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在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在重症医学科(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低年资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方法:2019年7~8月成立清单研究小组,建立ICU交接班清单,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ICU 89名低年资护士,分别对其使用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前后护士执行手卫生人数、留置针堵管例数、人工气道气囊压达标例数、床头抬高达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ICU床旁交接班清单进行交接班后,床旁交接班时护士执行手卫生人数、床头抬高达标例数和人工气道气囊压达标例数明显多于使用前,留置针堵管例数、深静脉导管堵塞例数明显少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年资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明显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床旁交接班清单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提升了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和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8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ICU的9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新生儿ICU的10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及交接班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1%(9/107),低于对照组的22.92%(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8.228 6, P<0.0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儿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等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护理人员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进行交接班所用时间为(10.44±1.51)min,长于观察组的(5.32±0.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188 4, P<0.001)。 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不但有效的保障了患儿安全,而且可缩短交接班时间,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BAR标准化交接单在产科一级护理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交接单在产科一级护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7月产科一级护理患者48例进行的240次交班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8—9月产科一级护理患者62例进行的310次交班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接班模式,晨会医护大交班,床头交接班按医院交接班制度规定需要交接的内容进行交接;试验组在晨会上进行以SBAR报告形式对本组患者进行晨会交接班,在床边以标准化SBAR床边交接单进行逐项床边交接,完成交接后逐项打勾并签字.比较两组存在问题发生情况及对病情的知晓情况.结果 试验组存在问题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护士对试验组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标准化SBAR床边交接单有利于规范交接班流程,使交接班过程有着统一标准、规范流程,逐一对照内容防止交接时遗漏,并且可以在交接时及时发现上一班次存在问题和缺陷点,标准化SBAR床边交接单使用在晨会报告病情时,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及对病情的知晓率,长此以往提高了护士的专业水平,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医师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BAR标准化的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床头交接班模式,实验组运用SBAR标准化的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床头交接班.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病情的掌握、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患者的满意度及由沟通不良导致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结果 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显著改善;由于沟通不良导致的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护士与患者双方的认可,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中的应用经验. 方法 2014年8月2日,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八二”昆山工厂铝粉尘爆炸事故特重度烧伤伤员35例,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21~50岁.根据伤员伤情特点、护理人员情况及护理工作特点,构建并实施了一体化护理模式,包括采取集束化管理病区设施设备、完善统一护理制度、规范化培训、制订“护士必读”和优化交接班等规范化管理措施,建立气道组、静疗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组和烧伤组等专业化质控小组,烧伤组又下设规范化书写护理小组、创面护理小组、心理护理小组和肠内营养护理小组,以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统计患者治疗结局以及护理管理、护理方法 、专科护理方面的效果. 结果 27例伤员平稳度过了休克期、感染期、恢复期,抢救成功率达77.14%.救治期间,病房井然有序,消毒隔离制度落实率、交接班完好率、静脉治疗操作规范达标率、床头抬高落实率、体位摆放正确率、CRRT上机成功率均达100%,顺利完成伤员卧翻身床24 h不间断CRRT治疗2例,多例患者血液透析单滤芯连续运转超72 h.气道黏膜于伤后20 d左右愈合,未见气管套管脱管/堵管、呼吸窘迫、肺不张、肺实变、误吸、翻身床侧滑、耳软骨炎、鼻中隔压疮、负压封闭引流(VSD)管道堵管、VSD敷料漏气、严重腹胀/腹泻、深静脉及动脉等处置入的各类静脉治疗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堵管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群体特重度烧伤伤员救治中显著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明确了护理人员的职责,提升了护理质量,该模式值得其他烧伤救治单位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麻醉复苏室床头提示牌的改进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提高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按时间段分别纳入对照组患者8 871例、改进组患者10 677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毕入麻醉复苏室后采用常规床头提示牌实施复苏护理;改进组针对复苏室患者特点改进床头提示牌并用于复苏护理中.结果 改进组患者入复苏室交接漏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2项护理项目中3项两组均未发生问题;另9项中4项问题发生率改进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5项问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组3项未发生问题、2项各发生问题1例).结论 床头提示牌的合理改进,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理质量,保障复苏患者护理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专科质量核查表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核查表在神经病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44例危重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一般安全管理方法,将2017年45例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以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基础,安全管理建立包括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DVT核查、急救药械、转运交接、床头交接班.现场抽查危重患者护士敏感指标相关知识掌握以及各安全措施落实率,比较核查表实施前、后护士相关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各安全质量指标落实率以及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DVT、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61.74% ;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DVT核查、急救药械、转运交接、床头交接班措施落实率分别为:64.15% 、60.93 % 、58.18% 、43.80 % 、100% 、44.00 % 、64.41% ;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92.67% ;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DVT核查、急救药械、转运交接、床头交接班措施落实率分别为:94.44% 、94.63 % 、88.50% 、89.43 % 、100% 、87.80 % 、91.30% ;危重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理论考核以及敏感指标的落实率除急救药械外,其他6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对照组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DVT、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为:17.78 % 、8.89% 、20.00% 、2.22% 、62.22% ;观察组分别为:2.27 % 、2.27 % 、2.27 % 、0% 、9.09 % ;跌倒/坠床、导管滑脱、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P>0.05) .结论 专科质量核查表的实施,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安全护理专科质量指标提高,减少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精细化管理在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总结精细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建立精细化管理小组,制定胰岛素泵操作流程,进行胰岛素泵使用培训,从健康宣教、床头交接班、患者标识、落实责任人、规范护理记录等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时强化监督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较实施前缩短,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效果得到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ICU住院患者6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观察组(n=311)和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即口头交接、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观察组采用口头交接加SBAR交班指引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掌握准确情况、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5.16±2.54)分,观察组为(27.03±2.16)分;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29.32±3.51)分,观察组为(32.05±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SBAR模式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87%,实施后为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情掌握准确情况得分为(93.50±2.86)分,观察组为(95.14±3.28)分;对照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2.41±22.53)分,观察组为(274.62±2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可以有效规范重症监护病房的交接班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客观结构化考核在神经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能力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神经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能力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低年资护士45名,在能力评价中使用OSCE.以基础理论知识及标准化患者为基础,分别进行入院症状评估与基础评估、基本操作技能、床头交接班、突发情况处置、病历分析与书写、出院患者护理“6站式”考核,每站20分;在考核后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护士对考核的评价;访谈护士对考核的内心体验.结果 OSCE综合成绩为(105.20±3.60)分,基本操作技能站得分最高(18.02±1.14)分,出院患者护理站得分(17.84土1.04)分,症状评估与基础评估站得分(17.60±1.19)分,床头交接班站得分(17.37±1.32)分,突发情况处置站得分(17.00±1.49)分,病历分析与书写站得分(17.37±1.25)分.护士对OSCE的评价,提高其健康评估的自信心一项得分最高(3.80土0.40)分.护士访谈结果,OSCE较传统考试更公平客观,能真实反映临床工作能力.结论 OSCE设计科学合理,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可用于低年资护士临床能力评价,考试形式新颖,低年资护士易于接受,对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有较好的提升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