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工作量与患儿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医疗工作量已成为与不良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有研究使用占床率作为替代指标衡量工作量。然而,少有研究测算一线医疗人员(主治医师、护士、医生助理)的工作量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本文假设一线医疗人员的工作量(通过占床率和人员配备)与不良预后和不必要的化验有关。设计:回顾性单中心研究,收集时间明确的医嘱、医嘱执行确认者和患者信息。在控制年龄、体重、入院类型、STAT评分、诊断、手术次数、医嘱、医务人员配置、诊疗经验和时间固定效应的情况下,采用回归分析研究占床率对医嘱、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的影响。场所:一家独立的儿童医院有27张床位的三级心脏重症监护室。对象: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儿科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0~18岁)。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1 468例入院患儿中,共16 500条影像检查医嘱和73 113条实验室化验医嘱。中位年龄6个月(12 d~5岁),体重6.2 kg(3.7~16.2 kg);外科患儿840例(57.2%),内科患儿628例(42.8%)。ICU团队包含16名高年资医师和31名一线医务人员。患儿病死率为4.4%,中位住院时间5(2~11)d,中位占床率89%(78%~93%)。占床率每增加10%,每例患儿的影像医嘱增加7.2%( P<0.01),实验室结果回报时间延长3%( P=0.015),住院时间增加3 d( P<0.01)。提高医务人员配比(>3人)与影像检查减少6%( P=0.03)和实验室化验医嘱减少3%( P=0.04)有关。忙碌日(占床率>89%)天数与住院时间延长( P<0.01)及病死率升高( P<0.01)有关。 结论:床位占用率增加和人员配置减少与病死率、住院时间、影像医嘱和实验室周转时间增加相关。数据显示心脏重症监护室系统的性能在高占床率和低人员配置时会有所恶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在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在重症医学科(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低年资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方法:2019年7~8月成立清单研究小组,建立ICU交接班清单,抽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ICU 89名低年资护士,分别对其使用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前后护士执行手卫生人数、留置针堵管例数、人工气道气囊压达标例数、床头抬高达标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ICU床旁交接班清单进行交接班后,床旁交接班时护士执行手卫生人数、床头抬高达标例数和人工气道气囊压达标例数明显多于使用前,留置针堵管例数、深静脉导管堵塞例数明显少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年资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明显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CU床旁交接班清单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提升了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和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点评式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9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在岗低年资护士48人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人。对照组护士给予常规模式护理培训,试验组护士在此基础上给予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的交班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变化。结果:实施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后,试验组护士的交接班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护士的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通过对ICU室低年资护士进行点评式SBAR交接培训可显著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交接能力及交接质量,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对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及提升护理效果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低年资护士心理一致感与抗逆力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ICU低年资护士心理一致感和抗逆力的情况并分析其关系,以期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10月苏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02名低年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医护人员抗逆力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ICU低年资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0.79±8.39)分,处于低水平状态;抗逆力总分为(62.79±10.52)分。ICU低年资护士心理一致感及其各维度与抗逆力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 r=0.120~0.738, P<0.05)。 结论:ICU低年资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水平与抗逆力水平呈正相关,ICU护理管理人员需要基于个体不同的职业价值观探究、发现ICU低年资护士成长的力量源泉,并利用其鼓励护士,培养积极的人格特征,提高其抗压力和危机处置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文简要介绍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定义、组成和评价方法,着重综述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培养方法、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期望护理管理和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关注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在培养方法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构建适应ICU岗位和低年资护士发展需求的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对提高ICU低年资护士交班质量的效果.方法 对57名ICU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及SABR交班内容培训,同时对其SABR交班报告进行个性化点评.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SABR交班质量总分、背景、评估及建议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点评式SBAR交班培训可提高护士交班质量,能够通过标准化的沟通模式促进ICU低年资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理解能力、观察评估及应对能力,从而提高低年资护士专业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某市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正式注册的ICU低年资护士42例,收集一般资料,采用问卷调查其核心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度,并分析护士核心能力与一般资料、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的相关性.结果:ICU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平均评分为(164.73±12.51)分,自我效能感评分为(26.8±7.31)分,工作投入度评分为(86.7±5.75)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与工作投入各维度和自我效能感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 ~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资料中的月收入、外院进修情况和自我效能感以及工作投入中的专注均为ICU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ICU低年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均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护理管理者可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干预,改善护士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投入度,从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型培训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低年资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及对应急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集中监护和救治场所,也是护理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的科室之一.ICU收治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常需24 h监护,且通常无家属陪护,不安全因素较多,且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琐,故ICU护士需具备较高的临床应急能力[1],即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应对危急重症患者的能力,这也是其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及临床对ICU护士的基本要求.但因低年资护士工作经验尚浅,专业知识欠缺,操作技能不熟练,导致其不能及时观察病情,妥善处理应急情况,对抢救治疗难以做到有效配合,进而增加了护理质量安全的潜在风险[2].因此,如何提升ICU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技能,提高其临床应急能力是ICU护理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12月采用微型培训模式对ICU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的效果,旨在探讨微型培训模式对低年资ICU护士应急能力的影响,为临床进行有效的培训提供经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福建省12所医院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福建省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福建省12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ICU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73份,护士核心胜任力总分为(66.89±16.71)分,其中专业技术维度得分最高(21.38±5.76),专业能力维度得分最低(12.80±3.68).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等级、进修经历和自主学习能力是ICU护士核心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福建省ICU护士核心胜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二级医院和低年资护士;应探寻多途径、多层次且有针对性的岗位教育培训模式,注重培养护士科研能力,激发护士自主学习热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ICU护士每班护理机械通气病人比例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依从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每班护理机械通气病人例数/总护理例数的现状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措施临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调查新疆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个ICU的护士每班护理机械通气病人例数/总护理例数的现状,并监测护士VAP预防措施的临床依从性.[结果]ICU护士以低年资护士为主,每班护士护理机械通气病人例数/总护理例数以1/2多见,占51.24%;比值为2/2,1/3时,ICU护士VAP预防措施的临床依从性较好;不同比值情况下,ICU护士早期康复治疗、镇静效果、气囊压力监测、冷凝水倾倒和口腔护理临床实施依从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在护理人员排班安排上不仅要考虑护患比因素,还应该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考虑机械通气病人例数/总护理例数比值,从而更好地保证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