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 IAs)检出率日渐增高,而且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抗血小板治疗是否会影响IAs的自然病史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转归,成为IAs患者管理中的难题。血管内支架的应用极大拓展了IAs的治疗范围和增高了IAs的治愈率。然而,如何平衡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出血风险成为当前IAs血管内治疗的一大挑战。因此,为促进IAs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就IAs抗血小板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制定了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抗血小板药对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以及SAH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IAs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提出了明确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实体器官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与移植后糖尿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实体器官移植是一种挽救生命和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器官移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完整的免疫抑制治疗分为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诱导治疗药物包括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巴利昔单抗、阿仑单抗和糖皮质激素等;维持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依维莫司和贝拉西普;抗增殖类抗代谢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部分免疫抑制药物与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是PTDM的危险因素,而巴利昔单抗也可能是PTDM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阿仑单抗或γ-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则不增加PTDM风险等。PTDM将影响患者的预后及未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上应予重视并及时干预。该文就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与PTDM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河南省成年居民生活方式与死亡结局关联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成年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以河南省16个县(区)参加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的99 133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询问调查获取健康生活方式类型,通过中国CDC死因监测系统获取终点事件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生活方式与死亡风险关联和人群归因分值(PAF)。结果:河南省成年居民有1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50.6%,有全部4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为0.1%。平均随访4.5年,共观察到死亡病例2 685人,因心脑血管病死亡病例1 283人。不吸烟、适量饮酒、充足运动和健康饮食人群死亡风险分别为0.85(95% CI:0.77~0.94)、0.75(95% CI:0.63~0.89)、0.73(95% CI:0.67~0.79)和0.86(95% CI:0.77~0.96),对全因死亡的调整PAF分别为5.2%(95% CI:2.5%~7.9%)、24.0%(95% CI:10.7%~36.4%)、19.4%(95% CI:13.8%~24.8%)和12.3%(95% CI:3.4%~20.9%)。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数量越多,对死亡结局影响越大,有全部4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PAF上升至49.1%。 结论: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河南省成年居民死亡风险,健康生活方式数量越多,死亡风险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C反应蛋白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和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入院治疗的175例AAD患者、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对照组)和同期健康体检的148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法测定所有对象的血清SAA和CRP水平,并收集、分析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和CRP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结果:AAD患者组SAA和CRP水平[(165.7±7.4)mg/L、(76.0±4.0)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5±0.4)mg/L、(3.9±0.2)mg/L]和疾病对照组[(27.2±1.3)mg/L、(9.4±3.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超过60岁的AAD患者的SAA和CRP降低[(150.6±12.7)mg/L、(73.9±7.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具有超过6 h的高危疼痛特征的AAD患者的SA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AA与CRP呈正相关( r= 0.053 4, P<0.05),ROC分析提示SAA和CRP水平与AAD风险独立相关( P=0.001),其中SAA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A型主动脉夹层(TAAD)和B型主动脉夹层(TBAD)的AUC分别为0.997和0.995 (均 P<0.001);CRP诊断AAD疾病的ROC曲线显示TAAD和TBAD的AUC分别为0.998和0.991 (均 P<0.001)。SAA和CR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75.17 mg/L和72.96 mg/L。 结论:SAA和CRP水平升高对AA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SAA联合CRP有望作为辅助诊断AAD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代谢与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水平、老年常见慢性心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选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老年患者4 322例,分析ApoE亚型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分析600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组321例,健康体检对照组279例)血脂相关生化指标,ApoE基因测定采用基因芯片法。结果:ApoE亚型E3最常见为67.1%(2 898/4 322);ApoE亚型在老年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分布与人群分布水平基本一致,但在神经退行性变的患病人群中,E4亚型的携带率高于E2亚型[(26.4%,152/576)比(12.2%,70/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患者中,携带ε2与ε4等位基因三酰甘油水平分别为(1.85±2.09)mmol/L比(2.00±1.44)mmol/L、(1.53±1.31)mmol/L比(1.84±1.32)mmol/L(均 P<0.05)。三酰甘油( OR=4.360,95% CI:2.150~8.8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0.486,95% CI:0.307~0.77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2.321,95% CI:1.020~5.281)及ApoE等位基因( OR=0.335,95% CI:0.210~0.533)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均 P<0.01)。 结论:ApoE多态性与老年患者血脂代谢水平有关,遗传因素可能是影响血脂代谢的因素之一,携带ε4等位基因者的血脂异常风险增加,心血管患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有高血压脑出血史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标准双抗治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心脏支架置入术后要求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DAPT),而脑出血后使用抗血小板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者,对使用双重抗血小板(双抗)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临床研究,纳入有高血压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有高血压但无脑出血病史的PCI患者153例作为对照者.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100mg和氯吡格雷75mg治疗,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疗效结局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安全性结局为再发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结果:共随访到228例患者,其中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26例.既往脑出血病史(HR:1.998,95%CI:1.164~3.415,P=0.012)和冠心病病史(HR:2.664,95%CI:1.388~5.111,P=0.003)是导致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既往脑出血病史并未增加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再发脑出血(HR:2.292,95%CI:0.368~14.254,P=0.199)和主要出血的风险(HR:1.467,95%CI:0.475~4.536,P--0.506).结论:脑出血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是高血压的PCI患者双抗治疗下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危险因素.脑出血病史的高血压患者,PCI术后,在标准双抗治疗下,再发脑出血和主要出血的风险未增加,但明显增加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需予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分析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15例AHF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采用R 4.2.1统计软件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并进行Lasso回归初步筛选,再经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AHF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最后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515例AHF患者中有62例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冠心病、扩心病、脑卒中、睡眠差、呼吸频率、合并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后经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及Lasso回归初步筛选变量后,最终通过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脑卒中[O^R=7.99(95%CI:3.29,19.59)]、白细胞计数[O^R=1.25(95%CI:1.00,1.52)]、血尿素氮[O^R=1.13(95%CI:1.04,1.23)]、D-二聚体[O^R=1.13(95%CI:1.03,1.24)]、左心室短轴缩短率[O^R=0.89(95%CI:0.81,0.96)]、合并房颤[O^R=2.40(95%CI:1.07,5.31)].基于以上6个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5%CI:0.76,0.88),校准曲线贴近理想曲线.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所得AUC值为0.81(95%CI:0.75,0.87).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脑卒中、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D-二聚体、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合并房颤,以此构建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成人心血管健康评分、生命质量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了解江苏省某市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探讨患病与不患病居民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关系的特点,为开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防控的策略提供证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2019年宿迁市人群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专项调查,纳入江苏省宿迁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21815名.采用广义线性模型探讨ICVH水平和健康描述系统和欧洲健康量表(EQ-VAS)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2.9%调查对象患有冠心病,4.2%患有卒中,0.9%同时患有冠心病和卒中.ICVH得分均数为(8.57±2.24)分,EQ-VAS均分为(75.70±11.62)分.广义线性模型结果显示,随着ICVH等级的升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呈上升趋势;不同疾病组别中,无病组和脑卒中组ICVH得分及EQ-V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一般人群ICVH评分越高HRQoL越好,提示改善心脑血管健康可能有助于提高人群HRQo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健康小屋人群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 10 家健康小屋人群心血管病的风险程度、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心血管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2023 年 3 月在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管理的 10 家健康小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的 1 678 例职工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按照《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三步"风险评估流程判定低、中、高风险人群,应用中国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China-PAR)计算短期(10 年)和长期(终生)的发病风险,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高风险人群的影响因素.结果 1 678 例研究对象中,高风险人群有 83 例,发病率为 4.95%,标化发病率为 4.56%.短期(10 年)心血管病风险评估≥10.0%的高风险人群有 242 例,发病率为 15.17%,标化发病率为 13.07%,在CVD风险人群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职业、BMI、腰臀比、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因素与 CVD风险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男性相比,女性 CVD 高危风险降低;大专或本科学历人群CVD高危风险较高中及以下人群降低;CVD高危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离)退休人员 CVD高危风险是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 2.863 倍;吸烟者CVD高危风险是非吸烟者的 1.964 倍.与正常体重者相比,超重和肥胖者CVD高危风险增加.与血压和血脂正常者相比,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CVD高危风险均增加.结论 健康小屋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防控应将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人群等列为重点关注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及规范化管理,以降低职工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探讨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为高风险人群的识别和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住院的314例泛血管疾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筛查病人的营养风险,以是否存在营养风险将病人分为有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分析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45.54%,清蛋白偏低、吞咽功能异常、高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是泛血管疾病病人营养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结论:构建的模型可有效预测泛血管病病人营养风险,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