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岭南名中医治疗鼻鼽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岭南名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为岭南地区治疗鼻鼽的临床实践及成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读秀数据检索平台,检索国内发表的期刊文献和名老中医医案书籍。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对岭南中医治疗鼻鼽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医案筛选后,提取医案中的处方信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中的医案统计分析中“数据挖掘分析”与“医案标准化”等模块和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Ochiai算法对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1篇文献和42则医案,得到岭南地区治疗鼻鼽处方73首。中药频次结果显示,共得到高频中药40种(频次≥5),主要以益气健脾药、发散风寒药、宣通鼻窍药为主;聚类分析得到药组7个;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6条,3味中药药对组关联规则18条。结论:岭南医家治疗鼻鼽病重视补脾益气、发散风寒、宣通鼻窍,体现了培土生金、攻补兼施的治法。岭南医家常使用广东道地药材佐治鼻鼽,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指导鼻鼽中医药治疗及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基于R软件和CiteSpace的名医工作室传承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医工作室的成果评价名医工作室建设效果及各验收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R软件统计2010—2018年立项的国家级名医工作室相关数据,利用雷达图进行优势分析;计算Spearman相关性系数,用R软件绘制各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热图;计算机检索建设期内工作室成员发表的论文,经Refworks格式转化后,导入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6篇文献,涉及25个评价指标,22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论文数(v3)与整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数(v1)等6组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8组指标有明显负相关性;耳鸣、失眠、卵巢早衰、针刺及针灸疗法等是研究热点。结论:评价名医工作室建设效果时应综合各项指标全面衡量,适当控制成员数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基于“靶点-成分-中药”网络及临床数据探究贾跃进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处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通过分析基于靶点网络及临床数据挖掘探究名中医贾跃进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处方。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分别获取冠心病及抑郁症的靶点,构建2种疾病靶点的PPI网络,并进一步筛选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查询作用于靶点的有效成分及包含这些有效成分的中药,将数据导入Cytoscape 3.9.0构建核心靶点-有效成分-中药网络,进行网络拓朴学分析;采集贾跃进老中医2015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的门诊临床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进行数据挖掘,得到其常用处方,将结果与靶点网络分析得到的中药进行核心处方拟合,并对核心处方中的药物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症靶点PPI网络分析获得1 501个交集靶点,可分为4个核心靶点聚类,包括炎症因子类、肿瘤因子类、脂质代谢类因子、纤维化类因子;通过TCMSP获得作用于靶点的有效成分480个,分属181味中药,其中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异鼠李素、β-胡萝卜素、金合欢素、刺芒柄花素、鞣花酸。GO富集分析共得61条结果,主要有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信号受体激动剂活性、膜面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20条结果,主要有癌症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JAK-STAT通路等。临床数据挖掘纳入验案120例,方剂148首,涉及中药135味,药性以平、温、微寒、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药物主要归肺、脾、肝、心、肾经等;通过药物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综合得出常用组方。将常用组方与靶点网络分析得到的中药拟合出核心处方:半夏、甘草、柴胡、香附、丹参、延胡索、党参、黄芪、石菖蒲。结论:贾跃进老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用药规律及符合中西医机制的核心处方,本研究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基于《临床技能实训》课程的中医人才培养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以《临床技能实训》课程为例,通过融入分层教学及同伴教学、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名中医教学门诊、衔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标准,同时注重培养梯队合理的教师团队,以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师承模式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可以使医学生学习并继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沟通方式、学术思想等,传承并弘扬中医文化的精髓;同时采用CBL,发扬中医整体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以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经过此模式的培养,可有效提高中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发展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周天寒辨治帕金森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名老中医周天寒认为,中医认识帕金森病应结合其病理分期,不同阶段虽表现不一,但病机均不离阳气。现代医学按脑内路易小体出现的先后顺序、累及部位可将本病分为6期。周天寒认为,早期病机责之于肺,与肺之阳气郁遏有关;2、3期病机提纲为"阳虚";4、5期病机为阳虚风动;晚期病机为元阳亏虚、脑髓失养、神机失用。抓住阳气这条主线,结合脏腑、气血辨治,临床可获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辨治胃脘痛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辨治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诊治胃脘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111本分册中收录的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的临床医案,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1)对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描述分析。通过关联规则、层次聚类、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等。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最终纳入处方270首,涉及药物265种,累计使用频次3 249次。分析结果显示,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常用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频次依次为脾、胃、肺、肝、心经;药物功效以燥湿、降逆、理气、清热、健脾、柔肝止痛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为半夏-陈皮、白术-茯苓、茯苓-陈皮、白术-陈皮、砂仁-陈皮、代赭石-旋覆花等。聚类分析得出六君子汤、左金丸、芍药甘草汤等核心药物组合。药物复杂网络表明用药核心处方为香砂六君子汤。结论:名老中医治疗胃脘痛注重健脾理气化湿、柔肝滋阴、调和气血,用药温清互济,通补兼施,以平为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基于CiteSpace的冠心病舌诊领域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内外冠心病中医舌诊相关研究,旨在了解研究现状,为冠心病临床诊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有关冠心病舌诊的研究文献。采用BICOMBS 2.0、CiteSpace 6.1.R6和Excel 2019软件分析冠心病舌诊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地区、机构、作者、研究热点等文献关键特征。结果:纳入中文文献364篇、英文文献5篇。辽宁中医药大学是发表中文相关研究最多的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发表英文相关研究最多的机构,不同发文机构间的合作关系不紧密。王忆勤(上海中医药大学)是发表中、英文文献数量最多的作者,中文文献发文量较多的作者间合作紧密。中文研究热点包括冠心病及其证候特征、舌诊客观化研究和基于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的数据挖掘;英文研究内容包括现代化数据采集分析和专家共识。结论:我国国内冠心病舌诊研究团队初具规模;冠心病舌诊研究英文文献较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今后不同机构和研究人员需加强国际合作,以提升中医诊断学的国际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9小时前
-
疏肝调神针刺法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山东省名老中医单秋华教授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提出的疏肝调神针刺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可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等内科疾病,以及皮外伤、五官科病症、乳腺疾病等外科疾病,亦可治疗妇产科及儿科疾病;可通过调节痛觉传导改善患者偏头痛症状,还可改善创伤性应激障碍脑功能异常。疏肝与调神在临床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医者临证时亦应做到调神与治神相结合。疏肝调神针刺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好思路,但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机制研究亦明显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课程思政视域下名老中医案例融入针灸教学的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思政教育进入针灸专业课有着很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通过在针灸教学中引入名老中医医案及名老中医生平,深入挖掘名老中医案例中与爱护患者、热爱祖国、创新发展、文化自信等有关的思政元素,在针灸教学过程中优化课程设计,使针灸教学和思政教育更好融合.在解读名医大家的生平事迹和高超医术的同时,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意识,实现课程育人的教学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体脏合痹"理论内涵及其在风湿免疫病防治中的应用思路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基于中医五体痹、五脏痹理论,结合风湿免疫病多系统受累、传变复杂多变的特点,在传承名老中医治痹学术思想、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风湿免疫病"体脏合痹"理论.认为体痹非独存在于皮、肉、筋、脉、骨,而可能发生于在外的所有体表组织;脏痹亦非独存在于肝、心、脾、肺、肾,还可能发生于包括六腑、奇恒之腑在内的所有脏器.脏居于内,藏精以养体,体居于外,乃脏的外延;体与脏通过五行生化统属、经络络属相贯、气血津液环流、精神脑髓主宰,构成了内外相合的系统网络,形成了体痹及脏、脏痹及体、体脏合痹的疾病传变规律.提出"和正调衡"的总体治疗原则和"以体养脏、调脏安体、体脏同治"的诊疗思路,为风湿免疫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