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微性状鉴别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微性状鉴定法来探究市场上出现的小茴香及其常见两种混淆品孜然芹、毒芹,对其进行鉴别,以确保安全用药.方法 采用中药性状鉴别、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孜然芹、毒芹的顶端、果柄、分果接合面等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小茴香及其混淆品孜然芹、毒芹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特征上稍有差异,在微性状鉴别特征上差异较大,其中在顶端、果柄、分果背面和接合面、种子背面和接合面部位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很好地区分小茴香及其混淆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传统及现代方法的白花蛇舌草及其地方习用品鉴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全面分析比较,对三者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者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叶横切面、果实横切面、种子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采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三者色谱峰差异。结果:性状项下,白花蛇舌草茎为圆柱形,蒴果单生或双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 mm,果柄长;伞房花耳草和纤花耳草为四棱柱形,伞房花耳草为2~5蒴果呈伞房花序生于叶腋,球形,直径1~1.5 mm,具细长的柄;纤花耳草1~3蒴果簇生于叶腋,卵圆形,边缘有纵棱,直径约1.5 mm,无柄,叶干时边缘反卷呈长针状。鉴别项下,白花蛇舌草茎横切面呈类圆形,叶中脉处下方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2层纤维细胞组,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上密布细小红棕色或黄棕色的疣状点;伞房花耳草茎横切面为四棱形,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波状弯曲,壁上没有疣状点;纤花耳草中脉上方略四陷,下方不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8~13层纤维细胞组成。H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与常见地方习用品有各自特征色谱峰,有一定差别。结论:传统和现代方法均显示白花蛇舌草及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在性状、组织显微横切面、粉末特征、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有效区分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产地玉叶金花质量比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对湖南桃源、广西玉林、广东茂名三地的玉叶金花中药材进行质量比对研究.方法:根据各地玉叶金花中药材质量标准,通过状性鉴别、薄层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含量测定等方法,鉴定各地玉叶金花药材质量.结果:三地的玉叶金花在薄层鉴别、理化鉴别、显微鉴别方面差别不大,外观性状方面叶面有稍微差别.湖南桃源玉叶金花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总量最低,为0.598%,而广西玉林和广东茂名玉叶金花中这些成分总含量较高,分别为0.986%和1.098%.结论:通过对三地玉叶金花中药材质量进行比对,可为玉叶金花中药材的鉴别、种植、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干燥工艺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 探讨何首乌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干燥工艺中,其外观性状、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采用九蒸九晒和九蒸九烘炮制工艺制备样品,观察外观性状;参考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建立不同炮制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二苯乙烯苷峰为参照峰,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 版),鉴定其中的化学成分.结果 何首乌炮制后饮片颜色逐渐加深,显黑褐色或棕褐色,质硬,断面角质样,第 9 次炮制后有明显蜡样光泽,晒干品和烘干品无明显差异;醇溶性浸出物在 2 种炮制过程中均逐渐减少并趋于平稳.生品和炮制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共检出 22 个峰,其中 7 个共有峰,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发现 7 个新成分.3 批炮制品中,第 1 批烘品中 5 种成分的含量比晒品稍高,第 2 批和第 3 批晒品中 5 种成分的含量比烘品稍高.结论 何首乌经上述 2 种工艺炮制后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可考虑用九蒸九烘的现代工艺代替传统的九蒸九晒工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微性状鉴别法快速鉴别车前子真伪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别法快速鉴别车前子真伪.方法 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21批车前子正品和7种车前子伪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车前子正品与伪品的微性状区别明显.结论 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可以快速鉴别车前子真伪,该方法简便、直观、准确,可推广应用于中药材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基于品质特征的贝母类药材品种分类.方法 采用本草学、生态学、中药学、植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以及结合生物计量学等方法开拓性地对中药贝母地理生态分布、性状及化学成分等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贝母药材进行分类.结果 结果表明贝母类药材可分为“浙贝”“川贝”2个系列,建议川贝母、平贝母、伊贝母归为川贝系,浙贝母、湖北贝母归为浙贝系.结论 对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同类多基原品种中药的“分”与“合”及贝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现代技术研究的缘起与流行及反思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西方医学的传入及其对中药研究的影响,阐述中药现代技术研究的初衷与开端;从基源、性状、理化及计算机辅助鉴别方面分析中药鉴定的研究现状,并从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学作用两方面概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表明:中药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传统中药理论关联度低,与中医临床用药的整体观思路不合拍,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未来研究应积极探索保持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长处,使中药的现代研究与更高层次上传统中药理论实现统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娑罗子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在药材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娑罗子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检测不同产地娑罗子药材的化学成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为娑罗子药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s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进样量为10 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采集的36批娑罗子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及相似度评价,并结合药材性状特征探讨品种鉴别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36批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36批不同产地七叶树属植物药材的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657 ~0.994;将药材分为4大类,其中包括天师栗、七叶树、浙江七叶树以及混淆品种云南七叶树,用对照品指认了2个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七叶皂苷A和七叶皂苷B;聚类分析将36批药材分为4类,与相似度分类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娑罗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进一步质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关苍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作为药材使用,具有抗菌、抗炎、祛风寒的作用.关苍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也是朝鲜民族的传统药材.对关苍术的植物形态、分类、药材性状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栽培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关苍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开发传统中药,可持续利用关苍术资源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爵床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民间常用中药爵床进行鉴定.方法:观察爵床的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爵床茎、叶和全草粉末的微观形态.结果:爵床为一年生草本,具典型的穗状花序,花序下无总苞状苞片,花冠显著二唇形,雄蕊2枚,蒴果种子4粒;药材茎六棱圆柱形,茎节膨大处淡紫色,叶椭圆状长圆形,全缘,味淡.显微镜下可见花粉粒,呈长椭圆形,表面颗粒状雕纹,具有2个萌发孔沟;叶表皮气孔直轴式,非腺毛多数由3~5个细胞组成,腺鳞多见,头部膨大扁圆形,由4个细胞构成;茎、叶中均具有大量长椭圆形或长棒状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具乳头状凸起.结论:通过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可以对爵床与爵床科其他类似中药进行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