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色杆菌素调控机制与产量优化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紫色杆菌素(violacein)是某些特殊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蓝紫色吲哚衍生物,具有干扰生物膜、抑制细胞增殖、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天然微生物紫色色素,在抑菌、抗肿瘤、抗病毒、生物染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野生型原始菌株产紫色杆菌素普遍存在产量低、产量不稳定等缺陷,制约了紫色杆菌素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对紫色杆菌素的生物活性、基因组成、基因调控和产量提高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提高紫色杆菌素的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三物黄芩汤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三物黄芩汤(Sanwu Huangqin Decoction,SHD)始载于《金匮要略》,由黄芩、苦参、地黄3味药组成,为滋阴清热之经典方剂.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环烯醚萜苷类及苯乙醇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病毒、抗过敏、抗白塞病等药理作用,临床多用于发热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自身免疫性肝病、皮肤性疾病等.通过对SHD的处方考证与历史沿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现代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对SHD的Q-Marker进行预测,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果碱、槐定碱、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酮,地黄中梓醇、地黄苷D可初步确定为SHD的Q-Marker,为完善SHD的制剂过程中质量溯源体系及其质量评价与控制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茵陈随证施量策略在慢性肝炎治疗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慢性肝炎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茵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是治疗肝系疾病的要药.现代研究显示茵陈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抑菌、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仝小林院士常用茵陈治疗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慢性肝病.通过介绍一则记录详实的长时医案,客观全面地展现仝小林院士运用茵陈治疗慢性肝炎的随证施量策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等指征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桑寄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通过归纳整理近年来桑寄生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桑寄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维生素类、挥发油类、微量元素、多糖、萜类、甾醇类、苯丙素类、姜黄素类、酚酸类等,其中黄酮类为主要药效物质,在桑寄生的抗炎、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桑寄生可能具有一定的毒理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纳米颗粒修饰的PVB复合涂膜合成及其抑菌抗病毒性能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制备一种可涂覆于材料表面、具有抑菌抗病毒性能的涂膜,旨在应用于多种公共场所设施表面以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法:以无毒易挥发的乙醇溶解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材料,通过掺杂具有抑菌抗病毒性能的纳米氧化锌(ZnONP)或纳米氧化铜(CuONP)颗粒,制备具有抑菌抗病毒性能的涂膜材料,并研究纳米颗粒种类、粒径、掺杂量对涂膜消毒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CuONP和 ZnONP 可与 PVB形成稳定涂膜,且该涂膜的接触面积越大、纳米颗粒掺杂量越高,对大肠杆菌、MS2 噬菌体的灭活效果越好.接触面积大于80 cm2 时灭活率可达 90%,且去除速率大于 1%/min.结论:PVB复合涂膜具有高效的抑菌抗病毒活性,可为公共卫生消毒提供新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佩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18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等多种功效,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等病症.通过搜索中国知网、PubMed、SciFinder、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已经发表的佩兰相关文献,对近30年佩兰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发现目前已从佩兰中共分离出超过90种化合物,包括挥发油类、百里酚类、生物碱类、萜类、酚类等,其中百里酚类、生物碱类和萜类为主要成分.生物活性研究显示佩兰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糖尿病、抑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或激活相关信号通路或相关蛋白表达等有关.为佩兰资源后续深入系统地研究和临床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草乌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及蒙医学毒性控制方法概述
编辑人员丨2024/3/23
草乌所含的特征性成分二萜类生物碱是其主要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病毒、强心、抗肿瘤、局部麻醉等药理活性的同时也存在各种毒性作用.故传统医药通常通过炮制或配伍,降低其毒性,保障临床用药安全.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在这方面优势更为突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莪术挥发油为中药莪术发挥药用价值的主要活性部位,总结有关莪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发现目前从莪术挥发油中共鉴定出成分130 余种,包括萜类(单萜、倍半萜)、酮(醛)类、醇(酚)类、烷(烯)烃类、酸(酯)类、醚类、芳香族等化合物,其中萜类为其主要化合物成分.莪术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血栓、保肝、保护神经、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目前,莪术挥发油所开发出的莪术油注射液、复方莪术油栓等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对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莪术挥发油在临床用药、制剂等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抗疟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本文对近5年青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药理机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Scifinder、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对2018-2022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搜索并进行综述.结果 近5年从青蒿中发现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倍半萜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及木脂素类,并且发现青蒿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具有抗炎、抑菌、抗寄生虫、抗病毒、抗肿瘤及降糖等药理作用.结论 青蒿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草药,可用于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蜡梅属植物精油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蜡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精油是蜡梅属植物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包括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和止咳平喘等药理活性,对血管性痴呆、急性肺损伤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对蜡梅属植物精油中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生源合成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整理,对相关的生物活性作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蜡梅属植物资源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