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发展简史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近10年来,高场强MRI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入,但其安装和扫描条件要求较高,运行成本昂贵,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普及.相比之下,低场强(0.01~1.0 T)MRI虽然成本较低,但因其成像性能欠佳,也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低场强MRI有望实现类似于高场强MRI系统的各种应用,通过优化软件、硬件设计和技术革新,低场强MRI可以在保持成本经济、便于转运优势的同时提高信噪比,达到提高诊断性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际场景的目标.特别是在急重症诊断方面,低场强MRI有望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和监测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追溯了低场强MRI的发展历程,对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未来低场强MRI技术的发展探寻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中药黄酮治疗帕金森病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帕金森病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大、靶向性欠缺、生物利用度较低等问题,新药研发是帕金森病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中药黄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应用广泛,但其干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研究偏少.本文从中药黄酮类、黄酮醇、异黄酮、黄酮苷、二氢黄酮醇及其他共6类,阐述近年中药黄酮干预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并归纳治疗策略,以期为中药黄酮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基于糖化学生物学的糖类药物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多种生物医药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糖类药物包括不同来源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苷类物质、糖缀合物和拟糖复合物等,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微针在促伤口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严重机械性创伤以及慢性疾病所导致的皮肤损伤(如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过程,常伴随着组织损害、微生物感染、强烈的炎症反应和增生性瘢痕形成等挑战.近年来,微针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应用广泛.根据作用方式不同,微针制剂分为以下 5类:实心微针、空心微针、包衣微针、可溶性微针和水凝胶微针.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微针的制备方法和特点,并总结了其在止血、抑菌、抗炎、胶原蛋白沉积增强和血管新生等关键愈合环节发挥作用的方式,以期为未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美国心脏协会指南解读系列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人工智能(AI)是改善卫生保健服务的新兴技术.在全球政府机构和学术部门的共同推进下,大量研究论证AI可以改进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但其发展和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尚未在广泛范围内服务临床.基于此,美国心脏协会(AHA)于2024-04-02在Circulation发表了《人工智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科学声明》(以下简称声明).该声明综述了A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分类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AI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并且构建了未来AI在心血管领域应用的框架.本文旨在对该声明进行解读,为我国AI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建议和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尿毒症并发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尿毒症(uremia)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存在密切关联,相比于肾功能正常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尿毒症患者发生ICH的概率以及死亡几率均呈倍数增加,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极高,有文献报道保守治疗死亡率达76%[1].为了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临床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压水平,清除颅内血肿[2,3].尿毒症合并ICH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不佳,目前临床针对尿毒症合并ICH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在ICH治疗中应用广泛,现就尿毒症合并ICH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指征以及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PET/MR成像的临床应用述评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一体化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PET/MR)成像系统融合了PET成像的高精确度和数据定量特性,以及MR成像的优质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功能序列成像特性,使其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确认一体化PET/MR成像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临床适应证,明确PET/MR成像在临床上的定位,寻找其最适宜的发展环境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PET/MR成像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突出了相较于正电子发射断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成像,PET/MR成像系统在疾病诊断、病情进展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优势及限制.并对一体化PET/MR成像系统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展望.总之,本述评旨在为临床及放射科医生提供PET/MR成像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实证依据,以释放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中药川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局灶性堵塞疾病,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川芎作为治疗CIS的常用中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该药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川芎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川芎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川芎嗪、川芎哚、藁本内酯、阿魏酸、洋川芎内酯等,可发挥抗氧化应激、调节神经炎症、调控细胞自噬、调节钙离子稳态、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凝、保护血管内皮因子的作用.该文总结了川芎中有效成分治疗CIS的药理机制,以期为后续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依托泊苷+洛铂+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ES-SCLC的疗效评价及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疗效评价及生存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30例ES-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依托泊苷+洛铂+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评估其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至2023年8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17.3(15.1,19.4)个月,1年OS率为83.3%(95%CI:64.3%~94.1%).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8.7(6.4,12.1)个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24例,疾病稳定(SD)3例,疾病进展(PD)2例,客观缓解率(ORR)为83.3%,疾病控制率(DCR)为93.3%.23例(76.7%)患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未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 依托泊苷+洛铂+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方案明显延长了ES-SCLC患者中位OS、PFS时间,且不良反应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人工智能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前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亚洲人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原因,卒中患者常常面临严重的预后问题.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迅猛发展、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等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研究及应用,AI在疾病的检出、精准评估等有着重要价值.本文就AI在头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vessel wall imaging,HR-VWI)中斑块的分割、明确斑块的性质、相应的脑血管事件预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介绍近年AI在该疾病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评估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