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感冒清热片抗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方法探讨感冒清热片抗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感冒清热片治疗肺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9.0 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用生物信息云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并与"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进行交集分析,筛选关键靶蛋白.将关键靶蛋白和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建立肺损伤小鼠模型验证感冒清热片对关键靶标蛋白的作用.结果 共筛选出感冒清热片治疗肺损伤的作用靶点 707 个,对应11 味中药中 107 种化合物.利用构建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发现感冒清热片可能通过豆甾醇、芦丁、金合欢素等有效成分对前列腺素G/H合成酶 1(PTGS1)、雄激素受体(AR)、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作用靶点进行调控.利用PPI网络发现SRC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等核心靶点.通过PPI网络与"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交集分析,筛选出关键靶标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CDK1)、CDK2、EGFR、雌激素受体 1(ESR1)和SRC.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感冒清热片中的豆甾醇、芦丁、金合欢素分别与CDK1、CDK2、EGFR、ESR1、SRC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内实验发现感冒清热片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肺损伤小鼠的肺组织损伤、炎性浸润,降低TNF-α、IL-1β、IL-6 的含量,增强CDK1、CDK2 的表达,降低EGFR、ESR1 和SRC的表达.结论 感冒清热片对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其所含的豆甾醇、芦丁、金合欢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CDK1、CDK2、EGFR、ESR1、SRC等关键靶标蛋白,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癌症途径、钙信号通路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升降散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升降散的主要组成药物有僵蚕、蝉蜕、大黄、片姜黄四味,四药相伍,寒温并用、升降互济、透泄并举,共奏升清降浊、散风清热之功.升降散可用于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哮喘等.但升降散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具体作用方式尚不明晰,研究较为零散,当前的研究多采用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试验和动物实验较少,对升降散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较慢,药理作用研究不完善,涉及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血清药理学、网络药理学等研究较少.今后,应注意对升降散的用药组方规律、复方配伍机制、复方量效等予以明确;关注升降散有效成分通过灌肠、涂擦等外治法发挥治疗作用的情况;继续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制定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照试验和动物实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维C银翘片是由10味中药(山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甘草、薄荷素油)和3味西药(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酸氨基酚)组成的感冒类中西复方制剂,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该制剂质量标准中[制法]项下规定[1],山银花、荆芥、连翘先进行挥发油的提取,药渣与其他中药进行煎煮等处理后加入西药成分及辅料制颗粒,而后挥发油、薄荷素油一起与颗粒混匀,压片.挥发性成分为药效成分之一,其含量的高低将影响药效,而现行的维C银翘片质量标准中未检测挥发性成分[1],现有文献[2-5]报道对其含量测定的研究也多为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绿原酸、牛蒡苷等,未见同时测定处方中多个挥发性成分含量的研究[6],故一些生产企业没有按照工艺进行挥发油的提取和加入操作.本实验建立了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含量的方法,并对5个厂家生产的15批维C银翘片中薄荷酮、薄荷脑、胡薄荷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解热镇痛片致急性呼吸衰竭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63岁,因头痛、流涕于1996年9月15日上午10时经单位医务室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柴胡注射液4ml肌注,口服头孢氨苄和感冒清热冲剂(均为正常剂量)后,体温退至正常.晚19时自觉畏寒、乏力,自测体温37.3℃,口服解热镇痛片1片,约15min后,突然出现胸闷、气喘,此症状急剧加重,即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意识不清,双瞳孔等圆轻度散大,下颌呼吸频率102次/min,双肺呼吸音低、弱,心界不大,心律齐,心率120次/min,心脏各瓣膜未闻病理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焦宣痹汤临床应用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上焦宣痹汤”,原方名“宣痹汤”,因见于《温病条辨·上焦》,故后世便有称其为“上焦宣痹汤”者.此方由枇杷叶、郁金、射干、通草、豆豉组成,以清宣肺痹为主,宣气分阻滞以除呃.五昧共达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之功.1病案举例1.1 支气管炎患儿,男,7岁,2017年5月23日初诊.3周前感凉后出现咽痛咽干,家长自行予银黄颗粒、蒲地蓝消炎片等清热、解毒、利咽中成药,用药后咽痛减轻但出现咳嗽,且迁延不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百芯片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品为檀香料植物百芯草Thesiumchinense Tuscz全草经加工制成的片剂。作用特点:本品为广谱抗菌中草药。具有清热消炎、止咳化痰作用,对急慢性咽炎、肺炎、急性扁桃腺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均有肯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泼尼松、利奈唑胺、阿司匹林诱发高龄老年患者十二指肠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资料1.1 现病史患者女,93岁,因发热、咳嗽、咳痰4 d入院.患者受凉后出现流涕、咽痛,夜间咳喘,黄色黏痰不易咳出,发热,最高体温(Tmax)38. 4℃.自服双黄连口服液、柴胡滴丸、感冒清热颗粒、阿奇霉素后Tmax 较前下降至37. 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蜡梅叶颗粒治疗风热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山蜡梅叶颗粒治疗风热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诊治的风热证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山蜡梅叶颗粒治疗,10g/次,3次/d,3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氨酚烷胺片治疗,1片/次,2次/d,3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20例,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患者显效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34/4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率、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 (1/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7/40)(P<0.05).结论: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疗效,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临床治愈时间,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含麻黄中药制剂用药分析——以止嗽化痰定喘丸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含麻黄中药制剂的用药规律及临床使用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对我院含麻黄中药制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并量化各制剂的麻黄碱含量;以止嗽化痰定喘丸为例,通过医院HIS系统调取2019年4月我院含止嗽化痰定喘丸的门诊处方2170张,分析止嗽化痰定喘丸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含麻黄中药制剂共16类,涉及85个品种,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主治疾病主要为咳嗽病、感冒病,以风热犯肺证最为常见;止嗽化痰定喘丸在临床上多用于呼吸科、儿科和心血管科,含止嗽化痰定喘丸处方中的常用核心药品组合均为麻黄中药制剂,如清肺丸、苏黄止咳胶囊、金花清感颗粒和三拗片等;存在多种含麻黄中药制剂与止嗽化痰定喘丸联合应用的情况,止嗽化痰定喘丸与西药也存在不合理联合应用情况,主要涉及抗高血压药;一些特殊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疾病、失眠等患者也存在同时使用多种含麻黄中药制剂的情况,用药风险大大增加.结论:加强含麻黄中药制剂的安全用药监督,系统量化各种含麻黄制剂的麻黄碱含量,规范含麻黄中药制剂的使用或制定相应标准,对该类药品的临床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感冒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表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本研究观察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模型的影响,阐明其抗风寒感冒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风寒模型组、感冒清热颗粒3.6,7.2和14.4 g·kg-1·d-1组和阳性药物组(风寒感冒颗粒3.6 g·kg-1·d-1组和感康0.15片·kg-1·d-1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组根据《中医实验动物学》采用风扇加寒冷体表降温吹风方法造模7 d,复制风寒犯表的太阳病动物模型.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7 d.从开始造模第4天,药物组ig给药3 d,正常组和模型组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期间记录各组动物的体重,第8天各组小鼠取血,处死后取肺、脾和胸腺,称重,计算肺、脾和胸腺的脏器系数,小鼠左肺固定后用于做病理切片HE染色,右侧肺组织匀浆检测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的水平,抗凝血用于血常规检测.结果 经风寒刺激7 d,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P<0.01),感冒清热颗粒14.4 g·kg-1·d-1使其增加(P<0.05).模型组小鼠肺指数升高(P<0.01),脾指数下降(P<0.01),胸腺指数无差异,感冒清热颗粒各剂量均抑制肺指数升高(P<0.01),对脾指数无影响.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肺间质增生,血管壁增厚,局部有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出现代偿性空泡,感冒清热颗粒不同剂量组药物干预后缓解.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表达增多(P<0.05,P<0.01,P<0.01),感冒清热颗粒7.2和14.4 g·kg-1·d-1干预后炎症因子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数量无显著性变化,白细胞水平下降(P<0.01),感冒清热颗粒干预后白细胞水平有所回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在白细胞各个细胞群比例中,模型组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1),单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P<0.01,P<0.05),高剂量感冒清热颗粒给药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例向正常组回归(P<0.05,P<0.01).结论 感冒清热颗粒对风寒表证小鼠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增加风寒表证小鼠的体重,抑制肺指数升高,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与出血,其机制与降低肺组织TNF-α,IL-6和IL-1β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