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王孟英生平看“卓越中医师”成长之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研究王孟英的生平事迹,总结其成为名医的经验:献身杏林的志向、刻苦钻研的毅力、勇于创新的精神、甘贫乐道的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等,对中医学子的成长成才,尤其是对“卓越中医师”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成才规律对卓越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国医大师的成才之路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普遍规律,对卓越中医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启示和借鉴.从初学中医的年龄,中医传承的模式,学习中医的动机、门径及对中医学的贡献等方面探析国医大师的成才之路,并提出对卓越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包括院校、师承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卓越中医人才的主要方式,掌握传统文化之“道”是开启中医宝库的钥匙,以临床实践为中心是中医药传承的关键,反复研读经典是继承和发扬中医的必由之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熊继柏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析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熊继柏教授从中医学徒到大学名师,最终成为国医大师,其成才之路不同寻常,其学术特色兼备“学徒派”和“学院派”特点,其“熟读经典,立足临床,用经典指导临床”的知行合一中医治学观,对当下中医人才培养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性.文章从学术渊源与成才之路、学术思想与临证特色、学术创新与临证经验3个方面,初步总结分析了熊继柏教授的学术特色,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谈名老中医赵绍琴成才之路——赵绍琴教授百年诞辰有感
编辑人员丨2023/8/6
赵绍琴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大师、温病大家,通过探讨其成长、成才之路,以求追忆旧迹,启迪后学.赵教授卓越的成就离不开家传、拜名师以及自身不断勤奋学习和临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儿科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儿科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 在儿科医师成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不断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诸多问题.笔者从国家政策、基地建设、师资建设及学员自身不同视角进行深入剖析, 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为形成儿科人才培养的高效可持续机制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医大师成才规律及对中医传承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90位国医大师初习中医的年龄、文化背景、传承中医模式、临床态度以及创新思想的探究与分析,总结出中医学子当利用传统文化疏通中医学习之路,牢记临床实践是成就大医的关键,明确承古创新是发扬中医的长远之策;政府和中医高校当发挥引导作用,探索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中医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成才之路”第二部分考核试题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成才之路”第二部分共7讲,至本期结束。现将该部分考核试题开列如下,凡报名交费参加学习者,请另抄于稿纸并作答后,连同交款收据复印件尽快寄回本刊编辑部。经专家阅卷成绩合格者,即发予结业证书(注意试卷务必保持整洁,字迹清晰勿潦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陈峰针灸学术经验撷菁
编辑人员丨2023/8/5
陈峰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陈师守正创新、勤于临床,临证时重视针术取穴、腧穴配伍、针灸并用、针药结合,每每针拂疾去.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教无穷,现总结其针灸学术经验如下.1 勤习经典 传承守正对于针灸专业人才培养,陈师一向遵崇"读经典,跟名师,勤实践"的法则和路径,尤其重视经典学习.陈师反复研读《黄帝内经》《针灸大成》等古籍,对《黄帝内经》穴性的认识、腧穴配伍理论与形式,《针灸大成》的病症分析、用穴处方配伍[1]、灸法临床经验等均有深入研究,对俞震、王国瑞等古代医家的针灸疗法、"穴法相应"等技术特色深为谙熟.陈师要求学生读经典,必须反复研读原著,有疑问及晦涩难懂之处通过查找文献、师生讨论等方式加深理解.30多年来,陈师总结出针灸成才模式,即"细读深思经典,记下体会心得,临床实践检验,逐步完善提高".陈师不排斥微针刀、刃针、腹针、浮针等新兴针灸疗法,积极学习,他认为"可以开拓视野,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诊疗思路与参考".陈师认为,掌握扎实的中医理论,灵活运用针刺手法,往往取效更好,增强针灸人自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钱英教授中医传承师生对话录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22 年1 月1 日,冬日暖阳,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作为钱英教授出师的首个弟子李秀惠教授、老幺弟子关伟和研究生牛倩倩一同探望钱老师,祝贺新年吉祥.师生共聚,与老师就中医创新发展、跟师学习等诸多问题深入交谈.现将师生对话实录以学生问,老师答的展现形式,并在每节主题后,徒弟稍作注释抒怀感悟,以此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听先生的学医成才之路,启迪年青中医学医之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名医名家活态传承的现状及研究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5
名老中医代表了当代中医学术的最高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面向名医名家为代表的传承对象,提出加快推进活态传承,本文结合近三十年中医药传承研究进展,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活态传承的意义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活态传承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活态传承缺少制度体系保障,对活态传承的内容认识不统一,对活态传承的方法选择欠科学,对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不足,对活态传承支持不足等.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对活态传承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协调;二是规范活态传承对象筛选;三是加强活态传承内容的研究,确定传承内容规范,具体包括传承名老中医的哲学观点及学术思想、老中医成长成才之路及其传承脉络、古代及当代经典名方、经验方、名老中医全生命周期学术活动及成果、名老中医诊疗活动及过程记录、名老中医药学家的访谈记录、老药工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的操作技术、名老中医参政议政工作、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方法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记录、民族医药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经验传承相关成果等;四是建立科学可行的活态传承研究方法;五是完善活态传承制度;六是优化活态传承模式;七是建立科学、全面的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体系.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传承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均需要不断探索,形成行业普遍认可并可推广,社会及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传承促进创新的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