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sB7-H3、TFF1、LCN-2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同源体3(sB7-H3)、三叶因子1(TFF1)、脂质运载蛋白2(LCN-2)的水平对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96例BC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BC组;同期84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和行76例体格检查健康者分别作为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并分析其与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影响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对BC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良性病变组、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BC组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肿瘤直径>2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ER表达为阴性的BC患者血清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血清 sB7-H3、TFF1、LCN-2 水平与肿瘤直径(r=0.463、0.442、0.481,P<0.001)、TNM分期(r=0.474、0.394、0.562,P<0.001)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567、0.488、0.409,P<0.001),与 ER表达呈负相关(r=-0.575、-0.534、-0.538,P<0.001);血 清 sB7-H3、TFF1、LCN-2 单独诊断 BC 的 AUC分别为0.817、0.814、0.830,联合诊断效果优于单独诊断(AUC=0.911,95%C/=0.871~0.942).结论:BC患者血清中sB7-H3、TFF1、LCN-2水平明显升高,三者联合诊断BC的临床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定期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背景 微小残留病变(MRD)用于监测和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反应,并根据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目的 探讨ALL患儿化疗期间及结束化疗后定期监测MRD对复发的预后价值.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收集 2015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我院)接受CCCG-ALL 2015 方案化疗的初诊ALL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分析定期监测MRD与早期预测复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局指标 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 224 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 134 例,女 90 例,中位年龄 4.8 岁.①诱导缓解第 19天(D19)MRD阳性 104 例(46.4%),第 46 天(D46)MRD阳性 23 例(10.3%).从诱导缓解后(16 周)至结束化疗(125 周)MRD均阴性145 例.结束化疗后随访期间(152~287 周),13 例MRD阳性,其中11 例(84.6%)复发.②28 例患儿复发,中位复发时间 33 月,14 例存活,12 例死亡,2 例失访;20 例骨髓复发,其中 2 例合并睾丸复发,1 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复发(CNSL);8 例单纯 CNSL.③224 例患儿随访时间 52(IQR:36.5~69.5)月,5 年 RFS(84.5±2.8)%.D46 MRD≥0.01%与<0.01%、诱导缓解后至结束化疗期间 MRD 均阴性与 MRD 至少 1 次阳性患儿的 5 年 RFS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46 MRD≥0.01%及诱导缓解后至结束化疗期间MRD至少 1 次阳性的患儿预后较差.化疗过程中定期监测MRD十分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高危MDS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诊.用国产阿扎胞苷每日75mg/m2,持续5~7d,皮下注射,4周为1个周期;同时在第1天联合给予100 mg维奈托克,口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步增量,最大量不超过400 mg 1次/d,每周期服用时间不超过28d.分析入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部分缓解率(PR)以及总体反应率(ORR).结果:中高危MDS患者共30例,经2个周期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后,15例(50%)CR,11例(36.7%)PR,ORR率为86.7%,4例(13.3%)转化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结论:国产阿扎胞苷联合维奈托克治疗中高危MDS患者可获得较高的治疗反应率,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类型均与2种药物的已知安全性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含量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内脏脂肪(VAT)含量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18~70岁初诊T2DM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 2)、超重组(24.0 kg/m 2≤BMI<28.0 kg/m 2)及正常体重组(18.5 kg/m 2≤BMI<24.0 kg/m 2)。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VAT质量、面积,采用心脏彩超测量右心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及心功能[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心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共入组患者142例,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51(42,59)岁;失访3例。分为肥胖组(48例)、超重组(45例)及正常体重组(46例)。(1)三组间比较BMI、腰围、腰臀比、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心尖脂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射血分数与BMI、腰围、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相关(β=-0.590~-0.023,均 P<0.05),ED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96、4.357,均 P<0.05),ESV与VAT面积、心尖脂肪相关(β=0.113、2.675,均 P<0.05)。(3)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模型Ⅰ(未调整)和模型Ⅱ(调整年龄和性别)中,心尖脂肪每增加1 mm,射血分数分别下降0.590%、0.645%,EDV依次增加4.357%、4.835%,ESV依次增加2.675%、2.931%。 结论:BMI、腰围、VAT质量、VAT面积、右室前壁脂肪、心尖脂肪是影响心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尤以心尖脂肪对心功能的影响最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GML)诊断及复发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中医院初诊GML患者15例,对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Lugano分期、胃镜下表现、放大内镜下表现、高频超声内镜下表现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GML患者临床表现以上腹不适为主,其次为消瘦、贫血等。内镜下GML病灶多见于胃中1/3(10例),以弥漫型最常见(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9例;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处树支状血管(TLA)阳性13例,治疗后复查TLA阳性2例。高频超声内镜观察病灶可见胃壁1~3层的层次结构欠清,呈低回声改变;治疗后复查高频超声内镜,1例患者可见胃壁1~5层结构消失,病理证实由GML转变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内镜在GML的治疗效果评估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高频超声内镜可能在评估GML病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皮肤鳞状细胞癌认知度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认知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皮肤科门诊行光动力治疗的日光性角化病患者46例,依据健康教育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只行光动力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告知,观察组23例,除光动力治疗和治疗注意事项告知外,给予预防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知识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知晓情况。结果:初诊时两组患者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9, P > 0.05),第1、2次复诊时,两组患者各知识点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3.06,均 P < 0.05),第1、第2次复诊时知晓率逐渐提高,且均显著高于初诊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55、4.06,均 P < 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治疗、及时就诊、及时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5.00、6.10,均 P < 0.05)。 结论:对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知晓率和治疗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伴有t(8;14)(q24;q32)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伴t(8;14)(q24;q32)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2004至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就诊的、病历资料中有G显带检查结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中伴t(8;14)(q24;q32)的MM患者的一般资料、M蛋白相关检查、细胞遗传学资料、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等资料。结果:所有初治MM中,有G显带结果的患者共940例,其中G显带出现核型异常者265例,异常比例28.19%,G显带方法确定伴有t(8;14)(q24;q32)染色体异常者在有G显带结果者中占比0.85%(8/940),在G显带异常中占比3.02%(8/265)。8例MM患者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63.5岁(56~76岁),免疫球蛋白亚型7例均为Lambda型。8例患者初诊时均为DS Ⅲ期。8例患者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伴1q21扩增患者有6例(75%),G显带结果显示伴1号染色体异常患者5例(62.5%)。8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分别为4、1、2例,总体有效率(ORR)为87.5%,中位随访35个月(23~65个月)后2例患者死亡,死亡患者总生存期(OS)超过5年。结论:伴t(8;14)(q24;q32)者在本院有G显带结果的MM患者中占比0.85%,8例患者中轻链亚型Lambda多于Kappa,男性多见,多伴1q21扩增和1号染色体异常,诊断时肿瘤负荷高,但对治疗总体反应尚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挑战与对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ALL)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之一。然而,该领域还存在异基因CAR-T细胞免疫排斥、白血病复发、能否将CAR-T细胞用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的干预和初诊ALL患者的治疗等诸多挑战,只有建立针对上述挑战的相应策略才能进一步提高CAR-T细胞免疫治疗ALL的安全性、有效性,改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问世的生物制剂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治疗提供了新方法。专家论坛《生物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在分析近期发表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和系统性综述的临床研究数据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制剂治疗CRSwNP的适应证、用法、疗效评价、安全性和治疗花费情况。论著《蜗神经动作电位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探讨了蜗神经动作电位(CNAP)监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对听力保护的意义。发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CNAP监测有利于术中听力保护,应用定位监测可提示术者避免损伤神经;肿瘤切除后,近脑干端CNAP波形及N1波幅对预测术后听力保留状态具有一定价值。论著《鼻瓣区静态参数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的研究》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论著《MEN2A/MEN2B家系RET胚系突变携带者“分级预警制”与甲状腺预防切除术的研究(附7例报道)》指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论著《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单中心20年回顾性研究》探究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发现ATC患者中,初诊无喉返神经受累症状、白细胞正常、无远处转移的患者预后相对好,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继续教育园地《原发性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围绕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NMM)展开讨论,全面分析其发病机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等,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了解SNMM,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DTAS基因突变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DTAS基因(DNMT3A基因、TET2基因、ASXL1基因、SRSF2基因)突变对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二代测序检测(NGS)的163例AML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诱导缓解方案、是否移植、外周血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8例,女75例,年龄48(33,59)岁。根据患者二代测序资料,将有上述4个基因任一突变者分为DTAS基因突变组,反之为无DTAS基因突变组。同时纳入40名健康对照研究DTAS基因突变与粒淋比和淋单比之间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与预后指标。结果:163例患者中,检出DTAS基因突变的患者50例(30.7%),未检出DTAS基因突变的患者113例(69.3%)。在50例DT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其中≥2个突变的患者有8例(16%),DTAS基因中有任一基因突变的患者有42例(84%)。DTAS基因突变组患者年龄较大、欧洲白血病网预后分层较差、缓解持续时间较短、诱导化疗后28 d重度骨髓抑制程度所占比例[21(61.8%)比31(34.8%)]较高( χ 2= 7.313, P=0.007),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时,淋单比值较低,且低于健康对照组(Z=4.935, 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DTAS基因突变组的总生存时间和无事件生存时间均低于无DTAS基因突变组( P均<0.01)。DTAS基因突变组的中位OS时间为21(95% CI 16.63~25.37)个月,低于无DTAS基因突变组的43(95% CI 33.01~52.99)个月( P=0.003, HR=2.04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TAS基因突变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HR=2.041,95% CI 1.285~3.244, P=0.003)。 结论:DTAS基因突变不影响AML患者诱导化疗后血象恢复时间,但DTAS基因突变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较短。DTAS基因突变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