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受体配体亲和技术筛选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筛选中药黄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方法 以ACE2和DPP-4作为靶蛋白,利用受体配体亲和超滤和液质联用技术,对黄芩中与ACE2和DPP-4亲和的化合物进行筛选和分析,以筛选具有同时抑制ACE2和DPP-4的化合物.结果 从黄芩中筛选出了 5,7,2',6'-4羟基黄酮、5,7,2',5'-4羟基.8,6'-二甲氧基黄酮、白杨素-7-O-葡萄糖醛酸苷、黄芩素-6-O-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白杨素、千层纸素A,可以同时亲和抑制ACE2和DPP-4,具有潜在的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结论 从黄芩中筛选出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关的靶蛋白抑制剂,具备潜在开发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涂层冠脉介入器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2种PCI器械,但仍存在再狭窄及晚期血栓事件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内皮细胞活性的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既抑制再狭窄又抗血栓形成,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中药单体及提取物尤其是中药单体组合涂层具有多靶点潜力,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涂层的重要补充.该文综述了应用于PCI器械药物涂层的中药单体(三氧化二砷、紫杉醇、水蛭素、川芎嗪、大黄素、苦参素、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组合(紫杉醇/水蛭素、栀子苷/黄芩苷)、中药提取物(莪术提取物、昆明山海棠提取物),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以期为研发新的PCI器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鉴定小续命汤中的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机制,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实验可视化小续命汤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从小续命汤中鉴别出麻黄碱、升麻素苷和黄芩苷等68个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丁基苯肽类等化合物;成分与中风的交集靶点建立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共筛选出IL-6、TNF、EGFR、PDGFRB和PIK3CA等33个核心靶点;麻黄碱、黄芩苷和人参皂苷Rg1等57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表明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可能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通路.qCAM实验中阳性对照组(Gas,0.02 mg)和小续命汤高剂量组(XXMD-H,2 mg,折合生药量16.69 mg)的血管相对面积比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较好地可视化了小续命汤促进血管生成.结论:本研究通过结合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阐明了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得出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并通过qCAM实验评价其促进血管生成活性,RT-qPCR进一步验证相关靶点,为小续命汤的质量研究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与TKI相关皮疹的关联机制及潜在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初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相关皮疹间的关联机制并预测潜在中药.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汇编数据库收集使用TKI厄洛替尼处理前后EGFR突变NSCLC细胞、正常成纤维细胞的基因芯片数据,用R 4.3.2软件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用venn包筛选交集靶基因,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对交集靶基因进行潜在中药预测,统计性味归经,并利用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 126个交集靶基因,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基因及交集靶基因均富集在染色体、纺锤体等区域,参与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生物学过程及DNA复制、溶酶体、细胞循环等相关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显示厄洛替尼处理后,NSCLC细胞的趋化因子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信号通路等被激活,成纤维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氨基酸代谢通路出现扰动.通过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预测了354种主要性属寒、温、平,味属苦、辛、甘,归胃、肺、肝经的中药.以黄芩为例筛选有实验支持的靶基因及对应活性成分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靶基因与活性成分结合性能好.结论 EGFR突变NSCLC、TKI相关皮疹在发病机制上具有同源性,均涉及DNA复制、细胞循环等,可为EGFR突变NSCLC伴TKI相关皮疹患者的临证用药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芩苷对雄性大鼠肝肾毒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苷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肝肾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苷给药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药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称量肝脏、肾脏湿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结果: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体质量、肾脏系数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肾小球萎缩变小、肾小管明显萎缩且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肝脏未见明显异常。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血清中BUN、CRE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黄芩苷100 mg/kg组各时间点和黄芩苷200 mg/kg组给药28 d后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苷给药对雄性大鼠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联合顺铂对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建立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及汉黄芩素联合顺铂组(联合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构建SPF级裸鼠成瘤模型进一步验证。多组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第4天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在波长450 nm处时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2±0.109、0.765±0.087、0.484±0.122、0.356±0.056比1.114±0.256、0.824±0.225、0.623±0.239、0.378±0.191, F=259.633、205.262, P<0.01)。EdU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EdU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0±2.0)%、(48.8±3.2)%、(22.5±1.4)%、(16.1±3.8)%比(56.7±1.5)%、(46.6±2.8)%、(21.2±2.2)%、(14.2±1.8)%, F=65.198、89.293, P<0.01]。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克隆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3.5、96.0±4.8、50.0±2.9、25.0±3.5比125.0±0.8、121.0±2.5、55.0±3.9、30.0±3.3, F=68.151、52.086, 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TUNEL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6)%、(7.3±3.2)%、(21.2±4.6)%、(36.6±3.8)%比(3.8±2.2)%、(7.5±1.4)%、(23.5±3.8)%、(35.2±2.9)%, F=18.110、36.258, P<0.05]。流式分析可见肺腺癌A549、H1299细胞株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凋亡细胞数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2.73)%、(22.38±3.16)%、(50.78±4.85)%、(66.08±2.96)%比(4.78±1.95)%、(23.75±2.56)%、(52.14±3.82)%、(63.56±3.14)%, F=66.565、89.298, 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细胞中促凋亡蛋白Caspase-3、c-Caspase-3、bax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与与对照组比较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裸鼠成瘤模型表明,4周后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78±3.62)、(365.64±2.58)、(220.25±2.24)、(122.69±4.86) mm 3,空白对照组、汉黄芩素组、顺铂组、联合组肿瘤质量分别为(0.72±0.14)、(0.44±0.05)、(0.22±0.04)、(0.16±0.04) g, F=115.480、145.298, P<0.01]。 结论:汉黄芩素联合顺铂作用可抑制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两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主要通过bax/bcl-2/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上调Caspase-3、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发挥作用,可能通过ROS途径增敏顺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芩素通过Sirt1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衰老缓解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黄芩素通过调控Sirtuin(Sirt)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衰老,缓解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提取非骨关节炎患者(3例)及骨关节炎患者(3例)滑膜中的FLS,通过Western blot、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免疫荧光等方法评估骨关节炎患者FLS的衰老程度,并检测FLS中Sirt家族蛋白和mRNA的变化水平。通过转染Sirt1 siRNA敲低FLS中Sirt1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FLS抗氧化能力及衰老程度。将软骨细胞与FLS共培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功能变化。使用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FLS衰老后予以不同浓度黄芩素处理,检测Sirt1、p16、p21蛋白表达水平,并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敲低FLS中Sirt1的表达水平并予以BLM和黄芩素处理,采用Western blot和ROS检测Sirt1和ROS相对表达量。BLM诱导FLS衰老后加入黄芩素和Compound C,通过Western blot、ROS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 protein-activated kinase,p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p16、p21和ROS相对表达量。结果:骨关节组FLS的p16和p21相对表达量为3.66±0.38和3.55±0.34,高于非骨关节炎组的1.00±0.07、1.00±0.09( t=11.860, P<0.001; t=12.520, P<0.001)。骨关节炎组FLS中Sirt1和Sirt6的相对表达水平为0.30±0.04和0.16±0.01,小于正常组的1.00±0.03和1.00±0.04( t=23.840, P<0.001; t=34.130, P<0.001)。黄芩素处理后,BLM组、BLM+Bai组和对照组的ROS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8±0.28、1.65±0.14和1.00±0.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5.700, P<0.001),其中BLM组和BLM+Bai组均大于对照组,BLM+Bai组低于BLM组( P<0.05)。Compound C+黄芩素处理后,pAMPK及NRF2相对表达为0.28±0.02和0.38±0.09,低于BLM+Bai组的0.56±0.07和0.60±0.08( P<0.05)。ROS相对表达量由1.75±0.16升高至3.45±0.12( P<0.001)。BLM+Bai+Compound C组、BLM+Bai组和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比例分别为47.30%±4.29%、18.18%±3.89%和7.70%±3.53%( F=109.700, P<0.001),其中BLM+Bai+Compound C组高于BLM+Bai组( P<0.05)。 结论:骨关节炎患者Sirt1表达下调导致FLS衰老,加速骨关节炎进展。黄芩素可通过激活Sirt1/AMPK/NRF2通路抑制FLS衰老,可能延缓骨关节炎进展,进而改善软骨细胞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芩抗白血病作用与调控骨髓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黄芩是临床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其化学成分众多,主要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包括有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等,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骨髓微环境是由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和多种可溶性因子等组成的复杂网状结构,其恶性转化影响着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黄芩可以作用于骨髓微环境的各组分,通过影响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因子、凋亡途径和能量代谢途径等进而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文章对黄芩及其主要化合物与白血病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探索白血病治疗的潜在选择,以期能为寻找白血病新的作用靶点和相关调控通路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芩苷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人星形细胞瘤细胞(U-251胶质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采用0、10、20、50、100和200 mg/L等浓度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筛选出半数抑制浓度(IC 50)。将U-251胶质瘤细胞分为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黄芩苷组(50 mg/L黄芩苷处理)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50 mg/L黄芩苷和10 μg/L浓度TNF-α处理),分别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磷酸化-IκBα(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黄芩苷处理U-251胶质瘤细胞48 h的IC 50为47.91 mg/L。黄芩苷组U-251胶质瘤细胞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IL-1β和IL-6水平、PCNA、MMP-2、MMP-9、p-NF-κB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低于TNF-α组和对照组[克隆形成率分别为(21.04±2.42)%、(49.73±5.04)%和(56.29±5.37)%,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0.02±4.16)、(68.18±5.22)和(76.25±6.50)个,IL-1β分别为(19.26±2.04)、(35.18±3.82)和(42.08±4.12) ng/L,IL-6分别为(113.38±10.24)、(204.55±20.16)和(216.07±18.52) ng/L,PCNA分别为(0.28±0.03、0.56±0.05和0.64±0.06),MMP-2分别为(0.09±0.01、0.19±0.02和0.22±0.02),MMP-9分别为(0.14±0.01、0.28±0.02和0.31±0.03),p-NF-κB为(0.17±0.02、0.38±0.04和0.35±0.03),p-IκBα为(0.14±0.01、0.41±0.04和0.37±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57.904、112.532、103.507、100.032、137.829、139.004、158.786、102.137、77.871, P<0.05)。 结论:黄芩苷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芩苷对兔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兔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将32只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8只,各组分别行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植入术,假手术组不植入球囊导管。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黄芩苷100、30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7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和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冠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模型组[(298.30±19.92)、(145.60±8.91)、(318.43±15.79) μg/L]比较,低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204.19±17.48)、(96.76±6.91)、(218.44±12.09)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18、4.127、3.002, 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116.77±9.42)、(42.12±5.19)、(120.41±7.98) μg/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2、3.200、2.819, P<0.05)。与模型组中ET-1、AngⅡ和NO水平[(120.44±10.15)、(98.41±8.95) μg/L、(14.55±3.09) pmol/L]比较,低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ET-1和AngⅡ水平[(98.42±8.25)、(76.09±7.09) μg/L]显著下降,而NO水平[(21.11±4.29) pmol/L]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18、3.091、2.901, 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兔外周血清中ET-1和AngⅡ水平[(68.11±7.32)、(40.27±5.33) μg/L]显著增加,而NO水平[(29.49±4.10) pmol/L]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10、2.298、2.091, P<0.05)。与模型组(1.10±0.11、1.22±0.1)比较,低剂量组兔血管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0.92±0.15、0.40±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01、3.081, 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兔血管组织ICAM-1和VCAM-1表达水平(0.74±0.11、0.25±0.09)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81、2.781, P<0.05)。 结论:黄芩苷可显著下调冠状动脉球囊导管损伤导致的炎性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对球囊植入术后的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