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避型人格在大学新生慢性鼻炎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鼻炎对大一新生抑郁症状的影响以及回避型人格的中介效应。方法:2018年4—10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应用贝克抑郁量表、DSM-Ⅳ回避型人格诊断调查问卷对8 079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PROCESS Version 3.3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大一新生慢性鼻炎、回避型人格、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2.90%(1 850/8 079)、19.22%(1 553/8 079)、6.28%(507/8 079),回避型人格、抑郁症状评分分别为1.00(0,3.00)分、1.00(0,4.00)分。(2)慢性鼻炎、回避型人格、抑郁症状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r慢性鼻炎-回避型人格=0.094, r慢性鼻炎-抑郁症状=0.095, r回避型人格-抑郁症状=0.416,均 P<0.001)。(3)慢性鼻炎显著正向预测抑郁症状( β=1.113, P<0.001)。(4)回避型人格在慢性鼻炎与抑郁症状之间起中介作用( β=1.094, P<0.001),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4.92%(0.500/1.113)。 结论:慢性鼻炎可以直接影响大一新生抑郁症状,也可以通过回避型人格的中介间接作用于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十三味辛夷滴鼻剂治疗腺样体肥大3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例1:患者,男,18岁,2020年9月20日初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诉长期鼻塞感、睡眠差,并呈张口呼吸状。内镜检查:鼻中隔无明显偏曲;总鼻道略狭窄,可见少量黏脓涕存留;鼻腔黏膜轻度糜烂,右侧明显,前端血管纹理暴露明显,几近破溃,双侧中下鼻甲轻度苍白水肿,双侧中鼻道略狭窄,未见异常新生物生长;双侧鼻咽部均可见明显隆起,界限约为鼻咽部2/3,咽隐窝消失,弥漫性充血状,表面均可见黏脓性分泌物附着,触之不易出血(见图1a)。诊断为慢性鼻炎、慢性鼻咽炎、腺样体肥大,治疗使用十三味辛夷滴鼻剂(生产厂家: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20131,生产批号20190814)喷鼻1个月,每天2次,每次2喷,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鼻。分别于9月26日二诊、10月8日三诊、10月14日四诊,患者自诉鼻塞感逐次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张口呼吸状消失,镜检总鼻道逐渐清洁通畅,鼻腔黏膜修复良好,鼻咽部腺样体体积逐步缩小,10月21日复查,双侧鼻咽部均可见不规则隆起物,体积 < 1/2,较前相比表面明显光滑清洁;咽隐窝可见;未见异常分泌物附着,未见破溃出血(见图1b)。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医对慢性鼻炎的认知及“鼻窒”的定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梳理中医学对慢性鼻炎的认知与命名的发展脉络,发现以鼻塞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在《黄帝内经》与《武威医简》中已见记载,但未提出病名。古代医家多数未将慢性鼻炎与急性鼻炎等病严格区分,古籍中的“鼻齆”“鼻塞”“不闻香臭”“鼻窒”“鼻塞不闻”“气息不通”等病证包含相当比例的慢性鼻炎。近代中医曾将“鼻渊”“鼻齆”“鼻塞”等中医病名与西医之慢性鼻炎对应,“鼻渊”使用较广,但因词不达意而遭淘汰。1970年代,多部教材提出将“鼻窒”用作慢性鼻炎的中医病名。1980年第4版全国中医统编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首次将“鼻窒”确立为规范病名。“鼻窒”病名虽然在术语定名的单义性、科学性上也存在欠缺,但通过统编教材、标准规范、临床指南等途径的大力推介,仍被中医界普遍接受。“鼻窒”的规范化过程表明,古代文献中不存在慢性鼻炎的等价中医病名。提示中西医病名对照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且即便如此,也经常徒劳无功。在阅读和利用中医古籍时,必须了解术语内涵的古今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冬病夏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接诊的慢性鼻炎患者9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冬病夏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且对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感冒次数以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感冒次数频发、常发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偶发或不发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冬病夏治辨证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鼻炎,且对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够的提高疗效,改善其中医症候积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重和春季出生的人群鼻炎风险增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出生季节和复发性或慢性鼻炎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色列17岁入伍新兵的医疗档案,比较不同季节出生人们的鼻炎患病率,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0万新兵中,男性的鼻炎患病率为7.1%,女性为5.3%。出生季节与鼻炎患病率显著相关(男女的 P值均<0.001)。鼻炎患病率(男性占7.4%,女性占5.5%)最高的出生季节为春季,最低的出生季节分别为冬季(6.7%)和秋季(5.2%)。BMI大于25、认知功能评分较高和母亲出生地为以色列或非洲以外地区的鼻炎 OR值增加。 结论:春季出生、超重、认知功能评分较高的以色列青壮年其鼻炎患病风险较高。避免春季出生及预防超重或许可以降低慢性鼻炎的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鼻用糖皮质激素50年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鼻用糖皮质激素(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INCS)是糖皮质激素的各种经鼻给药制剂。由于INCS具有强大的抗炎效应,自20世纪70年代二丙酸倍氯米松首次在临床中应用,迄今经过50年探索研究,INCS在临床中得到长足发展并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AR)和慢性鼻窦炎(CRS)的一线药物,目前也广泛应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嗅觉障碍、腺样体肥大及支气管哮喘等上、下呼吸道疾病。本文回顾INCS发展史并介绍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自身免疫性胃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患儿,男,11岁7月,因“厌食、发现维生素B12缺乏6个月”入院,该患儿入院前6个月开始出现进食明显减少,早饱,偶有呕吐,无恶心及腹痛,尿便正常。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维生素B12水平降低,家长给予患儿维生素B12间断口服治疗,具体情况不详,口服药物期间患儿食欲曾有所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复查维生素B12水平逐渐降低,病程中患儿无发热、鼻衄、无牙龈及皮下出血症状,但有多汗、脱发表现,在我院门诊检查血维生素B12水平为9 pg/ml。故因“维生素B12缺乏”收入院治疗。既往病史:患儿第1胎第1产,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饮食结构正常。患儿自1岁开始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每年数次因“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入院治疗。有“慢性鼻炎”“鼻窦炎”“免疫紊乱”病史,6岁时患有“Evans”贫血。3年前曾因“肺炎、肺不张”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曾考虑患儿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缺陷”已完善基因测定检查,但检查结果未见异常,多年来因“缺铁性贫血”间断补充铁剂治疗,曾完善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提示“缺铁性贫血”,患儿补铁后血红蛋白可升至正常,停用铁剂后血红蛋白降低,最低时80~90 g/L,最高时130 g/L左右,但入院前半年血常规检查正常范围。家族史:父母及同胞妹妹身体健康,无相关免疫性疾病病史。查体:体温:36.2 ℃;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40 kg;血压:116/62 mmHg,神志清楚,精神略萎靡,呼吸平稳,面色略白,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有斑片状脱发,咽部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节律规整,腹部平坦,无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分,四肢温暖,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后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图(),黏液湖混浊,轻度胆染,胃底及胃角黏膜未见明显异常,胃体大弯黏膜变薄,颜色发白,血管显露,胃窦黏膜颜色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幽门前区黏膜轻度发红。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未见明显异常。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鼻黏膜不同炎症的临床表现及客观炎症指标的异同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比较慢性鼻炎(CR)、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在鼻部症状、生活质量评估和临床炎症指标表达方面异同.方法 研究共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鼻科就诊的154例连续患者,年龄18~70岁,其中男性106例,女性48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患者分为CR组、CRSsNP组和CRSwNP组.患者于就诊当天进行鼻内镜、鼻呼出NO(nasal exhaled nitric oxide,nNO)、皮肤点刺试验、鼻窦CT和血常规检查,并在医师指导下对自身鼻部症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填写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NOT-22)问卷.共43例CR患者,58例CRSsNP患者及53例CRSwNP患者入选本研究.结果 CRSsNP组SNOT-22总分显著低于CR和CRSwNP组(30.0±19.4 vs.41.1±21.9,30.0±19.4 vs.40.9±18.7,P<0.05),CR组和CRSwNP组的SNOT-22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CRSwNP组鼻部症状及鼻外症状平均得分最高;CRSsNP组得分较低;CR患者对睡眠的损害影响显著高于CRSsNP患者(9.9±6.2 vs.5.1±5.3,P<0.05),与CRSwNP组睡眠评分无显著差异(9.9±6.2 vs.7.1±5.7,P>0.05).当患者合并过敏原阳性时,CR、CRSsNP和CRSwNP之间症状评分及SNOT-22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当过敏原阴性时,无论症状评分还是SNOT-22评分,三者之间均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CR、CRSsNP和CRSwNP三种鼻黏膜炎症类型都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就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而言,CR组和CRSwNP组相近且较CRSsNP组损害更明显.客观评价指标与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DNAH5基因新发移码变异所致1例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1例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PC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7月于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例PC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应用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采用SWISS-MODEL进行预测变异基因的蛋白结构.结果:先证者存在慢性鼻炎、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及男性不育的临床表型.先证者行WES检测显示DNAH5基因第74外显子存在c.12890dup(p.N4297Kfs*13)纯合移码变异,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对基因功能造成影响.SWISS-MODEL预测示突变后蛋白缺失了一部分氨基酸残基,导致蛋白3D构象发生变化.该变异在ClinVar、gnomAD及OMIM数据库中均未见收录.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此变异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P+PM3_P).结论:DNAH5基因c.12890dup(p.N4297Kfs*13)纯合移码变异可能是导致该患者临床表型的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 DNAH5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的临床特征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 对15例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病例重新切片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患者年龄范围36~82岁(平均51.9岁),其中男性9 例,女性 6 例,6 例为肠型腺癌(intestinal-type adenocarcinoma,ITAC),9 例为非肠型腺癌(non-intestinal-type adenocarcinoma,non-ITAC).临床表现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症状类似.胃肠检查未见肿瘤.6例ITAC中,包括结肠型4例、乳头状型1例、黏液型1例.9例non-ITAC中,低级别7例,高级别2例.ITAC病例CK20及CDX-2均为阳性,non-ITAC病例全部表达CK7,不表达CDX-2及Villin.结论 原发性鼻腔鼻窦腺癌少见,就诊时多为中晚期,ITAC具有肠道分化特征,诊断时需注意与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鉴别,而non-ITAC的诊断属于排它性诊断,需要先排外其他肿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