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男性就诊者控烟服务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对控烟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控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分层整群抽样法,对2017年1月1—31日在上海市不同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 458名男性就诊者进行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对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进行控烟服务需求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控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1 458名男性就诊者吸烟率为54.5%(794/1 458),现在吸烟率为46.6%(679/1 458)。有戒烟意愿者358人,占现在吸烟者的52.7%(358/679)。在有戒烟意愿的现在吸烟者中,需求率较高的控烟服务依次为获得烟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58.9%,211/358)、帮助制定戒烟计划(56.4%,202/358)、获得克服戒烟障碍的方法(53.1%,190/358);接受度最低的控烟服务为使用戒烟热线(38.5%,138/358)。年龄45岁以下、离退休、合并慢性病、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高、戒烟途径知晓度高以及被医务人员建议过戒烟的现在吸烟者,更愿意接受控烟服务(均 P<0.05)。 结论:社区就诊的男性现在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者所占比例较高,但控烟服务需求率较低。社区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询问就诊者吸烟状况,对吸烟者积极给予戒烟建议、告知吸烟危害知识及戒烟方法,控烟媒体也应加强控烟途径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无烟生活 健康中国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70余种致癌物.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即使吸入少量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室内完全禁止吸烟是避免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内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全国戒烟热线电话为12320卫生热线戒烟服务和4008085531专业戒烟热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无烟生活 健康中国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70余种致癌物.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即使吸入少量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室内完全禁止吸烟是避免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内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全国戒烟热线电话为12320卫生热线戒烟服务和4008085531专业戒烟热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无烟生活健康中国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70余种致癌物.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即使吸入少量烟雾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室内完全禁止吸烟是避免危害的唯一有效方法.吸烟者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不在室内工作场所、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内和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全国戒烟热线电话为12320卫生热线戒烟服务和4008085531专业戒烟热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应用智能手机的烟民对戒烟方式认知及戒烟意愿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使用智能手机的吸烟人群的戒烟方式、戒烟意愿及对戒烟APP的认知等情况,为帮助吸烟者戒烟和增加戒烟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19名拥有智能手机的吸烟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者基本情况、戒烟方式、戒烟意愿以及对戒烟APP关注等.应用SAS 9.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有序多分类的累积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9名调查对象中,256名吸烟者为了身体健康而戒烟,132名是因为家人原因而戒烟;尝试过戒烟的吸烟者占58.6%(187名);71.2%的吸烟者选择靠自我意志力来戒烟,其次是咨询门诊或者戒烟热线方式(1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人群的戒烟意愿受到吸烟者所在地区规模(OR=1.224,95%CI:1.026~1.460)和尝试戒烟(OR=3.202,95%CI:2.079~4.930)两个因素的影响.结论 吸烟者戒烟原因和意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戒烟方式更倾向于靠自我约束,且目前戒烟APP使用者较少,可以加大戒烟APP宣传力度,完善戒烟APP的干预方法,更好地帮助吸烟者戒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武汉市12320戒烟热线一个月电话戒烟干预效果与影响因素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武汉市12320戒烟热线有效性与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中国戒烟热线方案,于2015年4月对67名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开展一个月电话戒烟干预.结果 一个月后戒烟热线戒烟成功率为32.84%,未戒烟成功者尼古丁依赖程度显著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已有健康问题的人和尼古丁依赖程度低的人一个月戒烟成功率更高(P<0.05).结论 戒烟热线在武汉市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未来可作为一种戒烟干预模式进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6-2017年苏州市戒烟竞赛情况以及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苏州市2006-2017年戒烟竞赛的报名和随访情况,并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参加戒烟竞赛者在竞赛开始前填写报名表,在竞赛开始后半年以14%的比例抽取随访对象,填写随访问卷,统计戒烟率等指标并进行戒烟成功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6-2017年苏州市共有44 940人参加戒烟竞赛,平均戒烟率为36.9%.影响戒烟成功率的因素为年龄(OR = 1.46,95% CI: 1.273 ~ 1.675)、文化程度(OR =1.167, 95% CI: 1.087~1.252)、烟龄(OR =0.722, 95% CI: 0.652 ~ 0.799)、每日吸烟量(OR=0.784, 95%CI: 0.694 ~0.885)和戒烟热线(OR = 1.510, 95% C/: 1.148 ~ 1.986).结论戒烟竞赛为有意愿戒烟的吸烟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有助于戒烟率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3年西安市居民烟草流行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西安市居民的烟草流行状况,为进一步在全市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西安城区和农村抽取2 772名15 ~69岁的调查对象,于2013年10-12月采用《201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人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戒烟行为及认知、戒烟史、吸烟环境及对烟草危害认知.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居民吸烟率、二手烟暴露率人群分布差异及吸烟者戒烟想法和戒烟方式等情况.结果 西安市居民吸烟率为28.1%,城区、农村分别为24.8%和31.4%,男、女分别为50.6%、6.3%,城乡及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2%人群受二手烟危害,其中56.7%人几乎每天接触二手烟,不同社会特征人群除职业和年龄分类二手烟暴露率及暴露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人群中有戒烟意愿的仅占51.4%,拨打戒烟热线、咨询戒烟门诊为6.5%和10.4%.结论 2013年西安市居民吸烟率较高,二手烟暴露严重,吸烟者有戒烟意愿者少,希望寻求专业戒烟帮助的更少,烟草流行情况不容乐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控烟条例实施1年对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烟草使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监测北京市≥15岁人群吸烟及戒烟状况,评价《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效果.方法 2014年和2016年参照全球成年人烟草调查的原则和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概率抽样法从北京市324个街道/乡镇中抽取50个,再从每个街道/乡镇抽取2个居/村委会,共计100个监测点;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在每个监测点抽取100个家庭户;用掌上电脑从所有满足条件的家庭成员中以简单随机抽样法自动抽取1名≥15岁的家庭成员作为调查对象.以入户调查形式获得数据.用SPSS 20.0软件的复杂抽样数据分析模块,以基本权重、未应答权重和后分层校正调整权重的乘积进行加权,计算现在吸烟率、每日吸烟率、戒烟率等指标,并估算可信区间.结果 2014年和2016年分别获得有效个人问卷8 484份和9 372份,总体应答率分别为86.5%和96.5%.2014年北京市≥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为23.4%,2016年为22.3%,按照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现在吸烟者的数量减少了19.9万人.每日吸烟者比例由2014年的20.7%下降到2016年的19.2%.现在吸烟者的日平均吸烟量由2014年的14.6支上升为2016年的15.4支.戒烟率由14.9%上升为16.8%.现在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尝试一次戒烟的比例由2014年的22.3%上升为2016年的23.2%.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意愿的比例由2014年的11.6%上升为2016年的15.5%.过去12个月看过医生的吸烟者中,收到医生戒烟建议的比例2014年和2016年分别为58.9%和59.2%.2016年人群中过去12个月内尝试过戒烟的现在吸烟者中戒烟门诊和戒烟热线的知晓率分别为36.8%和29.5%,7.7%的知晓者去过戒烟门诊,5.5%的知晓者使用过戒烟热线.结论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1年≥15岁人群现在吸烟率下降.下一步应加大戒烟服务宣传,提高现在吸烟者对戒烟服务的知晓,促进其寻求戒烟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海南省某企业职工吸烟行为综合干预模式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评价控烟项目的干预效果,提高员工对吸烟健康危害的认知,降低吸烟率.[方法]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车间、人员两级随机抽样,抽取某企业660名职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讲座+咨询+一氧化碳检测+药物发放”模式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对干预前后吸烟情况、每日吸烟者醒后吸第一支烟的时间分布、戒烟意愿及戒烟帮助情况、烟草知识知晓情况等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吸烟率为32.9%、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06,P>0.05);戒烟率为14.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12,P<O.05).干预前后年龄组为18~25岁、月收入在4001~6000元人群吸烟率均为最高.通过对干预前后130名每日吸烟者“早晨醒来后吸第一支烟”的时间分布研究发现,6个月(4-9月)强化干预后每日吸烟者每天早晨醒来后30min内吸第一支烟的比例比干预前略高(51.5%、50.8%),而且5min内吸第一支烟的比例较干预前也增加(14.6%,8.5%),说明对于每日吸烟者,短时间内烟草依赖干预效果不明显.但干预后现在吸烟者中尝试戒烟、考虑戒烟的比例(41.7%、48.5%)均高于干预前(22.9%、40.1%);干预后知晓海南省设置12320戒烟热线和综合性大医院设置戒烟门诊的人群比例(72.4%、73.0%)也分别比干预前大幅度增加(11.5%、12.5%)(P< 0.001).且干预后,职工对“低焦油卷烟的危害和一般卷烟差不多”的正确认知率(28.8%)明显高于干预前(18.7%);认为吸烟与中风、心脏病发作、阳痿有关者的比例明显升高,认为被动吸烟与成人心脏疾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有关者的比例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1).[结论]干预后6个月内海南某企业职工吸烟率下降,戒烟率上升.“讲座+咨询+一氧化碳检测+药物发放”的四联戒烟综合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