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及青少年直立不耐受心电学变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儿童及青少年直立不耐受(OI)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引起心电学指标变化。心电学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性(HRV)、心室晚电位(VLP)、P波离散度(Pd)、QT间期离散度(QTd)、Tp-Te间期等。现就儿童及青少年OI心电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诊淋巴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比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和静息心电图的心电异常事件检出率,同时探讨初诊淋巴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2022年9月至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次就诊的淋巴瘤患者作为淋巴瘤组,同一时期与淋巴瘤患者匹配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特征及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及静息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间心率变异性特征是否存在差异,对比淋巴瘤患者动态心电图和静息心电图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结果:最终入选淋巴瘤组患者67例,年龄(57.7±12.4)岁,其中男39例(58.2%,39/67);对照组67例,年龄(57.2±12.4)岁,其中男38例(56.7%,38/67)。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个人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心血管用药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淋巴瘤组中有3例(4.5%,3/67)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64例(95.5%,64/67),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4例(65.7%,44/67)所占比例最大。Ⅳ期及Ⅱ期淋巴瘤患者居多,分别为25例(37.3%,25/67)、24例(35.8%,24/67)。频域分析中,淋巴瘤组患者极低频功率(VLF)低于对照组[628.90(318.30,1 240.71) ms 2对1 124.30(731.10,1?966.00) ms 2, P<0.001];标准化低频功率(LFnorm)低于对照组[(52.52±14.64) nu对(58.99±13.06) nu, P=0.008];标准化高频功率(HFnorm)高于对照组[(47.48±14.64) nu对(41.01±13.06) nu , P=0.008];低频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低于对照组[1.27(0.76,1.62)对1.54(1.00,2.20), P=0.010];时域分析中,淋巴瘤组患者24 h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低于对照组[102.00(78.00,128.00) ms对128.00(107.00,151.00) ms, P<0.001];24 h内每个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低于对照组[(95.90±39.49) ms对(121.51±32.39) ms, P<0.001];三角指数低于对照组[25.93(19.53,31.78)对33.17(29.46,41.25), P<0.001];24 h内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心搏次数占所有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高于对照组[1.99%(0.54%,6.02%)对3.96%(1.53%,10.57%), P=0.007];24 h内每个5 min时段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DX)低于对照组[(40.09±23.78)ms对(50.46±13.76) ms, P=0.002];窦性RR间期直方图的底宽(TINN)低于对照组[422.00(289.00,508.00) ms对531.00(469.00,648.00) ms, P<0.001]。动态心电图早搏检出率高于静息心电图(32.8%对4.5%, P<0.001),动态心电图检出14例(20.9%,14/67)房性早搏(房早),静息心电图检出3例(4.5%,3/67)房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动态心电图检出10例(14.9%,10/67)室性早搏(室早),静息心电图未检出室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动态心电图对ST-T改变的检出率高于静息心电图(37.3%对13.4%, P=0.001),动态心电图检出ST段改变11例(16.4%,11/67),静息心电图检出ST段改变2例(3.0%,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4);动态心电图检出T波改变20例(29.9%,20/67),静息心电图检出T波改变9例(13.4%,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3)。 结论:淋巴瘤患者较非淋巴瘤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下降,淋巴瘤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动态心电图对房早、室早、ST段改变及T波改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心电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伴心律失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导睡眠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伴心律失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完成PSG监测并排除心律失常的患者220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非OSA组44例,OSA组176例(其中轻度OSA组45例,中度OSA组37例,重度OSA组94例)。基于患者PSG记录的心电数据,测量并计算HRV的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博的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指数)、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NN50)、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全部的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和频域参数[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LF/HF],分析患者睡眠呼吸参数和HRV参数的关系。结果:OSA组的SDNN指数、LF以及LF/HF均高于非OSA组( P值均<0.05),重度OSA组的SDNN指数、LF以及LF/HF均高于非OSA组、轻度OSA组以及中度OSA组( P值均<0.05)。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HI以及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均影响OSA患者的HRV( P值均<0.05)。 结论:不伴心律失常的OSA患者PSG的HRV发生异常改变,SDNN指数、LF/HF随着睡眠呼吸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军事飞行人员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的心率变异性评价指标,为军事飞行人员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效果评定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98名军事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采集飞行人员三阶段式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前后的心电信号,计算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0.1Hz指数(ratio of 0.1Hz power,R);将个体训练前后的R值分别标记为R 1和R 2,计算其差值(difference value,D;D=R 2-R 1)。探讨将R 2与D值作为训练效果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并制定评价常模标准。为了更直观地展示个体的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水平在整个飞行人员群体中所处的位置,使用 Z分数对R 2与D值的原始分进行转换,并制定评价标准。 结果:飞行人员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后的R值(R 2=0.473±0.248)较训练前(R 1=0.197±0.092)显著增高( t=10.59, P<0.001),且在训练前R值较低的个体更易获得较大的增高趋势。 结论:0.1Hz指数适用于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效果评价。飞行人员自主神经稳定性训练效果评价应综合考虑R 2和D指标的等级评价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衰弱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老年人衰弱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65岁老年住院患者用临床衰弱分级进行衰弱评估,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本研究纳入住院老年患者共180例,其中衰弱患者66例、非衰弱患者114例,衰弱组年龄(79.8±6.0)岁,显著高于非衰弱组(75.0±6.3)岁( t=5.030、 P<0.001);衰弱组高血压、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心力衰竭及骨关节炎患者比例高于非衰弱组(均 P<0.05);与非衰弱组比较,衰弱组正常窦性心搏(NN)间期标准差(SDNN)[103.0(76.0,121.2)ms比107.5(92.0,136.0)ms, Z=-2.108, P=0.035]、5 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86.0(67.7,106.5)ms比97.5(78.0,126.0)ms, Z=-2.694, P=0.007]、标化低频功率(LFnorm)[(53.1±13.0)nU比(59.3±13.9)nU, t=-3.024, P=0.003]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1.2(1.0,1.4)比1.4(1.1,1.7), Z=-3.041, P=0.002]更低,标化高频功率(HFnorm)[(36.8±9.2)nU比(32.2±10.7)nU, t=3.033, P=0.003)更高;衰弱组SDANN<92 ms、LFnorm<50 nU、HFnorm>32 nU、LF/HF<1.5发生率分别为59.1%(39/66)、42.4%(28/66)、72.7%(48/66)、84.8%(56/66),均显著高于非衰弱组41.2%(47/114)、22.8%(26/114)、49.1%(56/114)、65.8%(75/1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Fnorm、HFnorm、LF/HF与衰弱相关( OR=0.971、1.039、0.333,均 P<0.05),HFnorm>32 nU、LF/HF<1.5是衰弱的危险因素( OR=2.401、2.773,均 P<0.05)。 结论:老年衰弱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调节失衡,应关注老年衰弱患者的HR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自主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总结和分析针刺不同经穴对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发现内关、足三里、神门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常用穴,涉及通里、合谷、太冲、中脘、膻中、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针刺不同穴位对HRV的影响各异,但有一定规律可循,可能与经穴主治作用、所属经络和分布部位有关,针刺同一穴位对HRV影响的结论也有差异,可能受到样本量、干预对象、数据处理方法等因素影响,需规范测量过程并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60例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PICU收治经直立倾斜试验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60例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的58例儿童为对照组,收集PICU收治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晕厥前诱因与晕厥先兆症状等情况;比较血管迷走性晕厥组与对照组、不同性别及不同血管迷走性晕厥疾病类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变化结果。结果:血管迷走性晕厥组最大频域功率小时指标、血清CK、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t=17.778、3.555、7.859, P<0.05);血管迷走性晕厥男患儿CK水平明显高于血管迷走性晕厥女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262, P<0.05)。 结论:掌握血管迷走性晕厥发生诱因与晕厥先兆症状,联合动态心电图与CK、CK-MB检查可为临床评估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正常体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与正常体重肥胖(NWO)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正常体检的6~17岁儿童青少年200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和体脂比例(BF%)分为正常体重肥胖(NWO)组50例、正常体型(NWL)组51例、超重肥胖(OW-OB)组99例。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自动计算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全部记录中每5 min 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等HRV指标和DC;测量血压,检测血糖和血脂,累计积分得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评分(CRS)。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一般资料、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DC和CRS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RS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NWO组、NWL组和OW-OB组的SDNN[(120.88±16.36) ms比(129.07±16.36) ms比(109.29±16.38) ms, F=26.231, P<0.001]、SDANN[(64.44±11.61) ms比(66.25±8.34) ms比(61.70±6.85) ms, F=5.048, P=0.007]、rMSSD[(27.02±3.87) ms比(27.51±5.92) ms比(25.12±6.78) ms, F=3.328, P=0.038]、pNN50[(12.62±4.04)%比(13.39±2.26)%比(11.22±2.93)%, F=9.099, P<0.001]、DC[(4.83±0.20) ms比(4.94±0.33) ms比(4.63±0.28) ms, F=23.496, P<0.001],CRS(0.94±0.87比0.69±0.19比1.57±1.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 r=0.211, P=0.003)、BF%( r=0.558, P<0.001)与CRS呈正相关,SDNN( r=-0.258, P<0.001)、DC( r=-0.499, P<0.001)与CRS呈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F%(95% CI:0.098~0.265, P<0.001)和DC(95% CI:-3.962~-1.391, P<0.001)是预测CM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BF%升高与DC下降是CM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成分和HRV分析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潜在高风险人群,早期干预,降低CMD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率变异性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威海市立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的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分析,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将OSA患者分为认知损害组和非认知损害组。应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HRV参数是否为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OSA患者HRV参数与总体认知以及各认知域功能的独立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115例OSA患者,男性80例(69.6%),年龄(58.25 ± 9.88)岁,其中认知损害组61例(53.0%),非认知损害组54例(47.0%)。认知损害组HRV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R-R interval, 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square root of the mean of the sum of the square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N intervals, RMSSD)、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百分比(percentage of the number of pairs of adjacent R-R intervals differing by more than 50 ms, pNN50)和频域参数高频功率(power in high frequency range, HF;0.15~0.40 Hz)显著低于非认知损害组( P均<0.05)。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优势比(odds ratio, OR) 0.5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380~0.798; P=0.002]、RMSSD( OR 0.516,95% CI 0.342~0.779; P=0.002)、pNN50( OR 0.900,95% CI 0.834~0.971; P=0.006)、LF( OR 0.821,95% CI 0.687~0.982; P=0.030)和HF( OR 0.687,95% CI 0.525~0.899; P=0.006)是OSA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保护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NN( β=0.208, P=0.023)、RMSSD( β=0.228, P=0.011)、pNN50( β=0.186, P=0.040)、HF( β=0.235, P=0.010)与OSA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论:OSA患者HRV参数SDNN、RMSSD、pNN50和HF下降与认知损害存在独立相关性,提示迷走神经功能下降可能参与了OSA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序贯再通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序贯再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STEMI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再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PCI)组(观察组)90例和传统的直接PCI(pPCI)组(对照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2周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心肌充血分级(MBG)3级血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8%比63.33%,χ 2=4.51, P=0.03)。观察组、对照组术后2周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70 mm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比23.33%,χ 2=5.69, P=0.02)。以观察组为变量对2周SDNN<70 mm的影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其 OR值为0.36,95% CI 0.16~0.85, P=0.02。影响SDNN<70 mm发生率的其他因素:心肌灌注MBG 3水平( OR=0.45,95% CI:0.16~0.95, P=0.03)、再灌注时间( OR=2.65,95% CI:1.06~5.98, P=0.04)、入院血糖水平( OR=1.96,95% CI:1.04~7.71, P=0.04)、血清肌钙蛋白I(TnI)值( OR=2.06,95% CI:1.03~5.68, P=0.04)及心脏功能水平( OR=2.18,95% CI:1.08~6.89, P=0.04)。 结论:序贯再通PCI治疗在改善STEMI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可提高心率变异性指标和降低SDNN<70 mm的发生率,优于传统的直接PCI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