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2例 全身浮肿—毛细血管扩张—发热—骨髓噬血细胞现象—下肢无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临床罕见,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往往难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本文报道了1例以全身浮肿、多浆膜腔积液、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起病,病程中出现发热、下肢无力、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中噬血细胞现象,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无恶性征象,外院按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最后通过皮肤活检明确诊断。希望通过本例提高对IVLBCL的认识,同时重视病史,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细胞蜡块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精准诊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及免疫组织化学对浆膜腔积液精准诊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2022年北京医院病理科浆膜腔积液标本3 124例,包括胸腔积液2 213例,腹腔积液768例,心包积液143例。男性1 699例(54.4%),女性1 425例(45.6%);平均年龄69岁。其中1 292例制作了细胞蜡块,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诊断恶性肿瘤百分比从细胞蜡块制作前64.9%(839/1 292)提高到制作后84.0%(1 086/1 292),其中1 086例恶性肿瘤明确了组织类型和/或来源;不明确的诊断包括可疑恶性及不典型增生,分别从13.3%(172/1 292)和18.8%(243/1 292)降低到0.1%(1/1 292)和0.4%(5/1 292);阴性率从3.0%(38/1 292)升高到15.5%(200/1 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卡方=12.739, P<0.01)。 结论:以细胞蜡块制作为基础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著提高了浆膜腔积液恶性诊断率,同时可鉴别组织类型和肿瘤来源,减少不明确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检查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细胞学诊断在识别良性或恶性病因所致浆膜腔积液的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恶性浆膜腔积液中,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部位和分期,并借助辅助检查指导临床的精准治疗。但是,目前国内对于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标本,没有公认一致的报告系统。为规范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诊断,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经过反复讨论,对浆膜腔积液样本的送检、保存、制作、评估、辅助检查的应用及报告形式等形成共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积液细胞学诊断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胃肠道间质瘤(GIST)转移至浆膜腔者非常罕见。现就1例原发于胃的GIST且胸腔积液中查见GIST肿瘤细胞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患者胸腔积液涂片的细胞学形态、细胞块及相应组织学切片的形态特点,总结GIST在浆膜腔积液中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要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肠肉瘤样癌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78岁。因“间断腹痛2个月,加重伴发热5 d”入院。查体:腹部平坦,腹肌紧,左侧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未闻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6.12×10 9/L,红细胞计数3.77×10 12/L,血红蛋白111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4.5%。CT检查示:左中上腹及盆腔小肠壁厚、强化,肠管稍扩张、积液,盆腔积液(图1)。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20 cm小肠穿孔,该段小肠严重水肿并严重粘连、梗阻,致约10 cm肠段颜色变暗红,予以完整切除病变肠段。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瘤,大小2.5 cm×1.0 cm×1.2 cm。细胞较丰富,异型明显,部分细胞呈梭形,部分呈上皮样,核分裂易见,支持肉瘤样癌(图2)。癌组织侵犯浆膜下纤维脂肪组织;可见脉管内瘤栓,未见典型神经侵犯;两端切缘及肠系膜切缘未见癌;环形黏膜组织未见癌,另见组织为炎性坏死;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2)。免疫组化检查结果:CD31(脉管+),D2-40(脉管+),可见脉管内瘤栓。CK(+)(图3),Vimentin(+)(图4),S-100(-),SOX10(-),CD117(-),AFP(-),SMARCA4/Brg1(+),Ki-67(40%+),MLH1(+),PMS2(+),MSH2(+),MSH6(+),显示肿瘤错配修复蛋白完整。诊断为肉瘤样癌。出院1个月后给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术后1、3个月随访,患者的一般状态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UMP伴FH缺陷型子宫肌瘤引发假性Meigs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肌瘤伴假性Meigs综合征是指子宫肌瘤患者合并胸腹腔积液,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胸腹水自行消退的一类妇科疾病。本文报道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STUMP)伴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肌瘤引发的假性Meigs综合征患者,并结合既往文献总结子宫肌瘤伴假性Meig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本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常见症状为腹胀和呼吸困难,子宫肌瘤类型以浆膜下肌瘤为主,71%的患者存在血清癌抗原125(CA 125)水平升高,66%的肌瘤存在变性,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除术后胸腹水会自行消退并不再复发。加强妇科医师对子宫肌瘤伴假性Meigs综合征的认识有助于对合并胸腹水的盆腔肿瘤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水肿-多浆膜腔积液-肠道占位-IgG4升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报道1例以水肿、多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患者诊治经过。从最初发现的低白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入手,通过相关检查,明确了患者存在经肠道丢失蛋白的情况;进一步追查病因,在发现肠道占位的同时,经包含肠道组织活检在内的多种检查方法,最终排除了恶性肿瘤,证实是1例少见的以蛋白丢失性肠病起病的IgG4相关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浆膜腔积液中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中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在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以浆膜腔积液细胞学为首次诊断依据的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11例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分析浆膜腔积液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并分析患者相应的原发或转移病灶的组织学标本病理特征,对部分病例进行二代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7岁,中位年龄64岁,9例有长期吸烟史。多伴咳嗽、发憋、胸痛症状,均伴胸腔或心包积液。影像学提示原发部位肺部9例,纵隔1例,肺及胸壁均累及1例。其中3例有外院肺肿瘤手术史,1例有对侧肺腺癌手术史。浆膜腔积液肿瘤细胞大且异型性明显,核质比增大,核大圆形,核仁明显,部分核形不规则,胞质嗜酸性。免疫组织化学SMARCA4/BRG1均失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7均阴性,SMARCB1/INI1均阳性;7例CD34阳性,4例突触素弱阳性,2例SALL4弱阳性。组织学标本瘤细胞黏附性差,不规则片状或巢状排列,横纹肌样,核分裂象多见,伴肿瘤性坏死。部分肿瘤细胞呈合体细胞样,部分细胞胞质空亮。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浆膜腔积液细胞一致,6例行PD-L1(22C3)检测均阴性。二代测序6例均有SMARCA4移码突变及TP53突变,部分病例检测到STK11、CDKN2A、MET突变及ERBB2扩增,BRCA2部分外显子缺失。随访时间2~24个月,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肝、肾、肾上腺、颅脑、骨转移,4例死亡,4例经手术根治性切除或射频消融的病例生存时间均超过13个月。结论:SMARCA4缺失胸部未分化肿瘤恶性程度高,患者预后差,形态有横纹肌样特征。浆膜腔积液细胞诊断困难,选取针对性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可协助诊断。工作中应提高对此病的警惕性,避免漏诊及误诊,以达到早诊断、合理治疗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积液诊断卵巢浆液性癌的细胞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总结卵巢浆液性癌(SOC)腹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特点。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肿瘤患者的浆膜腔积液标本,包括32例SOC、10例胃肠道腺癌、5例胰腺导管腺癌、6例肺腺癌、4例良性间皮增生和1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腹腔积液,2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胸腔积液,1例恶性间皮瘤患者的心包积液,离心后制成常规涂片,将剩余积液离心后制成细胞蜡块并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特点。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结果:32例SOC患者中,5例为低级别浆液性癌(LGSOC),27例为高级别浆液性癌(HGSOC)。29例(90.6%)SOC患者血清CA125增高,但与纳入研究的非卵巢原发病变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9例胃肠道腺癌和5例肺腺癌患者血清CEA阳性,阳性率高于SOC患者(均 P<0.001);5例胃肠道腺癌和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血清CA19-9阳性,阳性率高于SOC患者(均 P<0.05)。4例良性间皮增生患者的血清CA125、CEA和CA19-9均在正常范围内。LGSOC肿瘤细胞异型性小,聚集成小簇状或微乳头状,部分患者可见砂砾体;背景细胞较少,以淋巴细胞为主;制成细胞蜡块后,乳头结构更为明显。HGSOC肿瘤细胞异型性大,细胞核增大明显,且大小不等,可相差3倍以上,有时可见到核仁及核分裂象;肿瘤细胞多聚集成巢团状、乳头状及梅花状;背景细胞较多,以组织细胞为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E1/AE3、细胞角蛋白7(CK7)、配对盒基因8(PAX-8)、CA125、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在32例SOC中均为弥漫阳性表达。抑癌基因p53在5例LGSOC中均呈局灶阳性,在23例HGSOC中呈弥漫阳性表达,在另外4例HGSOC中呈阴性表达。胃肠道腺癌和肺腺癌多有手术史,胰腺导管腺癌的肿瘤细胞往往形成较小的细胞巢。间皮源性病变多有特征性"开窗"现象,免疫细胞化学可协助鉴别诊断。 结论: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腔积液涂片及细胞块中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可为SOC的诊断提供重要的线索,辅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腹腔积液检测确诊的散发型成年人伯基特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提高对散发型成年人伯基特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散发型成年伯基特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主因腹痛、腹胀就诊,疾病进展迅速,早期回盲部肿块病理检查结果为B细胞系淋巴瘤,给予R-CHOP方案化疗,肿物随即消失,患者症状稍好转,腹腔积液未明显改善。最终通过腹腔积液检查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调整治疗方案为R-EPOCH方案,至截稿前患者病情平稳。结论: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浆膜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测对于伯基特淋巴瘤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