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块型肝癌术后复发行索拉非尼序贯PD-1抑制剂联合介入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29岁,因“上腹胀伴发热10 d”于2020年7月25日入院。患者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伴低热,物理降温后好转,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黄疸。外院CT提示肝癌,未行治疗。起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既往乙肝病史10余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体检: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可触及质硬肿块,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腹水征(-),肠鸣音可。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Child-Pugh分级A级。甲胎蛋白12 452 μg/L,异常凝血酶原13 516 mAU/ml,HBV-DNA:4.31×10 3 U/ml。吲哚菁绿15 min潴留率8%,左外叶体积:505 cm 3。肝脏CT检查结果显示,肝左内叶及右叶见大肿块,最大截面约157 mm×124 mm,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见多发供血动脉分支,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周边不均匀强化,病灶中心呈星芒状低密度各期均未强化,病灶周围肝实质强化欠均;肝中静脉及肝右静脉显示欠清;门静脉左右支受压,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肝段下腔静脉受压变窄;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壁增厚水肿;肝门部淋巴结增大(图1)。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见微结节,最大径约2 mm。诊断:肝细胞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A期,中国肝癌的分期方案Ⅰb期);慢性乙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转化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性,52岁,因“上腹部不适3周余”于2020年11月19日入院。患者3周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2020年11月12日外院腹部平扫CT检查结果提示,肝内大片状或条索状低密度影,占位可能,合并肝内胆管扩张;腹部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提示:(1)肝右叶巨块状异常信号影,增强后有不规则条索状分割样强化,门静脉右支低信号充盈缺损影,考虑为巨块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2)肝硬化;(3)脾大。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吸烟史30年,平均20支/d;饮酒史30年,白酒平均350 ml/次,每天3次。无类似肝炎或肝癌家族史。入院体检:一般生命体征平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评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Performance Status,ECOG-PS)0分,腹软,无压痛和反跳痛,肝肋下2 cm,脾脏未触及,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1 210 μg/L,总胆红素16.9 μmol/L、直接胆红素8.1 μmol/L、总蛋白72.0 g/L、白蛋白39.4 g/L、ALT 47 U/L、AST 45 U/L、凝血酶原时间12.1 s、国际标准化比值1.01、乙肝表面抗原6 535 U/ml、乙肝E抗原4.10 COI、乙肝E抗体0.699 COI、乙肝核心抗体0.008 COI、乙肝病毒定量2.36×10 3 U/ml。入院后复查上腹部平扫+多期增强CT(图1,2),结果显示:(1)肝右叶肿块,最大截面135 mm×104 mm,考虑为肝细胞癌;(2)门静脉主干及右支内栓子形成;(3)肝硬化、脾大。诊断:(1)肝细胞癌,伴PVTT Ⅲ型(cT3N0M0)、巴塞罗那分期 C期、中国肝癌分期Ⅲa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5分);(2)慢性乙肝;(3)肝硬化(代偿期);(4)脾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4/5/2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从肝炎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一系列疾病,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积聚""鼓胀"等疾病范畴,病因病机与"虚""湿""疫""毒""瘀"有关.正气本虚是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外感疫毒是疾病发展的始动因素,湿毒邪恋贯穿疾病始终;随着疾病的进展,还会表现出气滞血瘀、脾虚痰浊、癥瘕积聚、气阴两虚等病机特点.在治疗上应将扶正祛邪的思想贯穿始终,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灵活采用益气活血、清热解毒、补脾化痰、利湿通络等方法,达到既病防变、截断病势的治疗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的鸡骨草胶囊临床综合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对鸡骨草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胆囊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临床精准定位.方法 全面系统检索和收集鸡骨草胶囊研究文献和信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中医药特色的证据及质量进行评价,利用多准则层决策分析模型及中成药临床证据和价值评估软件,综合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 多源安全性证据表明,鸡骨草胶囊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主要累及胃肠道,ADR发生率约为0.001 4%,安全性评为A级.随机对照试验及其Meta分析表明,鸡骨草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提高患者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转阴率,降低乙肝病毒DNA、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治疗胆囊炎可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有效性评为B级.预算影响分析表明,鸡骨草胶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能够减轻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有利于患者的规范治疗以及基金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性评为B级.对肝胆湿热证肝胆同治,具有保肝降酶、抗炎镇痛、退黄疸、抗肝纤维化等功效,适用于急性、慢性肝炎的早期和中期,胆囊炎的轻、中症,尤其适用于肝炎合并胆囊炎者,具有临床创新性,有良好的服务创新性和产业创新性,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创新性评为B级.鸡骨草胶囊便于供应、储运、配制及给药,药品特性与用法适宜个体化治疗,适宜性评为B级.日治疗费用占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日收入的1.21%/3.22%,可负担性良好;全国28个省市在售,涵盖16 292家终端,可获得性良好;可及性评为A级.采用广西特色药材毛鸡骨草等10种中药组方,临床应用近50年,肝胆同治,异病同治,体现了中医药特色.基于现有研究,鸡骨草胶囊临床综合评价为B级,中医药特色+.结论 鸡骨草胶囊临床价值较好,建议按程序有条件转化为基本临床用药管理的相关政策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丹参川芎嗪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黄疸型乙肝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黄疸型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136例慢性黄疸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30ml苦黄注射液与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的混合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丹参川芎嗪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250ml.两组均给予甘草酸单胺针100ml及古胱甘肽针1.5g常规护肝治疗.观察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6%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中TBil、ALT、AST经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慢性黄疸型乙肝的临床疗效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热疏肝退黄汤治疗初诊乙型肝炎伴黄疸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清热疏肝退黄汤治疗初诊乙肝伴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 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并初诊为乙肝伴黄疸的8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护肝降酶、抗病毒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疏肝退黄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胆红素变化、临床证候变化及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显著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BIL、DBIL、ALT与白蛋白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乙肝病毒DNA拷贝量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目发黄、脘闷腹胀、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困倦乏力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 (P<0.05).结论:清热疏肝退黄汤治疗乙肝伴黄疸患者,可显著改善黄疸症状,改善肝功能损伤,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肿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60岁.因"胃部不适1月,乏力、尿黄半月余"于2016年10月3日入院.患者缘于2016年9月初服用降糖药物、中成药、头孢类抗生素后出现胃部不适,伴有间断恶心、呕吐.9月5日在当地医院化验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5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55 U/L,总胆红素(TBil)4.8 μmol/L,白蛋白(Alb)46 g/L,口服护肝片后效果不佳.9月中旬出现乏力、尿黄,伴皮肤黄染、周身瘙痒.9月19日化验ALT 157 U/L,AST 119 U/L,TBil 118.2 μmol/L, DBil 69.9 μmol/L,γ-谷氨酰转移酶(GGT)656 U/L,碱性磷酸酶(ALP)586 U/L,脂肪酶1137 U/L,淀粉酶正常;乙肝抗原抗体: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抗体阴性.腹部磁共振、磁共振胰胆道成像(M RCP)结果:胰腺炎,胆总管下段及胰头部胰管管壁增厚强化伴胆系扩张,考虑炎症所致可能性大.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头孢曲松"等治疗,效果不佳.于9月25日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壶腹部肿瘤并胆总管狭窄,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扩张术、经内镜胆管扩张术、胆管支架置入术.病理结果:(十二指肠乳头)少许黏膜组织慢性炎伴糜烂,纤维肉芽组织增生,间质见部分嗜酸粒细胞浸润.9月28日复查肝功能:TBil 289.1 μmol/L,DBil 165 μmol/L, GGT 145 U/L,AST 44 U/L,ALP 364 U/L.9月29日再次行ERCP:胆总管下段狭窄(恶性可能性大),行胆道支架更换术;病理:(十二指肠乳头)黏膜组织慢性炎,并伴糜烂,部分腺上皮呈中度不典型增生,建议治疗后复查.10月1日复查肝功能:TBil 343.5 μmol/L,DBil 200.3 μmol/L,GGT 95 U/L,ALP 354 U/L,AST 43 U/L,ALT 24 U/L.治疗过程中患者皮肤瘙痒明显,无发热,曾有灰白色便,尿黄如浓茶,体重下降约8 kg,为进一步治疗以"梗阻性黄疸:胆管癌?"收入我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败黄肝宁合剂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分型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黄疸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败黄肝宁合剂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分型论治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乙肝肝硬化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医证型不同分为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4组,每组25例,均以败黄肝宁合剂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治疗.4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变化,随访8周观察长期疗效.结果 湿热瘀阻证组总有效率88.0%,气滞血瘀证组总有效率52.0%,肝郁脾虚证组总有效率52.0%,肝肾阴虚证组总有效率48.0%,湿热瘀阻证组疗效最佳(P<0.05);4组治疗后TBiL、ALP、TBA及γ-GT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湿热瘀阻证组治疗后TBiL、ALP、TBA及γ-GT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治疗后8周时TBiL、ALP、TBA及γ-GT水平与本组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瘀阻证组治疗后8周时TBiL、ALP、TBA及γ-GT水平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败黄肝宁合剂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对不同中医证型的乙肝肝硬化黄疸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TBiL、ALP、TBA及γ-GT水平,且长期疗效稳定,但以湿热瘀阻证患者疗效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对哺乳率和新生儿HBV感染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通过母婴传播容易导致下一代患病或者病毒慢性携带,对母婴均具有严重的危害[1].妊娠合并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时,较多产妇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不同程度出现异常,还会增加胎儿发育不良、胎儿宫内窘迫、早产、黄疸、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等产科异常,增加了产科风险,给妊娠和分娩结局带来负面影响,降低了产后母乳喂养率,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和安全[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ET/CT诊断成人肝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男,55岁.因腹胀伴进行性加重1月余入院,无黄疸,呕血,黑便、反酸等.既往慢性“乙肝”病史22年余,自述2003年曾给予干扰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查体见:腹部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平均5次/min.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原(罗氏发光法):5251.0(<1),乙肝表面抗体:<2.0(2~10),乙肝e抗原:0.09(<1),乙肝e抗体:0.002(>1),乙肝核心抗体:0.005(>1),CA125 545.4(0 ~35)U/ml,NSE 43.21 (0 ~ 16.3) ng/ml,CEA 4.01 (0~3.4),AFP、CA15-3、CA19-9、CA724、PSA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