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动机、意志理论模型的标准化运动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动机、意志理论模型的标准化运动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直属淮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机、意志理论模型为框架的标准化运动方案进行干预。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杜克活动状况指数得分、运动自我效能得分、心脏康复运动处方依从性水平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58.27 ± 10.86)岁;观察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7.07 ± 10.91)岁。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中文版杜克活动状况指数和运动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565.53 ± 66.90)m和(29.80 ± 9.76)、(41.87 ± 11.7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8.00 ± 91.94)m和(21.63 ± 7.21)、(29.80 ± 8.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3、3.69、4.56,均 P<0.01)。观察组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好、一般、差所占的比率依次为56.7%(17/30)、36.7%(11/30)、6.7%(2/30),对照组分别为23.3%(7/30)、46.7%(14/30)、30.0%(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98, P<0.05)。 结论:基于动机、意志理论模型构建的标准化运动方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庭心脏康复,可以改善患者运动耐力,提高运动自我效能,提升家庭心脏康复的效果,进一步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心脏康复训练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有助于提高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但LVAD植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仍低于心脏移植。LVAD植入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原因包括:患者不适症状、手术并发症、再住院率较高、体力活动限制以及负面心理情绪等。心脏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运动能力、降低再住院风险等,有助于提高LVAD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LVAD植入患者的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耐力训练、步行训练、轻~中度阻力训练、体操训练等,运动训练强度应控制在第一通气阈值(无氧阈)、50%的峰值耗氧量或自我劳累程度Borg量表12~14分水平。目前LVAD植入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的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包括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科学制订运动处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最大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MAIE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简称HAIE组)。2组患者先进行2周适应性训练,随后分别以95%~100%心率储备(HRR)和85%HRR进行4周相应强度间歇有氧运动,每周训练3 d。于有氧运动前、训练6周后测定2组患者最大摄氧量(VO 2max)并记录其运动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2组患者共合计完成671.6 h有氧运动训练,且均未出现心血管及骨骼肌肉系统并发症。经6周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后,发现MAIE组、HAIE组VO 2max[分别为(33.2±5.0)ml/kg/min和(30.6±4.7)ml/kg/min]均较训练前明显增加( P<0.05),并且MAIE组VO 2max升高幅度(31.2%)亦显著大于HAIE组水平(1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格监控下进行MAIE运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疗效优于HAIE运动,且不同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均具有较高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建立基于医院和居家协同管理的心脏康复管理路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明,心脏康复对冠心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后运动治疗有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慢性冠心病诊治指南》推荐心脏康复(Ⅰ类A级)作为慢性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措施,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内,首选心脏康复干预以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复发,改善预后 [1]。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多次组织心血管专家和全科医学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我国首部《冠心病心脏康复基层指南(2020年)》 [2],内容涵盖心脏康复定义、分期、康复目标、评估与危险分层、运动处方、康复管理路径、健康教育及随访等,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心脏康复的认识和心脏康复适宜技术的应用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冠心病心脏康复在基层医院的管理路径,探讨建立基于医院与家庭协同管理的心脏康复新模式,推动冠心病心脏康复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吸气肌训练对老年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MT)对老年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老年(60~70岁)健康女性分为IMT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IMT组给予IMT训练,训练时吸气阻力值设定为50%最大吸气压(MIP)水平,每周训练5次,持续训练5周;对照组训练方法及干预时间同IMT组,但训练时吸气阻力值设定为5% MIP水平。于干预前、干预5周后测定2组老年对象安静时心率变异性(HRV),采用深呼吸试验记录吸气相心率(HR-in)和呼气相心率(HR-ex),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估2组老年对象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IMT组MIP明显升高( P<0.05),HRV频谱中高频功率(HF)升高、低频功率(LF)与HF比值(LF/HF)降低( P<0.05),在深呼吸试验时HR-in[(74±9)bpm]及HR-ex[(65±5)bpm]均明显下降( P<0.05),WHOQOL量表各项指标(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分别为(75.6±5.0)分、(68.7±7.2)分、(66.2±6.8)分和(51.0±6.2)分]均明显升高( P<0.05),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数据干预前、后均无显著变化( P>0.05)。 结论:为期5周的IMT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女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为制订抗衰老运动康复处方提供了参考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基于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康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O 2max/kg)、最大氧脉搏(VO 2max/HR)、最大代谢当量(METs)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LVEF、VO 2max/kg、VO 2max/HR、METs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均 P<0.05),第4天步行6 min距离、第5天上台阶数以及第6天步行12 min距离显著大于常规组患者( 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7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采用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同时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安全性,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运动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重塑及亚硝基-氧化还原失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高强度运动对1型糖尿病大鼠心脏重塑及亚硝基-氧化还原失衡的影响,为制订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运动康复处方提供理论依据及干预靶点。方法:从45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中取10只纳入正常对照组(NC组),剩余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方式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C组)及糖尿病运动组(DME组)。NC组及DMC组大鼠均置于鼠笼内安静饲养,DME组大鼠则给予4周高强度跑台运动干预(5次/周)。于末次训练结束48 h后利用超声成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含量;取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经病理学观察后分析对比各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断面积(CSA)及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四氢生物喋呤(BH 4)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p47 phox和p67 phox、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NOS二聚体及单体蛋白表达量。 结果:与NC组比较,DMC组血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CSA及CVF、p47 phox和p67 phox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 P<0.05),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及BH 4含量则显著降低( P<0.05);与DMC组比较,DME组血糖、LVEDD、LVESD、心肌CSA及CVF均显著降低( P<0.05);p47 phox及p67 phox蛋白表达量、eNOS二聚体/单体比值和BH 4含量则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短期高强度运动能抑制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重塑进程,但对大鼠体内亚硝基氧化-还原失衡无明显改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脏康复患者运动强度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处方作为心脏康复开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运动强度水平会对患者心脏康复的安全性和预后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常见的心脏康复运动强度评估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综述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势、局限性及应用条件,以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运动强度评估方法,促进心脏康复在国内的发展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基层医院心脏康复中的地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运动康复是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具有简单易操作,无创,依从性好,结果客观可靠,能有效测定运动强度和心功能变化等优点,在基层医院心脏康复领域指导运动处方制定、评价临床疗效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危险因素控制和多学科综合管理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多项研究证明,AF心脏康复行之有效,但目前国内尚缺乏AF心脏康复的统一管理方案。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指南,择其更新的重要学术内容,制订AF(包括瓣膜病性AF和非瓣膜病性AF)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以期推动我国AF康复的发展。共识内容主要包括AF的上游管理,多维度康复评估和处方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