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福建省12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持续监测12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水平,确定疫苗转换对目标儿童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和完全随机抽样方法,从福建省9个设区市抽取<12岁儿童,采集血标本,应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NA测定。结果:调查<12岁儿童2 134名,PVⅠ型和PV 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8.64%和95.8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1∶259.35和1∶105.14,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与三价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tOPV)相比,二价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bOPV)和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能分别诱导产生PVⅠ型和PV Ⅲ型的GMT值更高。在182名<5岁儿童中,PVⅠ型、Ⅱ型和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7.25%、76.37%和92.86%,3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4, P=0.000),PVⅡ型显著低于PVⅠ型和PV Ⅲ型(PVⅡ型 VS PVⅠ型: χ2=34.65, P=0.000;PV Ⅱ型 VS PV Ⅲ型: χ2=18.99, P=0.000);3型GMT分别为1∶368.96、1∶23.06和1∶183.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156.54, P=0.000),其中以PVⅠ型为最高,PV Ⅲ型次之,PVⅡ型最低(两两比较 P值均为0.000)。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最后一剂脊灰疫苗接种时间距调查时间间隔对PVⅠ型和PVⅢ型GMT值有影响,不同接种模式仅对PVⅠ型GMT值有影响,但年龄可能是混杂因素;而对PVⅡ型均无影响。 结论:疫苗转换后儿童PVⅠ型和Ⅲ型NA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5岁儿童PVⅡ型抗体水平则相对较低,需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血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中和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COVID-19确诊病例血清中和抗体,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对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集、检测来自155个COVID-19病例的420份血清样本,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样本。采样时间为发病第0~221天。发病第1周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为1∶13,第2周为1∶31;个别病例发病第15天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仍表现为<1∶4;发病第6~32周血清中和抗体GMT均超过1∶52(13×4)。以1∶64作为血清中和抗体保护水平分界点,急性期病例(0~14 d,0~2 w)、痊愈病例(36~63 d,6~9 w)和痊愈半年病例血清(183~210 d,27~30 w)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6%、82.31%和86.52%。统计分析显示,除第1、2周以外,各周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χ2=9.270, P=0.931)。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在性别、年龄、职业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普通型和轻型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COVID-19病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仅与疾病进程具有统计学关联;中和抗体在感染后第3周整体上可达到保护性水平,并维持至发病后第30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对Beta和Delta变异株的交叉中和活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和小鼠血清对变异株(Delta株和Beta株)的交叉中和活性。方法:各取20份人群常规两剂基础免疫血清、三剂加强免疫血清和两剂小鼠免疫血清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新型冠状病毒原型株、Delta和Beta变异株3株病毒,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中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通过分析不同稀释度血清对固定剂量病毒的中和活性,计算血清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评估免疫血清的交叉中和水平。结果:人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株的阳性率均大于95%;基础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株、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109、41和15,与原型株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7倍和7.3倍;加强免疫后,接种者血清对原型株、Delta和Beta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46、190和86,与原型株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3倍和5.2倍。小鼠免疫血清对不同变异株的阳性率均为100%;对原型株、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为2 037、862和408,与原型株比较,针对Delta和Beta变异株的中和抗体GMT分别下降2.4倍和5.0倍。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的人群和小鼠血清均可对Delta和Beta变异株产生一定水平的中和保护,且人群加强免疫后可产生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和交叉中和抗体,为该疫苗的临床应用和保护效果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量子点免疫层析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低成本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原理,建立新冠RBD IgG检测方法,并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恢复期血清( N=97)、疫苗免疫后血清( N=82)及健康人血清( N=299)对检测方法性能进行评价。同时用指尖血和外周血配对血样( N=54)对指尖血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量子点荧光免疫层析法2019-nCoV RBD IgG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微量中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pearman r>0.73, P<0.000 1)和较好的一致性( Kappa=0.93, 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分别为92%和99%。指尖血和外周血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2 6),二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Spearman r=0.932 6, P<0.000 1);指尖血可用于检测。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2019-nCoV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可为群体免疫状态评估提供的即时、高效,低成本的方法选择,为疫苗群体免疫监测和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N-ELISA的呼吸道合胞病毒快速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制备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N蛋白的兔多克隆抗体,以其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基于ELISA的快速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构建pET30a-N质粒,表达纯化N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针对RSV N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阳性血清系列稀释后与1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孔的RSV中和,接种Hep-2细胞培养,80%丙酮固定细胞,ELISA方法检测感染细胞中病毒的N蛋白,当每孔的吸光度值低于临界值时,视为中和试验阳性孔,阳性孔血清的最高稀释度为该血清的中和抗体滴度。优化抗体稀释度、检测时间、细胞密度及中和时间,建立基于N-ELISA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实验方法进行细胞代次、边缘孔效应、准确性、重复性以及精密度验证,初步应用于人RSV IgG阳性血清检测,分析与微量中和法的相关性。 结果:成功构建出pET30a-N质粒,表达纯化的N蛋白纯度较高,特异性良好;三免后兔血清效价为1∶51 200,可特异性结合RSV;制备的抗RSV N兔多抗的效价为1∶51 200,特异性良好,建立的快速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在4 d就可检测,中和时间可缩短至30 min,细胞代次、96孔板位置(边缘孔和非边缘孔)对该方法检测无影响,重复性、精密性、准确度良好,建立的方法和微量中和法检测64份RSV IgG阳性人血清,相关系数为0.929 6,证明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成功建立基于ELISA的快速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价RSV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抗体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微量中和试验的新冠感染者血清样本中和抗体高通量检测方法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微量中和试验为金标准,评价两类三种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方法:以江苏省2020年以来发现的64例新冠病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早期和随访血清样本共117份开展中和抗体水平分析,用微量中和试验、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PBNA)、竞争抑制试验[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别对血清样本进行测试,评价这些高通量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相关系数及有效性的临界值等。结果:新冠感染者假病毒中和抗体试验、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相对于微量中和试验检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0.778和0.725,当微量中和试验的临界值取为1:10时(小于10为阴性),PBN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5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ELIS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8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4;CLIA检测方法的Cutoff值为1.28AU/m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结论:建立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高通量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不同接种间隔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公安人员按不同方案(0~14 d、0~21 d、0~28 d)接种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1-2月以山西省太原市405名公安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3组,分别按照0~14 d、0~21 d和0~28 d方案接种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采用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活病毒微量病变法检测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分析3组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GMT、血清阳转率和安全性。结果:0~14 d、0~21 d和0~28 d方案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血清学阳转率均为100%,其中0~21 d组[166.70(95% CI:148.30~185.10)]和0~28 d组[179.50(95% CI:156.50~202.60)]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接近( P>0.05),均明显高于0~14 d组[86.08(95% CI:72.36~99.80)]( P<0.001)。3个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2/135)、0.74%(1/136)和1.49%(2/134)( P=0.750),均为轻度不良反应。 结论:公安人员按不同方案(0~14 d、0~21 d、0~28 d)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均表现出较好的血清阳转率和安全性,0~21 d和0~28 d接种方案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GMT高于0~14 d方案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的新冠肺炎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样本的抗体检测方法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使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血液样本对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和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评价,比较3种试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IgG/IgM抗体联检试剂(荧光免疫层析法)和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及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分离的2019-nCoV病毒株建立的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对临床确诊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nCoV临床确诊患者血液样本113份,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7.50(32.00,57.00)岁,性别比2.77∶1;患者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最高滴度1∶1 024;以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时,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高于免疫层析法(94.74% vs 82.46%),两者 Kappa值分别为85.84%和75.24%,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1.53%和83.87%、92.16%。 结论:在检测2019-nCoV的血清学方法中,以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为金标准时,相比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灵敏度和 Kappa值更高,更适宜于2019-nCoV病例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3种基础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后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2月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3组,应用Sabin株含有Ⅰ型、Ⅱ型和Ⅲ型的脊灰灭活疫苗(sIPV)和口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脊灰减毒疫苗(bOPV),按照1剂sIPV+2剂bOPV(1sIPV+2bOPV组)、2剂sIPV+1剂bOPV(2sIPV+1bOPV组)和全程sIPV(3sIPV组)3种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分别采集3组基础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28~42 d双份血清,应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共205名受试者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Ⅰ型、Ⅱ型和Ⅲ型阳转率均高于97.00%、阳性率均高于98.00%、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基础免疫前均大幅度升高,3组Ⅰ型、Ⅱ型和Ⅲ型基础免疫前后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免疫后GMT均为Ⅰ型最高,Ⅲ型次之,Ⅱ型最低,Ⅱ型GMT水平 2sIPV+1bOPV组、3sIPV组均高于1sIPV+2bOPV 组。 结论:3组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均处于高水平,对脊灰病毒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不同程序基础免疫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2sIPV+1bOPV组、3sIPV组对Ⅱ型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优于1sIPV+2bOPV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和平行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抗体国际标准品(international standard,IS)(G样本)、抗体参考盘(样本E、F、H、I、J)的应用降低SARS-CoV-2抗体检测结果差异、提高检测结果一致性。方法:利用基于SARS-CoV-2活病毒的微量中和试验、假病毒中和试验以及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对WHO的SARS-CoV-2抗体IS和参考盘等共10个样本(A~J)分别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以IS为参考品确定其他样本的相对浓度,降低了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假病毒中和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体参考盘结果与基于SARS-CoV-2 HB02株的中和试验基本一致,个别试剂可检测弱阳性样本。结论:SARS-CoV-2抗体IS的使用促进了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抗体参考盘适用于基于SARS-CoV-2原型株的所有检测方法,假病毒中和试验、ELISA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活病毒中和试验的替代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