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小时前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LRG)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8例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LRG组(n=47,LRG治疗)和ESD组(n=51,E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功能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应激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P)]以及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D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LRG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RG组,术后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R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天、3天、7天,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ESD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LG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CK-MB、cTnⅠ、hs-CRP、TNF-α、IL-6、Cor、ACTH、EP均高于本组术前,LRG组患者LVEF、CI、CO均低于本组术前,ESD组患者CK-MB、cTnⅠ、hs-CRP、TNF-α、IL-6、Cor、ACTH、EP均低于LRG组,LVEF、CI、CO均高于LR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RG比较,ESD治疗早期胃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轻,因此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更轻,对患者心功能的不良影响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小时前
-
脊柱病变创伤后高位脊髓损伤致院前心脏骤停延迟诊断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颅骨和脊柱结构间的生物力学关系使两者可能发生伴随损伤,头部损伤合并颈椎损伤的发生率为6.5%.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由于脊柱僵硬,骨折风险可能增加3~4倍,并随着疾病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脊柱骨折患者中有52.1%的患者患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脊柱骨折延迟诊断率为31.4%,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延迟性SCI.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果,有报道称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风险,特别是早期手术.创伤后要考虑因SCI导致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可能[1-4].本研究报道1例有强直性脊柱炎40余年的老年患者,颅脑创伤伴高位颈部SCI致院前CA延迟诊断最终死亡的病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气-血-神"病机演变探讨中医药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asthenia,CN)是由于心脏自主神经兴奋而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综合征.其发病多是由过度焦虑、紧张、惊吓或者精神创伤等因素对中枢神经兴奋和抑制功能的影响所引起.CN患者不仅因为心血管症状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并存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长期CN还能通过影响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由于CN的病因众多,机制复杂,目前现代医学对CN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对CN的治疗还未形成较系统的诊疗体系.中医的"气-血-神"的病机演变理论与CN的病理过程不谋而合,启示在临床上辨证论治,调气、行血、安神均不可偏废.据此,该文从"气-血-神"病机演变切入,将CN的病机分为气郁化邪则神扰、气血不行则神乱、气血无源则神散以探讨CN的病机演变规律,引申和梳理了气血失和影响心神而诱发CN的病理过程.文中根据气、血、神三者之间的联系,从理气解郁以安神、调气化瘀以宁神、益气养血以养神3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CN的诊疗思路,为中医药治疗CN提供更系统的理论支持,亦为其丰富了的诊疗方向,同时还归纳并总结了调气、治血、安神之类中医方药治疗CN的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证实中医药的科学性并挖掘其优势,拓宽用药思路,为CN诊疗提供进一步的启示和指导,更好地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伤性心脏骤停猪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外科ICU老年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ICU后3个月心理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心理筛查指标(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与早期心理筛查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2—9月心外科ICU转出的240例老年患者,于转出后1周(早期心理筛查)和转出后3个月分别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抑郁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早期心理筛查与转出后3个月心理状况的相关性,同时使用ROC探讨量表预测心理症状的准确性。结果:最终210例心外科ICU老年患者完成随访。相关分析显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后1周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测量得分与转出后3个月的测量得分均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492、0.525、0.647; P均<0.01)。早期评估的ROC显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焦虑抑郁量表中焦虑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865,焦虑抑郁量表中抑郁亚量表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 结论:心外科ICU老年患者转出ICU 3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与转出后1周内的早期心理筛查结果呈正相关。本研究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治疗和制订预防心理症状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tstein心源性和非心源性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发病原因和不同病因下院前急救措施和复苏结局的差异,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急救中心接诊的所有OHCA患者资料,包括院前急救病历及医疗机构内抢救结果。比较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基本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卡方分析方法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抢救措施和复苏结果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 517例患者,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年龄较大,多伴有基础疾病(84.2%),且在家中发病为主。非心源性心脏骤停的原因包括疾病(85.1%)、创伤(2.9%)、自杀(5.0%)、交通事故(1.7%)及中毒(1.1%)等。在急救措施方面,急救医生到达现场后,对心源性患者采取抢救措施的比例较高(22.3%),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除颤、吸氧、注射肾上腺素和使用其他药物均显著高于非心源性患者(均 P<0.001)。在临床结局方面,心源性与非心源性患者自主循环恢复( P=0.072)和24 h存活( P=0.093)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源性心脏骤停是OHCA的主要原因,多伴有基础疾病,且年龄较大,以家中发病为主要临床特征,应继续加强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综合救治措施,以提高OHCA抢救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脏修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白细胞介素-6(IL-6)能修复多种组织损伤。IL-6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STAT3) 具有保护心脏的功能。研究发现,IL-6通过介导STAT3信号传导通路(IL-6/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心脏创伤、心肌炎、心脏衰竭等多种心脏疾病造成的损伤中发挥促进心脏修复的作用。深入研究IL-6/STAT3信号传导通路对心脏疾病有积极的治疗意义,现就该通路在心脏修复中的作用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的病因及外科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的病因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收治的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行外科治疗的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45~82(62.6±12.1)岁。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开胸三尖瓣手术,其中,正中开胸手术8例,右侧小切口开胸4例,腔镜辅助及全腔镜手术10例;三尖瓣置换8例,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术中见起搏电极累及三尖瓣及瓣下结构10例,三尖瓣瓣环扩张7例,起搏电极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累及三尖瓣5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包括右胸小切口手术及胸腔镜手术的术后24 h引流量[281(120,489)ml比368(180,560)ml, P=0.02]、住院时间[9.2(4.8,14.5)d比11.2(6.3,16.9)d, P=0.03]均减少。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右房右室较术前明显减小,心功能正常。术后起搏器程控仪检测起搏电极参数(感知度、起搏阈值、起搏阻抗)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瓣膜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 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电极相关三尖瓣病变根据不同的病因机制积极外科手术行三尖瓣置换或成形术结果满意。微创腔镜三尖瓣手术是治疗单纯三尖瓣病变的新技术,创伤小、恢复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快急诊中毒中心建设 推动中毒救治能力提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中毒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具有突发性、快速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严重者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急性中毒患者约占同期急诊患者的2.7%~3.6%,并呈上升趋势 [1]。2022版《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中关于中国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中毒和创伤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后的第五大死亡原因 [2]。急性中毒发病率逐年增长,死亡率居高不下,目前仍是危害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医学和社会问题。急诊中毒中心是我国开展急诊"五大中心"外的延伸,面对目前各地中毒救治体系发展不均衡、急性中毒救治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应当加快急诊中毒中心建设,推动中毒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 [3,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肌挫伤诊治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肌挫伤(myocardial contusion,MC)又称心脏挫伤,常见于钝性胸部创伤,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和健康,病情凶险隐匿,发生率和病死率极高。M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个体差异大,常被合并的多发伤掩盖,缺乏统一诊断方法,易漏诊和误诊,导致延误最佳诊治时机。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