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开通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义诊团队在线服务,为患者在疫情期间提供必要的防范指导,降低一线门急诊接待压力和线下人群集中交叉感染风险。方法: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迅速反应,组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互联网义诊项目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需求,按需设置线上专科门诊,对义诊专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优化患者端智能导诊,简化流程后通过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结果:互联网医院专家义诊团队于2020年1月26日上线,截至2020年2月1日,7 d时间义诊专家团队完成线上问诊4 120人次,其中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咨询2 489人次,占60.4%。598人次咨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425人次咨询焦虑、恐惧相关心理问题。筛查出发热及(或)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患者共622例,其中既有发热又有流行病学史患者5例。结论:通过互联网医院帮助患者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查疑似病患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社会恐慌,在医院诊治之前,构建了第一道抗疫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感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益气解表方治疗小儿乙型流行性感冒(乙型流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医门诊就诊的乙型流感患儿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和西医治疗对照组,每组60例。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口服益气解表方加减治疗(组成:紫苏叶、葛根、柴胡、清半夏、黄芩各6 g,陈皮、荆芥穗、防风、前胡、杏仁、太子参、桔梗、炙甘草各4 g,大便干燥者加石膏、熟大黄,咳重者加白前、蜜枇杷叶,流涕者加白芷、辛夷),每日1剂、分2次服用;西医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每次10 mg/kg、每日3次。治疗7 d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预后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解表方治疗组体温正常和咳嗽、咽痛、流涕等症状改善或部分改善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增多(体温正常:49例比44例,咳嗽缓解:33例比25例,咽痛缓解:27例比23例,流涕缓解:47例比42例,均 P<0.05),鼻咽拭子乙型流感病毒抗体(IBV-Ag)转阴例数以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 -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正常参考值范围(<10 mg/L)的例数均明显多于西医治疗对照组(IBV-Ag转阴数:36例比31例,SAA正常数:49例比46例,CRP正常数:50例比46例,均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81.67%(49/60)比75.00%(45/60), P<0.05〕。益气解表方治疗组出现便秘、食欲减退、腹泻患儿例数均较西医治疗对照组明显减少(便秘:11例比14例,食欲减退:8例比11例,腹泻:6例比8例,均 P<0.05)。 结论:益气解表方可明显改善乙型流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转运重症甲型流感患儿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中进行院间转诊的临床应用,以提高ECMO在重症患儿院间转诊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我院ECMO支持下转运的重症甲型流感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4岁9个月患儿因"咳嗽4 d"于当地住院治疗,入院次日患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予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约20 min后,患儿心跳、呼吸恢复,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仍呼吸窘迫、严重低氧血症和CO 2潴留,需ECMO治疗,由于当地医疗资源限制,由我院ECMO转诊团队立即至当地,评估后予ECMO治疗,患儿低氧血症得到改善,病情暂平稳,随即在ECMO支持治疗下进行了院间转诊,转诊过程中持续予咪达唑仑泵入镇静、镇痛,于当日夜间到达我院PICU,入我院后继续予ECMO支持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及低温脑保护等治疗,患儿于入院后第9天成功撤离ECMO。但由于患儿前期心肺复苏时间长,存在重度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最终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死亡。 结论:ECMO能够为危重患儿提供有效的心肺支持治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在专业ECMO转诊团队监护下进行的ECMO院间转诊是安全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奥司他韦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奥司他韦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流感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治疗5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5 d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5 d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3%(45/46)]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33/46)](χ 2=12.132, P<0.001);研究组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04±0.51)d比(3.15±1.22)d、(3.25±1.10)d比(4.53±1.36)d、(2.72±0.84)d比(3.95±1.02)d( t=5.693、4.963、6.313,均 P<0.001);治疗5 d后,两组患者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9.24±2.51)mg/L比(3.32±2.21)mg/L、(9.21±2.46)mg/L比(5.52±2.10)mg/L、(70.25±25.10)mg/L比(47.57±14.50)mg/L、(69.24±25.43)mg/L比(55.23±16.44)mg/L],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t=5.307、3.138,均 P<0.001);两组患者CD 4+/CD 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0.45±0.21)比(1.77±0.59)、(0.46±0.18)比(1.08±0.42)],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t=14.295、9.202,均 P<0.001);治疗5 d内,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皮疹、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流感患者予以奥司他韦联合连花清瘟颗粒,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缩短发热、咳嗽及咽痛持续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都市某社区居民两周患病及就诊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成都市某社区居民两周患病的主要情况和两周疾病就诊情况,为更好地提供卫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3—4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了解调查对象两周患病情况、疾病严重程度(两周内患病伤持续天数、卧床天数、休工天数和休工率等)及就诊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成都市某社区居民共2 714名,715人存在两周患病,共900人次,两周患病率为26.3%;两周患病的主要症状分别为头晕(6.4%,58/900)、咳嗽(6.2%,56/900)、腰腿痛(4.9%,44/900)、心慌/心悸(3.3%,30/900)和头痛(3.1%,28/900);两周患病前3位病种为高血压(38.3%,345/900)、糖尿病(19.3%,174/900)和感冒(6.4%,58/900)。本次调查两周患病卧床率为20.6‰(56/2 714),休工率为4.8‰(13/2 714);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工作状况是居民两周患病的影响因素( P<0.05);居民患病后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就诊选择也不同。 结论:在基层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离退休和失业/无业等重点人群;明确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定位,引导患者合理分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氨酚烷胺与氨茶碱联用致癫痫发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66岁男性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50余年,平素口服氨茶碱0.1 g、1或2次/d。因感冒后咳嗽、流涕自行口服复方氨酚烷胺1片、2次/d,并自行将氨茶碱加量至0.2 g、2次/d。用药3 d后患者无诱因突发意识不清、肢体抽搐,共发作6次。患者脑部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脑脊液检查结果可排除颅内感染的可能性。实验室检查示肌酸激酶(CK)1 574 U/L。给予氟哌啶醇、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布地奈德混悬液等试验性治疗,4 d后,CK 217 U/L,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考虑患者的癫痫发作与复方氨酚烷胺与氨茶碱联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流行性感冒相关死亡病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31例流感相关死亡病例(死亡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PICU住院救治存活的188例重症流感患儿为存活组。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治疗等资料。重症流感患儿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共219例重症流感患儿,死亡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4.2±3.3)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29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冬春季多见(23例),8例有基础疾病。救治存活188例,男138例、女50例,年龄(3.4±2.7)岁,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51例,乙型流感病毒感染37例,20例有基础疾病。死亡组患儿感染前1年内均未接种流感疫苗。死亡组31例患儿临床表现发热31例、咳嗽21例、惊厥17例。流感相关脑病(IAE)17例;肺炎17例,塑型性支气管炎1例,3例气漏综合征,8例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4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3例发生继发感染,革兰阳性球菌9例;血常规15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3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8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死亡组31例患儿均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24例在发热48 h后首次用药;23例死于流感并发症,4例死于基础疾病,4例死于继发感染。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儿多有基础疾病[25.8%(8/31)比10.6%(20/188),χ2=4.215, P=0.040],继发感染发生率高[41.9%(13/31)比20.2%(38/188),χ2=7.029, P=0.008],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时间晚[77.4%(24/31)比53.7%(101/188),χ2=6.099, P=0.0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发感染、首剂NAI>48 h、并发ARDS及IAE是重症流感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P均<0.05)。 结论:流感可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及IAE。识别并积极控制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及时给予NAI能够提高重症流感患儿救治成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RI诊断非肿瘤因素导致的非产后子宫内翻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9岁,身高161 cm,体质量110 kg,BMI 43.32 kg/m 2,于5日前感冒伴剧烈咳嗽,当日凌晨5时左右阴道大量出血,约等同月经量,伴明显下腹痛、恶心呕吐,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急诊就医。超声检查示:子宫后位,大小为73 mm×63 mm×67 mm,形态饱满,轮廓清晰;子宫肌层欠均,后壁肌层增厚不均;彩色多普勒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彩色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厚5 mm;右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左侧附件可见无回声区,大小为38 mm×28 mm×18 mm,盆腔末见积液。血液检测结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8.1%,CRP 31.3 mg/L。入院后MR横断面T 2WI序列示:内翻的子宫呈“牛眼征”表现(图1A);矢状面T 2WI序列及T 1WI增强序列示:子宫略呈前倾位,形态失常,子宫底轻度向下塌陷,子宫中下段下陷至阴道穹窿,宫颈管扩张、分离,阴道穹隆明显扩张(图1B、1C);左侧附件区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灶,T 1WI序列呈低信号(图1D),T 2WI序列呈高信号(图1E),T 1WI增强序列未见明显强化,大小约39 mm×32 mm×27 mm(图1F)。初步诊断为非产后子宫内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流行性感冒30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流感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治30例,其中甲型流感23例,乙型流感7例。轻症流感19例,重症流感7例,危重流感4例。发病前有流感接触史25例。临床表现中发热25例,吐沫17例,纳差16例,咳嗽14例,呼吸困难4例,少数伴有腹泻、呕吐。30例患儿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均阳性。白细胞总数正常21例,降低8例,升高1例;血C反应蛋白升高6例;谷丙转氨酶升高3例,肌酸激酶同工酶MB升高2例。19例行痰培养,阳性6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合并双侧肺炎7例、呼吸衰竭3例、呼吸衰竭+休克1例。7例抗病毒治疗,其中6例口服奥司他韦,1例静脉点滴帕拉米韦。4例呼吸支持(3例无创,1例有创)。29例好转或痊愈出院,1例危重症病例放弃治疗死亡。结论: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有助于新生儿流感的早期诊断,新生儿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合理使用抗生素,新生儿流感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成药在乙型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中成药治疗乙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乙型流感和普通感冒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用药情况将乙型流感患者分为奥司他韦组和奥司他韦联合中成药组,将普通感冒患者分为单用退热药组、退热药+中成药组和单用中成药组。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的退热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曼-惠特尼 U检验。 结果:纳入乙型流感患者88例,年龄为(32.7±6.7)岁,其中男47例(53.4%);普通感冒患者114例,年龄为(32.7±7.5)岁,其中男44例(38.6%)。乙型流感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普通感冒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0, P=0.036)。所有患者均因发热就诊,大多以咽喉痛、咳嗽、鼻塞或流涕的临床表现为主,舌质红,苔薄或薄腻,均属风热犯卫轻症。中成药使用率为87.6%(177/202)。乙型流感和普通感冒患者治疗后退热时间分别为2.0(2.0,3.0) d和2.0(1.0,2.0) d,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0(3.0,5.0) d和3.0(3.0,4.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18、3.30,均 P<0.01)。乙型流感患者中单用奥司他韦治疗者11例(12.5%),奥司他韦联合中成药治疗者77例(87.5%),奥司他韦组退热时间为(4.1±1.3) d,症状缓解时间为5.0(3.0,7.0) d,均长于奥司他韦联合中成药组[(2.2±1.1) d和4.0(1.0,7.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54, Z=3.11,均 P<0.01)。普通感冒患者中,单用退热药组14例(12.3%),退热药+中成药组59例(51.8%),单用中成药组41例(36.0%)。三组患者退热时间分别为(1.7±0.7) d、(1.8±0.7) d、(1.8±0.7) d,症状缓解时间分别为(3.6±0.8) d、(3.2±1.0) d、(3.3±0.9)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09、1.05,均 P>0.05)。 结论:奥司他韦联合中成药治疗有效缩短了乙型流感患者退热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同时,中成药对普通感冒的退热作用与退热药疗效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