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0只小鼠,在此基础上,再将3组小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小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和组织与分子学检测。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使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冲击(CCI)法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颅骨切除术,不撞击脑组织。造模成功24 h后,对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3组小鼠的行为学检测包括,于造模成功后第3~5天进行平衡木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6~8天进行疲劳转棒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5天对3组小鼠进行Y迷宫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9天进行旷场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对3组小鼠取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3组小鼠损伤灶海马组织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3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的促炎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第4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为(11.81±3.47)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后第8天,脑损伤组疲劳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Y迷宫实验的新区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9天,脑损伤组旷场实验的中心区域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小鼠损伤区脑组织的BDNF相对mRNA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MAP2的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的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脑损伤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Cx3cr1、CD6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短波刺激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损伤的修复,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降低其促炎因子的水平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和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分期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患者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分期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5(ATG5)和自噬基因Beclin-1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在绍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AKI并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KDIGO-AKI标准将患者分为Ⅰ期(24例)、Ⅱ期(26例)和Ⅲ期(30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年龄、CRRT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平均动脉压、血乳酸(Lac)和24 h乳酸清除率(24 h 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LC3-Ⅱ(1.13 ± 0.11、1.47 ± 0.23、1.66 ± 0.19)、ATG5(1.24 ± 0.26、1.48 ± 0.17、1.62 ± 0.16)和Beclin-1 (1.23 ± 0.15、1.51 ± 0.12、1.71 ± 0.13)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8 d存活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28 d存活率最低,住院病死率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C3-Ⅱ、Beclin-1表达和AKI分级是影响AKI患者28 d存活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KDIGO分期启动CRRT治疗AKI能改善患者预后,自噬因子LC3-Ⅱ、Beclin-1和AKI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马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改变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微管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对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的影响,及通路改变对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微管蛋白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盲法随机分为LY294002组及溶剂DMSO组,每组8只。麻醉后进行海马CA1区脑立体置管,置管1周后给予LY294002或DMSO脑立体注射,并进行抑郁样行为检测。采用RT-qPCR技术检测海马AKT、GSK3β、CRMP2、tubulin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AKT、p-AKT、GSK3β、p-GSK3β、CRMP2、p-CRMP2以及微管动态性相关蛋白Acet-tubulin、Tyr-tubulin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及分子表达差异。结果:旷场实验显示,LY294002组大鼠的中心移动距离较DMSO组显著下降[(3.64±2.17)cm;(31.51±12.68)cm; t=2.69, P=0.03];LY294002组中心区持续时间较DMSO组亦显著下降[(0.73±0.46)s;(4.85±2.10)s; t=2.33, P=0.04]。强迫游泳测试结果显示LY294002组大鼠的不动时间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水偏好实验显示两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T-qPCR结果显示,LY294002组大鼠海马组织CR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SMO组比较,LY294002组大鼠海马组织p-AKT及p-GSK3β表达水平下降( P<0.05);CRMP2表达水平降低,p-CRMP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Tyr-tubulin表达水平下降,Acet-tubul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LY294002通过影响AKT/GSK3β/CRMP2信号通路,导致微管动态性损害,并使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结节和空泡状神经元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结节和空泡状神经元肿瘤(MVNT)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经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理中心诊断的4例MVNT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根据头颅MRI判断肿瘤切除程度。术后随访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有无放化疗及肿瘤复发情况。对肿瘤组织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测序。结果: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5岁(24~42岁),男性为主(3/4),症状以头痛、头晕为主,可有癫痫发作;中位病程为2年(3个月至10年)。4例病变均位于颞叶和海马,肿瘤最大径为2.5~4.0 cm,主要累及大脑皮质深部,影像学可见特征性的"串珠状"或"簇状"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无强化(2/4)或轻度不均匀强化(2/4)。4例患者的肿瘤均为全切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4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3~43个月)。至末次随访,4例患者的术前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影像学显示均无复发迹象。4例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显示,大体标本可见多个离散或合并的灰色结节,累及皮质深部、灰白质交界区和皮质下白质。HE染色显示,MVNT由小至中等大小的神经元细胞组成,排列成结节状,背景基质及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明显的空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皮质区,结节内髓磷脂碱性蛋白(MBP)呈弱阳性,使结节状病灶呈"虫蚀样"外观;微管相关蛋白(MAP2)呈不同程度阳性、突触素(Syn)呈颗粒状弱阳性,神经纤维(NF)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呈阴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显示背景中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呈"蜘蛛样"表达。CD34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阴性,但在邻近的发育异常的大脑皮质神经元成分中呈"分枝状"表达。4例患者的二代测序结果显示,FGFR4 P400移码突变及BRAF A34插入缺失1例,NOTCH1 L188V突变1例;其中3例行焦磷酸测序,显示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均未发生甲基化。 结论:MVNT好发于成人,多见于颞叶和海马,MRI可见特征性的"串珠状"或"簇状"异常信号,特异性病理学表现为多结节、空泡样改变,可通过手术全切除,预后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与白细胞分化抗原4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与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在结直肠癌及其浸润性成分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2011年至2014年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选取64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边缘>10 cm)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0例癌旁组织、20例腺瘤及6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蛋白及LC3Ⅱ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在结直肠浸润性成分中表达的差异及两者的相关性。通过Fishier确切概率法分析LC3Ⅱ与CD44蛋白的表达与癌旁组织、腺瘤及结直肠癌不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LC3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及腺瘤中( χ2=66.495, P<0.01),但其在癌旁组织及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198, P>0.05);CD44在癌旁组织、腺瘤及结直肠癌的表达逐渐增高( χ2=47.782, P<0.01)。(2)LC3Ⅱ和CD4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伴癌结节及临床分期有关(依次为LC3Ⅱ: χ2=8.313、8.459、9.356、10.011, P<0.05;CD44: χ2=9.182、9.430、9.560、13.513, P<0.05),LC3Ⅱ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 χ2=4.523, P>0.05),CD44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 χ2=8.322, P<0.05)。(3)肿瘤浸润性成分中LC3Ⅱ和CD44的表达水平高于癌灶中心(LC3Ⅱ: χ2=26.004, P<0.01;CD44: χ2=26.145, P<0.01),在结直肠癌中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 r=0.492, P<0.05)。 结论:LC3Ⅱ和CD44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两者协同作用共同导致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ax2基因异常参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配对盒2( Pax2)相关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易感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 Pax2基因参与ASD发病的可能机制。 方法:(1)将Pathway Commons数据库中与 Pax2基因相关的基因(606个)和Simons基金会孤独症研究计划(SFARI)数据库中ASD易感基因(1 023个)取交集得到65个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在基因功能分析网站Metascape对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cytoHubba插件的最大团中心度(MCC)算法,筛选前10个核心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2)取3只13周龄雄性Pax2-nestin小鼠(实验组)及3只同龄雄性C57 BL/6J小鼠(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2组小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受体2B亚基(GluN2B)蛋白的表达。 结果:(1)GO分析显示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在生物学过程(BP)本体主要富集于跨突触信号、行为、脑发育、化学突触传递的调节、胶质细胞再生、小脑形态发育、谷氨酸能突触传递、记忆等子集,在细胞组分(CC)本体主要富集于突触后、树突、β连环蛋白-T细胞因子(TCF)复合物、树突分支等子集,在分子功能(MF)本体主要富集于突触后密度蛋白95/果蝇圆盘大肿瘤抑制蛋白/紧密连接带-1蛋白(PDZ)结合结构域、转录因子结合、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谷氨酸受体活性、微管蛋白结合等子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主要分布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长时程抑制、谷氨酸能突触等通路。核心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为 Gria1、 Dlg2、 Ntrk2、 Grid2、 Igf1、 Jmjd1c、 Ldb1、 Tcf4、 Tcf7l2、 Adrb2。(2)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对照组、实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GluN2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6±0.60、0.8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ax2基因异常可能导致 Pax2基因相关ASD易感基因的表达或功能异常,并通过多种机制参与ASD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探讨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调控机制及其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在有丝分裂中,PLK1参与控制中心体成熟、染色体凝聚、动粒-微管附着和胞质分裂。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PLK1也具有与在有丝分裂中类似的功能,但尚缺少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调节机制方面的系统性的文献综述报道。本文从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定位情况,及其在卵母细胞染色体凝聚、微管组织中心解聚、γ-微管蛋白和中心粒周蛋白的募集以及后期促进复合物/细胞周期体(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cyclostome,APC/C)的活化中的作用,这几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PLK1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分子机制,及其在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之间的异同,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脐带干细胞外泌体对抑郁模型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hucMSC-Exo)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构建的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小胶质细胞极化动态转换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ucM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第5代hucMSC-Exo并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ucMSC-Exo的生物标志物CD9和CD63。选取12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采用CUMS法建立抑郁模型,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变化。造模完成后12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泌体治疗组(CUMS+Exo组)和模型组(CUMS组),每组6只,CUMS+Exo组小鼠海马区脑立体定位注射hucMSC-Exo。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micro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 PET/CT)扫描技术检测两组小鼠海马炎性反应信号的表达情况。组织免疫荧光检测小鼠海马区M2型小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的比例。以微管蛋白β3(β3-tubulin)作为标志物,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构建的抑郁细胞模型中神经元轴突的长度变化。EdU染色检测神经元增殖情况。使用TUNE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采用GraphPad 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电镜下,hucMSC-Exo呈现典型的"双层杯状"小囊泡样改变,粒径约为100 nm,Western blot证实有CD9及CD63标志性蛋白表达。micro PET/CT扫描成像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18F]DPA-714摄取较CUMS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1±0.02)g/mL,(0.81±0.05)g/mL, t=4.54, P=0.001 1]。旷场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中心路径长度百分比[(3.40±0.44)%,(5.17±0.90)%, t=4.33, P=0.001 5]及中心路径花费时间[(7.04±0.60) s,(10.22±1.41) s, t=6.02, P=0.000 1]均高于CUMS组,而两组间运动总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8, P>0.05)。在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游泳不动时间较CUMS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33±7.28) s,(133.50±4.32) s, t=5.45, P=0.000 3]。组织免疫荧光实验中,CUMS+Exo组海马区M2型小胶质细胞比例高于CUMS组[(0.33±0.04),(0.59±0.12), t=5.11, P=0.000 5],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低于CUMS组[(0.56±0.06),(0.41±0.03), t=5.15, P=0.000 4]。细胞免疫荧光实验中,CORT+Exo组神经元轴突长度长于CORT组[(3.99±0.99) μm,(6.76±1.11) μm, t=6.10, P=0.000 1]。细胞增殖实验中,CORT+Exo组细胞增殖率高于CORT组[(0.74±0.07),(0.64±0.03), t=3.32, P=0.001 8]。TUNEL染色实验中,CUMS+Exo组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率低于CUMS组[(0.24±0.04),(0.39±0.04), t=6.11, P=0.000 1] 。 结论:hucMSC-Exo可以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促进其海马区M1型极化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换,减少神经元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白质损伤加重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焦虑行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db/db小鼠远端大脑中动脉闭塞(dMCAO)后焦虑行为加重的机制。方法:选择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选择同窝杂合子小鼠(db/+)和C57野生型(WT)小鼠作为双对照组。采用dMCAO模型作为急性脑缺血模型。测量假手术组和dMCAO前后各品系小鼠的血糖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评估dMCAO后35 d时各品系小鼠的脑组织缺损体积。选择旷场测试评估小鼠的焦虑行为。选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磷酸化神经丝蛋白4(SMI32)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以评估小鼠dMCAO术后35 d时脑白质损伤情况,并将SMI32和MBP的免疫荧光强度比值与旷场测试的中心停留时间和角落停留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以评估脑白质损伤程度与焦虑行为的相关性。选择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细胞,包括调节性T细胞(Tregs)和B细胞的数量。结果:假手术组和dMCAO组中db/db小鼠术前和术后血糖水平明显高于db/+小鼠和WT小鼠(均 P<0.01)。db/db小鼠dMCAO后35 d时3个品系小鼠脑组织缺损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旷场测试结果:假手术组和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行走总路径距离均明显少于db/+小鼠、WT小鼠( P<0.05或<0.01)。db/+小鼠在旷场行走总路径距离少于WT小鼠( P<0.05)。假手术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明显少于db/+小鼠、WT小鼠( P<0.05或<0.01)。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中心停留时间明显少于db/+、WT小鼠( P<0.05或<0.01),db/+小鼠少于WT小鼠( P<0.01)。假手术组db/db、db/+小鼠在旷场角落停留时间明显多于WT小鼠(db/db小鼠比WT小鼠, P<0.01;db/+小鼠比WT小鼠, P<0.05)。dMCAO组db/db小鼠在旷场角落停留时间明显多于db/+、WT小鼠( P<0.05或<0.01),db/+小鼠多于WT小鼠( 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梗死周边皮层和外囊区SMI32和MBP表达结果。dMCAO组db/db小鼠脑梗死周边外囊区SMI32/MBP荧光强度比值明显高于db/+小鼠和WT小鼠(4.24 ± 0.37比1.96 ± 0.37、1.80 ± 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而脑梗死周边皮层区SMI32/MBP荧光强度比值,三个品系小鼠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MCAO组db/db小鼠和WT小鼠脑梗死周边外囊区SMI32/MBP荧光强度比值与旷场中心停留时间呈负相关( r = -0.67, P = 0.02);dMCAO组db/db小鼠和WT小鼠脑梗死周边外囊区SMI32/MBP荧光强度比值与旷场角落停留时间呈正相关( r = 0.62, P = 0.03)。dMCAO后3 d,db/db小鼠梗死侧脑组织中总T细胞、CD 8+T细胞以及CD 4+CD 25+Foxp3 +Treg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WT小鼠(4 079 ± 1 345比70 055 ± 3 374、141.30 ± 28.36比2 714.00 ± 463.20、148.00 ± 61.15比3 007.00 ± 639.90)( P<0.01)。但是,db/db小鼠与WT小鼠脑组织中B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对比分析db/db小鼠dMCAO后焦虑行为严重程度,脑白质脱髓鞘损伤程度及梗死侧脑组织中T细胞数量,尤其是CD 4+CD 25+Foxp3 +Treg细胞数量,推测卒中后免疫介导的脑白质损伤可能参与加重db/db小鼠dMCAO后焦虑行为。因存在基因剂量效应,db/+小鼠在涉及焦虑行为评估的动物实验中可能不适宜作为db/db小鼠的对照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RANBP9调控TGF-β诱导结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Ran蛋白微管组织中心结合蛋白(RANBP9)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625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RANBP9的表达数据,KMPLOT分析R4NBP9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人类蛋白免疫组化数据库分析TGF-β1在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TGF-β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RANBP9和TGF-β1的关系.将pcDNA3.1-GFP-RANBP9和pcDNA3.1-GFP-RANBP9-NC分别转染至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转染完成后细胞常规培养,另设立正常组细胞,不经过转染操作,常规培养;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JC-1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RANBP9和TGF-β1的表达.结果 RA4NB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RANBP9表达低的患者相比,RANBP9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期曲线,TGF-β1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与TGF-β1表达高的患者相比,TGF-β1低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期曲线,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在结肠癌中,RANBP9能靶向调控TGF-β1的表达.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的生长活力、线粒体的膜电位、TGF-β1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的凋亡率和RANBP9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RANBP9能靶向调控TGF-β1的表达,促使结肠癌细胞Colo320的生长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诱导其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