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二氢卟吩e6的光动力疗法联合替硝唑对牙周炎大鼠协同治疗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二氢卟吩e6(chlorin e6,Ce6)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抗生素替硝唑(tinidazole,TNZ)对牙周炎大鼠的体内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正畸钢丝结扎法对18只SD大鼠建立牙周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6组(每组3只):阳性对照组、Ce6 组、TNZ 组、混合物Ce6/TNZ 组、Ce6加光照(Ce6+L)组、Ce6/TNZ加光照(Ce6/TNZ+L)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考察Ce6(质量浓度为0~20 mg/L)、TNZ(质量浓度为0~16.6 mg/L)及其混合物Ce6/TNZ对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Ce6、TNZ和Ce6/TNZ及结合635 nm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对牙周炎大鼠牙菌斑生物膜中活性氧生成的触发效应,评价Ce6的光动力性能;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和活菌/死菌染色法考察各种治疗的体外抗菌性能,并计算Ce6介导的PDT联合TNZ的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采用凋亡试剂盒流式检测各种治疗对鼠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的诱导效应。各组大鼠局部给药后行激光照射(功率0.5 W/cm 2,时间5 min),治疗结束后用显微CT评价PDT联合TNZ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的抑制效应。 结果:Ce6、TNZ、Ce6/TNZ在预设浓度范围内L929细胞存活率均在90%以上。激光照射后,Ce6与Ce6/TNZ的牙菌斑生物膜中呈现出非常显著的绿色荧光,触发了菌斑内活性氧大量生成;但在不同浓度下,Ce6/TNZ的牙菌斑存活率分别为(85.4±5.5)%、(76.0±8.9)%、(61.7±0.6)%、(56.3±2.6)%、(43.5±0.6)%,均显著低于Ce6和TNZ组( P<0.01),且各药物浓度点对应的CI<1.0,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Ce6+L与Ce6/TNZ+L具有显著强于Ce6与Ce6/TNZ的细胞凋亡诱导活性( P<0.01)。牙周炎大鼠体内,Ce6/TNZ联合激光照射能有效抑制牙槽骨的吸收,牙槽骨体积、骨体积分数分别为(1.49±0.07)mm 3和(47.08±0.71)%,颊、腭侧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距离分别减小至(2.13±0.07)和(1.94±0.10)mm。 结论:基于Ce6的PDT联合抗生素TNZ对牙周炎大鼠有协同治疗作用,能有效杀伤牙菌斑,诱导巨噬细胞凋亡,抑制牙槽骨吸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抗菌光动力疗法与全身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比较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与全身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搜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共7个数据库,搜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1月止,被搜索文献的语言类型为中文或英文.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用Cochrane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用 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4.0软件对被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 共有8篇文献被纳入.Meta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后3个月时,当光敏剂(PS)为亚甲基蓝(MB)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aPDT对探诊深度(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后3个月时,当PS为吩噻嗪氯时,SRP+全身抗菌药物对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aPDT(P<0.05).治疗后3个月,SRP+aPDT/SRP+全身抗菌药物对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的改善效果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6个月,SRP+aPDT/SRP+全身抗菌药物对PD、CAL、BOP的改善效果均无明显区别(P>0.05).与基线期相比,治疗后3个月时,SRP+aPDT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0.80±0.19)mm、(0.94±0.29)mm、19.74%±1.91%(P<0.05);而SRP+全身抗菌药物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1.02±0.27)mm、(0.95±0.25)mm、19.39%±11.83%(P<0.05).治疗后6个月,SRP+aPDT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1.37±0.47)mm、(1.29±0.52)mm、28.97%±2.43%(P<0.05);而SRP+全身抗菌药物使PD、CAL、BOP分别改善了(1.55±0.53)mm、(1.34±0.49)mm、29.34%±10.47%(P<0.05).结论 SRP+MB-aPDT对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全身抗菌药物;SRP+全身抗菌药物对PD的改善效果优于SRP+吩噻嗪氯-aPDT,MB-aPDT或许能成为全身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的替代方法.牙周炎类型、2型糖尿病、吸烟、aPDT次数、全身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治疗时间等因素对于SRP+aPDT/SRP+全身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影响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纳米光敏剂UBI/PCN-224的制备和性能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4/2/3
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减少皮肤和软组织等发生感染,本研究基于抗菌肽和卟啉光敏剂,使用溶剂热法合成构建了可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纳米光敏剂UBI/PCN-224.使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光谱仪检测其形态表征和明暗环境下单线态氧产生的效果.然后将纳米光敏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培养,使用扫描电镜观测靶向结合与杀菌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的粒径大小为 80 nm的靶向纳米光敏剂UBI/PCN-224,可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直径超过 100 μm的聚合物.在光照 2 min后,即可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氧成分.本研究制备的纳米光敏剂UBI/PCN-224 可作为新型靶向抗菌剂应用于耐药细菌感染治疗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Photofrin联合碘化钾抗革兰阴性细菌光动力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索碘化钾(KI)对Photofrin(PF)介导的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抗革兰阴性细菌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肺炎克雷伯菌(K.p)、奇异变形杆菌(P.m)和鲍曼不动杆菌(A.b)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浓度PF及KI进行光动力处理,观察并计算CFU及各组细菌存活率.用Amplex Red检测H2O2以探索KI提高PF介导的aPDT效果的机制.结果:当光能量密度为10 J/cm2时,不同浓度的PF对这4种革兰阴性细菌均无杀伤效果.当光能量密度为10 J/cm2时,50 mmol/L KI联合10 μmol/L PF可对A.b实现高效杀菌(P<0.001);100 mmol/L KI联合10 μmol/L PF可对P.a、K.p和P.m实现高效杀菌(P<0.001).当光能量密度相同时,10 μmol/L PF联合100 mmol/L KI组的荧光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联合KI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菌作用显著增强,其增强作用可能是由于 1O2与KI反应生成H2O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光动力金属有机框架PCN对粪肠球菌杀灭效果的体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探索光动力金属有机框架PCN对粪肠球菌的体外杀灭效果.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全波长酶标仪等对PCN进行物象表征.通过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验证PCN生物安全性.通过梯度稀释计数等方法验证PCN的体外抗菌性能.结果:PCN纳米粒子活性氧生成能力强,生物安全性好.体外实验表明 50 μg/mL的浓度即可彻底杀灭 108 CFU/mL量级的粪肠球菌,具有优异的体外抗菌性能.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光动力金属有机框架PCN对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为临床根管感染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二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对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二甲基蓝(DMMB)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APDT)在艾滋病(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确诊为AIDS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住院患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18例).研究组行DMMB介导的APDT治疗,对照组给予5%碳酸氢钠含漱联合制霉素局部点涂患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色念珠菌菌数的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白色念珠菌清除率分别为73.00%和52.00%(P<0.05),两组治疗后白色念珠菌菌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研究组减少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和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MB介导的APDT对AIDS患者合并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有明显的疗效及较好的杀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动力疗法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周病是口腔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牙周病以牙周炎为主,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传统的机械疗法、抗生素疗法和近年来比较受到关注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光动力抗菌疗法(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aPDT)是通过低能量的激光激活光敏剂,杀伤致病菌,对牙周炎进行无创治疗的疗法.该文就光动力疗法的作用机制、特点及对牙周病主要致病菌的杀灭效果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因其临床疗效确切且毒性不良反应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1-3]、皮肤病[4-5]、抗菌[6-7]、免疫相关疾病[8-11]等的治疗.炎症性肠病(in fl 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一种病因未明、与免疫介导有关的胃肠道疾病,常规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糖皮质激素等,存在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大、费用高、病情易反复等弊端[12].因此,PDT的出现为IB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有关PDT治疗IBD的研究不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对多药耐药菌及菌膜杀菌效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应用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ACT)对3种临床常见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ant Pseudomonsa aeruginosa,MDR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s+ E.coli)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并初步探索对菌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3种耐药菌确定激光照射的最佳强度和光敏剂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TBO)的最适剂量范围.考察TBO-PACT对3种耐药菌在活菌数和杀灭对数值的影响,及3种耐药菌对PACT敏感性的差异,并通过革兰染色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研究TBO-PACT对MRSA和MDRP生物膜的杀菌效果.结果 单纯激光照射对3种耐药菌株的杀伤效果较弱,随着激光强度增加呈现一定的增强.加入TBO后可提高对细菌的杀伤效果(P<0.001).然而,随TBO浓度增加,3种耐药菌株实验组的杀灭对数值先增后减,在TBO浓度为16.67 μg/ml时均达到峰值;3种耐药细菌对PACT的敏感性依次为MRSA>ESBLs+ E.coli>MDRP.光镜及电镜下的研究结果提示,PACT可抑制MRSA和MRDP菌膜的形成.结论 PACT对于耐药菌感染是有潜力的治疗方法,未来若用于临床难治性的创伤感染,可减少院内细菌耐药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发病率居感染性角膜炎的首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虽然治愈率较前有了明显提高,但即使诊断明确,用药及时,仍有15%~27%病情不能控制,目前仍是角盲症的首要病因.本文将对近期有关FK治疗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对不同方式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期对FK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