血贴应用于各种软组织渗出性创面,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双重止血作用、双重保护创面、双重促进创面愈合及阻止疤痕组织增生的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创伤急救止血粉的研制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以马铃薯变性淀粉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一种可吸收创伤急救止血粉的方法及用途,解决不可吸收止血材料应用于出血创面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方法 首先将马铃变性淀粉经过糊化、交联、穿孔制备成微孔多聚糖乳浊液;其次将海藻酸钠微球粉末用制孔剂NaCl溶液充分溶解,配制成海藻酸钠溶液,将配制的海藻酸钠溶液放入自制的容器中加入CaCl2溶液进行交联固化,制备成微孔海藻酸钙乳浊液;将2种乳浊液按照1:1体积比,采用直接法或乳化法合成复合创伤急救止血粉;经40目的微孔筛筛分,在无菌条件下包装,60Co灭菌.结果 止血粉中微孔多聚糖含量为45% ~55%,含钙量为5% ~10%;重金属含量小于百万分之二十,吸水倍率为20~30倍;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见止血粉为圆形或椭圆形微球状,微球的直径为10~380μm;动物实验研究显示最快止血时间为7 s,最慢止血时间为50 s,3 min在创面表面形成止血膜;将止血粉直接喷洒于软组织出血创面,具有止血、消炎、促进创面愈合的功效.结论 创伤急救止血粉应用于各种软组织出血创面,可迅速吸收伤口渗出液,形成水合凝胶保护创面.具有双重止血、双重保护创面、双重促进创面愈合,有效阻止疤痕组织增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消化内镜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消化内镜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70例行消化内镜治疗患者(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胃黏膜下剥离术、结直肠黏膜下剥离术)术中联合使用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止血(止血粉组),对比同期未联合使用止血粉的84例消化内镜治疗患者(对照组),比较2组消化内镜治疗术中出血和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风险.结果 止血粉组术中止血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对照组术中止血成功78例,术中止血成功率93%,术后迟发性出血4例,发生率为5%,总止血成功率88%,术中止血成功率和总止血成功率均低于止血粉组(P均<0.05).结论 联合使用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消化内镜治疗中能加强止血效果,提高止血成功率,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评价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MPH)在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入组我院2014年至2018年期间收治的62例外向性生长肾肿瘤(CT直径3~4 cm)患者,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MPH组(术中应用MPH止血)和对照组(常规止血).对两组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止血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热缺血时间及切除的肾脏组织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H组在止血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带管时间、引流量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组间比较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H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为腹腔镜手术止血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肺段切除术中联合多种修补材料对于减少术后肺漏气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与目的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在肺结节及早期肺癌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术后肺漏气是其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究胸腔镜下精准肺段切除手术术中修补材料的应用对于减少术后肺漏气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拟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入院患者,根据术中处理段间交界面时使用材料的差异进行分组:采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的患者划分为A组,而采用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的患者划分为B组.收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基础信息及术后的每日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前的胸片、拔除胸腔引流管后的胸片、血常规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分析术中修补材料的应用对术后肺漏气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P=0.019)、术后住院时间(P=0.017)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肺段切除术中段间交界面的处理上使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粉+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相比于使用纤维蛋白粘合胶+可吸收性聚乙醇酸补片能更好地减少患者术后漏气的发生及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甲状腺创面止血的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甲状腺创面的临床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非劣效性设计,纳入从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行甲状腺外科手术患者.合格患者将随机分组(2∶1).除术中应用局部止血材料(试验组: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对照组: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不同,其余操作方式均相同.术中录像并分析疗效.随访收集包括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等安全性指标.结果:37例患者纳入分析,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12)基线特征均衡,5 min止血有效率均达100%,止血时间分别为(91.04±72.07)s和(75.83±53.98)s.2组均数差为15.21 s(95%CI上限为54.91 s,P<0.05),试验组止血疗效非劣效于对照组,且2组止血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凝血功能和血常规)和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20%(5/25);对照组16.67%(2/1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指标相当.结论: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甲状腺切除手术创面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劣效于对照组,两者均可达到满意的局部止血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免疫毒性反应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研究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免疫毒性未进行深入研究.目的:评价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毒性.方法:将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皮下囊不植入材料,实验组一皮下囊植入未纯化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实验组二皮下囊植入纯化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对照组皮下囊植入复合微孔多聚糖止血粉.植入后第14,28天时,分析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的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血清IgG、IgM浓度,脾脏淋巴细胞中T、B细胞比例,脾脏及胸腺病理组织变化.结果 与结论:①实验过程中,植入材料小鼠状态良好,无明显中毒反应;②植入后第14天时,实验组一心脏质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对照组肺脏质量及质量系数低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二肾脏质量系数高于假手术组(P<0.05);植入后第14,28天,植入材料3组其余脏器质量及脏器质量系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实验组二植入后第14天的IgM浓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一植入后第28天的IgG浓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④植入后第14,28天,实验组一、实验组二、对照组B、T淋巴细胞比例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植入后第14,28天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植入材料3组均有轻微慢性炎症,炎性反应程度为实验组二<实验组一<对照组;⑥结果表明,复合大孔聚多糖可吸收止血材料具有较低的免疫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