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传统的“五官”指的是“眼、眉、耳、口、鼻”这五种人体器官,而五官科中的“五官”是指“耳、鼻、喉、口腔、眼”由于这五种器官暴露在外,所以很容易受到伤害或感染疾病。五官科疾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会严重地危害人们的正常生活。本期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五官科疾病,特推出该病专题。本期中《Piezocision联合微孔技术在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研究》就是因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无法保留或缺失多年无法实行种植的正畸患者,探讨Piezocision 联合微孔技术加速成年人下颌磨牙前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临床效果,敬请阅读。年轻恒牙的根孔呈开放、扩张的漏斗状,牙髓腔宽广,组织空间疏松,血供丰富,易感染扩散。如果部分牙髓感染,可能导致牙根周炎或牙根脓肿。如果在年轻恒牙的牙根未完全发育之前有严重的牙髓病变或根尖周病变,在感染控制的基础上临床常使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由于年轻恒牙的牙壁薄,根尖诱导成形术易造成继发感染。牙髓血管再生术是治疗年轻恒牙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本期《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认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伴根尖周炎的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可改善牙齿功能,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上颌前牙美学区唇侧骨板菲薄,在进行前牙种植手术中易导致唇侧骨板吸收,唇侧骨量不足,进而加大种植体骨结合难度,影响种植效果。本期《根壁保留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的应用及对牙龈形态的影响》这篇文章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认为保留根壁技术可有效解决唇侧骨量不足问题,避免唇侧骨量吸收,在恢复唇侧牙槽突形态及软组织水平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即刻种植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含Zn活性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兔下颌骨种植体植入模型,对含Zn活性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进行评价.方法 将商业纯钛加工成柱状种植体,通过微弧氧化(MAO)法制备活性涂层,根据是否加入Zn元素分为MAO-Ca/P和MAO-Zn/Ca/P涂层种植体.将2种种植体随机植入兔下颌骨,对照组植入MAO-Ca/P涂层种植体,实验组植入MAO-Zn/Ca/P涂层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组织学分析2组种植体与骨结合界面情况,比较骨质覆盖率.结果 MAO层呈微孔状结构,致密均匀,孔径随Zn元素的加入而变大.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种植体表面附着的骨质增多,术后4周和12周实验组的骨组织附着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排列更紧密.术后12周实验组的骨质覆盖率((70.8±13.6)%)显著高于对照组((55.9±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结合界面元素线扫描结果显示,术后12周实验组有生物类骨磷灰石形成.结论 Zn元素的加入能提高涂层的生物学活性,增强涂层的成骨能力,促进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的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试件制备及体外生物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在体外生物学活性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 制备光滑组(PT组)、喷砂酸蚀组(SLA组)、亲水组(ModSLA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组(SLM组)、选择性激光熔覆-碱酸热处理组(SLM-T组)5种不同的钛表面,对各组试件表面人类血清白蛋白(HSA)吸附行为进行研究,在各组试件表面接种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培养,评价不同钛试件表面的体外生物学活性.结果 在5、10、20、40、60 min时,SLM-T组对HSA具有相对良好的吸附特性.第1、3、5天,与其他3组相比,SLM组和SLM-T组表现出最为显著的增殖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天,5组试件碱性磷酸酶(AKP)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SLM-T组有着最为显著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M组与PT组的AK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实验表明,经碱酸热处理的选择性激光熔覆微孔钛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可望促进骨结合,潜在地提升种植体植入后的初期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多孔钽种植体对骨整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多孔钽及多孔钛种植体对骨整合的影响.方法?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建模,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两种微孔参数相同的多孔材料种植体:多孔钽及多孔钛.在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踝处建立骨缺损模型,每只动物左右侧缺损随机分组,分别用多孔钽(实验组)和多孔钛(对照组)种植体进行修复.种植体植入后2、4、8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种植体和骨界面的骨整合情况,采用推出实验测试种植体-骨界面结合强度.结果 术后2、4、8周,两组材料界面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加,出现新生骨小梁并向材料孔隙内生长;两组的成骨情况及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结合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的多孔钽能与骨组织形成早期的生物结合,具有与多孔钛相当的骨整合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钛种植体载抗菌肽涂层的抗菌性及其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钛种植体表面载抗菌肽涂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性及其对成骨细胞黏附、增殖的影响,为构建具有抗菌功能及良好生物活性的口腔种植体功能性生物涂层提供依据.方法 纯钛试件经超声微弧氧化、碱处理、硅烷化处理后,分别加入0.25、0.50、0.75g/L抗菌肽Pac-525得到3组抗菌肽组试件,对照组钛试件仅进行超声微弧氧化、碱处理和硅烷化处理(每组样本量均为45).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各组涂层形貌并分析元素变化,吖定橙-溴化乙锭双染色检测各组试件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共培养72 h后的活菌平均百分比和生物膜厚度,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成骨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黏附数量及生长形态.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可见抗菌肽颗粒嵌入涂层表面的微孔中,各抗菌肽组C、N元素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对照组、0.25、0.50、0.75 g/L抗菌肽组的活菌平均百分比分别为0.58%、0.45%、0.34%和0.28%,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50和0.75 g/L抗菌肽组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物膜厚度[分别为(98.3±1.2)和(94.5±2.5)μ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和0.25 g/L抗菌肽组[分别为(117.6±1.5)和(118.0±1.3)μm](P<0.05);各抗菌肽组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数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细胞铺展较好.结论 钛种植体载抗菌肽涂层可阻碍细菌生物膜生成,有较好的抗菌性且具有促进成骨细胞黏附及增殖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后同种异体骨的骨传导能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兔同种异体骨后骨传导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冻干法,将多聚赖氨酸覆盖在实验组兔同种异体骨的微孔表面,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未经表面改性的同种异体骨设为对照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种植于2组的微孔表面,进行培养,并向成骨方向诱导.采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检测BMSCs在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黏附、增殖情况,检测2组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将2组复合自体BMSCs的同种异体骨回植入兔双侧桡骨缺损处,1、2、3和4个月后分别对标本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实验组中BMSCs在同种异体骨微孔表面黏附、增殖以及表达碱性磷酸酶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兔桡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骨经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后,其在体内和体外的骨传导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选择性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口腔微孔种植体机械性能、生物性能及表面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选择性激光熔覆(SLM)技术制作的口腔微孔种植体机械强度较高,可适应骨内不同骨质的骨密度和弹性模量分布,方形联通微孔结构在种植体植入后的骨传导性、骨诱导性较好,八角形支架单元和22边立方体单元结构强度高,且高孔隙率、低孔径成功率高.SLM技术制作的口腔微孔种植体生物相容性高,可促进骨重建及早期骨矿化沉积、加快骨结合,形成牢固种植体-骨内部机械锁节.SLM技术制备的口腔微孔种植体可用不完全熔化的金属粉末、酸蚀、碱处理及钙磷酸盐、聚乙酸内酯、甲磺酸去铁胺、多晶金刚石等涂层处理种植体表面,提高表面微观强度,促进细胞附着,刺激血管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孔钛网在兔拔牙窝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兔拔牙窝内植入自体颗粒骨后应用微孔钛网的位点保存优势.[方法]选择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第二前臼齿,制备96组拔牙窝,均植入自体颗粒骨.左侧应用微孔钛网后作为实验组;右侧无张力缝合后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4、6和8周时处死动物,每次6只共24组拔牙窝.通过观察术后软组织愈合情况、最终成骨情况及测量不同时期牙槽嵴高度、宽度减小值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比较两种植骨方法在拔牙窝位点保存中的差异.所有数据以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实验组软组织均正常愈合,对照组有3例发生撕裂,2例继发感染;术后不同时期,实验组牙槽嵴高度、宽度减小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微孔钛网可有效预防牙槽骨的吸收;术后第2、4、6周,实验组MOD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并应用微孔钛网可加快拔牙窝骨愈合速度.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新生骨组织较对照组更成熟.[结论]兔拔牙窝内植入自体颗粒骨后应用微孔钛网有利于拔牙位点的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个性化定制微孔钛网在修复犬下颌牙槽骨缺损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应用个性化定制微孔钛网修复比格犬下颌牙槽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选择成年比格犬12只,分别拔除双侧下颌第四前臼齿并去除相应部位部分下颌牙槽骨,制备成1.0 cm × 1.0 cm×0.5 cm骨缺损模型,共24处受植区,分为2组.模型制备6周后,以实验犬左侧骨缺损区选为A组,自体骨植入+微孔钛网;右侧为B组,自体骨植入+胶原膜.所有实验犬在处死前10天和前3天静脉滴注盐酸四环素行荧光标记,分别于术后4、8和12周时处死动物,每次4只,共8处植骨区.通过观察软组织愈合情况,大体 标本测量,硬组织切片荧光观察、von Kossa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形态计量分析,所有数据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8周及12周,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微孔钛网组骨缺损区成骨面积及新生骨形态上略优于胶原膜组骨缺损区.术后4周、8周及12周,实验A组与B组植骨区骨形态计量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等条件下骨增量技术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GBR)膜成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新骨形成形态上微孔钛网组优于胶原膜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表面载Zn或Zn-Ag钛合金种植体骨结合比较的动物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钛合金经阳极氧化改性后电化学沉积金属锌(Zn)及锌-银(Zn-Ag)复合离子种植体植入动物体内骨结合情况.方法:实验样本共分为4组:钛合金种植体酸蚀处理为A组,钛合金种植体酸蚀后阳极氧化为B组,B组基础上电化学沉积Zn膜层(C组)、Zn-Ag复合膜层(D组),每组9枚,共计36枚.分别将4组试件对称植入9只新西兰大白兔左右两侧下颌骨体,每侧2枚.于2、4、8周分批处死取骨进行CBCT、扫描电镜、元素分析、荧光标记检测.结果:钛合金经阳极氧化处理电化学沉积制备的含锌、银无机抗菌剂的金属离子膜层种植体表面微孔结构更致密;相同时间段内有膜层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无膜层种植体;随时间增加Zn-Ag复合膜层种植体骨结合能力最好,周围骨矿化沉积速度及骨量更高.结论:阳极氧化处理种植体电化学加载抗菌金属离子Zn和Zn-Ag,可以赋予种植体一定抗菌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以提高骨结合速度,维持植入早期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