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福建省12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持续监测12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PV)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 NA)水平,确定疫苗转换对目标儿童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和完全随机抽样方法,从福建省9个设区市抽取<12岁儿童,采集血标本,应用微量中和试验进行NA测定。结果:调查<12岁儿童2 134名,PVⅠ型和PV 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8.64%和95.8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分别为1∶259.35和1∶105.14,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与三价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tOPV)相比,二价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 bOPV)和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 IPV)能分别诱导产生PVⅠ型和PV Ⅲ型的GMT值更高。在182名<5岁儿童中,PVⅠ型、Ⅱ型和Ⅲ型NA阳性率分别为97.25%、76.37%和92.86%,3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44, P=0.000),PVⅡ型显著低于PVⅠ型和PV Ⅲ型(PVⅡ型 VS PVⅠ型: χ2=34.65, P=0.000;PV Ⅱ型 VS PV Ⅲ型: χ2=18.99, P=0.000);3型GMT分别为1∶368.96、1∶23.06和1∶183.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F=156.54, P=0.000),其中以PVⅠ型为最高,PV Ⅲ型次之,PVⅡ型最低(两两比较 P值均为0.000)。一般线性模型分析显示,最后一剂脊灰疫苗接种时间距调查时间间隔对PVⅠ型和PVⅢ型GMT值有影响,不同接种模式仅对PVⅠ型GMT值有影响,但年龄可能是混杂因素;而对PVⅡ型均无影响。 结论:疫苗转换后儿童PVⅠ型和Ⅲ型NA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5岁儿童PVⅡ型抗体水平则相对较低,需加强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河北省脊髓灰质炎疫苗3种基础免疫程序的免疫原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后的免疫原性。方法:选择≥2月龄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3组,应用Sabin株含有Ⅰ型、Ⅱ型和Ⅲ型的脊灰灭活疫苗(sIPV)和口服含有Ⅰ型和Ⅲ型的脊灰减毒疫苗(bOPV),按照1剂sIPV+2剂bOPV(1sIPV+2bOPV组)、2剂sIPV+1剂bOPV(2sIPV+1bOPV组)和全程sIPV(3sIPV组)3种程序完成基础免疫,分别采集3组基础免疫前和基础免疫后28~42 d双份血清,应用细胞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以及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组共205名受试者完成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Ⅰ型、Ⅱ型和Ⅲ型阳转率均高于97.00%、阳性率均高于98.00%、几何平均滴度(GMT)较基础免疫前均大幅度升高,3组Ⅰ型、Ⅱ型和Ⅲ型基础免疫前后阳性率、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免疫后GMT均为Ⅰ型最高,Ⅲ型次之,Ⅱ型最低,Ⅱ型GMT水平 2sIPV+1bOPV组、3sIPV组均高于1sIPV+2bOPV 组。 结论:3组基础免疫后血清脊灰中和抗体均处于高水平,对脊灰病毒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不同程序基础免疫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2sIPV+1bOPV组、3sIPV组对Ⅱ型脊灰病毒的免疫原性优于1sIPV+2bOPV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GPEI)于2016年4月调整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接种战略,将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转换为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并在全球全面撤出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Ⅱ)。然而在OPVⅡ撤出以后,亚洲和非洲多地暴发Ⅱ型循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Ⅱ)。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GPEI于2010年启动研发新型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nOPVⅡ),并于近年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重启OPV。本文概述了OPVⅡ撤出前后cVDPVⅡ的流行病学情况,影响OPV重启的相关因素以及nOPVⅡ相关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2—2018年免疫策略调整前后北京市Ⅰ和Ⅲ型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效果及疫苗效价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策略调整前后北京市2012、2014、2016和2018年脊灰疫苗免疫效果和疫苗效价。方法:按照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选择朝阳区和延庆区,2014选择丰台区和大兴区,2016年选择通州区和平谷区,2018年选择东城区和顺义区的预防接种门诊作为监测点,选取在监测点内完成3剂脊灰疫苗基础免疫后4~8周的儿童为监测对象,共292名,其中2012和2014年为策略调整前,免疫程序为3剂3价脊灰病毒减毒活疫苗(tOPV)全程免疫;2016和2018年为策略调整后,免疫程序为1剂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PV)与2剂2价脊灰病毒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免疫。采集1.0 ml静脉血,检测Ⅰ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采用随机数字法,从监测点随机抽取疫苗标本,每年9份(2012年为8份),检测疫苗效价并进行比较。结果:292名儿童的年龄[ M( P25, P75)]为5(5,6)月龄,男女比为1.04(149/143)。2012、2014、2016和2018年监测对象分别为66、72、68和86名,基础免疫后,除2014年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为98.61%(71名),其余年份Ⅰ和Ⅲ型均为100%;2016和2018年Ⅰ和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整体高于2012和2014年( P值均<0.001)。2012和2014年tOPV的效价为(6.05±0.15)和(6.16±0.12)lgCCID 50/粒,2016和2018年bOPV的效价为(6.88±0.21)和(6.26±0.14)lgCCID 50/100 μl( P<0.001)。 结论:北京市脊灰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前后,tOPV全程免疫和IPV-bOPV序贯免疫程序的疫苗基础免疫抗体阳性率相当,IPV-bOPV序贯免疫程序产生的脊灰抗体水平更高,调整后2016年bOPV效价高于调整前tOPV效价,但2018年bOPV效价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不同免疫程序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不同免疫程序下儿童的免疫效果。方法:于2018年和2021年两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策略调整后分别采集不同免疫程序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分析其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 GMT)。结果:接受2剂次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与2剂次2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live 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 bOPV)、1剂次IPV和3剂次bOPV免疫程序的儿童,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Ⅰ型抗体GMT均高于1∶300,Ⅲ型抗体GMT均接近1∶200;全程接种IPV的儿童,Ⅰ、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72%和95.08%,Ⅰ、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96.72和1∶48.72;仅接种3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trivalent live 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 tOPV)的儿童,Ⅰ、Ⅲ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68%和96.05%,Ⅰ、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126.84和1∶68.22;接受3剂次tOPV和1剂次bOPV的儿童,Ⅰ、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8.57%,Ⅰ、Ⅲ型抗体GMT分别为1∶214.21和1∶94.17。结论:IPV与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oral polio vaccine, OPV)序贯免疫的儿童具有高水平的Ⅰ、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阳性率与抗体GM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脊髓灰质炎疫苗3种免疫程序不良反应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3种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方法 于2018年11-12月,选择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的8个预防接种门诊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和Ⅰ型Ⅲ型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的≥2月龄健康婴儿,随机分为IPV-bOPV-bOPV(a组)、IPV-IPV-bOPV(b组)及IPV-IPV-IPV(c组)3个免疫程序组,每组均为72人,按照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接种IPV或/和bOPV;采取主动监测方式收集3组受种儿每次接种后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比较3种免疫程序的AEFI报告发生率,并根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进行分类,评价3种免疫程序的不良反应.结果 共报告AEFI 16例,AEFI报告发生率为2.52/100剂,a组、b组和c组分别报告AEFI5例(2.23/100剂)、2例(0.97/100剂)、9例(4.41/100剂).a组与b组、a组与c组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79、1.603,P均>0.05);b组的AEFI报告发生率低于c组(x2=4.683,P<0.05).男婴4例(1.57/100剂)、女婴12例(3.16/100剂),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69,P>0.05).3种免疫程序报告的AEFI均为一般反应中的发热反应,其中低热1例(0.16/100剂)、中度热11例(1.73/100剂)、高热4例(0.63/100剂).a组与b组、a组与c组发热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079、1.603,P均>0.05);b组与c组免疫程序发热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83,P<0.05);3种免疫程序均未监测到罕见严重不良反应.AEFI个案均发生于接种第1剂(13例,6.02/100剂)、第2剂(3例,1.43/100剂)次疫苗后,第1剂次脊灰疫苗接种后的AEFI报告发生率高于第2剂次(x2=6.206,P<0.05).16例AEFI个案均发生于接种疫苗后的15~30d内,均已痊愈.结论 3种免疫程序的安全性良好;采取IPV-IPV-bOPV(b组)序贯基础免疫程序的AEFI发生率相对较低,可维持此种接种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中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检定规程制定的历史
编辑人员丨2024/3/2
结合档案、书信、论文集、口述访谈等资料梳理了中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检定规程制定的历史细节,考察了中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检定规程制定过程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技术来源与转移、本土化选择与创新,认为中国可以快速出台本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检定规程,一方面因为中苏之间的科技协作促使中国进入全球化的脊髓灰质炎学术交流网络之中,获得了技术引进上的便利;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家结合自身技术力量进行了本土化选择,确立出适宜的检定方法和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2016-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安全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口服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sabin)、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lk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inactivated poliovirus and Haemophilus influenza type b combined vaccine,DTaP-IPV-Hib)AEFI 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6-202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共报告AEFI 3 262例(286.93/10万剂次),其中bOPV、IPV(sabin)、IPV(salk)、DTap-IPV-Hib 疫苗的 AEFI 报告发生率分别为 12.03、78.74、90.30 和 1 075.75/10 万剂次(x2=7 166.67,P<0.05),其中一般反应为99.63%,异常反应为0.31%(主要为过敏性皮疹).发生年龄均以<1岁组为主,55.61%的AEFI发生于接种1~2剂次,bOPV报告AEFI主要发生在接种3~4剂次后,96.87%的AEFI发生于接种后48 h内.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含脊髓灰质炎成分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脊髓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对恒河猴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脊髓注射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用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进行脊髓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收集3只神经毒力试验恒河猴及3只健康恒河猴粪便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的V3~V4高变区测序并进行物种分类、丰度及多样性分析.结果 神经毒力试验对动物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试验组粪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门水平上两组菌群无差异,优势菌群主要为硬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占比总和超过95%;属水平上有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芽殖菌属(Gemmiger)等11种菌属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脊髓注射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对动物造成脊髓损伤并引起粪便内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及芽殖菌属(Gemmiger)等菌属组成变化,为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首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首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病例于口服第3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21 d后出现左下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症状,预检时无异常,亦无肛周脓肿.提示除首剂次会发生VAPP病例外,其他剂次也可能发生.该病例属漏报病例,应进一步完善并统一VAPP诊断标准及流程,继续加强AFP监测管理工作,以防漏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