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裂叶独活的质量标准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首次建立裂叶独活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经典方法鉴别裂叶独活;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四部通则法测定裂叶独活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采用UPLC法测定指标成分芦丁的含量.结果 裂叶独活的鉴别特征显著,可作为该药材的鉴别方法;并初步拟定了裂叶独活中的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浸出物不得少于18.0%;芦丁的含量不得少于1.3%.结论 所用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可为裂叶独活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白香青的生药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生药学方法鉴别藏药乳白香青.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分析及DNA条形码鉴定方法进行鉴别.结果 乳白香青的药材断面和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经对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首次获得其ITS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OQ096626,确定了乳白香青的DNA鉴定条形码.结论 所用方法可为乳白香青药材的鉴定、控制质量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正交试验优选辽宁道地药材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并对蜜五味子炮制品进行质量标准评价.方法 研究收集1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共10批生北五味子,采用蜜蒸法炮制蜜五味子,以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蜜五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研究对蜜五味子进行性状、水分、总灰分检查;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蜜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蜜五味子中的五味子醇甲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正交试验得出蜜五味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闷润时间1 h,炼蜜量为每100 kg五味子,用10 kg炼蜜,蜜水比例为1∶2,蒸煮时间为40 min.所得10批蜜五味子均性状较佳;该品含水量为12.95%,总灰分为3.36%,均未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16.0%和7.0%;薄层色谱显示10批蜜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醇甲均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HPLC色谱检测得出10批蜜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醇甲的含量为0.48%~0.70%,平均值为0.59%,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含量限度0.40%.结论 研究所得北五味子的蜜制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质控标准准确度高、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蜜五味子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微性状鉴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微性状鉴定法来探究市场上出现的小茴香及其常见两种混淆品孜然芹、毒芹,对其进行鉴别,以确保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中药性状鉴别、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孜然芹、毒芹的顶端、果柄、分果接合面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孜然芹、毒芹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特征上稍有差异,在微性状鉴别特征上差异较大,其中在顶端、果柄、分果背面和接合面、种子背面和接合面部位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很好地区分小茴香及其混淆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日本药学古籍《本草筌》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草筌》是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吉田悟编撰的本草学著作。该书选取李时珍《本草纲目》中53类568种药物进行介绍,间附作者吉田悟自己的阐释和发挥。全书特色在于选取常用药物,重视“华和对照”;精选“集解”“气味”,注重实践应用;结合本土实际,多有个人创见。吉田悟结合日本本土实际情况对部分药物阐发了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表现在详述药物的产地与品质,分析药物的性状及采收,说明药物的鉴别和选择,标注药物的方言俗名,考证药物的和名正误,以及追溯药物的传入变迁。《本草筌》追求简约实用,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日本人辨识药物、区分品质等,对本草学知识进行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阐发,是研究《本草纲目》传入日本后对该国本草学发展产生影响的珍贵文献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传统及现代方法的白花蛇舌草及其地方习用品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全面分析比较,对三者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者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叶横切面、果实横切面、种子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采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三者色谱峰差异。结果:性状项下,白花蛇舌草茎为圆柱形,蒴果单生或双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 mm,果柄长;伞房花耳草和纤花耳草为四棱柱形,伞房花耳草为2~5蒴果呈伞房花序生于叶腋,球形,直径1~1.5 mm,具细长的柄;纤花耳草1~3蒴果簇生于叶腋,卵圆形,边缘有纵棱,直径约1.5 mm,无柄,叶干时边缘反卷呈长针状。鉴别项下,白花蛇舌草茎横切面呈类圆形,叶中脉处下方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2层纤维细胞组,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上密布细小红棕色或黄棕色的疣状点;伞房花耳草茎横切面为四棱形,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波状弯曲,壁上没有疣状点;纤花耳草中脉上方略四陷,下方不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8~13层纤维细胞组成。H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与常见地方习用品有各自特征色谱峰,有一定差别。结论:传统和现代方法均显示白花蛇舌草及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在性状、组织显微横切面、粉末特征、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有效区分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归秦康骨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归秦康骨胶囊的稳定性。方法:重点以药品的性状、鉴别、水分、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观察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制剂归秦康骨胶囊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强光、高湿及高温等稳定性因素对归秦康骨胶囊无明显影响;经6个月加速稳定性试验及12个月长期稳定性试验,该制剂的性状无明显变化;当归、秦艽特征斑点清晰可见;未见吸潮;含量无明显减损。结论:归秦康骨胶囊稳定性良好,可作为该品有效期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药“辨状论质”理论溯源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梳理“辨状论质”理论从先秦至今的历史发展源流。对“辨状论质”理论内涵进行阐析,提出该理论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实用性、便捷性和普及性的优势与特色,同时也有实践应用与哲学思维方面的局限,应当从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与应用,使其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广西产瑶药材桂千金子质量标准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按照药材质量控制必需的各项指标进行逐项研究,以便为桂千金子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标准制定夯实基础.方法:利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以3,3'-O-二甲基鞣花酸为指标成分,摸索薄层色谱鉴定法及高效色谱法条件,建立最佳定性和定量检测方法;同时实测10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等指标的含量范围.结果:筛选出桂千金子原植物、药材性状、显微组织、薄层色谱等不同层面的专属性特征;明确了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等指标的含量限度;建立了药材中的3,3'-O-二甲基鞣花酸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结论: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桂千金子药材的真伪鉴定和品质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瑶药桂千金子药材资源积累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肉苁蓉寄主梭梭和白梭梭主要生物学性状评价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采用田间农艺观察、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我国梭梭属2个物种梭梭和白梭梭的主要生物学性状以及肉苁蓉寄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及花粉结构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成熟的梭梭种子果翅长度和千粒重显著低于白梭梭,但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白梭梭;梭梭花粉网眼较深,网脊颗粒结构的数量显著少于白梭梭,且花粉体积小于白梭梭.相关分析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农艺指标与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梭梭对水分及光照等环境因子变化适宜能力较强,分布较广;而白梭梭受水分等因子限制,仅在新疆准噶尔盆地长势较好.核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分子鉴定技术可以有效鉴别梭梭和白梭梭,并且证明二者均可被肉苁蓉寄生,但二者寄生的肉苁蓉持续成活率存在差异.根据梭梭和白梭梭生物学性状特征和肉苁蓉寄生情况,适宜推广梭梭作为寄主植物生产肉苁蓉药材.本研究为我国梭梭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引种栽培以及肉苁蓉优良寄主种质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